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6279发布日期:2019-01-16 08:2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组装方法组装壳体组件的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壳体装配是电子设备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工序,壳体是否装配到位直接影响产品外观甚至整机功能。现有的装配工艺容易出现壳体装配偏位,造成大量返工损失。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组装方法组装壳体组件的组装设备,能够解决壳体装配偏位的问题。

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定位部;对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影像;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影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基准点,使得所述第一基准点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影像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关系;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中包括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影像;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影像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基准点,使得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影像具有第二预设位置关系,且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第一基准点具有第三预设位置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第一基准点之间的所述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对位并组装。

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设备,所述组装设备用于使用所述组装方法对壳体组件进行组装;所述组装设备包括拍摄装置、存储装置、处理装置及执行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对所述第一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一图像,以及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二图像;所述存储装置预存有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第二预设位置关系及第三预设位置关系;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拍摄装置获取的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所述存储装置预存的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基准点,以及根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二基准点;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存储装置预存的所述第三预设位置关系,控制所述执行装置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对位并组装。

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分别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包括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影像的图像,对图像经过处理后确定出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从而能根据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之间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准确对位和组装。由于能准确找到壳体组件上的装配基准,因此能准确地对壳体组件进行组装,避免了装配偏位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装方法所要组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装方法所要组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另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装方法所要组装的第一壳体的另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图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的第一图像确定第一基准点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4的第一图像确定第一辅助线与第二辅助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4的第一图像确定第一辅助线的垂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装设备的系统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出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存储和/或显示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例如可以是手机中的中框或后盖,第二壳体则可以是手机中的后盖或中框。本组装方法具体用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到一起,得到壳体组件。

本组装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定位部;

s2:对第一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一图像,其中第一图像中包括第一定位部的影像;

s3:对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第一定位部的影像确定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基准点,使得第一基准点与第一定位部的影像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关系;

s4:对第二壳体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二图像中包括第二定位部的影像;

s5:对第二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第二定位部的影像确定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基准点,使得第二基准点与第二定位部的影像具有第二预设位置关系,且第二基准点与第一基准点具有第三预设位置关系;

s6:根据第二基准点与第一基准点之间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对位并组装。

以下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组装方法。

如图1所示,s1中所提供的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定位部101,第一定位部101用于辅助定位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102(包括但不限于为对称中心、对称轴等)。该装配基准102在第一壳体10的设计阶段确定,需要在组装环节中将其从第一壳体10中定位出来才能对第一壳体10进行组装(具体将在下文详细描述)。该装配基准102与第一定位部101之间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此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一个函数,其是第一定位部101上的各个具体部位与其对应的位置值的一一映射),因此在第一壳体10的设计阶段可由该装配基准102确定第一定位部101的位置,而在第一壳体10的组装阶段可由第一定位部101的位置反向确定该装配基准102的位置。第一定位部101为第一壳体10上的结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为槽、筋、孔、凸点、柱等三维结构特征,这些三维结构特征中包含点、线、面等二维结构特征;第一定位部101也可以直接是点、线、面等二维结构特征(例如可以在第一壳体10表面印刷点、线、面等二维图案,以形成第一定位部101)。应理解,图1中以方框表示第一定位部101,这仅仅是标一种示意,并非是限定其具体结构。

类似的,s1中所提供的第二壳体20具有第二定位部201,第二定位部201用于辅助定位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202(包括但不限于为对称中心、对称轴等)。该装配基准202在第二壳体20的设计阶段确定,需要在组装环节中将其从第二壳体20中定位出来才能对第二壳体20进行组装(具体将在下文详细描述)。该装配基准202与第二定位部201之间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此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一个函数,其是第二定位部201上的各个具体部位与其对应的位置值的一一映射),因此在第二壳体20的设计阶段可由该装配基准202确定第二定位部201的位置,而在第二壳体20的组装阶段可由第二定位部201的位置反向确定该装配基准202的位置。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202与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102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重合,或具有设定的坐标偏差)。在壳体组件组装时,需将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202与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102对位,使两个装配基准保持设定的位置关系。第二定位部201为第二壳体20上的结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为槽、筋、孔、凸点、柱等三维结构特征,这些三维结构特征中包含点、线、面等二维结构特征;第二定位部201也可以直接是点、线、面等二维结构特征(例如可以在第二壳体20表面印刷点、线、面等二维图案,以形成第二定位部201)。应理解,图1中以方框表示第二定位部201,这仅仅是标一种示意,并非是限定其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1与第二定位部201可以为相同的结构特征(如均为槽),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特征(如一个是槽,一个是柱);第一定位部101与第二定位部201的位置相独立,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做特别限定。

