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运输托盘、卷材运输车、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103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卷材运输托盘、卷材运输车、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卷起的卷材的卷材运输托盘,具有:支撑装置,以用于暂时支撑卷起的卷材;联接单元,以用于与卷材运输车联接;和/或滚动和/或滑动面,以用于与地面运输装置相互作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具有用于容纳卷材运输托盘的托盘容纳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尤其由钢带卷起的卷材的方法,在其中,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端部借助于压紧装置压紧到卷起的卷材上,在其中将卷起的卷材置放到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上,以便将卷起的卷材从卷绕设备卸载并且将卷起的卷材提供用于继续加工。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卷材卸载和卷材运输可行方案,借助于它们将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从卷绕设备卸载,并且为了继续处理,可将卷起的卷材直接运输给相应的继续处理设备或暂时暂存卷起的卷材的半成品仓库。

尤其对于由具有更高强度的带式材料、例如钢带构成的卷起的卷材,存在的很高的风险是,卷起的卷材无意地“弹开”;即,至少卷材的弯曲的卷绕外层又部分地挺直,由此至少使得卷起的卷材的继续处理明显更难。为了避免卷起的卷材的这种弹开,卷起的卷材在卷起之后立刻借助于打捆机固定地绑住。借助于相应的捆扎元件的捆绑不仅麻烦且费时,而且还具有的缺点是,卷起的卷材在其外侧可受损。此外,在处理卷起的卷材时,相应的捆绑的与此有关的捆扎元件可受损,由此存在的风险是,卷起的卷材尤其在其捆绑过程期间出乎意料地弹开并且在此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使人员受伤。

此外,常见的是,卷起的卷材在其捆绑过程中通常在卷绕设备和继续处理设备或半成品仓库之间多次移调。更确切地说,卷起的卷材在捆绑过程期间在不同的时刻被容纳、置放、继续运输、再次被容纳等等。然而,由于这些处理方式,同样提高了卷起的卷材受损的风险,例如由于设置在卷绕设备处的卸载装置(借助于该卸载装置将卷起的卷材从卷绕设备卸载)而受损,和/或当卷起的卷材在不同时间尤其多次置放在不同的支承上时,仅仅由于可在卷材的外卷绕层处轻易出现的多处存放印记而已受损。该缺点已经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将卷材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作为卷材/托盘单元来运输。

此外,明显不利的是,卷圈由于卷起的卷材在捆绑过程期间频繁的抬起和下降而彼此移动,并且各卷绕层由此松动。这对卷起的卷材的形状稳定性极其不利,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卷起的卷材的机械损伤的风险。同样该缺点可通过借助于卷材运输托盘的卷材运输来应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尤其改进在卷绕设备处的卷材卷起工艺结束时的卸载过程,从而尤其可克服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用于运输卷起的卷材的卷材运输托盘实现,具有:支撑装置,以用于暂时支撑卷起的卷材;联接单元,以用于与卷材运输车联接;和/或滚动和/或滑动面,以用于与地面运输装置相互作用,其中,卷材运输托盘具有穿引开口以用于穿引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压紧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

由于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的穿引开口,压紧装置可以迄今还未知的方式与由卷芯保持的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从而可更简单地设计用于从卷绕设备卸载完成卷起的卷材的整个卸载过程。

卷材/托盘单元可特别借助于当前的卷材运输托盘有利地产生。

术语“带材/托盘单元”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说明了这样的单元,其主要由当前的卷材运输托盘和为在卷绕设备处用于捆绑过程的卷材运输托盘分派的卷起的卷材构成,其中,卷材暂时操作安全地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

这里的新的卷材运输托盘尤其使得能够实现压紧装置的其他的放置可行方案,并且因此还使得能够实现重新设计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装置,如下文还将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

不管怎样,卷材运输托盘具有压紧元件穿引开口,使得至少卷起的卷材的外卷绕层和/或外卷绕层端部可借助穿过卷材运输托盘的压紧元件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

在卷起的卷材置放在卷绕设备中并且在从卷绕设备的卷芯取下置放到卷材运输托盘上时,这已经发生。

因此,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卷材运输托盘设计有压紧元件穿引开口,其特别与压紧元件的尺寸匹配,使得压紧元件可无问题地被引导穿过卷材运输托盘直至贴近卷起的卷材。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这里的卷材运输托盘优选地为卷材卸载托盘,其可专门分派给作为卷材卸载车实现的卷材运输车。

易于理解的是,这里的穿引开口可不同地设计,以便尤其实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与卷材的共同作用。

