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412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直通管、三通管和弯头等玛钢管件在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平头加工以保证质量。一般采用平头机对玛钢管件进行平头加工,平头机的加工效率是一个影响玛钢管件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工效率越高,玛钢管件产量越高,效益越大,许多厂家十分注重提高平头机的加工效率。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平头机的上、卸料加工方法及上、卸料加工装置及平头机,并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6112659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11月16日),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平头机的上、卸料加工方法,所述上、卸料加工方法是设置一个带式传动机构,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设置在带式传动机构的传动带上,将传动带上部的一端处设置为管件的上料位置A,将传动带上部的另外一端处设置为管件的加工位置B,将传动带下部区域设置为管件的卸料位置C;当加工时,在传动带的带动下,每个下夹具依次由上料位置A到加工位置B到卸料位置C再到上料位置A如此循环通过,从而使得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三个步骤在同一条传动带上同时完成。

如图1所示,在上述专利文献中,一个下夹具1在传动带2的带动下由上料位置A移动至加工位置B,利用设置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到加工位置B的下夹具后,再控制驱动带式传动机构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停止动作,然后再控制上夹具3垂向下压移动,从而利用上夹具3和移动至加工位置B的下夹具1相配合将加工位置B处下夹具中的管件4夹紧固定住,然后再对管件4进行平头加工。

但是,当控制驱动带式传动机构的电机停止动作后,由于惯性的原因,传动带并不能立即停住,因此,加工位置B处的下夹具并不能很精准的停在设计好的加工位置B 处,从而无法对位于加工位置B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影响了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经过检索,暂未发现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的专利文献。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使其能对位于加工位置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得每个下夹具都能精准的定位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以对下夹具中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从而提高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及加工方法,其能对位于加工位置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得每个下夹具都能精准的定位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以对下夹具中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从而提高了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包括带式转动机构、下夹具和传感器,下夹具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带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平头机机架上的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设置在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之间的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之间的轴一、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之间的轴二、固接在轴一上的主动轮一和主动轮二、固接在轴二上的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以及用于驱动轴一转动的电机装置;主动轮一和从动轮一之间通过传动带一配合传动连接,主动轮二和从动轮二之间通过传动带二配合传动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的带动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能依次沿支撑板从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环移动通过,在位于加工位置处的支撑板的底部上设置有升降定位杆机构,在每个下夹具的底部上均设置有与升降定位杆机构的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槽,当传感器检测到一个下夹具靠近加工位置时,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的定位杆穿过支撑板插入到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中且控制电机装置停止动作,利用定位杆与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将所述一个下夹具精确的定位在加工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下夹具包括下夹具底板和设置在下夹具底板上的下夹具本体,通过将每个下夹具的下夹具底板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从而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定位槽设置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定位槽的一端为开口状,定位槽的另外一端为封闭状,定位杆与定位槽封闭状一端的槽侧壁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

优选的,在支撑板上设置有导轨凸块,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还设置有与导轨凸块相配合的导向凹槽,在导向凹槽的槽底部上还设置有与导向凹槽相连通的避屑槽。

优选的,在位于支撑板中间位置处的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排屑口。

优选的,在下夹具底板的顶部上设置有十字型凸块,在下夹具本体的底部上设置有与十字型凸块相匹配的十字型凹槽,通过将下夹具底板的十字型凸块卡入到下夹具本体的十字型凹槽中后,利用连接螺丝将下夹具底板和下夹具本体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在左支撑座中设置有轴承一,在轴一的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一和隔套一,主动轮一设置在卡环一和隔套一之间的轴一上,卡环一固接在轴一上,隔套一的一端与主动轮一相接触,隔套一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一的内圈相接触,在左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一,顶盖一的一端通过螺丝一锁紧在左支撑座上,顶盖一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左支撑座中与轴承一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一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上;在右支撑座中设置有轴承二,在轴一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二和隔套二,主动轮二设置在卡环二和隔套二之间的轴一上,卡环二固接在轴一上,隔套二的一端与主动轮二相接触,隔套二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二的内圈相接触,在右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二,顶盖二的一端通过螺丝二锁紧在右支撑座上,顶盖二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右支撑座中与轴承二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一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在右支撑座上;

