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位装置的型材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28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具有定位装置的型材切割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材切割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型材切割机。



背景技术:

现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领域已经设计和制造出大量的类型各异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些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使用,在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材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们需要自动化生产设备内部的组成加工装置能自动地完成工件的装卸、工件在工序间的输送以及对工件的加工处理等操作。

为了实现对物料进行精准加工,物料的准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中往往设置有物料定位装置。在中国发明专利201210065307.0中披露了一种用于刀具加工的棒料切断机,所述棒料切断机包括一个棒料定位装置,我们下面着重讨论所述棒料定位装置。所述棒料定位装置包括一横向组合滑块、设置在所述横向组合滑块上的推料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横向组合滑块的推料气缸,所述横向组合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限位块以及后端限位块,所述横向组合滑块在推料气缸的驱动下使得推料杆的端部分别处于退料定位位置以及正常切削定位位置;所述棒料定位装置还包括一竖向组合滑块、用于驱动所述竖向组合滑块的竖向驱动气缸;所述竖向组合滑块上设置有中间限位块,所述横向组合滑块设置有与所述中间限位块对应的中间挡块,所述竖向组合滑块在驱动气缸驱动向上运动时,所述横向组合滑块的中间挡块受到所述中间限位块的限制而无法越过所述中间限位块横向移动,使推料杆处于首次切削定位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不难发现上述中国发明专利201210065307.0中披露的棒料定位装置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不便于快速并准确地调整其自身的定位位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旨在对定位装置进行改进,不仅简化其结构,还提出一种能够便捷、精准地调整所述定位装置位置的技术方案。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型材切割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夹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侧边位置的切割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对能够张、合移动的夹持爪;所述切割装置包括能够对条状型材进行切割处理的切割刀;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能够对条状型材的头部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出料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前后排列并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还设置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置有能够把所述第二定位部锁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锁定装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置有能够阻挡所述条状型材头部的挡板。

其中,所述机架是用于支撑定位所述定位装置、夹持装置、切割装置等构件的基础架体。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的出料侧是指,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条状型材完成切割加工后离开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而相对的一侧为夹持装置的进料侧。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没有其他构件的牵制下,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件,其中一个定位部的运动并不会对另一个定位部的运动或位置产生影响。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前后排列并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它们沿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

其中,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还设置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螺纹传动连接,这样,当旋转所述驱动螺杆时,所述驱动螺杆上的传动螺纹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的传动螺纹旋合使所述驱动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直线运动,从而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滑轨上滑行。所述驱动螺杆的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这样,所述驱动螺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而所述驱动螺杆又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部自由地径向旋转。所以,在推动所述第二定位部时也能够同时推动所述驱动螺杆,继而也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螺杆带动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而在旋转所述驱动螺杆时,所述驱动螺杆的旋转并不会驱动所述第二定位部滑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置有能够把所述第二定位部锁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锁定装置,这样,当调整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后,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进行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由于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所以所述驱动螺杆实质上也就把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连接一起,在单独对其中一个定位部施加推拉力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螺杆带动另一个定位部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快速、大距离地滑动从而实现所述挡板定位位置的粗调设置。此后,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以所述第二定位部所固定的位置为基准,通过所述驱动螺杆的驱动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形成的小量滑移从而实现所述挡板定位位置的微量调整,而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由此可见,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所述挡板定位位置的粗调和微调,使所述挡板的定位更加精准,位置的调整更加便捷。为了便于旋转所述驱动螺杆,进一步地,在所述驱动螺杆的尾端还设置有驱动手轮,所述驱动手轮与所述驱动螺杆径向联动。这样,借助所述驱动手轮能够便捷地驱动所述驱动螺杆旋转,从而能够便捷地微调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的挡板的位置。

