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5407发布日期:2018-06-15 21:2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绕丝机一般是将整圈的钢丝直接通过钢丝固定用的转盘固定,转盘上的钢丝一端通过导向轮进入缠绕机上的不同成型模具,成型模具通过缠绕机带动旋转后将平直的钢丝加工成螺旋形的绕丝。但是,现有的绕丝机存在以下缺陷:

1、钢丝从转盘上进入到成型模具模具的过程中,只通过导向轮进行导向,钢丝的供给是通过缠绕机的转动动力带动,在整个钢丝的供给过程中,只通过缠绕机与转盘进行张力调整,每次停顿剪切的过程中,钢丝都容易出现供给大于用量的情况发生,从而使钢丝出现折弯,而下一次缠绕机驱动时,多余供给长度的钢丝由于没有张力的控制,从而使折弯断无法拉直,容易导致钢丝缠绕成型过程中出现局部折痕现象,使带有折痕的绕丝出现安装困难甚至报废现象;

2、绕丝成型后,目前通常是停机后通过人工剪切,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长度控制不精确;

3、目前对于剪切下来的绕丝,均由人工及时从机器上拿下,以防止下一根绕丝向前移动的过程中顶到前一根钢丝从而出现弯曲现象,操作人员工作量大,需无时无刻位于机器旁边,无法离开,工作效率低,绕丝弯曲概率高,且一人最多只能看管两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具有双重张紧效果,能够解决钢丝在供料过程中出现弯曲及需要手动下料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成品合格率高,裁剪长度精确。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缠绕机、设在缠绕机上通过绕丝机带动旋转实现对钢丝绕丝成型的成型模具、设在机架上对进入成型模具的钢丝进行导向的导向轮、设在机架上对缠绕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对进入导向轮的钢丝进行张力调节的第一张紧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对进入第一张紧机构的钢丝进行导向并张紧的第二张紧机构,所述机架位于成型模具的出料端设有一自动切断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一对自动切断机构剪切下的绕丝进行自动收集的下料装置,所述自动切断机构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断频率,钢丝通过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张紧后再通过导向轮进入成型模具绕丝成型,再通过所述自动切断机构对绕丝进行切断后掉落到下料装置内进行下料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切断机构包括安装座、设在安装座上的切刀、设在安装座上对切刀进行剪切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包括上刀体和下刀体,所述下刀体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上刀体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上下驱动实现与下刀体配合对绕丝进行剪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一端固定在机架上的两根导杆、两端套设在导杆上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调节螺母锁紧固定,所述下刀体固定在下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上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本体,所述上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气缸本体的活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调节座、设在调节座上的第一张紧轮,所述调节座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张紧轮的安装槽,所述调节座上设有与安装槽配合对位于安装槽内的第一张紧轮进行上下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张紧轮采用3个或以上水平面上下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侧滑设在安装槽上用于安装第一张紧轮的滑块、底部穿过调节座并与滑块固定的第一调节螺杆、旋接在第一调节螺杆顶部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位于第一限位块与调节座之间套设有一自动调节张力的第一张力弹簧,所述第一张力弹簧的张紧力通过第一限位块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对进入第一张紧机构的钢丝进行导向并张紧的第二张紧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一端转接在机架侧壁上的L型支撑杆、设在L型支撑杆上的第二张紧轮、设在L型支撑杆上用于安装第二张紧轮的第二调节螺杆、旋接在第二调节螺杆顶部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位于第二限位块与L型支撑杆之间套设有一自动调节张力的第二张力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固定架、设在固定架上的接料斗、设在固定架上对接料斗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绕丝通过所述自动切断机构切断后掉落到接料斗内,再通过翻转机构将接料斗内的绕丝翻转到固定架的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的翻转杆、设在翻转杆一端对其进行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接料斗安装在翻转杆上,所述翻转杆采用方形杆结构,所述翻转杆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进行90°正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在固定架上的控制气缸、一端转接在控制气缸活塞杆上的主动杆、一端转接在主动杆上的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转杆上,所述翻转杆通过控制气缸带动主动杆驱动从动杆实现正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斗采用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杆与接料斗之间设有一伸缩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在方形的翻转杆上的伸缩气缸、设在伸缩气缸活塞杆上与接料斗底部连接的连接臂,所述接料斗通过伸缩气缸控制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与机架直接设有一根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底部转接接在机架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钢丝进入绕丝机进行绕丝成型时,通过第一张紧机构进行张紧后,能够使进入绕丝机内的钢丝更加平整,能够实现对钢丝进行校正,使钢丝在生产时不会出现折痕,同时还能对进入导向轮时进行限位导向作用,使钢丝更不容易从导向轮上滑落,在机架一侧还有一个第二张紧机构,钢丝通过第二张紧机构上的张紧轮导向后再进入第一张紧机构内,且第二张紧机构通过L型支撑杆支撑固定,既能够使钢丝从转盘进入绕丝机时远离绕丝机本身,还能对钢丝进行二次张紧校正,使钢丝通过双重张力控制后,能够对折弯的钢丝进行更好的较直,钢丝加工成型后,能够直接通过自动剪切机构进行切断,不再需要停机和人工裁剪,工作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剪切下的绕丝还能够通过下料装置及时下料,使下一根剪切下的绕丝不会顶到前一根钢丝,操作人员工作量小,不再需要无刻位于机器旁边,工作效率高,且一人能够进行多台设备的控制,生产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钢丝在供料过程中出现弯曲、绕丝需人工停机剪切并及时拿取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成品合格率高,裁剪长度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绕丝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绕丝机结合下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第一张紧机构2、调节座3、第一张紧轮4、调节机构5、滑块6、第一调节螺杆7、第一张力弹簧8、第一限位块9、安装槽10、缠绕机11、导向轮12、控制器13、第二张紧轮14、第二张紧机构15、第二张力弹簧16、二限位块17、第二调节螺杆18、L型支撑杆19、L型连接杆20、第一驱动装置 