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0461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铜管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



背景技术:

铜管拉拔机也称为铜管拉伸机,能够用于对铜管进行拉伸,从而能够得到所需外径和壁厚的铜管。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1324760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0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型材液压拉伸机,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拉拔模座、床身、设置在床身上的导轨及拉拔装置、托辊装置、链式传动的平移出料装置、以及位于拉拔模座出口处的锯切装置。所述拉拔装置包括拉拔小车、设置在拉拔小车上可夹紧扁材的四连杆夹钳装置、装置在小车上可托起扁材使其头部从钳口中脱离的脱头装置。

铜管在拉拔前需要进行制头,形成较扁的制头部,从而使得拉拔小车上的四连杆夹钳装置能对铜管的制头部夹持后进行拉拔,但是在拉拔小车上的四连杆夹钳装置对制头部进行夹持后,当遇到拉拔小车移动时对铜管的拉力较大的情况,因制头部在通过制头机挤压时,制头部和铜管的连接强度相对降低,容易造成铜管上的制头部断裂。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将制头部原先用于连接铜管的部分通过锤子敲打,使得制头部原先用于连接铜管部分的口径缩小,再塞入到铜管内,最后通过锤子将对铜管进行敲打,使得铜管部分的口径缩小后和制头部抵紧在一起,最后进行拉伸,但是此时制头部和铜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在拉伸时还是容易出现制头部脱离的情况;要是将铜管移到制头机上进行制头,因此时铜管是套在拉拔机的拉拔杆上,且其长度较长,重新取下铜管再进行制头,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具有方便对铜管重新进行制头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铜管拉拔机的制头设备,包括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的安装架,还包括制头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两侧的第一转动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套上的第一缺口、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内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套联动的第一制头辊、升降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安装台、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套上方的第二制头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制头辊往复正反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制头辊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的周侧外壁呈外凸且与所述第二制头辊相配的弧形状,所述第二制头辊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供铜管插入后进行缩口的环槽,所述环槽的口径沿着铜管进入的方向逐渐减小;上料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的上料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两侧且位于所述上料辊下方的第二转动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缺口、设置在所述架体与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之间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转动套转动的动力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制头辊移动后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第二缺口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套联动的移动机构,所述上料辊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当所述第一制头辊位于所述上料辊下方时,所述上料辊与所述第一制头辊之间形成上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制头辊与位于上料辊下方的两个第二转动套联动时,因第一制头辊和上料辊的周侧外壁均是呈内凹的弧形状的,使得上料辊和第一制头辊之间形成上料口,从而使得铜管穿过上料口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第二转动套带动第一制头辊转动,从而使得铜管能方便的套设到拉拔机的拉拔杆上;当铜管在拉拔时,铜管的制头部断裂后,使得第一制头辊移动到第二制头管的下方,再使得第一制头辊和第二制头辊相靠近,最终使得铜管的端部插入到第二制头辊上的环槽内,从而在第二制头辊的正反转过程中对铜管的端部进行缩口设置,从而形成新的制头部,方便进行拉拔机进行拉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安装台上方的所述安装架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孔的限位轴,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且用于驱使所述安装台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工作台的方向进行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安装台上的限位轴穿过在安装架上的限位孔,从而对安装台的移动具有限位的作用,第一气缸能够驱动安装台进行升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制头辊上的齿轮、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一减速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驱动轴上的凸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凸轮上方的限位套、穿过所述限位套且下端抵触在所述凸轮上的升降杆、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上且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制头辊上且两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凸轮进行转动,因升降杆的下端抵触在凸轮上,使得升降杆能在凸轮的作用力下沿着限位套进行往复升降,从而带动齿条往复升降,最终带动齿轮进行往复正反转。齿轮套设在第二制头辊上且通过两端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使得第二制头辊在升降时,使得齿轮和齿条相分离,从而使得第二制头辊在移动时不会带动齿条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杆靠近所述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在所述凸轮周侧的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升降杆上的滚轮抵触在凸轮上,能够减小升降杆和凸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升降杆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的顺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二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皮带轮、用于联动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传输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在第二减速电机上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在第二转动套上的第二皮带轮,联动于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的传输皮带,从而能够带动第二转动套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头辊进行到两个第二转动套之间时,第一制头辊能进行转动,从而配合上料辊实现对管材进行上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一端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内且呈多棱柱形,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均与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第一制头辊的一端相配,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架体两侧的驱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杆远离转动端的一端上且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的驱动套、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因驱动杆的上的驱动套套设在第一制头辊上,使得驱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制头辊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头辊移动到第一转动套或者第二转动套处,分别实现制头以及上料的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一端铰接在所述架体上且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驱动杆上的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架体上且另一端铰接在驱动杆上,能够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杆能够带动第一制头辊改变位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辊的上端内凹处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制头辊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料辊与安装台之间形成供铜管穿过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得第一制头辊位于第一转动套处时,因安装台需要下降,从而使得第二制头辊与第一转动套相配以实现制头的作用,因此时上料辊的上端内凹处的最高点与第二制头辊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铜管插入到环槽内时,铜管能够抵触在上料辊上,从而在制头时实现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移动机构改变第一制头辊所处的位置,使得第一制头能处于第二制头辊或者上料辊下方,从而实现制头以及上料的功能,使得铜管的上料方便且在制头部断裂后方便从新制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工作台;3、安装架;31、限位孔;4、制头装置;41、第一转动套;42、第一缺口;43、第一制头辊;431、安装轴;44、安装台;441、限位轴;442、第一气缸;45、第二制头辊;451、环槽;46、驱动机构;461、齿轮;462、第一减速电机;463、凸轮;464、限位套;465、升降杆;4651、滚轮;466、齿条;5、上料装置;51、上料辊;52、第二转动套;53、第二缺口;54、动力机构;541、第二减速电机;542、第一皮带轮;543、第二皮带轮;544、传输皮带;55、移动机构;551、驱动杆;552、驱动套;553、驱动件;5531、驱动气缸;6、空腔;7、轴承座;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铜管拉拔剂的制头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有架体1,在架体1上固定有呈水平状的工作台2,在工作台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