如果穿引开口被支撑装置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完全围绕,穿引开口可在结构上特别有利地并且很好接近地实现。

特别当支撑装置构建成完全围绕穿引开口时,穿引开口可闭环地被支撑装置包围,从而支撑装置特别稳定地构建。

就此而言,有利的是,穿引开口构建成被支撑装置至少部分地包围。

卷材运输托盘的支撑装置在此如此设计,即,在支撑装置上可可靠地置放来自卷芯的卷起的卷材。就此而言,支撑装置用于容纳卷起的卷材并且将卷起的卷材支撑在卷材运输托盘处。

联接单元的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的联接面优选地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的下侧处或可从下侧接近,并且它们为联接单元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联接单元可使卷材运输托盘操作可靠地与卷材运输车暂时联接。

滚动和/或滑动面同样优选地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的下侧处。滚动和/或滑动面可与相应互补构造的强制引导装置、例如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如果卷材运输托盘应在这里的地面运输装置处运输)相互作用。

优选地,卷材运输托盘设计成没有滚子,从而滚动和/或滑动面例如通过滑板或类似物实现,其可沿着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的辊道很好地运动。

在此,卷材运输车设计成可移动,而地面运输装置设计成位置固定。

如果穿引开口布置在联接单元的两个通过穿引开口彼此间隔开的联接空间之间和/或布置在两个通过穿引开口彼此间隔开的并且形成滚动和/或滑动面的滑板之间,这里的穿引开口可考虑到压紧装置有利地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由此,压紧元件可有利地与卷起的卷材共同作用,以便不复杂且操作可靠地产生卷材/托盘单元。

卷材运输托盘的结构可在结构上进一步简化,如果穿引开口布置在支撑装置下方。由此,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可尤其很好地从下面移近卷起的卷材,如果卷材运输托盘位于卷材运输车上。

就此而言,有利的是,穿引开口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的面向卷材运输车的一侧处。

如果穿引开口布置在支撑装置的凹腔中,卷材/托盘单元可特别简单地产生。由此,压紧元件可从凹腔下方移近卷起的卷材。

凹腔在此形成在支撑装置或卷材运输托盘处的洼地,从而卷起的卷材尽可能深地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中并且因此还可布置成尽可能靠近卷材运输车。

因此,有利的是,压紧元件或压紧辊设计为凹槽辊子元件,其布置在凹腔中。

就此而言,最后有利的是,穿引开口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的下侧处,因为由此压紧装置可在设计上简单地移近卷起的卷材。

布置在下侧处,换句话说,穿引开口布置在通过卷材运输托盘的纵向和横向延伸设定的平面中,其中,穿引开口穿过该平面,使得卷材运输托盘可尤其从下面实体地被穿过。

因此,通孔向下敞开卷材运输托盘,亦即,卷材运输托盘可从下面被压紧装置至少部分地穿过。

此外,有利的是,穿引开口具有纵向取向,该纵向取向沿卷材运输托盘的纵向延伸的方向取向。由此,穿引开口可基本上轴向平行地相对于纵向延伸并且尤其相对于卷材运输托盘的优选的运输方向取向。

如果穿引开口具有这样的纵向取向,其沿通过支撑装置设计的卷材容纳空间的纵向延伸的方向取向,那么压紧元件可无问题地优选地在整个卷材宽度上与卷材相互作用,由此可更高品质地产生卷材/托盘单元。

同样,如果穿引开口具有沿置放到支撑装置上的卷材的卷材旋转轴线的方向取向的纵向取向,则可有利于卷材/托盘单元的生产。

如果穿引开口具有沿压紧元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取向的纵向取向,则可进一步有利于在卷起的卷材和压紧装置之间的很好的相互作用。

如果穿引开口布置为横向于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的卷材扎绑方向和/或横向于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的卷材扎绑开口伸延,还可更适宜地设计卷材卸载托盘的构造。

尤其卷材运输托盘或尤其支撑装置可如此设计成具有桥接元件,即,卷起的卷材可置放到很窄地建造的叉形元件上,其提供用于卷起的卷材的减小的支承面。在桥接元件或者说叉形元件之间的中间空间可在此用于布置穿引开口以用于穿引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压紧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材处。

提出的卷材运输托盘的设计方案尤其确保了特别可靠的卷材容纳部,并且如果需要或期望的话,还提供了很好的可行性来将卷起的卷材附加地捆扎在卷材运输托盘上。此外,还提供了在卷材检查期间继续处理的可行性。

