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9251发布日期:2018-10-16 21: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螺旋焊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



背景技术:

螺旋焊管的生产工艺为:原料钢带卷—开卷—托辊组承托—对中立辊对中—递送机递送—导板导向—成型机弯折成型—内焊接—在线超声波检查—切断—后桥输出钢管—补焊—成品检查—收集。

当板材进入成型机,成型机将板材卷制成钢管的同时,成型机的外控辊起稳定钢管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成型机不能生产壁厚为0.5~1.5mm的不锈钢螺旋焊管,薄壁板材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钢板运行时起波浪、折弯,钢管成型时错边,成型状态不稳定、易塌陷等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成型机外控辊数量少且每条外控辊长度短,不能达到稳定钢管的作用;2、成型机的每条外控辊采用压板定位,由于压板定位精度低,使得每条外控辊不能实现在三维方向上的精确定位;3、板边靠立辊定位,容易压弯板边。

此外,传统的机组还存在以下问题:1、经成型焊接之后的薄壁钢管在经过后桥的输送辊道时,由于薄壁钢管底部只有两组输送辊道,所以薄壁钢管会因自重而塌陷,使得钢板错边,影响成型焊接过程的稳定性;2、由于薄壁螺旋焊管刚性差,不便于运输,需要生产机组便于运输,就近生产,但传统的生产线配置复杂,成本高,占地大,搬迁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机组能够生产薄壁螺旋焊管,且便于运输,就近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开卷机、托辊组、第一对中立辊、递送机、导板辊组、成型机和后桥,所述开卷机、所述托辊组、所述第一对中立辊、所述递送机和所述导板辊组设置在前桥上;所述前桥的下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轨道上滚动;

所述成型机包括成型机底座,所述前桥与所述成型机底座铰接,所述成型机底座上设有第二对中立辊、第二辊组支座和外控辊支座,

所述第二辊组支座铰接有一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辊组,所述杠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辊组相对于所述杠杆的铰接点转动;

所述第二辊组的前侧设有第一辊组,所述第一辊组的前侧设有所述第二对中立辊;所述第二辊组的后侧设有第三辊组,所述第一辊组和所述第三辊组均设置在所述成型机底座上,所述第一辊组、所述第二辊组和所述第三辊组构成三辊弯曲成型机构;

所述外控辊支座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四辊组,所述外控辊支座通过第一丝杠螺母机构滑动连接有第一外控辊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外控辊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外控辊支架的一端;

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滑动连接有第五辊组,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六辊组,所述第二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七辊组,所述第三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八辊组;所述第四辊组、所述第五辊组、所述第六辊组、所述第七辊组和所述第八辊组构成外控辊机构;

所述第一辊组、所述第二辊组、所述第三辊组、所述第四辊组、所述第五辊组、所述第六辊组、所述第七辊组和所述第八辊组呈螺旋分布,所述第一辊组、所述第二辊组、所述第三辊组、所述第四辊组、所述第五辊组、所述第六辊组、所述第七辊组和所述第八辊组均包括固定支座和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通过燕尾槽与所述固定支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支座上设有长度不小于钢管螺距的辊列。

优选地,所述开卷机包括开卷机底座、锥头支架、托辊、手轮和蜗轮蜗杆升降机,所述开卷机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桥上,所述锥头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卷机底座上,所述锥头支架内侧设有锥头,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设置在所述开卷机底座上,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出轴能够驱动锥头支架移动,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轴上,所述锥头、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所述锥头支架和所述手轮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卷机底座两侧,所述托辊为两个且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开卷机底座上,两个所述托辊相对于所述锥头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递送机包括递送机架、压下配重装置、递送电机减速机、上夹送辊、下夹送辊和同步齿轮装置,所述递送机架设置在所述前桥上,所述上夹送辊和所述下夹送辊均与所述递送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夹送辊的两端连接所述压下配重装置,所述上夹送辊能够在所述递送机架的压下滑槽中上下滑动,所述下夹送辊的一端连接所述递送电机减速机,所述下夹送辊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同步齿轮装置与所述上夹送辊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桥包括后桥机架和升缩杆装置,所述升缩杆装置为七个为一组,所述后桥机架上沿钢管轴向设有若干组所述升缩杆装置;所述升缩杆装置包括万向支撑轮、升缩头、小圆螺母、升缩轴、紧定螺栓和轴套,所述轴套固设在所述后桥机架上,所述升缩轴的一端穿插在所述轴套中,所述轴套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升缩轴的所述紧定螺栓,所述升缩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升缩头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升缩头上设有用于紧固的所述小圆螺母,所述升缩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支撑轮,所述万向支撑轮沿周向支撑钢管的下半部分。