其次,当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所述挡板上时,所述挡板所承受的碰撞力能够传递到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继而通过所述驱动螺杆传递到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共同抵消所述条状型材施加在所述挡板上的碰撞力,使所述挡板得到稳固的定位,从而实现对所述条状型材头部的精准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第一基体部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部上的第一竖立壁,在所述第一竖立壁上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第二基体部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部上的第二竖立壁,在所述第二竖立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驱动螺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通过轴承定点旋转设置在第二安装通孔内。这样,所述第一竖立壁和第二竖立壁成为与所述驱动螺杆传动连接的构造体,而由于所述第一竖立壁和第二竖立壁是凸出所述第一基体部、第二基体部设置的,因此所述第一竖立壁和第二竖立壁可以成为快速推拉所述定位装置的握持部,便于人手对所述定位装置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驱动螺杆的尾端还设置有驱动手轮,所述驱动手轮与所述驱动螺杆径向联动。这样,借助所述驱动手轮能够便捷地驱动所述驱动螺杆旋转,从而能够便捷地微调所述第一定位部上的挡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竖立壁上还设置有挡板驱动装置,所述挡板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挡板进入或离开所述条状型材的输送路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置有能够把所述第一定位部锁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锁定装置。这样,当完成所述挡板位置的微调后,通过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对所述挡板位置进行固定,使所述挡板的位置不轻易发生变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第一基体部,在所述第一基体部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通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为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锁定通孔后顶压到所述直线导轨上。这样,松开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后即能够调整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而锁紧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后即能够固定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的第二基体部,在所述第二基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通孔,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为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螺钉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锁定通孔后顶压到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和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结构、功能类似,为此不再重复论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条状型材的送料槽,所述送料槽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进料侧;所述送料槽、所述机架、所述挡板和第一定位部都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体,所述第一定位部通过所述机架与所述送料槽电连接,在所述挡板和第一定位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所述送料槽和所述挡板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机架、所述挡板和第一定位部都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体,所述第一定位部通过所述机架与所述送料槽电连接,这样,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送料槽之间的电连接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另外在它们之间设置冗长的信号线。

其中,在所述挡板和第一定位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这样,在正常情况下,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是不通电的。而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送料槽和所述挡板之间也是不通电的,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当所述送料槽内的导电条状型材顶压到所述挡板上时,所述挡板通过所述条状型材与所述送料槽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挡板与所述送料槽完成电连接的信号后,控制所述切割机的其他功能模块的运作。

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与目前常用的通过行程开关、光感应器等感应装置进行位置检测的结构相比,这种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更为之精准。原因是类似行程开关、光感应器等感应装置检测到物料到位后并不能马上让物料停下来,物料能够依靠惯性继续滑行一小段距离,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产品来说,所述一小段距离的误差是不能容忍的。而上述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却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为所述挡块已经被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稳固的定位,当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所述挡块后,所述挡块能够克服所述条状型材的滑行惯性而让所述条状型材马上停靠在准确的位置上。所以,本发明采用的新型到位检测结构不仅能够检测所述条状型材是否到位,还能够对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送料槽靠近所述夹持装置的端部上设置有导向罩,所述导向罩向所述夹持装置方向延伸。这样,借助所述导向罩能够校正向上翘起的条状型材头部的位置,使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能够对齐一对所述夹持爪的夹持区域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一对所述夹持爪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向罩具有罩顶壁以及从所述罩顶壁延伸出来罩侧壁,在所述罩侧壁上设置有折弯壁,在所述折弯壁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罩体长条孔,罩体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罩体长条孔把所述导向罩连接在所述送料槽的端部上。这样,所述罩体长条孔的设置使得所述导向罩能够按照所述条状型材的大小规格调整适当的位置。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具有定位装置的型材切割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自动送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切割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料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送料槽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物料调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导向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载料臂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送料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把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应用到用于切割条状型材的型材切割机中结合所述切割机的具体结构作论述,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自动送料装置不仅适用于推送条状型材,还可以适用于推送其它规格的待加工物料。

