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挤压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6401阅读:1739来源:国知局
回挤压冲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回挤压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制造的快速发展,冲压模具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冲压加工时产品拉伸件的圆角大,而目前基本上是靠压筋的方式把圆角进行补偿至较小的圆角或者尖角,但是难以达到饱满的效果,或者采用高成本的全CNC(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低成本、将产品的圆角边挤压饱满的回挤压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

一种回挤压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弹性元件、顶针板、上模垫板、内脱料块和凹模板,所述下模包括脱料板、回挤圈、止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与上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侧贴合于所述上模座面向所述上垫板的一面,另一侧贴合固定所述顶针板,所述顶针板远离所述上模座一面设置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一端穿过所述上模垫板抵顶于所述内脱料块,所述内脱料块安装于所述上模垫板远离所述上模座的一面,所述凹模板穿套于所述内脱料块并与所述上模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内脱料块背向所述上模垫板的一面与所述凹模板成直角设置;

所述下模座、下模垫板、止挡板、脱料板依次层叠设置连接,所述下模垫板远离所述下模座一面设置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远离所述下模垫板的一面于侧面成直角设置,所述下模冲头一端穿过所述止挡板和所述回挤圈,所述脱料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回挤圈固定安装于所述通孔上,所述下模冲头正对应于所述内脱料块设置;

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脱料板和回挤圈相对所述上模往复运动;

当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所述下模冲头、回挤圈、内脱料块和凹模板形成腔体;

当产品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下模冲头和所述内脱料块抵顶于产品,对产品进行回挤压,当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分模后,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脱料板和所述回挤圈将产品顶出。

进一步地,上述回挤压模具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穿套于所述下模冲头并固定于所述下模垫板背向所述下模座的一面,所述下夹板背向所述下模垫板一面与所述止挡板贴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优力胶、弹性柱和压缩弹簧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设置有第二顶针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顶针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下模冲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座远离所述上模一面;

当产品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第二顶针顶向所述下模冲头,所述第一顶针顶向所述内脱料块,所述下模冲头和所述内脱料块对该产品施力,进行回挤压;

当所述上模和下模分模后,所述第一顶针受到弹性元件的弹力,所述第一顶针做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远动,所述第二顶针受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推动所述下模冲头远离所述下模座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优力胶、弹性柱和压缩弹簧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气缸带动所述脱料板相对所述上模来回运动;

当所述上模和下模分模后,所述气缸推动所述脱料板和回挤圈远离所述下模座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均衡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设置有垫脚,所述垫脚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模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模垫板;

所述垫脚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元件和顶针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垫脚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回挤圈远离所述止挡板一面沿其内壁延伸出凸台,该凸台外四周正对应于所述内脱料块外周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回挤圈外周设置有侧凸台,所述脱料板设置有与所述侧凸台适配的凹槽,所述侧凸台与所述凹槽适配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通过对产品进行回挤压,上下模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施加压力,对产品的圆角进行挤压加工,使较大的圆角挤压成较小的圆角或尖角,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的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的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回挤压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1、弹性元件7、顶针板6、上模垫板3、内脱料块5和凹模板4,下模包括脱料板10、回挤圈9、止挡板11、下模垫板13和下模座14;上模座1与上模垫板3固定连接,弹性元件7一侧贴合于上模座1面向上模垫板3的一面,另一侧贴合固定顶针板6,顶针板6远离上模座1一面设置有第一顶针19,第一顶针19一端穿过上模垫板3抵顶于内脱料块5,内脱料块5安装于上模垫板13远离上模座1的一面,凹模板4穿套于内脱料块5并与上模垫板3固定连接,内脱料块5背向上模垫板3的一面与凹模板4成直角设置;下模座14、下模垫板13、止挡板11、脱料板10依次层叠设置连接,下模垫板13远离下模座14一面设置有下模冲头8,下模冲头8远离下模垫板13的一面与侧面成直角设置,下模冲头8一端穿过止挡板11和回挤圈9,脱料板10设置有通孔,回挤圈9固定安装于通孔上,下模冲头8正对应于内脱料块5设置;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脱料板10和回挤圈9相对上模往复运动;当上模和下模合模,下模冲头8、回挤圈9、内脱料块5和凹模板4形成腔体;当产品放置于腔体内,下模冲头8和内脱料块5抵顶于产品,对产品进行回挤压,当上模和下模分模后,动力装置带动脱料板10和回挤圈9将产品顶出。