优选地,所述导板辊组包括若干个排列设置的上导辊和下导辊,所述上导辊位于钢板上侧,所述下导辊位于钢板下侧,所述上导辊和所述下导辊均与所述导板辊组的导板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导板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桥上,所述导板辊组两侧设有第三对中立辊。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组包括第一辊组底座,所述第一辊组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机底座上,所述第一辊组底座上固定设有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第一辊组的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的下侧连接有两个辊组升降机的输出轴,两个所述辊组升降机的输入轴通过第一同步轴连接,所述第一辊组底座的一端设有焊垫辊,所述焊垫辊位于所述第二辊组的下侧,所述成型机底座上设有独立辊。

优选地,所述第三辊组包括第三辊组底座,所述第三辊组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机底座上,所述第三辊组底座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端连接有两个辊组移动机的输出轴,所述移动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辊组的所述固定支座,两个所述辊组移动机的输入轴通过第二同步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座一端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移动支座靠近所述调节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的一端,所述调节丝杆与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内螺纹连接,所述调节丝杆转动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支座相对于所述固定支座滑动。

优选地,所述辊列由若干个辊子总成构成,所述辊子总成包括辊座,所述辊座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移动支座卡接的卡圈,所述辊座的下端通过辊轴转动连接有辊子,所述辊轴通过压板与所述辊座固定连接,所述辊子的两侧与所述辊座之间设有隔离圈,所述辊轴的一端设有注油嘴,所述注油嘴与所述辊轴中的润滑油道相连通,所有所述辊座的一侧均铰接有一角度调节杆,所述移动支座的一端连接有一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角度调节杆铰接,所述调节螺杆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杆调整所述辊轴相对于所述移动支座的偏转角度;位于进管侧的所述辊子总成的所述辊子的周向中部设有定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与所述第二外控辊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滑动螺母,所述第二外控辊支架转动连接有一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滑动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转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外控辊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滑动;所述第一外控辊支架转动连接有辊组丝杠,与所述辊组丝杠相配装的辊组滑动螺母与所述第五辊组的固定支座相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和第三辊组构成三辊弯曲成型机构,第四辊组、第五辊组、第六辊组、第七辊组和第八辊组构成外控辊机构;本申请的辊组数量较多且长,并且所有的辊组呈螺旋分布,实现了将钢管在一个螺距方向上的全包络,能达到稳定钢管的作用。且辊组能够实现在三维方向上的精确定位,位于进管侧的辊子总成的辊子的周向中部设有定位台阶,能够防止钢管沿轴向窜动,保护板边,进而使得钢管不容易因自重而变形塌陷。

本发明中后桥采用多点支撑以保证成型焊接后的薄壁钢管不因自重而塌陷,避免钢板错边,避免钢板错边为上一道工的成型焊接过程提供稳定的状态。

本发明的机组生产灵活性高,能够生产不同螺旋角的薄壁钢管,且机组重量轻、占地小,拆卸组装方便,便于运输,能够满足就近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发明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的附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成型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成型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成型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辊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辊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辊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辊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第二对中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第一辊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一辊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第一辊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第三辊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第三辊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第三辊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开卷机,101-锥头支架,102-托辊,103-手轮,104-蜗轮蜗杆升降机,105开卷机底座;

200-托辊组;

300-第一对中立辊;

400-递送机,401-递送机架,402-压下配重装置,403-递送电机减速机,404-上夹送辊,405-下夹送辊;

500-导板辊组,501-第三对中立辊;