图1所示是一种应用了本发明自动送料装置1和定位装置3的型材切割机。所述切割机包括有机架7和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画出)。所述机架7由送料机架71和定位机架72组成,所述送料机架71和定位机架72连接一起。在所述定位机架72上设置夹持装置4、以及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4侧边位置的切割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一对能够张、合移动的夹持爪(41、42)和能够驱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爪(41或42)移动的夹持驱动器(图中未画出)。所述切割装置2包括能够对条状型材进行切割处理的切割刀21和驱动所述切割刀21动作的切割驱动器20。所述夹持驱动器、所述切割驱动器20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定位机架72上还设置有能够对条状型材的头部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4的出料侧。在送料机架71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1,所述自动送料装置1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4的进料侧。其中,所述夹持装置4的出料侧是指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条状型材完成切割加工后离开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所述夹持装置4的进料侧。

下面先对所述自动送料装置1的结构作详细的论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自动送料装置1包括设置在所述送料机架71上的送料槽10;所述送料槽10从前往后延伸设置并具有开口向上的槽口部15,在所述送料槽10的槽底壁上设置有过渡缝隙14,所述过渡缝隙14沿所述送料槽1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过渡缝隙14下方设置有驱动链条11;还包括有推料臂12,所述推料臂12的下连接端部120固连在所述驱动链条11上,而其上自由端部121穿过所述过渡缝隙14伸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所述驱动链条11能够驱动所述推料臂12在所述送料槽10内滑动从而推送条状型材。在所述送料机架71上还设置有一对链轮和驱动链轮旋转的推料驱动器,所述驱动链条11与所述链轮传动连接,所述推料驱动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用驱动皮带代替驱动链条11。

如图2所示,从横截面看,所述送料槽10呈V型,为此,所述送料槽10的左内槽侧壁102和右内槽侧壁101都是倾斜设置的,这样有利于使进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的物料向所述送料槽10的最低区域聚集。而为了避免所述左内槽侧壁102和右内槽侧壁101对滑行过程中的所述条状型材的外表面造成磨损,在所述送料槽10的左内槽侧壁102和右内槽侧壁101上分别覆盖有垫块(13、130)。所述垫块(13、130)可以为耐磨的尼龙块。当然,所述送料槽1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截面形状,例如方形也是可以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送料槽10的槽底壁上设置有过渡缝隙14,所述过渡缝隙14是一条沿所述送料槽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窄的长条状空缺区域,其贯穿所述送料槽10的槽底壁从而连通所述送料槽10的槽内腔和所述送料槽10的下方空间。而所述过渡缝隙14的缝隙宽度相对的比较小,所述过渡缝隙14仅能够容纳所述推料臂12在其内滑行,但是并不能让所述条状型材穿过,也就是说,所述条状型材并不能穿过所述过渡缝隙14而碰撞到位于所述过渡缝隙14下方的所述驱动链条11上。所以所述驱动链条11可以得到所述送料槽10的保护,有效地防止了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所述驱动链条11上对所述驱动链条11造成损坏。另外,所述驱动链条11的成本相对比较低,从而能够大大地降低所述自动送料装置1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如图2所示,在所述驱动链条11上设置有所述推料臂12, 所述推料臂12包括下连接端部120和上自由端部121,由此可见所述推料臂12的结构非常简单,可以采用板状五金件一体冲压而成。所述推料臂12的下连接端部120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固连在所述驱动链条11上。而其上自由端部121穿过所述过渡缝隙14伸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成为把所述驱动链条11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条状型材上的动力传递部。另外所述上自由端部121是一个能够在受力后自由适度摆动的构造体,当所述上自由端部121推送的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其他机构,例如所述定位装置3时,所述上自由端部121能够适度摆动而缓冲所述条状型材所传递过来的冲击力并紧压所述条状型材。这样,所述驱动链条11动作驱动所述推料臂12在所述送料槽10内从前端起始位置向所述夹持装置4滑动从而推送条状型材,当所述推料臂12滑行到后端终点位置时完成所述条状型材的推送,然后反方向驱动推料臂12复位回归到所述前端起始位置准备下一次的推送操作。而为了提高送料效率,所述驱动链条11还可以采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循环运作方式。但是需要先对所述送料槽10的结构和所述推料臂12的配置进行改进。