21、自动切断机构22、安装座23、上底座24、切刀25、上刀体26、成型模具 27、导杆28、下刀体29、刀座30、下底座31、连接臂32、伸缩气缸33、接料斗34、伸缩机构35、下料装置36、翻转机构37、翻转杆38、从动杆39、主动杆40、第二驱动装置41、控制气缸42、固定架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下料的网带绕丝机,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缠绕机11、设在缠绕机11上通过绕丝机带动旋转实现对钢丝绕丝成型的成型模具27、设在机架1上对进入成型模具27的钢丝进行导向的导向轮12、设在机架1上对缠绕机11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3,所述机架1上设有一对进入导向轮12的钢丝进行张力调节的第一张紧机构2,所述机架1上设有一对进入第一张紧机构2的钢丝进行导向并张紧的第二张紧机构15,所述机架1位于成型模具 27的出料端设有一自动切断机构22,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一对自动切断机构 22剪切下的绕丝进行自动收集的下料装置36,所述自动切断机构22通过控制器13控制切断频率,钢丝通过所述第一张紧机构2张紧后再通过导向轮12进入成型模具27绕丝成型,再通过所述自动切断机构22对绕丝进行切断后掉落到下料装置36内进行下料收集;所述自动切断机构22包括安装座23、设在安装座23上的切刀25、设在安装座23上对切刀25进行剪切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21;所述切刀25包括上刀体26和下刀体29,所述下刀体29固定在安装座23 上,所述上刀体26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1上下驱动实现与下刀体29配合对绕丝进行剪切;所述安装座23包括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的两根导杆28、两端套设在导杆28上的上底座24和下底座31,所述上底座24和下底座31通过调节螺母锁紧固定,所述下刀体29固定在下底座3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固定在上底座24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为气缸本体,所述上刀体26可拆卸的固定在气缸本体的活塞杆上,两根所述导杆28之间滑设有一刀座30,所述上刀体26 安装在刀座30上;所述第一张紧机构2包括调节座3、设在调节座3上的第一张紧轮4,所述调节座3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张紧轮4的安装槽10,所述调节座3上设有与安装槽10配合对位于安装槽10内的第一张紧轮4进行上下调节的调节机构5,所述第一张紧轮4采用3个或以上水平面上下交错设置;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两侧滑设在安装槽10上用于安装第一张紧轮4的滑块6、底部穿过调节座3并与滑块6固定的第一调节螺杆7、旋接在第一调节螺杆7顶部的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调节螺杆7上位于第一限位块9与调节座3之间套设有一自动调节张力的第一张力弹簧8,所述第一张力弹簧8的张紧力通过第一限位块9控制;所述第二张紧机构15包括一端转接在机架1侧壁上的L型支撑杆19、设在L型支撑杆19上的第二张紧轮14、设在L型支撑杆19上用于安装第二张紧轮14的第二调节螺杆18、旋接在第二调节螺杆18顶部的第二限位块17,所述第二调节螺杆18上位于第二限位块17与L型支撑杆19之间套设有一自动调节张力的第二张力弹簧16;所述控制器13与机架1直接设有一根L型连接杆20,所述L型连接杆20的底部转接接在机架1上;所述下料装置36包括固定架43、设在固定架43上的接料斗34、设在固定架43上对接料斗34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37,绕丝通过所述自动切断机构22切断后掉落到接料斗34内,再通过翻转机构37将接料斗34内的绕丝翻转到固定架43的台面上;所述翻转机构37包括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的翻转杆38、设在翻转杆38一端对其进行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41,所述接料斗34安装在翻转杆38上,所述翻转杆38采用方形杆结构,所述翻转杆38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1进行90°正反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包括设在固定架43上的控制气缸42、一端转接在控制气缸42活塞杆上的主动杆 40、一端转接在主动杆40上的从动杆39,所述从动杆39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转杆38上,所述翻转杆38通过控制气缸42带动主动杆40驱动从动杆39实现正反转;所述接料斗34采用圆弧形结构;所述翻转杆38与接料斗34之间设有一伸缩机构35;所述伸缩机构35包括固定在方形的翻转杆38上的伸缩气缸33、设在伸缩气缸33活塞杆上与接料斗34底部连接的连接臂32,所述接料斗34通过伸缩气缸33控制前后移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钢丝进入绕丝机进行绕丝成型时,通过第一张紧机构2 进行张紧后,能够使进入绕丝机内的钢丝更加平整,能够实现对钢丝进行校正,使钢丝在生产时不会出现折痕,同时钢丝通过第一张紧机构2张紧后再通过导向轮12进入成型模具27,还能对进入导向轮12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使钢丝更不容易从导向轮12上滑落,通过缠绕机11带动成型模具27转动,使钢丝缠绕到成型模具27上进行绕丝成型,缠绕成型的绕丝沿着成型模具27向前移动,使成型的绕丝通过自动切断机构22时对绕丝进行切断,从而使成型的绕丝能够实现自动切断的目的,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停机切断,工作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且通过控制器13能够对切断时间和绕丝机11旋转转速进行调整,例如,当绕丝机11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缠绕多少时间或多少圈后,自动切断机构22直接快速切断,且在绕丝时一般转速较慢,也不会直接时后续的绕丝顶住自动切断机构22的情况发生,使设备可以连续工作,尤其是当在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一对自动切断机构22剪切下的绕丝进行自动收集的下料装置36时,切断后掉落的绕丝直接掉落到下料装置36内,通过下料装置36对绕丝进行下料移动到其他位置,使后续的绕丝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不会再与已切断的绕丝向对顶,使绕丝在持续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速,操作人员工作量小,不再需要无刻位于机器旁边,工作效率高,且一人能够进行多台设备的控制,生产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钢丝在供料过程中出现弯曲、绕丝需人工停机剪切并及时拿取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成品合格率高,裁剪长度精确。