600-成型机,601-成型机底座,602-对中立辊,603-第二辊组支座,604-外控辊支座,605-第二辊组,606-第一辊组,607-第三辊组,608-第四辊组,609-第一丝杠螺母机构,610-第一外控辊支架,611-第二外控辊支架,612-第三外控辊支架,613-第五辊组,614-第六辊组,615-第七辊组,616-第八辊组,617-对中底座,618-第二丝杠螺母机构,619-对中支架,620-对中辊,621-焊垫辊,622-杠杆,623-独立辊,624-滑动螺母,625-丝杠,626-固定支座,627-移动支座,628-调节板,629-调节丝杆,630-辊座,631-卡圈,632-辊轴,633-辊子,634-压板,635-隔离圈,636-注油嘴,637-角度调节杆,638-调节螺杆,639-锁紧螺母,640-定位台阶,641-辊组丝杠,642-第一辊组底座,643-滑动支座,644-滑动座,645-辊组升降机,646-第一同步轴,647-第三辊组底座,648-移动座,649-辊组移动机,650-第二同步轴;

700-后桥,701-后桥机架,702-万向支撑轮,703-升缩头,704-小圆螺母,705-升缩轴,706-紧定螺栓,707-轴套;

800-前桥,801-滚轮,802-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机组能够生产薄壁螺旋焊管,且便于运输,就近生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薄壁螺旋焊管的机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开卷机100、托辊组200、第一对中立辊300、递送机400、导板辊组500、成型机600和后桥700,成型机600和后桥700之间还可设置一切管机,当后桥700输出达到定尺时,由定尺控制系统发信号,控制切管机进行钢管切断操作。开卷机100、托辊组200、第一对中立辊300、递送机400和导板辊组500设置在前桥800上;前桥800的下部设有滚轮801,滚轮801能够在轨道802上滚动,前桥800的中心线与钢管中心线的夹角在40°-80°的范围内可调,该夹角即为生产出的钢管的螺旋角。

具体地,开卷机100包括开卷机底座105、锥头支架101、托辊102,手轮103和蜗轮蜗杆升降机104,开卷机底座105固定设置在前桥800上,锥头支架101设置在开卷机底座105上,且锥头支架101相对于开卷机底座105可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蜗轮蜗杆升降机104设置在开卷机底座105上,锥头支架101内侧设有锥头,蜗轮蜗杆升降机104的输出轴能够驱动锥头支架101移动,手轮103设置在蜗轮蜗杆升降机104的输入轴上,锥头、蜗轮蜗杆升降机104、锥头支架101和手轮103左右对称设置在开卷机底座105两侧,托辊102为两个且均转动设置在开卷机底座105上,两个托辊102相对于锥头前后对称设置。当钢卷由吊车放在开卷机100的双锥头之间后,用手轮103并带动蜗轮蜗杆升降机104使锥头支架101移动夹紧钢卷,可以保证锥头进退的任意行程,使钢卷中心对中机组中心后,手动将钢带头送入递送机400。

递送机400为机组的主动力,用于成型的总推力。递送机400包括递送机架401、压下配重装置402、递送电机减速机403、上夹送辊404、下夹送辊405和同步齿轮装置,递送机架401设置在前桥800上,上夹送辊404和下夹送辊405均与递送机架401转动连接,上夹送辊404的两端连接压下配重装置402,上夹送辊404能够在递送机架401的压下滑槽中上下滑动,可以保证上夹送辊404的两端压下力相同,使钢板在递送过程中不会跑偏且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下夹送辊405的一端连接递送电机减速机403,下夹送辊405的另一端能够通过同步齿轮装置与上夹送辊404连接,以避免钢板在递送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使钢板在递送过程中不会跑偏,递送速度在0.5-2.6m/min内可选。

导板辊组500包括若干个排列设置的上导辊和下导辊,上导辊位于钢板上侧,下导辊位于钢板下侧,上导辊和下导辊均与导板辊组500的导板支架转动连接,导板支架固定设置在前桥800上,导板辊组500两侧设有第三对中立辊501。

成型机600包括成型机底座601,成型机底座601上设有第二对中立辊602、第二辊组支座603和外控辊支座604,第二辊组支座603铰接有一杠杆622,杠杆622的一端设有第二辊组605,杠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够驱动第二辊组605相对于所述杠杆的铰接点转动,正常工作时第二辊组605保持水平,升降机构可以为手动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电动丝杠中的任一种,且优选设有刻度尺或距离传感器,使得第二辊组605的压下量可显示。