如图3所示,所述过渡缝隙14的长度小于所述送料槽10的延伸长度,在所述槽底壁对应所述过渡缝隙14的前、后两端位置的壁体上设置有稍微大于所述推料臂12的上自由端部121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能够让所述推料臂12的上自由端部121倾转穿过的过渡空缺区域(141、421)。这样,所述推料臂12的上自由端部121在所述驱动链条11的驱动下能够穿过所述过渡空缺区域作闭环式循环运动,也就是说,所述推料臂12的上自由端部121可以在所述送料槽10内从前端起始位置滑向后端终点位置,然后穿过所述过渡空缺区域141滑行到所述送料槽10的下方,再从所述送料槽10的后端部滑向所述送料槽10的前端部,最后穿过过渡空缺区域142重新滑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回归到所述前端起始位置,如此循环滑行。这样,所述驱动链条11能够按照单一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不间断运行,减少了在顺时针方向运行和逆时针方向运行之间切换时所需要的调整时间。在实际设计中,所述送料槽10的延伸长度还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过渡缝隙14相等,此时所述过渡缝隙14也就贯穿了所述送料槽1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过渡缝隙14的前、后两端的外空间成为所述过渡空缺区域,此时,前、后两个所述过渡空缺区域也就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缝隙14的前、后两端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驱动链条1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所述推料臂12,这样,当其中一个所述推料臂12滑行到所述后端终点位置时,另一个所述推料臂已经靠近所述过渡缝隙14的前端位置或已经穿过位于前端位置的过渡空缺区域142进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并回归到所述前端起始位置,从而能够马上对所述送料槽10内的条状型材进行推送,而不需要在所述推料臂12推送完物料后等待其回归到所述前端起始位置才能继续推送所述条状型材,进而节省了所述推料臂12反方向滑回到起点时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送料效率。

在推送的过程中,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有可能会变形翘起,为了能够使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一对所述夹持爪(41、42)之间,我们对所述自动送料装置1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和图7所示,在所述送料槽10的后端部(靠近所述夹持装置4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夹持装置4方向延伸的导向罩9。所述导向罩9具有罩顶壁90以及从所述罩顶壁90延伸出来罩侧壁92,在所述罩侧壁92上设置有折弯壁93,在所述折弯壁93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罩体长条孔930,罩体调节螺钉(图中未画出)穿过所述罩体长条孔930把所述导向罩9位置可调地连接在所述送料槽10的端部上。这样,所述罩体长条孔930的设置使得所述导向罩9能够按照所述条状型材的大小规格调整适当的位置。为了能够扩大所述导向罩9的导向范围,在所述罩侧壁92上还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导向片91。这样,借助所述导向罩9能够校正向上翘起的条状型材头部的位置,使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能够对齐一对所述夹持爪(41、42)的夹持区域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一对所述夹持爪(41、42)之间。

为了能够大量地暂存所述条状型材并能够自动为所述送料槽10提供物料,我们在所述送料槽10的侧旁增设备料仓8,所述备料仓8可以直接连接在所述送料槽10上,或者直接连接在送料机架71上。如图1所示,所述备料仓8与所述送料槽10左、右并排设置,所述备料仓8包括有多组间隔设置的竖向栏杆组81和把多组所述竖向栏杆组81串联一起横向栏杆84。每个所述竖向栏杆组81包括支撑基部810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基部810上的三根圆杆811,所述圆杆811高于所述横向栏杆84设置并从上往下朝所述送料槽10倾斜设置,多根所述圆杆811共同组成了置物台80,所述置物台80界定了所述条状型材在所述备料仓8上的储存区域。当然,所述置物台80还可以是由呈平板状的支撑板或呈网格状的支撑网形成。如图1所示,所述置物台80沿所述送料槽10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所述置物台80的延伸长度可以与所述送料槽10的延伸长度相当,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条状型材的存取。另外,所述置物台80从上往下朝所述送料槽10倾斜设置,这样,承载在所述置物台80上的条状型材能够依仗所述置物台80所具有的倾斜趋势从上往下滑向所述送料槽10。

如图1所示,在所述置物台80的出料侧80a与所述送料槽10之间设置有顶推装置82和能够阻挡所述条状型材从所述置物台80上滑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的隔离板83,所述顶推装置82和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顶推装置82能够顶起所述置物台80上的条状型材使所述条状型材越过所述隔离板83滑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