作为优选,自动切断机构22包括安装座23、设在安装座23上的切刀25、设在安装座23上对切刀25进行剪切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1,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简便,工作效率更高,在通过自动切断机构22对钢丝进行剪切时,只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1带动切刀25做开合运动,就能实现对绕丝进行剪切处理。且切刀25的下刀体29固定在安装座23上,上刀体26通过第一驱动装置 21上下驱动实现与下刀体29配合对绕丝进行剪切,绕丝直接经过下刀体29,在剪切时,通过下刀体还能对绕丝起到定位支撑的效果,在对通过切刀25的绕丝进行剪切时,切刀25稳定性更好,剪切位置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在剪切的过程中,由于安装座23由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的两根导杆28,和两端套设在导杆28上的上底座24和下底座31组成,所述上底座 24和下底座31通过调节螺母锁紧固定,通过调节螺母还能够对上底座24和下底座31在导杆28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切刀25的调节更加方便省力,调节过程中精度更高,第一驱动装置21采用气缸结构,在对上刀体26进行上下驱动时,更加快速简单,剪切效率更高,切断时更加迅速,当上刀体26需要维修或更换时,拆装更加方便,为了提高上刀体26在剪切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切刀 25剪切时出现偏移,在两根所述导杆28之间滑设了一个用于安装上刀体26的刀座30,在剪切时,只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刀座30沿着导杆28移动,上刀体26在剪切时,就能有效的保证剪切稳定性及剪切位置。