在s2与s4中,可以通过相机对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拍摄。该相机可以是适合工业上使用的任意相机,其能够获取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完整图像(即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且所拍摄图像的精度能满足壳体组件的组装要求。优选的,该相机可以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可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装夹在机台上,相机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正上方进行扫描式拍摄。考虑到相机的拍摄视野有限,可以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为若干区域,相机每次拍摄一个区域、经若干次拍摄获取到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当然,也可以采用大视野的相机,一次拍摄就获取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与步骤s4相互独立,两者的先后次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没有强制限定。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与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定位部101相对应,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与第二壳体20中的第二定位部201相对应,在后续步骤中可通过对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与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定位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上的装配基准。

在步骤s3中,可以对拍摄得到的第一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中确定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再根据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确定出第一基准点,该第一基准点对应上文的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具体的,第一壳体10中第一定位部101与装配基准的设定的位置关系,即为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与第一基准点的位置关系(即该第一预设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该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由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确定出第一基准点。同样的,在步骤s5中,可以对拍摄得到的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中确定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再根据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确定出第二基准点,该第二基准点对应上文的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具体的,第二壳体20中第二定位部201与装配基准的设定的位置关系,即为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与第二基准点的位置关系(即该第二预设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该第二预设位置关系由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确定出第二基准点。并且,第二基准点与第一基准点的位置关系(即该第三预设位置),即为上文的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与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的设定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与步骤s5相互独立,两者的先后次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没有强制限定。

在步骤s6中,在确定出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后,可以根据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的该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对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组装。具体的,可以使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与第二壳体20的装配基准对位,令两个装配基准具有该第三预设位置关系,然后将第二壳体20组装到第一壳体10上。应理解,除了将两个装配基准对位,还应当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上对应的位置对准(例如将对应的边角位置对准),以组装出符合要求的壳体组件。

由此,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通过分别对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拍摄以获取包括第一定位部101与第二定位部201的影像的图像,对图像经过处理后确定出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从而能根据第一基准点与第二基准点之间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准确对位和组装。由于能准确找到壳体组件上的装配基准,因此能准确地对壳体组件进行组装,避免了装配偏位的缺陷。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s1中所提供的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定位部101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点。相应的,步骤s2中所获取的第一图像中则包括第一定位点的影像。步骤s3则可以包括子步骤s31:对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第一定位部101的影像确定第一定位点的影像;子步骤s32:根据第一定位点的影像确定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基准点,使得第一基准点与第一定位点的影像具有该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由于第一定位部101与装配基准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关系,则第一定位点也与装配基准有该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第一预设位置关系是一个函数,其包括若干个具体位置值,第一定位点及其位置值是第一预设位置关系中的元素)。因此可以根据第一定位点的影像反向确定出第一基准点。由于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容易确定,因此能够通过定位点的影像确定基准点。当然,第二壳体20上的第二定位部201也可以包括第二定位点,同样可以通过第二定位点的影像反向确定出第二基准点。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步骤s1中所提供的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定位部可以包括第一定位边103,而该第一定位点103a可以是第一定位边103的中点。该第一定位边103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为直线;其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设定,包括但不限于设在第一壳体10的周缘。第一定位边103可以做成边缘锋利、无毛刺,以利于后续的图像处理。

