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铝棒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1612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多工位铝棒剥皮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属于铝型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棒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航空、汽车、以及各种建筑等材料的制作中都可以使用,而且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些行业对于铝棒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铝棒的表面含有氧化皮,是影响铝棒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意识到这一点,所有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铝材厂都增加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在挤压生产前,将铝棒外表面的氧化皮连同粉尘一起剥掉,来保证用来生产的铝棒的清洁,为高端工业铝型材挤压提供品质优良的铝棒。

而目前国内的多数铝材厂在对铝棒表面进行剥皮的时候,采用的是将铝棒表层用钢刷刷掉或者用车床车掉的办法。这两种加工方法的确可以将棒料表面处理干净,但是花费的工时长,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剥皮后棒料的表面很粗糙,影响后续挤压产品的品质;剥下来的棒料表皮都已经变成了铝屑,即使打包成铝屑块,在重新投入熔炼炉进行熔化的时候,烧损也是相当严重的,是极大的浪费;而且用车床车削时,由于无法与挤压前的加热构成效率相匹配的产线,车皮完成后的铝棒必须单独放置等待生产,这样不仅占厂房,而且是一种在制品积压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车皮后的铝棒放置时间过久的情况下,表面将会沉积空气中的灰尘,并且会发生再次氧化,达不到对棒料表面进行清洁的最初目的,使得剥皮这一工序变成了完全的浪费。

申请号为201520409516.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铝棒剥皮机,它包括升降定位装置、剥皮装置和接料装置等部件,能够快速、精确、稳定地完成剥皮工作,剥出的铝棒厚度均匀且表面质量好;并且对于碎屑的整理与回收也更加的方便,大大的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但是上述剥皮机只有单个工位,每次只能单根物料进出,且进料出料均依靠人工进行调整,工人劳动强度大,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它能够在剥皮机上实现移料、进料、出料和退料的多工位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自后往前依次设置有油缸固定板、剥刀固定板和出棒辊道,所述油缸固定板上设置有顶棒油缸,所述剥刀固定板上设置有剥皮刀,所述出棒辊道上设置有出棒组件,所述油缸固定板和剥刀固定板上方设置有移棒组件,所述油缸固定板和剥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进棒组件。

所述剥刀固定板后侧设置有退料组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油缸后座和油缸前座,所述油缸后座和油缸前座之间设置出棒油缸,所述出棒油缸用于驱动出棒组件前后运动。

所述移棒组件包括移棒架,所述移棒架上设置有移棒导轨,所述移棒导轨上设置有移棒机构;

所述移棒机构包括移棒滑板,所述移棒滑板设置于移棒导轨上,所述移棒滑板上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升降导轨和升降油缸,所述升降导轨上设置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滑板上设置有第一油缸连接座,所述升降油缸下端与第一油缸连接座相连接,所述升降滑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夹棒气缸,所述夹棒气缸下端连接设置有气缸连接座,所述气缸连接座前侧通过销轴设置有左右两个夹棒滚轮,所述移棒滑板底部设置有夹棒固定架,所述夹棒固定架上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有左右布置的两个侧夹钳,所述两个侧夹钳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凸轮架,两个凸轮架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凸轮架内侧上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夹棒滚轮卡置于限位卡槽内。

所述进棒组件包括进棒导轨,所述进棒导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进棒导轨上设置有进棒滑板,所述进棒滑板上设置有下进棒滚轮架,所述下进棒滚轮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前后两个滑座,左右两侧的滑座对称布置,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个滑座上均铰接有侧进棒滚轮架,所述下进棒滚轮架和侧进棒滚轮架上均设置有进棒滚轮,所述进棒滑板左右两侧设置有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上铰接有进棒气缸,所述进棒气缸上端与侧进棒滚轮架外侧相铰接。

所述滑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内侧设置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自后往前向上倾斜布置,所述滑槽前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下进棒滚轮架上穿装有前后两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右两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滑槽内。

所述出棒组件包括出棒导轨,所述出棒导轨上设置有出棒滑板,所述出棒滑板后侧设置有夹棒架,所述夹棒架后侧设置有引导头,所述引导头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棒头,所述夹棒头与夹棒架相铰接,所述夹棒头外侧设置有连接销轴,所述连接销轴上设置有夹棒连杆,左右两个夹棒连杆之间设置有出棒气缸,所述出棒气缸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夹棒连杆后端相铰接。

所述退料组件包括气缸架,所述气缸架下方设置有转轴座,所述气缸架上铰接有退料气缸,所述转轴座上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铰接有退料臂,所述退料气缸下端与退料臂中部相连接,所述退料臂下端通过第四转轴铰接有退料槽,所述退料槽下方设置有托轮架底板,所述托轮架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托轮架和第二托轮架,所述第一托轮架位于第二托轮架左侧,所述第一托轮架和第二托轮架上均设置有托轮,所述第一托轮架的托轮高度高于第二托轮架上的托轮高度。

所述油缸固定板和剥刀固定板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顶棒油缸前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套装于导向杆上。