作为优选,在通过第一张紧机构2对钢丝进行张力调整时,钢丝沿着第一张紧轮4向前移动,输送更加灵活,第一张紧轮4可通过调节机构5调节器在调节座3上的相对位置,使钢丝的有效运行长度调节更加方便,张力的调整更加简便,且调节机构5包括两侧滑设在安装槽10上用于安装第一张紧轮4的滑块6、底部穿过调节座3并与滑块6固定的第一调节螺杆7、旋接在第一调节螺杆7顶部的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调节螺杆7上位于第一限位块9与调节座3 之间套设有一自动调节张力的第一张力弹簧8,所述第一张力弹簧8的张紧力通过第一限位块9控制,当钢丝经过第一张紧轮4时,通过第一张力弹簧8能够自动调整张力的大小,当供料大于所需时,通过第一张力弹簧8使钢丝在第一张紧轮4上的有效运行长度变长,当供料小于所需时,可通过第一张力弹簧8 使钢丝在第一张紧轮4上的有效运行长度变短,使整个张力的调整过程更加方便省力,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时刻看护。

作为优选,钢丝通过第二张紧机构15上的第二张紧轮14导向后再进入第一张紧机构2内,能够使钢丝进入第一张紧机构2时不会出现长距离多余钢丝的情况发生,且第二张紧机构15通过L型支撑杆19支撑固定,既能够使钢丝从转盘进入绕丝机时远离绕丝机本身,L型支撑杆19的底部可旋转,能够对钢丝的进入位子进行调整控制,使钢丝的进入位置更加精确,使钢丝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平整稳定,还能对钢丝进行二次张紧校正,使钢丝通过双重张力控制后,能够对折弯的钢丝进行更好的较直,钢丝在经过第二张紧机构15上的第二张紧轮14时,第二张紧轮14通过第二限位块17在第二调节螺杆18的位置实现第二张力弹簧16的弹性调整,从而实现钢丝的自动张力控制,控制结构更加加单方便。

同时,所述控制器13与机架1直接也通过一根L型连接杆20连接,L型连接杆20的底部转接接在机架1上,通过L型连接杆20能够对控制器13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工作人员在多个位置都能实现控制。

作为优选,在通过下料装置36对绕丝进行接料并下料时,剪切下来的钢丝掉落到接料斗34上,然后通过翻转机构37对接料斗34进行翻转,从而实现绕丝通过所述自动切断机构22切断后掉落到接料斗34内,再通过翻转机构37将接料斗34内的绕丝翻转到固定架43的台面上的目的,使绕丝在从接料斗34接料并翻转机构37使绕丝再移动到台面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操作更加简便,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取料,使后续的绕丝不会再与已经剪切下来的绕丝进行接触。

进一步的,在通过翻转机构37进行翻转时,由于接料斗34采用圆弧形结构,弧度小于90°,只需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1驱动翻转杆38翻转90°,就能使位于接料斗34内的钢丝迅速掉出,且翻转杆38采用方形杆结构,在翻转时更加方便,翻转精度更高。

更进一步的,第二驱动装置41包采用控制气缸42驱动,更加方便省力,结构更加加单,在翻转时,只需通过控制气缸42带动主动杆40驱动从动杆39 实现正反转,就能控制翻转杆38进行正反90°旋转,在绕丝剪切下来进行翻转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伸缩机构35对翻转杆38上的接料斗34进行前后移动,使绕丝剪切后,接料斗34与自动切断机构22拉开一定的距离后再翻转,能够有效的避免接料斗34与后续的绕丝进行接触,有效的避免了后续绕丝的弯曲变形。且伸缩机构35由固定在方形的翻转杆38上的伸缩气缸33、和固定在伸缩气缸33活塞杆上与接料斗34底部连接的连接臂32组成,只需通过伸缩气缸33 的伸缩控制,就能实现接料斗34前后移动,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控制更加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