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943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锻造温热锻件时,一种生产方式是选用多工位温热锻造压力机进行锻造,所采用的多工位种压力机造价较高,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多工位压力机的结构十分复杂,因此故障率也较高,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维修,维护费用较高,也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另一种生产方式是通过选用多台单工位锻造压力机进行锻造,采用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分工序进行锻造,没有形成生产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它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台单工位压力机组成多工位生产线,不再需要采用多工位压力机进行锻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不再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维护,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采用生产线形式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包括一设置在最前端的上料机,在上料机的出料端连接有一中频感应加热炉,在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机器人,在第一机器人的一侧间隔设有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在相邻两单工位压力机之间设有转移机器人,在最后端的单工位压力机侧设有第二机器人,在第二机器人的一侧设有成品控温冷却炉,在成品控温冷却炉的出料端设有料箱。

所述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的开口均垂直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

所述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的开口均平行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通过多台单工位压力机组成多工位生产线,不再需要采用多工位压力机进行锻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不再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维护,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采用生产线形式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上料机,2、中频感应加热炉,3、第一机器人,4、单工位压力机,5、转移机器人,6、第二机器人,7、成品控温冷却炉,8、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中所示,一种由单工位压力机组成的多工位生产线,包括一设置在最前端的上料机1,在上料机1的出料端连接有一中频感应加热炉2,在中频感应加热炉2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机器人3,在第一机器人3的一侧间隔设有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4,在相邻两单工位压力机4之间设有转移机器人5,在最后端的单工位压力机4侧设有第二机器人6,在第二机器人6的一侧设有成品控温冷却炉7,在成品控温冷却炉7的出料端设有料箱8。

所述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4的开口均垂直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

所述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4的开口均平行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

进行加工时,由上料机1将将棒料装入中频感应加热炉2中。经由中频感应加热炉2加热后的棒料由第一机器人3抓起,放入第一台单工位压力机4中。第一台单工位压力机4对棒料进行加工后,设置在第一台单工位压力机4与第二台单工位压力机4之间的转移机器人5将棒料从第一台单工位压力机4转移至第二台单工位压力机4,棒料依次经过若干台单工位压力机4,最终完成锻压后,由第二机器人6从最后一台单工位压力机4上取出,放入成品控温冷却炉7,然后滑入料箱8。

当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4的设置方式为开口均垂直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时,称为“肩并肩”的排列方式,第一机器人3、转移机器人5和第二机器6人从单工位压力机4的侧窗上下料,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便于换模和维修,可以在人工送料和机器人送料之间切换。当若干个单工位压力机4的开口均平行于生产线的轴向方向式排列时,称为“面对面”的排列方式,第一机器人3、转移机器人5和第二机器6人从压机开口上下料,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布局紧凑,便于调试。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