如说明的那样,如果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处的穿引开口相对于卷材运输车如此布置,即,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可至少部分地被引导通过穿引开口,使得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可与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而与完成卷起的卷材的固定位置无关,那么可再次显著改善卸载过程。在此不重要的是,卷起的卷材是位于卷绕设备之内或之外。

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方案变体规定,压紧元件可在卷绕设备之内和之外与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更确切地说,如果卷起的卷材一方面还在卷绕设备之内固定在卷芯处,并且如果卷起的卷材另一方面置放在卷材运输车上并且通过卷材运输车必要时从卷绕设备运走,那么压紧装置可在此与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

就此而言,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实现,其具有用于容纳卷材运输托盘的托盘容纳部,其中,卷材运输车具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具有可移位的压紧元件、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并且其中,可移位的压紧元件相对于卷材运输车可线性移位地支承在该卷材运输车处。

借助于这种卷材运输车可利用这里的卷材运输托盘在结构上非常简单地实现卸载过程。

优选的变型实施方案规定,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可线性移位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使得压紧元件可沿竖向移位通过在卷材运输托盘处设计的穿引开口。因此,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可有利地被引导通过布置在支撑装置下面的穿引开口。

术语“沿竖向”在此说明了可移位的压紧元件的运动,其具有竖向方向上的分量。

另一有利的变型实施方案规定,可移位的压紧元件相对于卷材运输车的托盘行进装置可线性移位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其中,借助于托盘行进装置可使由卷材运输车容纳的卷材运输托盘在卷材运输车处行进。由此,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可与在卷材运输托盘和卷材运输车之间的相对运动无关地相对于卷起的卷材移位或调整,由此可更简单地在卷绕设备处产生卷材/托盘单元。

术语“托盘行进装置”在此总地说明了在卷材运输车处的装置,借助于它可使卷材运输托盘在卷材运输车处沿竖向行进。换言之,该卷材运输托盘可在卷材运输车处提升或下降。

优选地,这里的托盘容纳部为托盘行进装置的可行进的组成部分,使得托盘容纳部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可提升或下降。

如果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和卷材运输车的托盘行进装置彼此独立地相对于卷材运输车并且相对于由卷材运输车容纳的卷材运输托盘可线性行进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还可更适宜地设计卷材/托盘单元的产生。由此,如果卷材运输托盘还与卷起的卷材间隔开,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已经可与卷起的卷材有效接触。

在此,可移位的压紧元件例如可设计为受驱动的或无驱动的辊子元件或类似物。但其他的变型设计方案也还是可行的。

优选地,可移位的压紧元件还可水平地调整,以用于相对于卷起的卷材的旋转轴线调整成具有不同的调整角,和/或沿竖向调整,以用于提升或下降。

优选地,压紧装置或其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如此布置在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处,即,尤其压紧元件相对于至少部分地由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形成的联接装置可相对移位地布置在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处。

术语“联接装置”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说明了这样的装置,借助于它,卷材运输托盘可特别操作可靠地固定在托盘行进装置处,使得非常好地防止卷材运输托盘无意地松开。

优选地,联接装置如此设计,即,可立刻实现卷材运输托盘在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处的定心。

卷起的卷材的有利的定位例如可通过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的不同的驶近位置实现。

如果卷材运输车的特征在于本发明所基于的卷材运输托盘,卷材运输车的自己的压紧装置的上述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可在结构上特别简单地与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尤其由钢带卷起的卷材的机构实现,其具有压紧装置,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材处,其中,压紧装置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处。

通过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可在结构上特别紧凑地构建地与卷起的卷材相互作用。

可特别适宜地设计机构,如果它包括根据在此说明的特征之一的卷材运输托盘和/或根据在此说明的特征之一的卷材运输车。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尤其由钢带卷起的卷材的方法实现,在其中,将卷起的卷材的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借助于压紧装置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在其中,将卷起的卷材置放到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上,以便将卷起的卷材从卷绕设备卸载并且为继续加工做好准备,其中,方法的特征在于,压紧装置借助于卷材运输车提供给卷绕设备。

如果压紧装置通过卷材运输车提供给卷绕设备,压紧装置可与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有利地相互作用,这又有助于操作可靠地产生卷材/托盘单元。

优选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始于卷材运输车穿过卷材运输托盘压靠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由此可实现非常紧凑地工作的压紧装置。

如果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沿竖向从下面压靠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可在结构上简单地压靠卷起的卷材。

如果布置在卷材运输车处的压紧装置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压靠卷材,而卷材借助于卷绕设备的卷取芯轴转动,那么可特别有利地改变方法。由此,卷绕层端部可相对于支撑装置非常有利地定位。