在左支撑座中设置还有轴承三,在轴二的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三和隔套三,从动轮一设置在卡环三和隔套三之间的轴二上,卡环三固接在轴二上,隔套三的一端与从动轮一相接触,隔套三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三的内圈相接触,在左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三,顶盖三的一端通过螺丝三锁紧在左支撑座上,顶盖三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左支撑座中与轴承三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二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上,在右支撑座中设置还有轴承四,在轴二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卡环四和隔套四,从动轮二设置在卡环四和隔套四之间的轴二上,卡环四固接在轴二上,隔套四的一端与从动轮二相接触,隔套四的另外一端与轴承四的内圈相接触,在右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四,顶盖四的一端通过螺丝四锁紧在右支撑座上,顶盖四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右支撑座中与轴承四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二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在右支撑座上。

优选的,在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的外周设置有防护罩一,防护罩一包括上侧护板一、下侧护板一和周护板一,在下侧护板一上设置有下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二,在位于下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二之间的下侧护板一上还设置有垂直于下侧护板一的连接板一,通过安装螺丝一穿过连接板一拧入到支撑板的底部上,从而将下侧护板一与支撑板连接起来;在上侧护板一上开有上半轴槽一和上半轴槽二,在位于上半轴槽一和上半轴槽二之间的上侧护板一上还开有避让支撑板一端的侧护板凹槽一,通过连接片一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一的一端上和连接片一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一的一端上以及通过连接片二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一的另外一端上和连接片二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一的另外一端上,从而将上侧护板一和下侧护板一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一和下侧护板一连接起来后,上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一组成避让轴一的一端的轴孔,上半轴槽二和下半轴槽二组成避让轴二的一端的轴孔,周护板一包括U型的周侧护板一和设置在周侧护板一上且垂直于周侧护板一的周侧护板二,通过安装螺丝二穿过周侧护板一拧入到左支撑座上,从而将周护板一和左支撑座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一、下侧护板一和周护板一之间构成防护空间一,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位于防护空间一内;

在主动轮二、从动轮二和传动带二的外周设置有防护罩二,防护罩二包括上侧护板二、下侧护板二和周护板二,在下侧护板二上设置有下半轴槽三和下半轴槽四,在位于下半轴槽三和下半轴槽四之间的下侧护板二上还设置有垂直于下侧护板二的连接板二,通过安装螺丝三穿过连接板二拧入到支撑板的底部上,从而将下侧护板二与支撑板连接起来;在上侧护板二上开有上半轴槽三和上半轴槽四,在位于上半轴槽三和上半轴槽四之间的上侧护板二上还开有避让支撑板另外一端的侧护板凹槽二,通过连接片三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二的一端上和连接片三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二的一端上以及通过连接片四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二的另外一端上和连接片四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二的另外一端上,从而将上侧护板二和下侧护板二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二和下侧护板二连接起来后,上半轴槽三和下半轴槽三组成避让轴一另外一端的轴孔,上半轴槽四和下半轴槽四组成避让轴二另外一端的轴孔,周护板二包括U型的周侧护板三和设置在周侧护板三上且垂直于周侧护板三的周侧护板四,通过安装螺丝四穿过周侧护板三拧入到右支撑座上,从而将周护板二和右支撑座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二、下侧护板二和周护板二之间构成防护空间二,主动轮二、从动轮二和传动带二位于防护空间二内。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电机装置动作,通过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带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移动;

2)、当传感器检测到一个下夹具靠近加工位置时,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的定位杆伸出穿过支撑板插入到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中,且控制电机装置停止工作,在惯性的作用下,所述一个下夹具继续移动直至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与定位杆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将所述一个下夹具精确的定位在加工位置上,再控制上夹具垂向下压移动,从而利用上夹具和移动至加工位置的下夹具相配合将加工位置处下夹具中的管件夹紧固定住;

