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010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若要加工如图1所示的双弧形工件,传统的加工方式一般是人工手动加工,通过人工手动完成该零件的加工,不仅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双弧面的弧度处理得不够光滑,影响工件的质量;此外,由于该零件还带有一矩形面,采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原材料的长度需要大于最终完成工件的长度,鉴于这种情况,每次完成加工后,还需要单独对多出来的长度进行裁切,从而需要增加多一道的加工工序,一方面增加了人力,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加工时间,因而,亟待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加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全自动化操作,并且通过一次冲压动作即可实现工件造型以及废料裁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上导柱组件,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上导柱组件对应的下导柱组件,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A、矩形凸块、弧形凸块B,紧靠上模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切刀收容槽;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下模块、设置在下模块左右两侧的气缸、分别设置在两侧气缸旁边的废料槽,所述下模块的下表面与下模座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两侧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有切刀,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凸块A对应的弧形凹槽A、与矩形凸块对应的矩形凹槽、与弧形凸块B对应的弧形凹槽B。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侧的切刀与两侧的切刀收容槽均对应设置,所述每张切刀的一侧均与下模块相贴近,所述每张切刀的另一侧均设置有外斜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每侧上导柱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上导柱套筒、嵌入到上导柱套筒内的上滑动筒、嵌入到上滑动筒内的上导柱,所述上导柱套筒内设置有上弹簧A,所述上滑动筒内设置有上弹簧B;所述每侧下导柱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与下模座固定的下导柱套筒、嵌入到下导柱套筒内的下滑动筒、嵌入到下滑动筒内的下导柱,所述下导柱套筒内设置有下弹簧A,所述下滑动筒内设置有下弹簧B;所述两侧上导柱组件均与上模座垂直设置;所述两侧下导柱组件均与下模座垂直设置;所述上导柱组件与下导柱组件竖直对齐;所述上导柱与下导柱相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侧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与切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模块和下模块的配合,实现对双弧形工件的一次性冲压成型,自动化程度高;下模块左右两侧设置有气缸,通过两侧气缸分别带动切刀对冲压完成后的多余废料进行裁切,从而实现不增加人工和加工工序,同时能够实现废料裁切的效果,在确保了双弧形工件的加工精度之外,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2为双弧形工件的结构视图。

图中:上模座1、上模块2、导柱组件3、下导柱组件4、下模座5、下模块6、切刀收容槽10、上导柱套筒11、上滑动筒12、上导柱13、上弹簧A14、上弹簧B15、下导柱16、下滑动筒17、下导柱套筒18、下弹簧B19、下弹簧A20、弧形凸块A21、矩形凸块22、弧形凸块B23、弧形凹槽A50、矩形凹槽51、弧形凹槽B52、缓冲弹簧54、气缸55、废料槽56、推杆57、切刀58、外斜面5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从下至上”、“从上至下”“下表面”、“上表面”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一种双弧形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5,上模座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上导柱组件3,下模座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上导柱组件3对应的下导柱组件4,上模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上模块2,上模块2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A21、矩形凸块22、弧形凸块B23,紧靠上模块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切刀收容槽10;下模座5上设置有下模块6、设置在下模块6左右两侧的气缸55、分别设置在两侧气缸55旁边的废料槽56,所述下模块6的下表面与下模座5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54,两侧气缸55的输出端均连接有切刀58,下模块6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凸块A21对应的弧形凹槽A50、与矩形凸块22对应的矩形凹槽51、与弧形凸块B23对应的弧形凹槽B52。

缓冲弹簧5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2根以上,主要用以上模座1带动上模块2下压下模块6的时候产生一个缓冲作用,避免长时间的直接冲压动作,对下模座5造成损害,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两侧的切刀58与两侧的切刀收容槽10均对应设置,每张切刀58的一侧均与下模块6相贴近,每张切刀58的另一侧均设置有外斜面59。两侧气缸55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杆57,推杆57与切刀58连接。实际进行裁切动作时,由于切刀58的一侧与下模块6相贴近,因而,依靠外斜面59对废料进行裁切。完成裁切后的切刀58会停留在切刀收容槽10内。

每侧上导柱组件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与上模座1固定的上导柱套筒11、嵌入到上导柱套筒11内的上滑动筒12、嵌入到上滑动筒12内的上导柱13,上导柱套筒11内设置有上弹簧A14,所述上滑动筒12内设置有上弹簧B15;所每侧下导柱组件4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与下模座5固定的下导柱套筒18、嵌入到下导柱套筒18内的下滑动筒17、嵌入到下滑动筒17内的下导柱16,下导柱套筒18内设置有下弹簧A20,下滑动筒17内设置有下弹簧B19;两侧上导柱组件3均与上模座1垂直设置;两侧下导柱组件4均与下模座5垂直设置;上导柱组件3与下导柱组件4竖直对齐;上导柱13与下导柱16相接触。上导柱套筒11的外径与下导柱套筒18的外径相同,上滑动筒12与下滑动筒17的外径相同,上导柱13与下导柱16的外径相同。当上模座1向下模座5下压时,上导柱13压缩上弹簧B15滑入上滑动筒12内,上滑动筒12压缩上弹簧A14滑入上导柱套筒11内,下导柱16受力压缩下弹簧B19划入下滑动筒17内,下滑动筒17压缩下弹簧A20滑入下导柱套筒18内,最终上导柱套筒11的下端面与下导柱套筒18的上端面相抵,上模块2与待冲压原材料与下模块6贴合。当完成冲压动作后,上导柱13在上弹簧B15的复位作用力下回到起始位置,上滑动筒12在上弹簧A14的复位作用力下回到起始位置,同样,下导柱16在下弹簧B19的复位作用力下回到起始位置,下滑动筒17在下弹簧A20的复位作用力下回到起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是:待冲压原材料预先放置在下模块6的上表面,上模座1带动上模块2向下模座5的下模块6下压,将待冲压原材料冲压出所需的双弧形的形状,在上模块2压住下模块6的后,两侧的气缸55同时驱动推杆57带动两侧的切刀58向上运动,露在上模块2和下模块6之外的废料裁切掉,被裁切掉的废料落到废料槽56中,然后,上模座1带动上模块2上升,气缸55驱动推杆57带动两侧的切刀58回到起始位置,为下一次冲压动作做准备。

废料槽56中的废料积聚到一定量就通过人手定期清理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