当所述条状型材为长3m、5m的条状型材并随意堆放到所述备料仓8上时,所述条状型材往往会出现相互纠结的现象,这样会阻碍所述条状型材从所述备料仓8进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即使进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纠结一起的物料也不便于输送和后工序的加工,鉴于此,我们进一步对所述备料仓8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备料仓8还包括有物料调整器5,所述物料调整器5包括调整基座50,在所述调整基座50上设置有水平延伸板51,在所述水平延伸板51的前端设置有调整板52。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所述调整基座50把所述物料调整器5设置在所述置物台80上的,此时所述调整板52也大致平衡地设置在所述置物台80的上方,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在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由于,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平衡设置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H。这样,当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之间的间距H仅能够容纳单条条状型材通过时,进入到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之间的条状型材都只能单层并列排放而不会纠结一起,因此,借助所述调整板52能够调整条状型材的堆放方式。而为了避免所述调整板52阻碍所述条状型材越过所述隔离板83,在所述调整板52的内侧端(即靠近所述置物台80的出料侧的一端)设置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可以通过在所述调整板52内侧端的内板面上设置有凹陷区来实现,或者偏置所述调整板52来实现,又或者通过调整所述隔离板83凸出所述置物台80的高度来实现。

不同批次的条状型材可能具有不同的规格大小,为了使所述调整板52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条状型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物料调整器5包括有能够调整所述调整板52上、下位置的升降调整装置,还包括有能够调整所述调整板52左、右位置的水平调整装置。

其中,所述升降调整装置包括竖立螺杆54,所述竖立螺杆54的下端穿过所述水平延伸板51旋转设置在所述调整基座50上,所述竖立螺杆54与所述水平延伸板51螺纹旋接。在所述竖立螺杆54的上端固连有调整手轮56。在所述调整基座50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对导杆(55、55a)。这样,旋转所述调整手轮56时,所述调整手轮56带动所述竖立螺杆54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水平延伸板51在一对所述导杆(55、55a)的导向作用下上下升降,所述水平延伸板51上下升降的过程中也带动所述调整板52上下升降。这样,通过所述升降调整装置调整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之间的间距,使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之间的间距适应不同规格的条状型材。而为了便于所述条状型材进入到所述调整板52与所述置物台80之间的间隙内,所述调整板52进料侧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导向边521。

其中,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调整板52上的横向长条孔520,在所述水平延伸板51上对应所述横向长条孔520的区域设置有一对调节螺孔(图中未画出),调节螺杆穿过所述横向长条孔520把所述调整板52锁定到所述调节螺孔上。这样,当松开所述调节螺杆后即能够调整所述调整板52的水平位置。通过所述水平调整装置的设置能够调整所述调整板52的内侧壁522与所述置物台80的出料侧壁80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使所述调整板52相对所述置物台80偏置设置从而形成避让所述条状型材越过所述隔离板83时所需的避让空间。

所述物料调整器5可以设置在所述置物台80的中段区域,或者是前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置物台8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物料调整器5。为了能够使搁置在所述置物台80的条状型材的头部相互对齐,在所述水平延伸板51的下方还设置有对齐板53,所述对齐板53固连在所述调整基座50上。

如图1所示,在所述置物台80的进料侧80b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一对载料臂6,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条载料臂6。如图8所示,所述载料臂6包括臂主体60、臂锁体61和连接条62。所述臂主体60的前端部设置有钩挂部601,所述钩挂部601的钩槽602的槽口向上设置,所述臂主体60的中段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部603。所述臂锁体61具有与所述钩槽602适配的形状并在其低端设置有第二缺口部610。安装时,所述臂主体60通过所述钩槽602钩挂在所述置物台80的横向栏杆84上,第一缺口部603卡接在另一条横向栏杆上或所述备料仓8的边框85上,然后把所述臂锁体61安装到所述钩槽602内并依靠所述第二缺口部610圈住所述横向栏杆84,最后螺钉穿过所述连接条62上的通孔把所述连接条62锁定到所述臂主体60和臂锁体61上,从而把所述臂主体60和臂锁体61连接一起,继而把所述载料臂6固定到所述置物台80上。这样,借助所述载料臂6可以选择性地扩展所述置物台80的储存区域。

