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28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



背景技术:

刮水板和辊缝润滑的投入使用是保证热轧生产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刮水板包括入口刮水板和出口刮水板,其作用是刮去工作辊表面的冷却水,防止工作辊冷却水淋到高温带钢表面,以确保热轧带钢的温度要求。辊缝润滑装置(包括喷射集管和喷嘴)布置在工作辊入口侧,其作用是向入口侧工作辊上喷射油水混合物,减小辊缝摩擦系数,以达到降低轧制能耗、减少工作辊磨损及提高工作辊使用寿命等目的。

如图1所示,现有的入口刮水板8布置在辊缝润滑装置9的上方(远离轧件10的一侧),入口刮水板8头部端面与工作辊11的辊面接触,将工作辊11辊面的冷却水与油水混合物隔离(冷却水由冷却水喷嘴12喷至工作辊11的辊面),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性能。然而现有设计有三个缺点:1、刮水板磨损很快,更换频繁,消耗量较大,不能满足热轧长时间生产要求;2、辊缝润滑装置完全暴露在轧件的高温烘烤下,容易造成喷射集管和喷嘴内的润滑油结焦而堵塞油路;3、当热轧过程中发生断带缠辊事故时,带钢容易撞击喷射集管和喷嘴,易导致喷射集管和喷嘴的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且集润滑于一体的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包括刮水板,刮水板的头部设置有倒角面,倒角面位于刮水板的上表面及头部端面的相交处;所述倒角面上包覆有耐磨材料,倒角面与工作辊的辊面接触。

按上述方案,在刮水板的头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沿通孔径向方向开设有沟槽,沟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沟槽的另一端与刮水板头部端面外侧连通;在通孔和沟槽内安装辊缝润滑装置。

按上述方案,辊缝润滑装置包括喷射集管,以及多个与喷射集管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射集管安装在通孔内,所述喷嘴安装在沟槽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刮水板的厚度为180~21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倒角面为倾斜面,倒角面与刮水板上表面的夹角为45°~65°。

按上述方案,所述耐磨材料的厚度为2~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沟槽为矩形槽,沟槽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刮水板的上下表面平行。

按上述方案,所述沟槽的高度为50~6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通孔的直径为9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刮水板的倒角面上包覆有耐磨材料,与工作辊的辊面接触时可减小刮水板的磨损,延长刮水板的使用寿命;且耐磨材料可定期维护,保证了刮水板的刮水效果;

2、在热轧生产过程中,刮水板收集的工作辊上的冷却水不断冷却刮水板,刮水板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状态(低于50℃),这样将辊缝润滑装置安设在刮水板内部,能够使辊缝润滑装置免于热轧带钢的高温辐射,保证其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低于50℃),防止润滑油结焦;

3、辊缝润滑装置安设在刮水板内部,也可避免发生断带缠辊事故时带钢直接撞击而损坏;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辊缝润滑装置与刮水板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刮水板上沟槽和通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热轧工作辊刮水板结构,包括刮水板1,刮水板1的头部设置有倒角面2,所述倒角面2位于刮水板1的上表面及头部端面的相交处;倒角面2上包覆有耐磨材料3,倒角面2与工作辊的辊面接触。

在刮水板1的头部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4;沿通孔4径向方向开设有沟槽5,沟槽5的一端与通孔4连通,沟槽5的另一端与刮水板4头部端面外侧连通,如图4所示;在通孔4和沟槽5内安装辊缝润滑装置。

辊缝润滑装置包括喷射集管6,以及多个与喷射集管6连通的喷嘴7,所述喷射集管6安装在通孔4内,所述喷嘴7安装在沟槽5内(喷嘴7接近刮水板1的头部端面),喷嘴7喷射出的油水混合物沿着沟槽5的上下表面喷向工作辊,润滑工作辊的辊面。

本实施例中,刮水板1采用铸铁制成,其厚度为180~210mm;耐磨材料3的厚度为2~5mm;倒角面2为倾斜面,倒角面2与刮水板1上表面的夹角为45°~65°,该角度能够保证倒角面2与工作辊的辊面紧密贴合,保证刮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槽5为矩形槽,沟槽5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刮水板1的上下表面平行(沟槽5的上表面与刮水板1的上表面平行,沟槽5的下表面与刮水板1的下表面平行),沟槽5的高度为50~60mm;所述通孔4的直径为90~100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