3)、对位于加工位置上的一个下夹具上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

当完成第3)步骤后再转到执行第1)步骤,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所有管件的平头加工操作。

优选的,所述下夹具包括下夹具底板和设置在下夹具底板上的下夹具本体,通过将每个下夹具的下夹具底板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从而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定位槽设置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定位槽的一端为开口状,定位槽的另外一端为封闭状,定位杆与定位槽封闭状一端的槽侧壁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

第2)步骤中伸出的定位杆是从定位槽开口状一端插入到定位槽中的。

优选的,所述下夹具包括下夹具底板和设置在下夹具底板上的下夹具本体,通过将每个下夹具的下夹具底板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从而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定位槽设置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定位槽的两端均为封闭状,定位杆与定位槽的一侧槽侧壁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

第2)步骤中伸出的定位杆是从定位槽的槽口插入到定位槽中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定位杆与的定位槽相配合,使得本发明能对位于加工位置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得每个下夹具都能精准的定位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以对下夹具中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从而提高了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通过设置一端开口状的定位槽,减小了设计难度,从而减小了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制造成本。通过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设置与导向凹槽相连通的避屑槽,使得下夹具在支撑板移动时能避开掉落在支撑板上的一些加工碎屑,从而保证了下夹具的正常移动。通过将下夹具设计成分体结构,当需要加工不同规格的管件时,只要对下夹具本体进行更换就可以了,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通用性。通过结构设计,使得轴一、轴一、轴二、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支撑座之间进行组装时,能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设置防护罩一和防护罩二,能防止加工碎屑掉落到传动带、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保证了平头加工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平头机上、卸料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去掉左支撑座后的本发明实施例1中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夹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翻转后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夹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夹具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翻转后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夹具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沿轴一轴向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防护罩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侧护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侧护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周护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翻转后本发明实施例2中下夹具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下夹具,111. 下夹具底板,112. 下夹具本体,2. 传动带,3. 上夹具,4. 管件,5. 传感器,6. 左支撑座,7. 右支撑座,8. 支撑板,811. 定位杆通孔,9. 轴一,10. 轴二,11.电机装置,12. 升降定位杆机构,13. 定位槽,14. 导轨凸块,15. 导向凹槽,16. 避屑槽,17. 排屑口,18. 十字型凸块,19. 十字型凹槽,20. 螺纹孔,21. 轴承一,22. 卡环一,23. 隔套一,24. 主动轮一,25. 顶盖一,26. 螺丝一,27. 上侧护板二,271. 上半轴槽三,272. 上半轴槽四,273. 侧护板凹槽二,28. 下侧护板二,281. 下半轴槽三,282. 下半轴槽四,283. 连接板二,29. 周护板二,291. 周侧护板三,292. 周侧护板四,30. 连接片三,31. 连接片四,32. 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如图2至图4以及图9所示,一种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包括带式转动机构、下夹具1和传感器5,下夹具1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带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平头机机架(图中未示出)上的左支撑座6和右支撑座7、设置在左支撑座6和右支撑座7之间的支撑板8、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6和右支撑座7之间的轴一9、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6和右支撑座7之间的轴二10、固接在轴一9上的主动轮一和主动轮二、固接在轴二10上的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以及用于驱动轴一9转动的电机装置11;主动轮一和从动轮一之间通过传动带一配合传动连接,主动轮二和从动轮二之间通过传动带二配合传动连接,三个下夹具1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的带动下,三个下夹具1能依次沿支撑板8从上料位置A到加工位置B到卸料位置C再到上料位置A如此循环移动通过,在位于加工位置处的支撑板8的底部上设置有升降定位杆机构12,在每个下夹具1的底部上均设置有与升降定位杆机构的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槽13,当传感器5检测到一个下夹具1靠近加工位置B时,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12的定位杆穿过支撑板8插入到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13中且控制电机装置11停止动作,利用定位杆与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13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将所述一个下夹具1精确的定位在加工位置B上。本实施例中升降定位杆机构12的定位杆设置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当电机装置停止动作后,在惯性的作用下,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还会带动下夹具继续朝前移动一定的距离,在移动过程中,伸出的定位杆会和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的一侧槽侧壁相接触,从而形成限位结构,将所述一个下夹具精准的定位在首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然后再进行平头加工,当所述一个下夹具上的管件加工完成后,然后再重新启动电机装置,整个带式转动机构又能重新转动,从而带动下一个下夹具移动到加工位置与定位杆相配合对下一个夹具进行加工位置的精准定位,如此循环动作,从而使得本实施例能对位于加工位置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得每个下夹具都能精准的定位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以对下夹具中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从而提高了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的下夹具的数量也可以像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为CN106112659A,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11月16日)中一样设置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量。左支撑座6、右支撑座7和支撑板8之间构成H型支撑结构,左支撑座6、右支撑座7和支撑板8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拆装结构。主动轮和从动轮可采用链轮,传动带可采用链条。升降定位杆机构12包括设置在支撑板8底部上的升降气缸和设置在升降气缸活塞杆上的定位杆,在升降气缸的动作下,定位杆能沿垂向上、下运动,在支撑板8上还设置有供定位杆上、下运动的定位杆通孔811,传感器5设置在左支撑座6上。