下面我们再对所述定位装置3的结构作详细的论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即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在没有其他构件的牵制下,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件,其中一个定位部的运动并不会对另一个定位部的运动或位置产生影响。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沿直线导轨30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并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如图1所示,所述直线导轨30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架72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31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的第一基体部310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部310上的第一竖立壁311,在所述第一竖立壁311上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通孔和挡板驱动装置35,所述挡板驱动装置3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挡板38,所述挡板38能够在所述挡板驱动装置35的驱动下进入到所述条状型材的输送路径对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进行定位,还能够在完成对所述条状型材的切割后在所述挡板驱动装置35的驱动下离开所述条状型材的输送路径,便于切割出来的条状型材段脱离所述加持装置。所述第二定位部32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的第二基体部320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部320上的第二竖立壁321,在所述第二竖立壁3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

在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之间设置有驱动螺杆33。其中,所述驱动螺杆33的首端330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螺纹传动连接,这样,当旋转所述驱动螺杆33时,所述驱动螺杆33上的传动螺纹和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上的传动螺纹旋合使所述驱动螺杆3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定位部31的直线运动,从而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31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滑行。所述驱动螺杆33的尾端331通过轴承(360、361)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32上,这样,所述驱动螺杆3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2在所述直线导轨3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而所述驱动螺杆33又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部32自由地径向旋转,但是所述驱动螺杆33的旋转并不会驱动所述第二定位部32滑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由于所述驱动螺杆33的首端330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1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331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32上,所以所述驱动螺杆33实质上也就把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连接一起,在单独对其中一个定位部施加推拉力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螺杆33带动另一个定位部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快速、大距离地滑动从而实现所述挡板38定位位置的粗调设置。此后,所述第一定位部31能够以所述第二定位部32所固定的位置为基准,通过所述驱动螺杆33的驱动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形成小量滑移从而实现所述挡板38定位位置的微量调整,而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定位部32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由此可见,所述驱动螺杆33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1螺纹传动连接,而尾端定点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32上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所述挡板38定位位置的粗调和微调,使所述挡板38的定位更加精准,位置的调整更加便捷。为了便于旋转所述驱动螺杆33,进一步地,在所述驱动螺杆33的尾端还设置有驱动手轮39,所述驱动手轮39与所述驱动螺杆33径向联动。这样,借助所述驱动手轮39能够便捷地驱动所述驱动螺杆33旋转,从而能够便捷地微调所述第一定位部31上的挡板38的位置。

其次,当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所述挡板38上时,所述挡板38所承受的碰撞力能够传递到所述第一定位部31上,继而通过所述驱动螺杆33传递到所述第二定位部32上,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能够共同抵消所述条状型材施加在所述挡板38上的碰撞力,使所述挡板38得到稳固的定位,从而实现对所述条状型材头部的精准定位。

另外,所述第一竖立壁311和第二竖立壁321不仅成为与所述驱动螺杆33传动连接的构造体,而且由于所述第一竖立壁311和第二竖立壁321是凸出所述第一基体部310、第二基体部320设置的,因此所述第一竖立壁311和第二竖立壁321可以成为快速推拉所述定位装置3的握持部,便于人手对所述定位装置3施加作用力。

如图9所示,在所述第一基体部310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通孔312,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图中未画出)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锁定通孔312后顶压到所述直线导轨30上。这样,当完成微调所述挡板38位置的操作后,锁紧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后即能够固定所述第一定位部31的位置,使所述挡板38的位置不轻易发生变动。相反,松开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后即能够再次调整所述挡板38的位置。所述第一锁紧螺钉成为能够把所述第一定位部31锁定在所述定位机架72上的第一锁定装置。

同样为了能够固定所述第二定位部32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基体部320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通孔322,所述第二锁紧螺钉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锁定通孔322后顶压到所述直线导轨30上。所述第二锁紧螺钉成为能够把所述第二定位部32锁定在所述定位机架72上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和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结构、功能类似,为此不再重复论述。