相应的,子步骤s31可以包括子步骤s311:对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第一定位部的影像确定第一定位边的影像;子步骤s312:对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进行处理,从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中确定第一定位点的影像。在第一壳体10上加工第一定位边103更为容易,因而提升了产品的可制造性。同时,将第一定位点103a设为第一定位边103的中点也便于在第一定位部的影像中精确定位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当然,第二壳体20上的第二定位部也可以包括第二定位边203,第二定位点203a可以是第二定位边203的中点,可以通过第二定位边203的影像反向确定出第二基准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点103a可以是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任意一点,不限于为中点;当然,第二定位点203a也可以是第二定位边203上的任意一点,不限于为中点。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步骤s1中所提供的第一壳体10的四周依次排布有第一轮廓边10a、第二轮廓边10b、第三轮廓边10c与第四轮廓边10d,第一轮廓边10a与第三轮廓边10c平行,第二轮廓边10b与第四轮廓边10d平行。即第一壳体10的外轮廓可以呈平行四边形(例如为矩形)。

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第一定位部可以包括多条第一定位边103,其中第一轮廓边10a、第二轮廓边10b、第三轮廓边10c与第四轮廓边10d处各设有两条第一定位边103。每条轮廓边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到该轮廓边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即两条第一定位边103可以与该轮廓边重合,也可以相间隔。每条轮廓边可以与其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平行或不平行(图3中以平行为例进行示意)。并且,第一轮廓边10a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连线与第一轮廓边10a平行;第一轮廓边10a处的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二轮廓边10b的距离,与另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四轮廓边10d的距离相等(即第一轮廓边10a处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对称分布在第一轮廓边10a的两端)。类似的,第二轮廓边10b处的两条第一定位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连线与第二轮廓边10b平行;第二轮廓边10b处的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一轮廓边10a的距离,与另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三轮廓边10c的距离相等(即第二轮廓边10b处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对称分布在第一轮廓边10a的两端)。第三轮廓边10c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连线与第三轮廓边10c平行;第三轮廓边10c处的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二轮廓边10b的距离,与另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四轮廓边10d的距离相等(即第三轮廓边10c处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对称分布在第一轮廓边10a的两端)。第四轮廓边10d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连线与第四轮廓边10d平行;第四轮廓边10d处的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三轮廓边10c的距离,与另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到第一轮廓边10a的距离相等(即第四轮廓边10d处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对称分布在第一轮廓边10a的两端)。

结合图3与图4所示,相应的,在子步骤s311中,根据第一定位部的影像确定每个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103’,即从第一定位部的影像中确定第一轮廓边10a、第二轮廓边10b、第三轮廓边10c与第四轮廓边10d处的共计八条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103’。在子步骤s312中,从每个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103’中确定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即从上述八条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103’中确定八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

如图5所示,相应的,子步骤s32可以包括:

子步骤s321:分别根据对应第一轮廓边10a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即第一轮廓边10a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确定第一拟合线m1,该第一拟合线m1为该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连线。同样的,根据对应第二轮廓边10b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即第二轮廓边10b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103a)的影像103a’确定第二拟合线m2,该第二拟合线m2为该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的连线。根据对应第三轮廓边10c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即第三轮廓边10c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103a)的影像103a’确定第三拟合线m3,该第三拟合线m3为该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连线。根据对应第四轮廓边10d的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即第四轮廓边10d处的两条第一定位边103上的两个第一定位点)的影像103a’确定第四拟合线m4,该第四拟合线m4为该两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的连线。

子步骤s322:分别根据第一拟合线m1与第三拟合线m3确定第一中分线m5,根据第二拟合线m2与第四个拟合线确定第二中分线m6。其中,第一中分线m5位于第一拟合线m1与第三拟合线m3之间,并与第一拟合线m1、第三拟合线m3均平行,且到第一拟合线m1与第三拟合线m3等距离(即该第一中分线m5为第一拟合线m1与第三拟合线m3的对称轴线);第二中分线m6位于第二拟合线m2与第四拟合线m4之间,并与第二拟合线m2、第四拟合线m4均平行,且到第二拟合线m2与第四拟合线m4等距离(即该第二中分线m6为第二拟合线m2与第四拟合线m4的对称轴线)。

