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梁类件单序侧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67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梁类件单序侧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冲压工艺的日渐成熟,制件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其中梁类件在整车件中占有较大一部分,其工艺以冲压成型为主。

如图1所示的梁类件,需制作该梁类件,传统工艺是先冲压翻周围边,调试好周边形状后,再翻边或侧翻边,并进行翻边角度的调试,然后完成制作。这样需对制件进行多次冲压,生产效率低。所以现在还会采用直接一次成型的方法。但由于一次成型时由于梁类件端面两侧边与模具冲压方向垂直,故该边成型时会有走料现象的发生,需多次调试后,才可达到制件变现的要求。依旧会消耗较多时间,生产效率不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冲压成型模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用于梁类件单序侧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梁类件单序侧成型模具,包括上压料板、安装上压料板的上模座、用于驱动上模座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压力源、下模和安装下模的下模座,所述下模一侧设有安装于下模座的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所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下模呈间隙设置,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提升料片离开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的提升器,所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两侧均设有安装于下模座的悬吊侧翻边斜楔,所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悬吊侧翻边斜楔呈间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冲压时,上模座打开,料片放置在提升器上,将提升器提升至料不会接触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为至。然后上压料板接触提升器压住料片后,由于上压料板力量大,所以压料板带动提升器和料片继续下行,直到接触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由于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下模呈间隙设置,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悬吊侧翻边斜楔呈间隙设置,所以在这里料片接触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悬吊侧翻边斜楔时会自然弯曲,完成成型。相对于传统的制作工艺,不需要调试两次翻边角度,只需要一次冲压和调试一次侧翻边即可。相对一次性冲压,头部的翻边由于使用了侧翻,所以此处的边线更容易调整,因为使用侧翻对于翻边更容易改反弹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器上有两个用于定位料片的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片上需开设定位孔,在安装时将料片的定位孔套设到定位销内。定位销对定位孔有一个径向的限位,可防止在冲压时料片在提升器上移动,使冲压时料片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料板与上模座之间设有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料片放置于下模块上,再通过压力源驱动上模座以及上压料板朝下模方向运动,使上压料板先将料片压紧于下模上,此时缓冲组件压缩受力,达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压力源继续推进,进行冲压成型的作用,使上模座、上压料板以及下模之间稳定冲压的作用,提高零件冲压精准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上模座以及上压料板固定连接的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布置于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压料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弹簧在上模座和上压料板之间压缩,使上压料板抵紧下模,再通过上模座驱动上压料板进行冲压,达到稳定缓冲的作用。同时使用多个缓冲弹簧,可达到使上压料板均匀缓冲受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压料板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缓冲弹簧的安装孔,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分别与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压料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在压缩时,使缓冲弹簧处于安装孔上压缩并产生形变,可提高缓冲弹簧的缓冲压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连接于上模座且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上压料板,所述缓冲弹簧套接于所述连接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力源驱动上模座以及上压料板朝下模方向运动时,连接柱对缓冲弹簧有一个导向的作用,防止缓冲弹簧在压缩或伸长时弯曲变形,提高了上模座和上压料板之间的运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和下模之间的间隙为4mm~6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料片接触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翻边后呈倾斜3°到4°,在保证其边线更容易调整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的头部翻边垂直于料片,方便了料片脱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模具可以大大的减少调试反弹型面的时间,更有利于制件的成型,有效的节约了机床和冲次,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上压料板离开下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压料板下压与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压料板下压刚刚与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压料板下压与下模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模座;2、下模;3、上压料板;4、上模座;5、压力源;6、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7、悬吊侧翻边斜楔;8、提升器;9、定位销;10、料片;11、缓冲组件;12、缓冲弹簧;13、安装孔;14、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梁类件单序侧成型模具,从下至上依次下模座1、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上的下模2、与下模2相适配的上压料板3、用于固定安装上压料板3的上模座4和用于驱动上模座4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压力源5。压力源5为氮气缸。

如图2所示,下模2一侧设有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下模2和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呈间隙设置,间隙为5mm。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如图3所示,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两侧均设有悬吊侧翻边斜楔7,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上端面和悬吊侧翻边斜楔7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和悬吊侧翻边斜楔7呈间隙设置,间隙也为5mm。

如图2所示,下模2上设有提升器8,提升器8上沿竖直向上设有定位销9。料片10放置在提升器8上。定位销9穿设过料片10,使料片10稳定放置在定位销9上。定位销9穿设过上压料板3且滑动连接于上压料板3。

如图2所示,上压料板3与上模座4之间设有缓冲组件11。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组件11包括多个缓冲弹簧12。如图4所示,上压料板3相对上模座4一侧和上模座4相对上压料板3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3。缓冲弹簧12一端嵌设于上模座4的安装孔13内且固定连接于上模座4,且另一端嵌设于上压料板3的安装孔13内且固定连接于上压料板3。多个缓冲弹簧12均匀分布在上模座4和上压料板3之间。

如图4所示,安装孔13内沿竖直向上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穿设过缓冲弹簧12。连接柱14一端固定连接于上模座4且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上压料板3。

该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如图5所示,压力源5驱动上模座4向上运动,使上压料板3与下模2分离。然后使提升器8上升,将料片10放置在提升器8上。提升器8上的定位销9穿设过料片10的废料区,使料片10稳定安装于提升器8上。提升器8的提升高度为料片10放在提升器8上后不会接触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为原则。

如图6所示,然后压力源5驱动上模座4下行,从而带动上压料板3下行,使上压料板3压紧料片10,此时缓冲组件11压缩受力,达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压力源5继续推进,使上压料板3继续朝向运动。由于上压料板3的推力较大,故上压料板3带动提升器8和料片10下行,直到接触到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和悬吊侧翻边斜楔7。如图7和图8所示,由于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和下模2呈间隙设置,故料片10接触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时会自然弯曲,等上压料板3接触到下模2时,此边被挤入下置水平侧翻边斜楔6和下模2的间隙内,产生头部的侧翻边。同理悬吊侧翻边斜楔7形成两侧的侧翻边,完成成型。然后调整侧翻边的角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