所述剥刀固定板前侧设置有退料气缸,所述剥刀固定板后侧设置有推料环,所述推料环位于剥皮刀外侧,所述退料气缸后端穿过剥刀固定板与推料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现有剥皮机基础上集成了移料、进料、出料和退料等多个工位,能够实现多工位的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移料组件能够方便的夹紧棒料,并实现棒料的前后送料以及上下落料;

3、本发明的进料组件在棒料剥皮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稳定有效的支撑和导向,保证棒料剥皮的直线度,提高剥皮效率,降低剥皮损耗;

4、本发明的进料组件能够调节下进棒滚轮架的高度,从而保证棒料与顶棒油缸和剥皮刀处于同一高度,从而保证了最终的剥皮质量;

5、本发明的出料组件能够对剥皮后的棒料头部进行固定夹持,并对剥皮后棒料进行有效的支撑导引,防止棒料出料时产生弯曲,从而损坏剥皮刀或影响最终的剥皮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6、本发明的推料环能够将剥皮后残留在剥皮刀上的废料推落,从而免去了工人的清理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7、本发明的退料组件能够将剥皮后的废料收集起来,并统一退料至剥皮机一侧,防止棒料剥皮过程中的废料到处散落,从而影响周边环境,保障了工人的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移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移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移棒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移棒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进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主视图。

图10为图1中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图12为图1中出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退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退料组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

机架1

第一支撑架2

油缸固定板3

剥刀固定板4

第二支撑架5

移棒组件6

移棒架6.1

移棒导轨6.2

移棒机构6.3

移棒滑板6.3.1

升降架6.3.2

升降导轨6.3.3

升降滑板6.3.4

第一油缸连接座6.3.5

升降油缸6.3.6

夹棒气缸6.3.7

气缸连接座6.3.8

夹棒滚轮6.3.9

销轴6.3.10

夹棒固定架6.3.11

凸轮架6.3.12

第一转轴6.3.13

侧夹钳6.3.14

限位卡槽6.3.15

减速机6.3.16

主动链轮6.3.17

过渡链轮6.3.18

进棒组件7

进棒导轨7.1

进棒滑板7.2

滑座7.3

底板7.3.1

铰接板7.3.2

滑槽板7.3.3

滑槽7.3.4

限位孔7.3.5

下进棒滚轮架7.4

侧进棒滚轮架7.5

进棒滚轮7.6

气缸座7.7

进棒气缸7.8

第二转轴7.9

滑轮7.10

出棒组件8

出棒导轨8.1

出棒滑板8.2

夹棒架8.3

引导头8.4

夹棒头8.5

夹头气缸8.6

夹头连杆8.7

连接销轴8.8

第二油缸连接座8.9

退料组件9

气缸架9.1

退料气缸9.2

转轴座9.3

第三转轴9.4

退料臂9.5

第四转轴9.6

退料槽9.7

托轮架底板9.8

第一托轮架9.9

第二托轮架9.10

托轮9.11

顶棒油缸10

液压站11

油缸支撑架12

出棒辊道13

挡料轴14

挡棒杆15

第一限位轴16

第二限位轴17

油缸后座18

油缸前座19

出棒油缸20

顶杆21

导向杆22

导向板23

推料环24

压环25

剥皮刀26

垫环27

推料气缸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工位铝棒剥皮机,它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自后往前依次设置有油缸固定板3、剥刀固定板4和出棒辊道13,所述油缸固定板3上设置有顶棒油缸10,所述剥刀固定板4上设置有剥皮刀26,所述出棒辊道13上设置有出棒组件8,所述油缸固定板3和剥刀固定板4上方设置有移棒组件6,所述油缸固定板3和剥刀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进棒组件7;

所述剥刀固定板4后侧设置有退料组件9;

所述机架1后端设置有油缸支撑架12,所述油缸支撑架12设置于顶棒油缸10下方用于支撑顶棒油缸10;

所述顶棒油缸10上方设置有液压站11,所述液压站11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液压站11的第一支撑架2;

所述移棒组件6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移棒组件6的第二支撑架5;

所述出棒辊道13后侧设置有挡料轴14,所述挡料轴14上设置有挡棒杆15,所述挡棒杆15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轴16和第二限位轴17;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油缸后座18和油缸前座19,所述油缸后座18和油缸前座19之间设置出棒油缸20,所述出棒油缸20用于驱动出棒组件7前后运动;

所述顶棒油缸10前端设置有顶杆21;

所述油缸固定板3和剥刀固定板4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导向杆22,所述顶棒油缸10前端设置有导向板23,所述导向板23套装于导向杆22上;

所述剥皮刀26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垫环27和压环25,所述剥皮刀26通过垫环27和压环25固定安装于剥刀固定板4上;

所述剥刀固定板4前侧设置有退料气缸28,所述剥刀固定板4后侧设置有推料环24,所述推料环24位于剥皮刀26外侧,所述退料气缸28后端穿过剥刀固定板4与推料环24相连接;