为了能够准确地检测所述条状型材是否到位,下面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所述送料槽10、所述机架7、所述挡板38和第一定位部31都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体,所述第一定位部31通过所述机架7与所述送料槽10电连接,在所述挡板38和第一定位部31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所述送料槽10和所述挡板38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机架7、所述挡板38和第一定位部31都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体,所述第一定位部31通过所述机架7与所述送料槽10电连接,这样,所述第一定位部31与所述送料槽10之间的电连接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另外在它们之间设置冗长的信号线。

其中,在所述挡板38和第一定位部31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这样,在正常情况下,所述挡板38和所述第一定位部31之间是不通电的。而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送料槽10和所述挡板38之间也是不通电的,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当所述推料臂12把位于所述送料槽10内的导电条状型材推向所述定位装置3并顶压到所述挡板38上时,所述挡板38通过所述条状型材与所述送料槽10电连接,此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挡板38与所述送料槽10完成电连接的信号后,便控制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41、42)动作夹紧所述条状型材,然后控制所述切割装置2动作进行切割加工。

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与目前常用的通过行程开关、光感应器等感应装置进行位置检测的结构相比,这种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更为之精准。原因是类似行程开关、光感应器等感应装置检测到物料到位后并不能马上让物料停下来,物料能够依靠惯性继续滑行一小段距离,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产品来说,所述一小段距离的误差是不能容忍的。而上述新型的到位检测结构却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为所述挡板38已经被所述第一定位部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2进行稳固的定位,当所述条状型材碰撞到所述挡板38后,所述挡板38能够克服所述条状型材的滑行惯性而让所述条状型材马上停靠在准确的位置上。所以,本发明采用的新型到位检测结构不仅能够检测所述条状型材是否到位,还能够对所述条状型材的头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下面再简单地论述一下所述型材切割机的运作过程:

首先,工作人员把多条所述条状型材排放在所述置物台80上,按照所需的切割长度调整好所述挡板38与所述切割刀21之间的距离,然后启动所述切割机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装置4、切割装置2、送料装置等功能模块有序动作。在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所述夹持爪(41、42)张开,所述顶推装置82顶起所述置物台80上的第一条条状型材使所述第一条条状型材越过所述隔离板83滑入到所述送料槽10内。然后,所述推料驱动器动作驱动所述推料臂12滑行特定的距离把所述第一条状型材的头端推送到所述夹持装置4上,然后,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所述夹持爪(41、42)合拢夹紧所述条状型材的头端,所述切割装置2动作切除所述第一条条状型材的头端,此时完成所述第一条条状型材的头料切除。然后,所述中央控制器再控制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张开,所述推料臂12继续滑行把所述第一条条状型材顶压到所述挡板38上,所述挡板38通过所述第一条状型材与所述送料槽10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挡板38与所述送料槽10完成电连接的信号后便控制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41、42)动作夹紧所述第一条状型材,然后控制所述切割装置2动作进行切割加工,完成所述条状型材的第一段定长成品的切割,如此循环,直至所述推料臂12滑行到后端终点位置。

然后,在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推料臂12回归到前端起始位置,所述顶推装置82再次动作把第二条条状型材送入所述送料槽10内,然后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张开,所述推料臂12推动所述第二条条状型材滑行并顶推位于其前面的所述第一条状型材剩余下来的型材段,使所述型材段继续滑行特定距离,然后,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夹紧所述型材段,所述切割装置2动作对第一条状型材剩余下来的型材段进行最后一段定长成品的切割。然后,在所述中央控制器再次控制下,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张开,所述推料臂12继续滑行特定距离把所述第二条条状型材的头端向所述夹持装置4上继续推送同时把第一条状型材剩余下来的尾料顶推脱离所述夹持装置4,所述夹持装置4的一对夹持爪夹紧第二条条状型材的头端,所述切割装置2动作对第二条状型材的头端进行切割,此时完成所述第二条条状型材的头料切除,然后再重复上述的操作完成所有条状型材的切割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