一般性地,本发明可再次借助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尤其由钢带卷起的卷材的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来阐述,其中,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配置成具有:多个卷材运输托盘,用于暂时容纳卷起的卷材;至少一个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用于卸载并且必要时运输卷起的卷材;和/或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用于运输卷起的卷材,在其中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暂时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其中,卷起的卷材借助于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材处的压紧装置定位在卷材运输托盘上,以便产生卷材/托盘单元,使得在卷材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时防止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无意中弹开。

术语“带材卸载和运输系统”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说明了具有卸载机构的系统,借助于它将在卷绕设备处或类似设备处卷起的、作为卷起的卷材或卷料的带材从卷绕设备卸载,并且可优选地将其继续运输至半成品仓库或后置的加工设备,并且在此处进行送交。卸载机构至少包括这里的卷材运输托盘和这里的卷材运输车。

就此而言,这里的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或其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卸载机构出色地组合这里的卷材运输托盘和这里的卷材运输车发挥作用。

术语“卷绕设备”在此说明了这样的设备,借助于它,带材、尤其钢带可卷成卷材或卷料,使得该带材对于运输和/或半成品存放来说可更容易地操作,并且还可更节省空间地安置。在现有技术中,除了术语“卷绕设备”之外,其他术语,例如卷取设备等等也是常用的。

由于至少卷起的卷材的外卷绕层或带材外端通过压紧装置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卷起的卷材可如此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即,近乎可排除卷起的卷材的卷圈无意弹开的风险。

有利地可直接在卷绕设备之后取消使用置于卷起工艺之后的打捆机,由此显著简化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运输。

这意味着,卷起的并且从卷芯取下的卷材紧接着直接置放到卷材运输托盘上。

因此,可直接在卷绕设备处产生卷材/托盘单元,其暂时可保持,只要卷起的并且借助于压紧装置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的卷材在捆绑过程中处在卷绕设备和进一步的加工设备或半成品仓库之间。

由此,还降低的风险是,卷起的卷材在通过打捆机捆扎时机械地受损。

本发明可特别有利地结合更高强度的带材材料使用,因为卷成卷材的该带材材料更倾向于弹开,从而在捆扎与此相关的卷起的卷材时必须采取特别的措施,这又非常麻烦。

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变型方案规定,卷起的卷材的卷绕层端部相对于压紧装置和/或卷材运输托盘如此定位在卷绕设备处,即,卷绕层端部借助于压紧装置和/或卷材运输托盘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

优选地,卷绕层端部在17点钟位置或19点钟位置的区域中转动,例如通过使卷芯旋转,从而优选地首先压紧装置并且紧接着卷材运输托盘可与卷绕层端部有效接触。

此外,有利的是,为卷起的卷材针对其在卷绕设备和继续加工设备和/或存储机构之间的捆绑过程分派恰好唯一的卷材运输托盘。由此可再次明显简化卷起的卷材的运输。因为卷起的卷材很好地固定地由卷材运输托盘容纳,可更简单且更快地进行在两个地面运输装置或类似物之间的送交动作。

易于理解的是,卷起的卷材或卷材/托盘单元的捆绑过程可多样化地设计。

如果在卷绕设备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借助于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送交给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以便恰好该卷材/托盘单元直至运输给存储机构和/或继续加工设备,可适宜地设计捆绑过程。

特别适宜地是,在卷绕设备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为了送交给继续加工设备和/或存储机构又重新解开,以便暂时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的卷材送交给继续加工设备和/或存储机构。

优选地,卷材/托盘单元在此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在卷材/托盘单元到达继续加工设备或半成品仓库之前,在卷绕设备处之前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的卷起的卷材没有再次从卷材运输托盘拿起和倒仓。

如果在卷绕设备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在捆绑过程期间在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处围绕竖轴转动至少一次,卷起的卷材可借助于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非常有利地运动。

易于理解的是,上述压紧装置可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与外卷绕层或外卷绕层的带材端部区域相互作用,以便可将卷起的卷材特别紧地卷起地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上。

这里的卷材运输车可不同地形成。优选地,其设计为卷材卸载车,借助于它可将卷起的卷材从卷绕设备卸载并且送交给位置固定的输送装置。

就此而言,有利的是,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包括在轨道上行驶的卷材卸载车,因为可由此在结构上保证特别简单地并且操作可靠地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

本发明可用在不同的设备中,例如用于轧制带材、尤其钢带的轧机,其具有至少一个卷绕设备以用于卷起带材,其置于轧机的至少一个轧制机构之后。由此可在其总体上明显改善轧机的运行。