第二辊组605的前侧(钢板来料的方向)设有第一辊组606,第一辊组606的前侧设有第二对中立辊602;具体地,第二对中立辊602包括对中底座617,对中底座617设置在成型机底座601上,对中底座617通过两个第二丝杠螺母机构618分别滑动连接有一对中支架619,第二丝杠螺母机构618可采用手动调节或电动驱动的形式,且两个第二丝杠螺母机构618互不干涉且不联动,每个对中支架619均转动连接有一带有凹槽的对中辊620,对中辊620分别位于第一辊组606的两端(钢板的左右两侧),两个对中辊620具体的位置以满足钢板的螺旋角为准。第二辊组605的后侧(钢板行进的方向)设有第三辊组607,第一辊组606和第三辊组607均设置在成型机底座601上。具体地,第一辊组606包括第一辊组底座642,第一辊组底座642固定设置在成型机底座601上,第一辊组底座642上固定设有滑动支座643,滑动支座643滑动连接有滑动座644,第一辊组606的固定支座626设置在滑动座644上,滑动座644的下侧连接有两个辊组升降机645的输出轴,两个辊组升降机645的输入轴通过第一同步轴646连接,辊组升降机645能够驱动第一辊组606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第一辊组底座642的一端设有焊垫辊621,以便于自动埋弧焊接钢板的相邻的板边,焊接速度在0.5-2.0m/min内可调,焊垫辊621位于第二辊组605的下侧,成型机底座601上还设有独立辊623,独立辊623用于独立辅助支撑钢管。第三辊组607包括第三辊组底座647,第三辊组底座647固定设置在成型机底座601上,第三辊组底座647滑动连接有移动座648,移动座648的一端连接有两个辊组移动机649的输出轴,移动座64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辊组607的固定支座626,两个辊组移动机649的输入轴通过第二同步轴650连接,辊组移动机649能够驱动第三辊组607沿钢管的径向移动。第一辊组606、第二辊组605和第三辊组607构成三辊弯曲成型机构。

外控辊支座604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四辊组608,第四辊组608在工作时位于钢管的左下侧,第四辊组608通过倾斜设置的滑槽能够调节其相对于钢管在高度和径向上的位置,以适应生产不同直径的钢管。

外控辊支座604通过第一丝杠螺母机构609滑动连接有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一端,第一丝杠螺母机构609优选采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的一端,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外控辊支架612的一端,第三外控辊支架612与第二外控辊支架611也可采用滑动连接的形式。具体地,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与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的一端连接,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滑动螺母624,第二外控辊支架611转动连接有一丝杠625,丝杠625与滑动螺母624通过螺纹连接,丝杠625转动能够驱动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相对于第一外控辊支架610滑动。

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下侧滑动连接有第五辊组613,第五辊组613在工作时位于钢管的左上侧,具体地,第一外控辊支架610转动连接有辊组丝杠641,与辊组丝杠641相配装的辊组滑动螺母与第五辊组613的固定支座626相连接,第五辊组613通过调节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高度以及其在第一外控辊支架610上的位置来调整其相对于钢管在高度和径向上的位置。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另一端设有第六辊组614,第六辊组614在工作时位于钢管的正上侧,第六辊组614通过调节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高度调整其与钢管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七辊组615,第七辊组615在工作时位于钢管的右上侧,第七辊组615通过调节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高度以及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相对于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位置来调整其相对于钢管在高度和径向上的位置,且第七辊组615与第五辊组613在高度方向也可不一致,具体以辊子633能够可靠稳定地支撑钢管为准,第七辊组615优选能够相对于第二外控辊支架611在钢管的径向方向上滑动。第三外控辊支架6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八辊组616,第八辊组616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能够相对于第三外控辊支架612沿钢管的径向滑动,第八辊组616在工作时位于钢管的正右侧,第八辊组616可通过调整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高度、第二外控辊支架611相对于第一外控辊支架610的位置以及第八辊组616相对于第三外控辊支架612的位置(高度方向和钢管径向)来调整其相对于钢管在高度和径向上的位置。第四辊组608、第五辊组613、第六辊组614、第七辊组615和第八辊组616构成外控辊机构。

