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674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龙门加工用齿轮箱多为一体式密封结构,齿轮箱内装有润滑油,用于防止齿轮的摩擦,延长齿轮寿命。润滑油一般在使用3-5年后,里面就会有齿轮啮合磨损颗粒,润滑油老化分解沉淀物,较多磨损颗粒和沉淀物沉积在齿轮箱底,清除十分困难,即使更换新的齿轮箱润滑油,因齿轮箱底部清理不彻底,随着齿轮箱的运转,新润滑油被不断翻转搅拌,使箱底的沉积物不断混合在润滑油里,进而进入齿轮啮合区域,从而加大齿轮箱的磨损和润滑油污染,造成齿轮箱油的提前污染老化和降低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目前更换润滑油的方法是在齿轮箱底部合适的位置设置排油孔和排油阀,从而将齿轮箱里的润滑油基本排空,这种排油方法存在齿轮箱排油不彻底和齿轮箱清洗不干净的问题,从而导致齿轮箱和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的端口处向外延伸有第一凸缘,所述上盖的端口处向外延伸有与第一凸缘相对应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安装孔,所述上盖扣合在底壳的上表面,并通过穿设在安装孔内的螺栓与底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缘的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凸缘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上盖与底壳扣合时,凸起部嵌合连接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与凹槽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凹槽槽口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底壳和上盖均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油孔,且进油孔内螺接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底壳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齿轮轴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用于安装齿轮组件的齿轮箱体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包括底壳和上盖,在底壳和上盖的扣合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可防止齿轮箱内的润滑油泄漏,底壳和上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和组装,使得齿轮箱内部的磨损颗粒和沉淀物得以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101第一凸缘、102凸起部、103通孔、2上盖、201第二凸缘、202凹槽、203进油孔、3安装孔、4螺栓、5橡胶密封圈、6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包括底壳1和上盖2,所述底壳1的端口处向外延伸有第一凸缘101,所述上盖2的端口处向外延伸有与第一凸缘101相对应的第二凸缘201,所述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201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安装孔3,所述上盖2 扣合在底壳1的上表面,并通过穿设在安装孔3内的螺栓4与底壳1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缘101的表面设有凸起部102,所述第二凸缘201的表面设有凹槽202,所述上盖2与底壳1扣合时,凸起部102嵌合连接在凹槽 202内,可提高齿轮箱的提高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凸起部102与凹槽202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凹槽202槽口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密封圈5。

具体的,所述底壳1和上盖2均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

具体的,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油孔203,且进油孔203内螺接有密封盖6,当齿轮箱内的齿轮油损耗时,方便添加。

具体的,所述底壳1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齿轮轴的通孔103,齿轮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壳1内,齿轮轴通过密封轴承固定安装在通孔103内。

具体的,该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分离式齿轮箱,用于安装齿轮组件的齿轮箱体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包括底壳1和上盖2,在底壳1和上盖2的扣合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可防止齿轮箱内的润滑油泄漏,底壳1和上盖2通过穿设在安装孔3内的螺栓4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和组装,使得齿轮箱内部的磨损颗粒和沉淀物得以有效的清理,提高了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