此外,在此卷起的卷材此时如此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上,即,产生这样的卷材/托盘单元,其对于卷起的卷材的后置的捆绑过程直至继续加工或中间存储理想地不必解开。就此而言,可卸载卷起的卷材,使得在没有卷材运输托盘的情况下取消再次搬移卷起的卷材,由此近乎可排除卷材损伤的风险。为此,卷起的卷材优选地已经在卷绕设备中由专门的卷材运输托盘容纳。紧接着将卷起的卷材与卷材运输托盘一起作为卷材/托盘单元借助于卷材卸载车从卷绕设备卸载或驶出,并且例如继续运输到其他的处理或加工工位。这一方面通过借助于压紧装置专门地产生上述卷材/托盘单元实现,并且另一方面通过专门设计卷材运输托盘以及其与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的共同作用实现。

借助于本发明可处理近乎所有的待卷绕的带材材料以及卷材厚度和直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效果和优点借助附图和下文的说明来阐述,在其中示例性地示出和说明了第一可行的卷材运输托盘、第一可行的卷材运输车和就此而言第一可行的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卷起的卷材的机构以及示例性地与此相关的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分别卷起卷材的三个卷绕设备的视图,卷绕设备分别具有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的机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卷材运输托盘的立体视图,其具有用于穿引压紧装置的压紧元件的穿引开口,压紧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和/或卷绕层端部压紧到卷起的卷材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配有压紧装置的卷材运输车的立体视图,卷材运输车具有在图2中示出的卷材运输托盘;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可移动的地面输送车的立体视图,没有卷材运输托盘;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1中示出的卷绕设备中的一个卷绕设备的前视图,其具有用于卸载卷材/托盘单元的机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图5的前视图,其中,压紧元件穿过穿引开口直至移位到卷起的卷材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图5和图6的另一前视图,其中,压紧元件穿过穿引开口直至移位到贴近卷起的卷材,并且卷材运输托盘行进直至贴近卷起的卷材;并且

图8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图5至图7的前视图,其中,示出了由卷材运输车支撑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与沿竖向向下行进的/移位的压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例性地并且因此仅还初步示出的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1包括三个卷绕设备2、3、4,它们至少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置于在此未进一步示出的用于轧制钢带或类似物的轧机之后。

然而,卷绕设备2、3和4还可设置在其他的设备区域或其他的设备处,尤其例如其他的成型设备或类似物。

卷绕设备2、3和4中的每个卷绕设备具有用于卸载在卷绕设备2、3或4处卷起的卷材6的机构5,其在图5至图8中还将更详细地示出和说明。

借助于卷绕设备2、3和4将提供带材(例如,尤其钢带6a(参见图5))在其相应的卷芯7(仅仅示例性地编号)处紧凑地卷成卷材6或捆。

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1还包括卷材运输托盘8(尤其参见图2),以便可将卷起的卷材6相应操作可靠地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8中的每个上,使得在相应的卷绕设备2、3或4处可立刻产生卷材/托盘单元10。

相应的卷材运输托盘8通过具有托盘容纳部11a(尤其参见图3和图4)的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11提供给每个卷绕设备2、3和4。

在此,卷材运输车11设计为在轨道上行驶的卷材卸载车11,其可沿着轨道件13行进,以便由在卷绕设备2、3或4处卷起的卷材6和对此提供的卷材运输托盘8产生卷材/托盘单元10。

紧接着,将后者利用卷材运输车11从卷绕设备2、3或4卸载并且必要时送交给后置的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15。

就此而言,卷材卸载和运输系统1至少在该实施例中附加地也还包括位置固定地安装的地面运输装置15,借助于该地面运输装置可将相应的卷材/托盘单元10从卷绕设备2、3或4更确切地说通过与此相关的卷材卸载车11运输至继续加工设备(未示出)和/或存放机构(未示出)。

位置固定地安装的地面运输装置15的特征尤其在于辊道区段16(仅仅示例性地编号)以及转台单元17(同样仅仅示例性地编号),从而使得尤其相应的卷材/托盘单元10可朝不同的运输方向运输。

为此,可使相应的在卷绕设备2、3或4处产生的卷材/托盘单元10在其捆绑过程期间围绕竖轴或者说竖直轴线18转动,使得置放在相应的卷材运输托盘8上的卷起的卷材6可总是作为卷材/托盘单元10在卷材运输系统1内从相应的卷绕设备2、3或4运动或运输至目的地。在此,卷材/托盘单元10途中没有解开,从而卷起的卷材6总是可靠地停放在卷材运输托盘8上。

