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711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柄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



背景技术:

刀柄是机械主轴与刀具和其它附件工具连接件。

目前的刀柄与刀具配合安装后,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刀柄及刀具需要高速旋转,导致刀具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且热量也会传递到刀柄,现有技术中的刀柄没有设置冷却系统,以致无法技术对刀柄及刀具进行及时散热,从而无法提高刀柄及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内冷式后拉刀柄包括一刀柄主体、安装于刀柄主体内并用于夹紧刀具的筒夹和安装于刀柄主体中并用于驱动筒夹张开和闭合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刀柄主体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供驱动筒夹安装的第一安装腔,所述刀柄主体中部设置有冷却腔,且该刀柄主体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若干贯通冷却腔的冷却通道,该刀柄主体外表面向内设置有若干贯通冷却腔的进水口,该进水口与冷却腔及冷却通道形成冷却系统。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主体外表面设置有对接槽,该对接槽连通的进水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于第一安装腔中的止动螺丝套以及穿设于该止动螺丝套中的螺丝,该螺丝与筒夹端部固定,该螺丝的螺帽部分显露于冷却腔中,该驱动机构将冷却腔与第一安装腔隔绝。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具有呈喇叭状的锥孔和与锥孔连接的柱形孔;所述筒夹后端具有外宽内窄并呈喇叭状的锥部及圆柱部,该锥部及圆柱部分别置于锥孔及柱形孔中,以致该筒夹在向后移动后,该筒夹向内夹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主体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有第一螺孔以及贯通该第一螺孔与所述冷却腔的孔道,所述驱动机构中螺丝的螺帽部分显露于冷却腔及孔道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于刀柄主体中设置有冷却系统,并通过该冷却系统可对刀柄主体及安装于刀柄主体上的刀具进行及时散热,从而无法提高刀柄主体及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3所示,为一种内冷式后拉刀柄,其包括一刀柄主体1、安装于刀柄主体1内并用于夹紧刀具的筒夹2和安装于刀柄主体1中并用于驱动筒夹2张开和闭合的驱动机构3,其中,该刀柄主体1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供驱动筒夹2安装的第一安装腔10,所述刀柄主体1中设置有冷却系统,通过该冷却系统可对刀柄主体1及安装于刀柄主体1上的刀具进行及时散热,从而无法提高刀柄主体及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

所述刀柄主体1中部设置有冷却腔41,且该刀柄主体1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若干贯通冷却腔41的冷却通道42,该刀柄主体1外表面向内设置有若干贯通冷却腔41的进水口43,该进水口43与冷却腔41及冷却通道42形成所述的冷却系统。

所述刀柄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对接槽11,该对接槽11连通的进水口43,该对接槽11用于安装有水管对接座。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固定于第一安装腔10中的止动螺丝套31以及穿设于该止动螺丝套31中的螺丝32,该螺丝32与筒夹2端部固定,该螺丝32的螺帽部分显露于冷却腔41中,该驱动机构3将冷却腔41与第一安装腔10隔绝。

所述第一安装腔10具有呈喇叭状的锥孔101和与锥孔101连接的柱形孔102;所述筒夹2后端具有外宽内窄并呈喇叭状的锥部21及圆柱部22,该锥部21及圆柱部22分别置于锥孔101及柱形孔102中,以致该筒夹2在向后移动后,该筒夹2向内夹紧。其中,所述刀柄主体1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有第一螺孔12以及贯通该第一螺孔12与所述冷却腔41的孔道13,所述驱动机构3中螺丝32的螺帽部分显露于冷却腔41及孔道13中。在装配刀具时,通过螺丝刀穿过第一螺孔12及孔道13以拧转螺丝32,以使筒夹2向外伸出以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将刀具嵌入该筒夹2中,随后反方向拧转螺丝32,使筒夹2向内移动,此时筒夹2不断受第一安装腔10中锥孔101的逼迫而向内夹紧,以达到夹紧刀具的目的,完成装配刀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刀柄主体1中设置有冷却系统,并通过该冷却系统可对刀柄主体1及安装于刀柄主体1上的刀具进行及时散热,从而无法提高刀柄主体及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