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杆机构及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868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旋杆机构及旋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贴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杆机构及旋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药水卫生而不被污染,医疗器械领域中出现一种一体式一次性注射器,其结构包括针杆、针管、胶塞等部分,药水在生产阶段已经注入到针管内实现封装,由此确保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该一体式一次性注射器的生产过程为:将排列整齐的针杆一一对应地旋入针管内的胶塞中,并在针管外贴上一张标签。然而现有的贴标设备中没有针对针杆与针管进行旋装的有效加工机构,导致针杆与针管的装配质量无法达到产品要求,且针杆与针管的旋紧程度无法可靠保证,容易导致针杆与针管过度旋紧而使得针管紧压破裂,以及针管内活塞损环,或者活塞上下移位使管内药水溢出,致使产品报废,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旋杆机构及旋装装置,能够使针杆与针管可靠旋紧,保证产品质量,避免出现因过度旋紧导致针管紧压破裂,导致产品报废的问题发生,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杆机构,包括:

安装座;

固定轮组件,所述固定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固定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惰轮,所述固定惰轮用于布置在主动转盘的一侧、并通过摩擦力驱动针管旋转;

旋转轮组件,所述旋转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旋转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惰轮的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所述旋转惰轮用于与针管接触打滑以防止针管与针杆过度旋紧而破裂,以及针管内活塞损环,或者活塞上下移位使管内药水溢出;及

扭力组件,所述扭力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旋转惰轮设置于所述扭力组件上,且所述扭力组件用于提供所述旋转惰轮转动扭力。

上述旋杆机构使用时,通过将扭力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并调节好合适的转动扭力值,之后将固定轮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布置于主动转盘的一侧,以使得随主动转盘转动而来的针管与固定惰轮转动接触时,在摩擦力的驱动下针管实现旋转从而与夹固于夹杆机构上的针杆完成旋装;之后完成初步旋紧的针管和针杆继续随主动转盘转动至位于固定惰轮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处,旋转惰轮在扭力组件提供的合适转动扭力作用下实现打滑,从而避免进一步使针管旋转导致与针杆过度旋紧,确保针管不会紧压破裂,消除了产品报废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三个所述固定惰轮,三个所述固定惰轮沿所述主动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此使针管依次通过三个固定惰轮的摩擦力驱动而实现三次旋转,从而确保某些大旋距的注射器产品实现针杆与针管的可靠旋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固定惰轮沿纵向交错布置。如此可避免相邻两个固定惰轮发生干涉碰撞,同时可以减小占用空间的大小,使设备的整体体积更加紧凑、轻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力组件包括扭力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设有安装孔的固定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摩擦片组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设有环形凹台的套筒、嵌固于所述套筒内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惰轮的旋杆,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中心方向凸设有环形卡台,所述扭力弹簧抵压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和所述环形卡台之间,所述摩擦片组包括固定于所述旋杆的端部的第一摩擦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转动配合的第二摩擦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用以产生摩擦作用的摩擦体。如此通过调整支撑杆组与固定座的安装孔的装配程度可以灵活调整扭力弹簧的松紧程度,进而配合第一摩擦片、摩擦体与第二摩擦片的摩擦转动,可以使扭力组件产品合适的转动扭力给旋转惰轮,以确保在于针杆接触时产生保护性打滑,保证不会拧爆针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套筒的外筒壁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纹旋接。如此便于针对不同尺寸和规格的注射器产品,调整套筒与固定座的旋入深度,进而调节扭力弹簧的扭力大小至合适值,以适应不同产品的保护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设有通槽、及位于所述通槽内的转轴,所述旋杆远离所述旋转惰轮的一端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通槽的两侧槽壁间隙配合。如此使得旋杆可以在转轴上实现小角度的摆动,以保证旋转惰轮在针管经过而接触时实现一定的让位,以对针管起到保护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力组件包括沿所述主动转盘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扭力组件和第二扭力组件,所述旋转惰轮包括第一旋转惰轮和第二旋转惰轮,所述第一旋转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组件上,所述第二旋转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扭力组件上。如此可以对针管起到双重保护作用,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螺母和可调张力弹簧,所述安装座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母旋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所述可调张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抵接。如此可灵活调整旋杆的靠紧张力,以使旋转惰轮适应不同尺寸的针管压紧,避免压紧力过大出现损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装装置,其包括主动转盘和如上所述的旋杆机构,所述主动转盘的边缘向内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针管的容置凹槽,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安装有一个承托轴承,所述旋杆机构与所述主动转盘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承托轴承与所述固定惰轮之间配合形成旋装间距,两个所述承托轴承与所述旋转惰轮之间配合形成让位间距。

上述旋装装置工作时,将旋杆机构安装于转动转盘的一侧,通过将扭力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并调节好合适的转动扭力值,之后将固定轮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布置于主动转盘的一侧,以使得随主动转盘转动而来的针管与固定惰轮转动接触时,在摩擦力的驱动下针管实现旋转从而与夹固于夹杆机构上的针杆完成旋装;之后完成初步旋紧的针管和针杆继续随主动转盘转动至位于固定惰轮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处,旋转惰轮在扭力组件提供的合适转动扭力作用下实现打滑,从而避免进一步使针管旋转导致与针杆过度旋紧,确保针管不会紧压破裂,消除了产品报废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旋杆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旋杆击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座,110、通槽,120、转轴,200、固定轮组件,210、固定惰轮,300、旋转轮组件,310、旋转惰轮,400、扭力组件,410、扭力弹簧,420、固定座,421、环形卡台,430、摩擦片组,431、第一摩擦片,432、第二摩擦片,440、支撑杆组,441、套筒,441a、环形凹台,442、旋杆,500、调节螺母,600、可调张力弹簧,700、主动转盘,710、容置凹槽,800、承托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旋杆442机构,包括:安装座100;固定轮组件200,所述固定轮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0上,且所述固定轮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惰轮210,所述固定惰轮210用于布置在主动转盘700的一侧、并通过摩擦力驱动针管旋转;旋转轮组件300,所述旋转轮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0上,且所述旋转轮组件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惰轮210的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310,所述旋转惰轮310用于与针管接触打滑以防止针管与针杆过度旋紧而破裂,以及针管内活塞损环,或者活塞上下移位使管内药水溢出;及扭力组件400,所述扭力组件400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0上,所述旋转惰轮310设置于所述扭力组件400上,且所述扭力组件400用于提供所述旋转惰轮310转动扭力。