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模具安装于机台上,上模和下模分模后,将所需加工的产品放置于下模上,产品卡合于下模冲头8,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后,上模的状态为内脱料块5抵顶住所需加工的产品,弹性元件7在合模时受到压力,同时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产品表面也受到内脱料块5的压力;下模的状态为下模冲头8抵顶住所需加工的产品,产品受到抵顶力,下模底部正对应的机台设置有优力胶,通过优力胶可以加大互相的作用力,同时可以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挤压拉伸,将产品四周的圆角(倒角)挤压饱满,实现填补产品的圆角,达到饱满的效果,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如图1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回挤压冲压模具包括下夹板12,下夹板12穿套于下模冲头8并固定于下模垫板13背向下模座14的一面,下夹板12背向下模垫板13一面与止挡板11贴合固定。通过增加下夹板12对下模冲头8进行定位,可以预防下模冲头8发生偏位。

如图3所示,上述弹性元件7可采用优力胶、弹性柱或压缩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采用优力胶,其中优力胶是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塑料的刚性和橡胶的弹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还可采用弹性柱或压缩弹簧,同样能实现所需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设置有第二顶针16和第二弹性元件(图中未显示),第二顶针16一端抵顶于第二弹性元件,另一端抵顶于下模冲头8,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座14远离所述上模一面;当产品放置于腔体内,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第二顶针16顶向下模冲头8,第一顶针19顶向内脱料块5,下模冲头8和内脱料块5对产品施力,进行回挤压;当上模和下模分模后,第一顶针19受到弹性元件7的弹力,第一顶针19做远离弹性元件7的远动,第二顶针16受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推动下模冲头8远离下模座14运动。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凹模板4和脱料板10互相抵顶,通过弹性元件7对内脱料块5的施力,第二弹性元件对下模冲头8的施力,使内脱料块5和下模冲头分别抵顶于产品的两侧,且力的方向相对,通过增加对内脱料块5和下模冲头8的施力,通过回挤压可以将产品中所需挤压的圆角挤到极小的尖角,得到所需的产品;当上模和下模分模后,第二弹性元件通过弹力抵顶第二顶针16,第二顶针16推动下模冲头8运动,下模冲头8带动产品远离下模板14活动,即可取出加工完成的产品。结构简单,效率高,减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包括优力胶、弹性柱和压缩弹簧中的一种。其中下模座14设置的第二弹性元件为下模优力胶(图中未显示),下模优力胶安装于下模座14远离上模一面。若机台上设置有优力胶,下模优力胶可对应机台上的优力胶,使下模座14受力均衡,实现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施力,若机台上没有设置优力胶,下模优力胶固定于机台上,同样可以使下模座14受力均衡,实现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回挤压冲压模具的动力装置为气缸15,气缸15安装固定于下模座14上,气缸15带动脱料板10和回挤圈9相对上模来回运动;当上模和下模分模后,气缸15推动脱料板10和回挤圈9远离下模座14运动。气缸15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均衡设置于下模座14上,且使脱料板14受力均衡。当上模和下模分模后,通过气缸推动脱料板10和回挤圈9远离下模座14运动,可将加工好的产品脱离下模冲头8,减少工作人员取件的程序,减少时间,提高回挤压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设置有垫脚2,垫脚2一端固定于上模座1,另一端固定于上模垫板3;垫脚2包括两个,弹性元件7和顶针板6活动安装于垫脚2之间。通过垫脚2固定上模座1与上模垫板3的连接,可以确保弹性元件7带动顶针板6和顶针19的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回挤圈9远离止挡板11一面沿其内壁延伸出凸台,该凸台外四周正对应于内脱料块5外周边缘。其中,延伸出的凸台外四周与内脱料块5的外周边缘正对应,当产品放置于下模,产品的一面贴合于凸台,产品的内表面贴合于下模冲头8,产品的外表面贴合于凹模板4和内脱料块5,方便取出加工好的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回挤圈9外周设置有侧凸台,脱料板10设置有与侧凸台适配的凹槽,侧凸台与凹槽适配卡合。脱料板10与回挤圈9卡合,回挤圈9和下模冲头8配合,对所需加工的产品内部进行向外施力,再通过内脱料块5和凹模板4进行回挤压,实行对产品的加工,并且开模后,通过推动脱料板10可以将产品推出,完成一次模具加工。通过此加工方式可以有效的批量对产品进行回挤压,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还设置有导套18,下模设置有导柱17,且导套18和导柱17适配,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导柱17穿过导套18的孔对上、下模板进行导向;导柱17固定于下模,通过导柱17和导套18的配合导向,提高上、下模合模的精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柱可以设置在下模,导套设置在上模,且导柱和导套互相配合,使上模和下模准确合模,保证了回挤压冲压模具的合模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回挤压冲压模具,通过对产品进行回挤压,上下模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施加压力,对产品的圆角进行挤压加工,使较大的圆角挤压成较小的圆角或尖角,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减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