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下夹具1包括下夹具底板111和设置在下夹具底板111上的下夹具本体112,通过将每个下夹具的下夹具底板111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从而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1固接在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之间;定位槽13设置在下夹具底板111的底部上,定位槽13的一端为开口状,定位槽13的另外一端为封闭状,定位杆与定位槽13的封闭状一端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伸出的定位杆是从定位槽开口状一端插入到定位槽中的,然后在所述一个下夹具的继续移动过程中,定位杆与定位槽的封闭状一端的槽侧壁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对所述一个下夹具进行定位,这样在事先设计定位杆的伸出时间时就无需那么精准,可以控制定位杆事先伸出,再从定位槽的开口一端进入到定位槽中即可。另外,可以将定位杆的直径设计成与定位槽的宽度相匹配,从而当定位杆从定位槽开口状一端插入到定位槽中后的下夹具的移动过程中,还能通过定位杆与定位槽相配合,对所述一个下夹具移动的过程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得下夹具移动起来更加平稳。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在支撑板8上设置有导轨凸块14,在下夹具底板111的底部上还设置有与导轨凸块14相配合的导向凹槽15,在导向凹槽15的槽底部上(即靠近导轨凸块的顶部处)还设置有与导向凹槽15相连通的避屑槽16。通过设置导轨凸块与导向凹槽相配合,能使得下夹具在支撑板上移动起来更加平稳,通过设置避屑槽,使得下夹具在支撑板移动时能避开掉落在支撑板上的一些加工碎屑,从而保证了下夹具的正常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导轨凸块14、导向凹槽15和避屑槽16均设置有两个,导轨凸块14和导向凹槽15的纵截面均设置为三角状。

在位于支撑板8中间位置处即位于上料位置A和加工位置B之间的支撑板8上还设置有排屑口17。申请人经过试验发现,将排屑口设置在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时排屑效果最好,能进一步保证下夹具在支撑板上的正常移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下夹具底板111的顶部上设置有十字型凸块18,在下夹具本体112的底部上设置有与十字型凸块18相匹配的十字型凹槽19,在下夹具底板111的十字型凸块18上还开有螺纹孔20,通过将下夹具底板的十字型凸块18卡入到下夹具本体的十字型凹槽19中后,利用连接螺丝穿过下夹具本体112拧入到下夹具底板111上的螺纹孔20中,从而将下夹具底板111和下夹具本体112连接在一起。通过将下夹具设计成分体结构,使得当需要加工不同规格的管件时,只要对下夹具本体进行更换就可以了,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的通用性。利用十字型凸块与十字型凹槽相配合的结构,能实现下夹具本体安装时的快速定位,保证下夹具本体的定位更加精准,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图中只表示出轴一的一端与左支撑座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在左支撑座6中设置有轴承一21,在轴一9的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一22和隔套一23,主动轮一24设置在卡环一22和隔套一23之间的轴一9上,卡环一22固接在轴一9上,隔套一23的一端与主动轮一24相接触,隔套一23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一21的内圈相接触,在左支撑座6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一25,顶盖一25的一端通过螺丝一26锁紧在左支撑座6上,顶盖一25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左支撑座6中与轴承一21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一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6上;在右支撑座中设置有轴承二,在轴一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二和隔套二,主动轮二设置在卡环二和隔套二之间的轴一上,卡环二固接在轴一上,隔套二的一端与主动轮二相接触,隔套二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二的内圈相接触,在右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二,顶盖二的一端通过螺丝二锁紧在右支撑座上,顶盖二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右支撑座中与轴承二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一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在右支撑座上,在这里,轴一9的另外一端穿过顶盖二与电机装置11传动连接;