如图1所示,还包括制头装置4,制头装置4包括第一转动套41、第一缺口42、第一制头辊43、安装台44、第二制头辊45以及驱动机构46。第一转动套41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工作台2的两侧,且第一转动套41与工作台2之间通过轴承座7实现转动连接,第一缺口42开设在两个第一转动套41相对靠近的一端上。第一制头辊43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同时第一制头辊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轴431,安装轴431远离第一制头辊43一端的横截面呈多棱柱形,第一缺口42和安装轴431远离第一制头辊43的一端相配,且在安装轴431嵌入在第一缺口42内时,第一制头辊43和第一转动套41能一起进行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台44位于工作台2上方,在安装台44的上端面焊接有两个限位轴441,在安装架3位于安装台44上方的部分开设有两个供两个限位轴441分别穿过的限位孔31,同时在安装架3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气缸442,第一气缸442的活塞杆连接在安装台44上,且在第一气缸442的活塞杆伸缩的过程中带动安装台44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工作台2的方向进行运动。第二制头辊45的两端通过轴承(图中未示意)转动连接在安装台44的下端面。同时第二制头辊45靠近安装架3的一侧突出于轴承座7,驱动机构46包括套设在第二制头辊45突出于安装架3一端上的齿轮461、固定在架体1上的第一减速电机462、固定在第一减速电机462的驱动轴上的凸轮463、焊接在安装架3上且位于凸轮463上方的限位套464、穿过限位套464且下端抵触在所述凸轮463上的升降杆465、固定在升降杆465上且与齿轮461相啮合的齿条466,在升降杆46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和凸轮463相抵触的滚轮4651。齿轮461是套设在第二制头辊45上且两端均通过螺母8进行固定,使得第二制头辊45在升降时,使得齿轮461和齿条466相分离,从而使得第二制头辊45在移动时不会带动齿条466进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上料装置5,上料装置5包括上料辊51、第二转动套52、第二缺口53、动力机构54以及移动机构55。第二转动套52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工作台2的两侧,且第二转动套52与工作台2之间也通过轴承座7实现转动连接,第二缺口53开设在两个第二转动套52相对靠近的一端上,同时第二缺口53的结构和第一缺口42的结构相同。动力机构54包括固定在架体1上的第二减速电机541、固定在第二减速电机54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542、固定靠近安装架3的第二转动套52上的第二皮带轮543、连接在第一皮带轮542和第二皮带轮543之间且用于联动第一皮带轮542与第二皮带轮543的传输皮带544。

同时移动机构55用于将位于第一缺口42上的第一制头辊43移动到第二转动套52的第二缺口53内,移动机构55包括一端通过销轴(图中未示意)铰接在架体1两侧的两个驱动杆551、固定在驱动杆551远离转动端的一端上且套设在安装轴431上的驱动套552、连接在驱动杆551和架体1之间且用于驱使驱动杆551转动的驱动件553。驱动件553为一端通过销轴(图中未示意)铰接在架体1上且另一端通过销轴(图中未示意)铰接在驱动杆551上的驱动气缸5531。两侧的驱动套552分别抵触在第一制头辊43的两端面上。

如图1所示,上料辊51的两端通过轴承(图中未示意)转动连接在安装台44下端面,且上料辊51位于第二转动套52的上方。上料辊51的周侧外壁呈内凹的弧形状。同时当第一制头辊43位于第二转动套52的第二缺口53内时,上料辊51和第一制头辊43之间形成上料口(图中未示意)。同时上料辊51的上端内凹处的最低点与第二制头辊45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上料辊51与安装台44之间形成供铜管穿过的空腔6。

操作原理:当铜管上的制头部断裂时,先通过驱动气缸5531驱使驱动杆551转动,使得第一制头辊43位于第二制头辊45下方时,先使得齿轮461脱离齿条466,再通过第一气缸442控制安装台44朝向靠近工作台2的一侧进行下降,从而第二制头辊45和第一制头辊43相配,此时在移动齿轮461使得齿轮461啮合在齿条466上,再通过两个螺母对齿轮461进行固定。此时上料辊51的上端内凹处的最低点和第二制头辊45下端外凸处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铜管能架设到上料辊51上,从而将铜管推到第二制头辊45上的环槽451中,最终打开驱动机构46,驱使第二制头辊45正反转,从而进行制头操作。

当铜管需要套设在拉拔机的拉拔杆上时,先使得齿轮461脱离齿条466,再使得驱动气缸5531驱使驱动杆55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头辊43位于第二转动套52上,从而第一制头辊43位于上料辊51的下方,此时使得通过穿过第一制头辊43和上料辊51之间的上料口,从而使得铜管穿过上料口,继而使得第一气缸442驱动安装台44朝向靠近工作台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上料辊51和第一制头辊43抵触在铜管的周侧,当第一制头辊43通过动力机构54带动转动时,实现对铜管的上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