在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的卷材运输托盘8沿其纵轴线20方向具有纵向延伸21,该纵向延伸明显长于卷材运输托盘的横向延伸22。就此而言,卷起的卷材6如此处于卷材运输托盘8上,即,卷起的卷材6的卷材旋转轴线23(参见图5至图8)与纵轴线20基本上相同地取向。

在此处示例性地示出的结构方式中,卷材运输托盘8具有外滑板支架25,该外滑板支架2在卷材运输托盘8的下侧26处设计有在纵轴线20旁边左侧的第一滑板27和在纵轴线20旁边右侧的另一滑板28。

就此而言,卷材运输托盘8无辊子式地设计。

滑板27和28设计有合适的滚动和/或滑动面29(仅仅示例性地编号),从而卷材运输托盘8可借助于滑板27和28极好地沿着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15的辊道区段16运输。

卷材运输托盘8还具有内支架30,内支架与外滑板支架25一起形成卷材运输托盘8的托架31。

通过内支架30基本上形成用于暂时支撑卷起的卷材6的支撑装置35。

支撑装置35凹腔式地来设计,从而可在支撑装置的凹腔36或凹陷(未编号)中可靠地置放卷起的卷材6。

在此,支撑装置35包括至少两个桥接元件37(示例性地编号),它们基本上形成凹腔36。卷起的卷材6可置放在桥接元件37上。

在卷材运输托盘8处,通过凹腔36形成特别深地坐落在卷材运输托盘8中的卷材容纳空间38。

卷材运输托盘8的特征还在于联接单元40,借助于联接单元可使卷材运输托盘与卷材运输车11暂时可靠地联接。

联接单元40一方面具有联接销部件41(仅仅示例性地编号),它们布置在内支架30处并且沿卷材运输托盘8的纵轴线20延伸。

联接单元40另一方面具有横梁部件42(仅仅示例性地编号),其通过外滑板支架25形成并且横向于卷材运输托盘8的纵轴线20伸延。

在此,横梁部件42与内支架30或联接销部件41沿轴向如此间隔开地布置,即,在它们之间产生联接空间43;亦即,在卷材运输托盘8前后。

卷材运输车11的联接装置46的联接元件45可接合到联接空间43中(参见图3和图4)。

因此,联接装置46包括联接元件45(仅仅示例性地编号),联接元件可与在相应的卷材运输托盘8处的互补建造的联接单元40协作。

在此,联接元件45与卷材运输托盘8的联接销部件41如此相互作用,即,卷材运输托盘8在相对于纵轴线20的横向方向上不可动摇地与卷材运输车11联接。

此外,联接元件45一方面与内支架30并且另一方面与横梁部件42如此相互作用,即,卷材运输托盘8沿轴向相对于纵轴线20不可动摇地与卷材运输车11联接。

此时,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为了可将卷起的卷材6的卷绕层49(参见图5至图8)在整个卷材运输托盘8上压紧到该卷起的卷材6处,卷材运输托盘8配有穿引开口50以用于穿引压紧装置52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压紧装置用于将至少一个卷绕层49和/或卷绕层端部78(参见图7和图8)压紧到卷材6处。

就此而言,卷材运输托盘8设计有压紧元件穿引开口50,其特别是与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的尺寸如此协调,即,压紧元件可无问题地从下面穿过卷材运输托盘8直至移近卷起的卷材6。

因此,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如此布置在卷材运输车11处,即,压紧元件可移位穿过穿引开口50,以便与卷起的卷材6共同作用。

就此而言,可借助于压紧装置52将卷起的卷材6如此置放到卷材运输托盘8上,即,相应的卷材6的在卷绕设备2、3或4处制成的卷圈随后通过与在上面置放有卷起的卷材的卷材运输托盘8的唯一共同作用而不再可弹开。由此可有利地取消附加的打捆机或类似物以用于直接在卷绕设备之后固定卷起的卷材的卷圈。

穿引开口50布置在联接单元40的两个通过穿引开口50彼此间隔开的联接空间43之间以及布置在两个通过穿引开口50彼此间隔开的并且形成滚动和/或滑动面29的滑板27与28之间。

此外,穿引开口50布置在支撑装置35下方并且布置在卷材运输托盘8的下侧26处。由此可将压紧装置52有利地直接布置在卷材运输车11处。

如果穿引开口50布置在支撑装置35的凹腔36中,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可无问题地移位直至贴近卷起的卷材6,因为由于凹腔36而可将卷起的卷材6特别深地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8中。由此,卷起的卷材6放置成紧挨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