在左支撑座中设置还有轴承三,在轴二的一端上设置有卡环三和隔套三,从动轮一设置在卡环三和隔套三之间的轴二上,卡环三固接在轴二上,隔套三的一端与从动轮一相接触,隔套三的另外一端与轴承三的内圈相接触,在左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三,顶盖三的一端通过螺丝三锁紧在左支撑座上,顶盖三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左支撑座中与轴承三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二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支撑座上,在右支撑座中设置还有轴承四,在轴二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卡环四和隔套四,从动轮二设置在卡环四和隔套四之间的轴二上,卡环四固接在轴二上,隔套四的一端与从动轮二相接触,隔套四的另外一端与轴承四的内圈相接触,在右支撑座的外侧还设置有顶盖四,顶盖四的一端通过螺丝四锁紧在右支撑座上,顶盖四的另外一端插入到右支撑座中与轴承四的外圈相接触,从而将轴二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在右支撑座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再对轴一、轴二、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支撑座之间进行组装时,能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2、图4、图13至图16所示(图中只表示出防护罩二的安装结构),在主动轮二、从动轮二和传动带二的外周设置有防护罩二,防护罩二包括上侧护板二27、下侧护板二28和周护板二29,在下侧护板二28上设置有下半轴槽三281和下半轴槽四282,在位于下半轴槽三281和下半轴槽四282之间的下侧护板二28上还设置有垂直于下侧护板二28的连接板二283,通过安装螺丝三穿过连接板二283拧入到支撑板8的底部上,从而将下侧护板二28与支撑板8连接起来;在上侧护板二27上开有上半轴槽三271和上半轴槽四272,在位于上半轴槽三271和上半轴槽四272之间的上侧护板二27上还开有避让支撑板另外一端的侧护板凹槽二273,通过连接片三30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二27的一端上和连接片三30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二28的一端上以及通过连接片四31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二27的另外一端上和连接片四31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二28的另外一端上,从而将上侧护板二27和下侧护板二28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二27和下侧护板二28连接起来后,上半轴槽三271和下半轴槽三281组成避让轴一另外一端的轴孔32,上半轴槽四272和下半轴槽四282组成避让轴二另外一端的轴孔32,周护板二29包括U型的周侧护板三291和设置在周侧护板三291上且垂直于周侧护板三291的周侧护板四292,周侧护板四也是U型的,周侧护板三291和周侧护板四292是一体的,通过安装螺丝四穿过周侧护板三拧入到右支撑座上,从而将周护板二和右支撑座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二、下侧护板二和周护板二之间构成防护空间二,主动轮二、从动轮二和传动带二位于防护空间二内。