第一辊组606、第二辊组605、第三辊组607、第四辊组608、第五辊组613、第六辊组614、第七辊组615和第八辊组616在钢管轴向方向上呈螺旋分布。第一辊组606、第二辊组605、第三辊组607、第四辊组608、第五辊组613、第六辊组614、第七辊组615和第八辊组616均包括固定支座626和移动支座627,移动支座627通过燕尾槽与固定支座626滑动连接,通过调节移动支座627的位置能够调节各个辊组相对于钢管在轴向上的位置,使得各个辊组相对于钢管均可在三维方向上调整位置,以充分支撑钢管。

具体地,每个固定支座626一端连接有调节板628,调节板628上开设有内螺纹,移动支座627靠近调节板62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629的一端,调节丝杆629与调节板628通过内螺纹连接,调节丝杆629转动能够驱动移动支座627相对于固定支座626滑动。移动支座627上设有长度不小于钢管螺距的辊列,优选地,辊列的长度大于一个螺距,以达到稳定钢管的作用,辊列由若干个辊子总成构成,辊子总成包括辊座630,辊座630上端设有用于与移动支座627卡接的卡圈631,辊座630的下端通过辊轴632转动连接有辊子633,辊轴632通过压板634与辊座630固定连接,辊子633的两侧与辊座630之间设有隔离圈635,辊轴632的一端设有注油嘴636,注油嘴636与辊轴632中的润滑油道相连通,以便于润滑辊子633降低摩擦。并且,位于进管侧的辊子总成的辊子633的周向中部设有定位台阶640,防止钢管轴向窜动,保护板边。所有辊座630的一侧均铰接有一角度调节杆637,移动支座627的一端连接有一调节螺杆638,调节螺杆638与角度调节杆637铰接,调节螺杆638上设有锁紧螺母639,调节螺杆638转动能够通过角度调节杆637调整辊轴632相对于移动支座627的偏转角度。第一辊组606和第二辊组605上也可不设置调节螺杆638,通过在角度调节杆637和移动支座627的一端分别铰接一螺杆,并利用一具有正反内螺纹的套管分别连接这两个螺杆以达到调整辊轴632偏转角度的目的。

成型机600的第一辊组606、第二辊组605和第三辊组607构成三辊弯曲成型机构,第四辊组608、第五辊组613、第六辊组614、第七辊组615和第八辊组616构成外控辊机构。成型机600的辊组数量较多且长,并且所有的辊组呈螺旋分布,实现了将钢管在一个螺距方向上的全包络,能达到稳定钢管的作用。使得本实施例薄壁螺旋焊管成型机能够生产壁厚为0.5~1.5mm,直径为φ219-φ1220mm的薄壁螺旋焊管。

后桥700包括后桥机架701和升缩杆装置,升缩杆装置为七个为一组,后桥机架701上沿钢管轴向设有若干组升缩杆装置;升缩杆装置包括万向支撑轮702、升缩头703、小圆螺母704、升缩轴705、紧定螺栓706和轴套707,轴套707固设在后桥机架701上,升缩轴705的一端穿插在轴套707中,轴套707上设有用于限定升缩轴705的紧定螺栓706,升缩轴705的另一端与升缩头703的一端螺纹连接,升缩头703上设有用于紧固的小圆螺母704,升缩头7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万向支撑轮702,万向支撑轮702沿周向支撑钢管的下半部分。升缩轴705安装在机架的轴套707之中,手动调整到一定的位置后,由紧定螺栓706固定,升缩头703与升缩轴705以螺纹连接,其微调行程由螺纹调节,手动调整到一定的位置后,由小圆螺母704固定;万向支撑轮702固定于升缩头703之上,随着钢管的转动可随动的调整角度。每组升缩杆装置均为七个,排列于钢管半径下方;多点支撑以保证成型焊接后的薄壁钢管不因自重而塌陷,避免钢板错边,为上一道工的成型焊接过程提供稳定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机组的使用方法为:钢卷由吊车放在开卷机100的双锥头之间后,用手轮103并带动蜗轮蜗杆升降机104使锥头支架101移动夹紧钢卷,使钢卷中心对中机组中心,夹紧钢卷,手动引出带钢头,通过托辊组200及对第一对中立辊300后送入递送机400。递送机400为机组总动力,带钢由递送机400再送入导板辊组500,然后经导板辊组500进入成型机三辊弯曲成型为钢管,同时在成型咬合点进行自动埋弧内焊。然后钢管已成型,通过后桥700输出达到定尺时,由定尺控制系统发信号,控制切管机进行钢管切断操作。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