穿引开口50以其纵向取向53在卷材运输托盘8或卷材容纳空间38的纵向延伸21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穿引开口50的纵向取向53沿卷起的卷材6的卷材旋转轴线23的方向并且还沿压紧元件51的旋转轴线54的方向延伸,其中,卷材旋转轴线23和旋转轴线54彼此轴向平行地伸延。由此,可移位穿过穿引开口50的压紧元件51可穿过穿引开口50在结构上简单地与卷起的卷材6相互作用。

穿引开口50还横向于设置在卷材运输托盘8处的卷材扎绑方向55或带材扎绑开口56伸延,借助于其可附加地扎绑卷起的卷材6,如果期望的话。

卷材扎绑开口56在该实施例中处在支撑装置35的两个沿轴向沿着纵轴线20彼此间隔开的桥接元件37之间。

如由图3和图4的图示明显可见的那样,在该实施例中,相应的压紧装置52直接布置在相应的卷材运输车11或卷材卸载车11处,从而每个卷材运输车11可在压紧卷起的卷材6方面自主地工作。

在此,压紧装置52如此设计,即,至少例如以辊子元件的形式并且尤其以凹槽辊子元件57的形式实现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可相对于相应的卷材运输车11移位并且与卷起的卷材6的外卷绕层49机械作用地接触。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相对于卷材运输车11可线性移位地支承在卷材运输车11处。

为了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可尤其沿竖向相对于卷材运输托盘8或卷材/托盘单元10移位,压紧装置52包括相应的升降装置60,其居中地布置在卷材运输车11处。

卷材运输车11在其面向卷材运输托盘8的侧部61包括托盘行进装置65,其中,这里的托盘容纳部11a为卷材运输车11的托盘行进装置65的上构件,卷材运输托盘8置放在该托盘行进装置上。

在该实施例中,托盘容纳部11a构造为支架部件62,其尤其建造成包围布置在卷材运输车11处的压紧装置52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

借助于如此设计的托盘行进装置65,卷材运输托盘8可独立于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提升至卷起的卷材6下方,从而此时与卷材运输托盘8相互作用的卷材6必要时还可借助于卷材运输车11从卷芯7取下并且可作为卷材/托盘单元10从卷绕设备2、3或4卸载。

为此,托盘行进装置65可借助于升降装置66沿竖向行进。

此外,卷材运输车11还具有四个车轮元件67(仅仅示例性地编号),借助于它们,卷材运输车可沿着卸载路段68可移动地运动。

按照根据图3的图示,示出了卷材运输车11相对于升降装置66处于驶出的状态中,其中,卷材运输托盘8与卷材运输车11的托盘容纳部11a联接。在此,压紧元件51从下面远地移位到凹腔36中并且可因此提早与外卷绕层49或卷绕层端部区域78(参见图7和图8)接触,并且压靠卷起的卷材6。

按照根据图4的图示,示出了卷材运输车11替代地也还没有卷材运输托盘8地并且相对于升降装置66处于驶入的状态中。

借助在图5至8中以前视图更详细地示出的卸载装置5,示出和阐述了示例性的方法流程,其可利用专门的卷材运输托盘8或利用卷材运输车11实现。

在此,卷起的卷材6还利用卷取芯轴7固定在卷绕设备2、3和4之一处。

卸载机构5尤其包括可放置在卷取芯轴7或卷起的卷材6下方的卷材运输车11,在卷材6恰好完成卷起期间,卷材运输车与卷材运输托盘8已经停放在卷起的卷材6下方。

就此而言,压紧装置52借助于卷材运输车11提供给卷绕设备2、3或4。

如按照根据图5的图示示出的那样,从左上方将钢带6a借助于输送装置70以已知的方式供给卷取芯轴7。

围绕卷取芯轴7同心地布置三个转向和压紧装置71、72和73,借助于它们可以以已知的方式支持卷绕过程。三个转向和压紧装置71、72和73可构造为所谓的转向罩。

转向装置71、72、73中的每个具有进给机构74(仅仅示例性地编号),借助于它们可将转向和压紧辊75(同样仅仅示例性地编号)按需送交给待卷绕的卷材6。

尤其在钢带6a切断时,卷起的卷材6的卷绕层49可借助于转向和压紧辊75保持在一起,从而防止卷起的卷材6无意地弹开。

按照根据图5的图示,卷材运输车11的压紧装置52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还向下驶入到卷材运输车11中。同样的情况适用于托盘行进装置65。