在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的外周设置有防护罩一,防护罩一的安装结构与防护罩二的安装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防护罩二是用来防护靠近左支撑座的防护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而已,即防护罩一包括上侧护板一、下侧护板一和周护板一,在下侧护板一上设置有下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二,在位于下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二之间的下侧护板一上还设置有垂直于下侧护板一的连接板一,通过安装螺丝一穿过连接板一拧入到支撑板的底部上,从而将下侧护板一与支撑板连接起来;在上侧护板一上开有上半轴槽一和上半轴槽二,在位于上半轴槽一和上半轴槽二之间的上侧护板一上还开有避让支撑板一端的侧护板凹槽一,通过连接片一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一的一端上和连接片一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一的一端上以及通过连接片二的一端连接在上侧护板一的另外一端上和连接片二的另外一端连接在下侧护板一的另外一端上,从而将上侧护板一和下侧护板一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一和下侧护板一连接起来后,上半轴槽一和下半轴槽一组成避让轴一的一端的轴孔,上半轴槽二和下半轴槽二组成避让轴二的一端的轴孔,周护板一包括U型的周侧护板一和设置在周侧护板一上且垂直于周侧护板一的周侧护板二,周侧护板二也是U型的,周侧护板一和周侧护板二是一体的,通过安装螺丝二穿过周侧护板一拧入到左支撑座上,从而将周护板一和左支撑座连接起来,上侧护板一、下侧护板一和周护板一之间构成防护空间一,主动轮一、从动轮一和传动带一位于防护空间一内。通过设置防护罩一和防护罩二,能防止加工碎屑掉落到传动带、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保证了平头加工的正常进行。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能进行精准定位加工的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电机装置11动作,通过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带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下夹具1移动;

2)、当传感器5检测到一个下夹具1靠近加工位置B时,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12的定位杆伸出穿过支撑板8插入到所述一个下夹具1的定位槽13中,且控制电机装置11停止工作,在惯性的作用下,所述一个下夹具1继续移动直至所述一个下夹具1的定位槽13与定位杆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将所述一个下夹具1精确的定位在加工位置B上,再控制上夹具3垂向下压移动,从而利用上夹具3和移动至加工位置的下夹具1相配合将加工位置处下夹具1中的管件夹紧固定住;

3)、对位于加工位置上的所述一个下夹具1上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

当完成第3)步骤后再转到执行第1)步骤,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所有管件的平头加工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2)步骤中当上夹具3和移动至加工位置的下夹具1相配合将加工位置处下夹具1中的管件夹紧固定住后,再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12的定位杆回缩从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13中抽出,然后再执行第3)步骤。在加工前将定位杆从定位槽中抽出,是因为加工时,有很大的扭力,这样操作能延长定位杆的使用寿命。

第2)步骤中伸出的定位杆是从定位槽开口状一端插入到定位槽中的。

实施例2:如图17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槽13设置在下夹具底板111的底部上,定位槽13的两端均为封闭状,定位杆与定位槽13的一侧槽侧壁相接触形成限位结构;

第2)步骤中伸出的定位杆是从定位槽13的槽口插入到定位槽中的。当传感器检测到一个下夹具靠近加工位置B处时,控制升降定位杆机构的定位杆穿过支撑板从定位槽的槽口插入到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中且控制电机装置停止动作,当电机装置停止动作后,在惯性的作用下,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还会带动下夹具继续朝前移动一定的距离,在移动过程中,伸出的定位杆会和所述一个下夹具的定位槽的一侧槽侧壁相接触,从而形成限位结构。

综上,通过定位杆与的定位槽相配合,使得本发明能对位于加工位置处的下夹具进行精准的定位,使得每个下夹具都能精准的定位在事先设计好的加工位置上以对下夹具中的管件进行平头加工,从而提高了平头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通过设置一端开口状的定位槽,减小了设计难度,从而减小了平头机上、卸料装置的制造成本。通过在下夹具底板的底部上设置与导向凹槽相连通的避屑槽,使得下夹具在支撑板移动时能避开掉落在支撑板上的一些加工碎屑,从而保证了下夹具的正常移动。通过将下夹具设计成分体结构,当需要加工不同规格的管件时,只要对下夹具本体进行更换就可以了,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通用性。通过结构设计,使得轴一、轴一、轴二、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支撑座之间进行组装时,能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设置防护罩一和防护罩二,能防止加工碎屑掉落到传动带、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保证了平头加工的正常进行。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