整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721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整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平应力较大带材效果更好的整平机。



背景技术:

金属横切工艺之前,为了方便金属的运输和控制传输速度,一般带材会先收成卷状。金属带材从卷状变成平面带状需要经过整平步骤,即让带材通过上下两排交错辊组之间的空隙,带材经过多次转折后两侧的应力差缩小,使带材修正成平板或平行薄片。

以往整平机很多采用下压式结构,即下辊组不动,托承带材,上辊组在下压机构带动下将带材压住,继而进行整平,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下压机构是通过丝杆传递压力,使上辊组压迫带材,丝杆与上辊组是必须有一定误差的螺纹连接,当上辊组压到带材上时,带材的反作用力会使上辊组上升,这样丝杆就不能有效传递压力,导致整平效果不佳。料厚越厚、内应力越大,这种影响越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整平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平应力较大带材效果更好的整平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整平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中部且上下相对的上辊组和下辊组、安装于机架下方的顶起装置以及被顶起装置驱动的下辊座,下辊组安装于下辊座上方;所述顶起装置包括阵列布置的四个轴套,每个轴套内收容有蜗轮,蜗轮具有竖直延伸的内螺纹并与丝杆啮合,每两个轴套被一个蜗杆水平穿过,蜗杆与蜗轮的外侧啮合,蜗杆受到电机驱动,丝杆的顶端固定于下辊组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下辊座的底面设有四个固定座,每个丝杆的顶端枢接于固定座上。

具体的,所述机架的上方固定有一对气缸,气缸带动上辊座,所述上辊组安装于上辊座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辊组上方设有上公斜块,上辊座下方设有与上公斜块配套的上母斜块,上辊座下方设有用于调节上母斜块水平位置的上调节螺丝,上辊组只能竖直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上辊组包括一排上整平辊、一排与上整平辊接触的上中间辊和一排与上中间辊接触的上支撑辊,所述下辊组包括一排与上整平辊相对的下整平辊、一排与下整平辊接触的下中间辊和一排与下中间辊接触的下支撑辊。

进一步的,所述上整平辊通过万向轴联器连接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轴联器上方设有淋油装置。

具体的,所述下辊组下方设有下公斜块,下辊座上方设有与下公斜块配套的下母斜块,下辊座上方设有用于调节下母斜块水平位置的下调节螺丝,下辊组只能竖直升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证顶升力的传递,保证对带材的压力,特别是对内应力较大的带材起到更好的整平效果。

2、枢接的连接方式下,丝杆与固定座连接处能有微小的调整空间,避免丝杆断裂。

3、整平辊、中间辊、支撑辊结合的结构比较紧凑坚固,能在整平时不变形。

4、万向轴联器连接能够适应上整平辊的活动。

5、淋油装置能在万向轴联器旋转的时候保持润滑,延长设备工作寿命。

6、公母斜块配合能用来调节上辊组和下辊组的高度,针对不同厚度的带材都能挤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整平机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整平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机架;

21-气缸,

22-上辊座,

221-上母斜块,

222-上调节螺丝;

23-上辊组,

231-上整平辊,

232-上中间辊,

233-上支撑辊,

234-上公斜块;

31-顶起装置,

311-轴套,

312-丝杆,

313-蜗轮,

314-蜗杆,

315-电机,

32-下辊座,

321-固定座,

322-下母斜块,

323-下调节螺丝,

33-下辊组,

331-下整平辊,

332-下中间辊,

333-下支撑辊,

334-下公斜块;

41-万向轴联器,

42-驱动装置,

43-淋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平机,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上方的一对气缸21、由气缸21带动的上辊座22、安装于上辊座22下方的上辊组23、安装于机架1下方的顶起装置31、被顶起装置31驱动的下辊座32和安装于下辊座32上方的下辊组33,上辊组22和下辊组33位于机架1中部且上下相对;顶起装置31包括阵列布置的四个轴套311,每个轴套311内收容有蜗轮313,蜗轮313具有竖直延伸的内螺纹并与丝杆312啮合,每两个轴套311被一个蜗杆314水平穿过,蜗杆314与蜗轮313的外侧啮合,蜗杆314受到电机315驱动,丝杆312的顶端固定于下辊座32下方。本设备不光由气缸21令上辊组22下压,而且由顶起装置31将下辊组33提升,这样上辊组22和下辊组33同时对需要整平的带材进行夹紧。下辊组33提升的具体原理为:两个电机315分别驱动蜗杆314旋转,蜗杆314带动蜗轮313旋转,继而使丝杆312升降而令整个下辊组33平稳升降。上下辊组在夹紧带材的时候,带材对下辊组33产生向下的力,而这个向下的力只会使丝杆312与蜗轮313贴合更紧密,因此能够有效保证顶升力的传递,保证对带材的压力,特别是对内应力较大的带材起到更好的整平效果。

如图1所示,下辊座321的底面设有四个固定座321,每个丝杆312的顶端枢接于固定座321上。丝杆312和蜗轮313在互相活动时难免会发生偏移,若丝杆312直接固连于下辊座32上,作用力很大的情况下,小小的偏移也会导致丝杆312的断裂;而枢接的连接方式下,丝杆312与固定座321连接处能有微小的调整空间,避免丝杆312断裂。

如图3所示,上辊组23包括一排上整平辊231、一排与上整平辊231接触的上中间辊232和一排与上中间辊232接触的上支撑辊233,下辊组33包括一排与上整平辊231相对的下整平辊331、一排与下整平辊331接触的下中间辊332和一排与下中间辊332接触的下支撑辊333。这样的结构比较紧凑坚固,能在整平时不变形。

如图1所示,上整平辊231通过万向轴联器41连接驱动装置42。实际工作中,上辊组23下行距离长,所以通过万向轴联器41连接能够适应上整平辊231的活动。

如图1所示,万向轴联器41上方设有淋油装置43。淋油装置43能在万向轴联器41旋转的时候保持润滑,延长设备工作寿命。

如图3所示,上辊组23上方设有上公斜块234,上辊座22下方设有与上公斜块234配套的上母斜块221,上辊座22下方设有用于调节上母斜块221水平位置的上调节螺丝222,上辊组23只能竖直升降。上母斜块221与上公斜块234配合,所以上母斜块221的水平移动可转化为上公斜块234的竖直位移,这样就可控制上辊组23在工作时的高度,确保针对不同厚度的带材都能与下辊组33配合将带材挤紧。

如图3所示,下辊组33下方设有下公斜块334,下辊座32上方设有与下公斜块334配套的下母斜块322,下辊座32上方设有用于调节下母斜块322水平位置的下调节螺丝323,下辊组33只能竖直升降。下母斜块322与下公斜块334配合,所以下母斜块322的水平移动可转化为下公斜块334的竖直位移,这样就可控制下辊组33在工作时的高度,确保针对不同厚度的带材都能与上辊组23配合将带材挤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