上述旋杆442机构使用时,通过将扭力组件400安装在安装座100上并调节好合适的转动扭力值,之后将固定轮组件200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210布置于主动转盘700的一侧,以使得随主动转盘700转动而来的针管与固定惰轮210转动接触时,在摩擦力的驱动下针管实现旋转从而与夹固于夹杆机构上的针杆完成旋装;之后完成初步旋紧的针管和针杆继续随主动转盘700转动至位于固定惰轮210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310处,旋转惰轮310在扭力组件400提供的合适转动扭力作用下实现打滑,从而避免进一步使针管旋转导致与针杆过度旋紧,确保针管不会紧压破裂,消除了产品报废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请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三个所述固定惰轮210,三个所述固定惰轮210沿所述主动转盘700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此使针管依次通过三个固定惰轮210的摩擦力驱动而实现三次旋转,从而确保某些大旋距的注射器产品实现针杆与针管的可靠、有效旋装。具体的,固定惰轮210可选是采用塑胶轮或钢轮外周套装胶圈的材质和结构,能够提升与针管的接触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固定惰轮210沿纵向交错布置。如此可避免相邻两个固定惰轮210发生干涉碰撞,同时可以减小占用空间的大小,使设备的整体体积更加紧凑、轻小。当然,作为可替代实施方式,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惰轮21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还可以是其他的变形。

此外,所述扭力组件400包括扭力弹簧41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0上并设有安装孔的固定座420、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摩擦片组430和支撑杆组440,所述支撑杆组440包括设有环形凹台441a的套筒441、嵌固于所述套筒441内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惰轮310的旋杆442,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中心方向凸设有环形卡台421,所述扭力弹簧410抵压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441a和所述环形卡台421之间,所述摩擦片组430包括固定于所述旋杆442的端部的第一摩擦片431、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431转动配合的第二摩擦片432、及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摩擦片431和所述第二摩擦片432之间用以产生摩擦作用的摩擦体。如此通过调整支撑杆组440与固定座420的安装孔的装配程度可以灵活调整扭力弹簧410的松紧程度,进而配合第一摩擦片431与第二摩擦片432的摩擦转动,可以使扭力组件400产品合适的转动扭力给旋转惰轮310,以确保在与针杆接触时产生保护性打滑,保证不会拧爆针管。具体的,安装孔的孔底设有孔口,安装座100上还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的端部伸过孔口并与第二摩擦片43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摩擦片432不会相对第一摩擦片431转动,而通过摩擦体产生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套筒441的外筒壁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纹旋接。如此便于针对不同尺寸和规格的注射器产品,调整套筒441与固定座420的旋入深度,进而调节扭力弹簧410的扭力大小至合适值,以适应不同产品的保护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

如图2所示,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100还设有通槽110、及位于所述通槽110内的转轴120,所述旋杆442远离所述旋转惰轮310的一端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120上、并与所述通槽110的两侧槽壁间隙配合。如此使得旋杆442可以在转轴120上实现小角度的摆动,以保证旋转惰轮310在针管经过而接触时实现一定的让位,以对针管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扭力组件400包括沿所述主动转盘700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扭力组件和第二扭力组件,所述旋转惰轮310包括第一旋转惰轮310和第二旋转惰轮310,所述第一旋转惰轮310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组件上,所述第二旋转惰轮310设置于所述第二扭力组件上。如此可以对针管起到双重保护作用,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调节螺母500和可调张力弹簧600,所述安装座100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母500旋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所述可调张力弹簧600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500抵接。如此可灵活调整旋杆442的靠紧张力,以使旋转惰轮310适应不同尺寸的针管压紧,避免压紧力过大出现损坏。

请参照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装装置,其包括主动转盘700和如上所述的旋杆442机构,所述主动转盘700的边缘向内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针管的容置凹槽710,位于所述容置凹槽710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安装有一个承托轴承800,所述旋杆442机构与所述主动转盘700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承托轴承800与所述固定惰轮210之间配合形成旋装间距,两个所述承托轴承800与所述旋转惰轮310之间配合形成让位间距。

上述旋装装置工作时,将旋杆442机构安装于转动转盘的一侧,通过将扭力组件400安装在安装座100上并调节好合适的转动扭力值,之后将固定轮组件200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210布置于主动转盘700的一侧,以使得随主动转盘700转动而来的针管与固定惰轮210转动接触时,在摩擦力的驱动下针管实现旋转从而与夹固于夹杆机构上的针杆完成旋装;之后完成初步旋紧的针管和针杆继续随主动转盘700转动至位于固定惰轮210下游的至少一个旋转惰轮310处,旋转惰轮310在扭力组件400提供的合适转动扭力作用下实现打滑,从而避免进一步使针管旋转导致与针杆过度旋紧,确保针管不会紧压破裂,消除了产品报废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