参见图4~图7,所述移棒组件6包括移棒架6.1,所述移棒架6.1上设置有移棒导轨6.2,所述移棒导轨6.2上设置有移棒机构6.3;

所述移棒机构6.3包括移棒滑板6.3.1,所述移棒滑板6.3.1设置于移棒导轨6.2上,所述移棒滑板6.3.1上设置有升降架6.3.2,所述升降架6.3.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升降导轨6.3.3和升降油缸6.3.6,所述升降导轨6.3.3上设置有升降滑板6.3.4,所述升降滑板6.3.4上设置有第一油缸连接座6.3.5,所述升降油缸6.3.6下端与第一油缸连接座6.3.5相连接,所述升降滑板6.3.4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夹棒气缸6.3.7,所述夹棒气缸6.3.7下端连接设置有气缸连接座6.3.8,所述气缸连接座6.3.8前侧通过销轴6.3.10设置有左右两个夹棒滚轮6.3.9,所述移棒滑板6.3.1底部设置有夹棒固定架6.3.10,所述夹棒固定架6.3.10上通过第一转轴6.3.13铰接有左右布置的两个侧夹钳6.3.14,所述两个侧夹钳6.3.14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凸轮架6.3.12,两个凸轮架6.3.1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凸轮架6.3.12内侧上部开设有限位卡槽6.3.15,所述夹棒滚轮6.3.9卡置于限位卡槽6.3.15内,夹棒滚轮6.3.9在夹棒气缸6.3.7的作用下上下运动,凸轮架6.3.12在夹棒滚轮6.3.9的作用下绕第一转轴6.3.13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个侧夹钳6.3.14夹紧或松开棒料;

所述移棒滑板6.3.1上设置有减速机6.3.16,所述减速机6.3.16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链轮6.3.17,所述移棒架6.1前端设置有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6.3.17和被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接;

所述主动链轮6.3.17和被动链轮之间设置有过渡链轮6.3.18,所述过渡链轮6.3.18设置于移棒滑板6.3.1底部;

参加图8~图11,所述进棒组件7包括进棒导轨7.1,所述进棒导轨7.1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进棒导轨7.1上设置有进棒滑板7.2,所述进棒滑板7.2上设置有下进棒滚轮架7.4,所述下进棒滚轮架7.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前后两个滑座7.3,左右两侧的滑座7.3对称布置,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个滑座7.3上均铰接有侧进棒滚轮架7.5,所述下进棒滚轮架7.4和侧进棒滚轮架7.5上均设置有进棒滚轮7.6,所述进棒滑板7.2左右两侧设置有气缸座7.7,所述气缸座7.7上铰接有进棒气缸7.8,所述进棒气缸7.8上端与侧进棒滚轮架7.5外侧相铰接;

所述滑座7.3包括底板7.3.1,所述底板7.3.1上设置有铰接板7.3.2,所述铰接板7.3.2内侧设置有滑槽板7.3.3,所述滑槽板7.3.3内侧开设有滑槽7.3.4,所述滑槽7.3.4自后往前向上倾斜布置,所述滑槽7.3.4前侧开设有限位孔7.3.5,所述限位孔7.3.5内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下进棒滚轮架7.4上穿装有前后两个第二转轴7.9,所述第二转轴7.9左右两端设置有滑轮7.10,所述滑轮7.10设置于滑槽7.3.4内;

参见图12,所述出棒组件8包括出棒导轨8.1,所述出棒导轨8.1设置于出棒辊道13上,所述出棒导轨8.1上设置有出棒滑板8.2,所述出棒滑板8.2后侧设置有夹棒架8.3,所述夹棒架8.3后侧设置有引导头8.4,所述引导头8.4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棒头8.5,所述夹棒头8.5与夹棒架8.3相铰接,所述夹棒头8.5外侧设置有连接销轴8.8,所述连接销轴8.8上设置有夹棒连杆8.7,左右两个夹棒连杆8.7之间设置有出棒气缸8.6,所述出棒气缸8.6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夹棒连杆8.7后端相铰接;

所述出棒滑板8.2底部设置有第二油缸连接座8.9,所述出棒油缸20前端与第二油缸连接座8.9相连接;

参见图13、图14,所述退料组件9包括气缸架9.1,所述气缸架9.1下方设置有转轴座9.3,所述气缸架9.1上铰接有退料气缸9.2,所述转轴座9.3上设置有第三转轴9.4,所述第三转轴9.4上铰接有退料臂9.5,所述退料气缸9.2下端与退料臂9.5中部相连接,所述退料臂9.5下端通过第四转轴9.6铰接有退料槽9.7,所述退料槽9.7下方设置有托轮架底板9.8,所述托轮架9.8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托轮架9.9和第二托轮架9.10,所述第一托轮架9.9位于第二托轮架9.10左侧,所述第一托轮架9.9和第二托轮架9.10上均设置有托轮9.11,所述第一托轮架9.9的托轮9.11高度高于第二托轮架9.10上的托轮9.11高度。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