按照根据图6的图示,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穿过卷材运输托盘8在竖向方向76上已经沿竖向向上朝卷起的卷材6的方向移位,直至压紧元件特别使外卷绕层49压靠卷起的卷材6(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的虚线图示还示出了其处于下面的位置中)。

钢带6a已经通过分离装置(未示出)切断,或现在切断,并且尤其完成卷起的卷材6的外卷绕层49现在尤其通过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压紧到完成卷起的卷材6处,从而确保卷起的卷材6不可无意地弹开。

卷起的卷材6根据转动方向77继续转动到如此程度,直至卷绕层端部78近似处于17点钟位置79(尤其参见图7和图8)。

如果卷起的卷材6的卷绕层49通过卷材运输车11自己的压紧装置52的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很好地固定,那么右下转向和压紧装置72以摆动运动80运动离开卷材运输车11的作用区域81,从而现在借助于液压工作的升降装置66可使由托盘行进装置65支撑的卷材运输托盘8从下面运动靠近卷起的卷材6,使得卷起的卷材6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8上,如按照根据图7的图示示出的那样(卷材运输托盘8的虚线图示示出了其仍处于下面的位置中)。

如果卷起的卷材6现在操作可靠地被卷材运输托盘8的支撑装置35支撑,可移位的压紧元件51可再次朝卷材运输车11的方向沿竖向向下移位,如按照根据图8的图示说明的那样。

卷起的卷材6现在置放在卷材运输托盘8上,从而卷起的卷材6由于与卷材运输托盘8接触而不可弹开。

卷起的卷材6的负荷现在完全由卷材运输托盘8承受,从而在卷绕设备2、3或4中并且借助于用于托盘66的升降装置产生相应的卷材/托盘单元10。

因此,卷起的卷材6可连同或在使用卷材运输托盘8的情况下并且借助于卷材运输车11从卷芯7取下、从卷绕设备2、3或4卸载。如果卷起的卷材6没有卷芯7,那么升降装置66再次驶入,并且卷材运输托盘8或卷材/托盘单元10下降。紧接着将卷起的卷材6送交给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15,如开头已经阐述的那样。

卷材/托盘单元10在其随后的运输中在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15的转台单元17处围绕竖轴或者说竖直轴线81转动90°。就此而言,卷材/托盘单元10在转台单元17处经历方向改变并且可相应地继续运输至目的地,而不必将卷起的卷材从之前分派的卷材运输托盘8取下。

紧接着借助于转台单元17和卷材运输车11将新的卷材运输托盘8带至相应的卷绕设备2、3或4的卷芯7下方,从而在此可借助于压紧装置20产生新的卷材/托盘单元10。

在此应明确地指出的是,上文或权利要求和/或附图中说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必要时还可组合,以便可相应地以累积的方式实现所说明的特征、效果和优点。

要理解的是,上文阐述的实施例仅为卷材运输托盘或卷材运输车的第一设计方案。就此而言,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不限于该实施例。

在申请文件特征中公开的所有特征被认为对本发明是重要的,只要它们单独或组合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的。

附图标记列表:

1带材卸载和运输系统

2第一卷绕设备

3第二卷绕设备

4第三卷绕设备

5卸载装置

6卷起的卷材

6a钢带

7卷芯

8卷材运输托盘

10带材/托盘单元

11可移动的卷材运输车、尤其卷材卸载车

11a托盘容纳部

13轨道件

15位置固定的地面运输装置

16辊道区段

17转台单元

18竖轴或者说竖直轴线

20纵轴线

21纵向延伸

22横向延伸

23带材旋转轴线

25外滑板支架

26下侧

27第一滑板

28其他滑板

29滚动和/或滑动面

30内支架

31托架

35支撑装置

36凹腔

37桥接元件

38带材容纳空间

40联接单元

41联接销部件

42横梁部件

43联接空间

45联接元件

46联接装置

49卷绕层

50穿引开口

51压紧元件

52压紧装置

53纵向取向

54旋转轴线

55带材扎绑方向

56带材扎绑开口

57凹槽辊子元件

60用于压紧元件的升降装置

61侧部

62支架部件

65托盘行进装置

66用于托盘的升降装置

67车轮元件

68卸载路段

70输送装置

71上转向和压紧装置

72右下转向和压紧装置

73左下转向和压紧装置

74进给机构

75转向和压紧辊

76竖向方向

77转动方向

78卷绕层端部

7917点钟位置

80摆动运动

81作用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