子步骤s323:确定第一中分线m5与第二中分线m6的交点k,得到第一基准点,其中第一基准点与每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均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关系。即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准点为第一壳体10的影像的对称中心,每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都具有关于第一基准点对称分布的另一个第一定位点103a的影像103a’,也即所确定出的第一壳体10的装配基准为第一壳体10的对称中心。当然,对于第二壳体20同样可以采用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确定第二基准点,此处不再赘述。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定位边和多个定位点确定基准点,能极大减小壳体加工误差对确定装配基准的不利影响,极大提升了所确定的装配基准的精度,保证了组装质量。

结合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子步骤s321之后,该组装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分别确定第一拟合线m1与第二拟合线m2的第一交点b,以及与第四拟合线m4的第二交点c;

s8:确定连接第一交点b与第二交点c的第一辅助线bc;

s9:确定第一辅助线bc与第一拟合线m1的第一夹角;

相应的,步骤s6可以包括:

s61:判断第一夹角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

s62:在第一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根据第二基准点与第一基准点之间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对位并组装。

具体的,本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述步骤s7-s9与子步骤s322、s323可相独立,即对步骤s7-s9与子步骤s322、s323的先后次序不做强制要求。该第一夹角可用于检验第一壳体10的加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检验原理在于:若第一壳体10为合格品,则第一夹角应当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反之,若第一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可认为第一壳体10为合格品。该预设角度范围根据第一壳体10的具体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当第一壳体10的外轮廓呈矩形时,该预设角度范围可以是[-5°,5°]。若确定第一壳体10的第一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再对第一壳体10进行组装;若确定第一壳体10的第一夹角不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则将第一壳体10判定为不良品,无需将其组装。由此,通过第一夹角判定第一壳体10是否为合格品再决定是否进行组装,能有效避免不良品流出,保证了产品质量。当然,对于第二壳体20同样可以采用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在进行组装前检验其是否为合格品。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子步骤s321之后,该组装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分别确定第三拟合线m3与第二拟合线m2的第三交点d,以及与第四拟合线m4的第四交点e;

s11:确定连接第三交点d与第四交点e的第二辅助线de;

s12:确定第二辅助线de与第三拟合线m3的第二夹角;

s13:确定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平均值。

相应的,步骤s6还可以包括s63:判断平均值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在子步骤s62中,在第一夹角与平均值(该平均值优选的可以是算数平均值)均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根据第二基准点与第一基准点之间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行对位并组装。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平均值能更为集中、普遍地反映第一壳体10的制造误差情况,在判定第一夹角与平均值均落入预设角度范围内时,可确定第一壳体10的总体制造误差及局部制造误差均在预设范围,因此可确定第一壳体10为合格品,进而可对其进行组装。由此,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案进一步保证了组装质量,提升了产品良率。当然,对于第二壳体20同样可以采用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在进行组装前检验其是否为合格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步骤s9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s91:确定第一辅助线bc的垂线f;

s92:确定垂线f与第一拟合线m1的第二夹角;

s93:根据第二夹角确定第一夹角。

具体的,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之和为90°,因此90°减去第二夹角即可获得第一夹角。由于预设角度范围为[-5°,5°],因此当第二夹角在[85°,95°]之间时第一壳体10为合格品。由此,可间接通过第二夹角判定第一壳体10是否为合格品。通过构造第二夹角确定第一夹角的方式,能减小第一壳体10的第一图像的处理误差,提升第一壳体10是否为合格品的判定精度。当然,对于第二壳体20同样可以采用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在进行组装前检验其是否为合格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步骤s1中第一定位部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边103为第一定位槽的一条边线。

相应的,子步骤s311可以包括:

s3111:对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以根据第一定位部的影像确定第一定位槽的影像;

s3112:对第一定位槽的影像进行处理,从第一定位槽的影像中确定第一定位边103的影像。在第一壳体10上开设第一定位槽工艺上容易实现,且该第一定位槽还可以用于实现机械连接。第一定位槽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为便于拍摄及图像处理,第一定位槽中的第一定位边103可以呈直线。当然,第二壳体20上的第二定位部也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的结构可同该第一定位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步骤s1中第一壳体1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设定值。即使得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表面较为光滑,此有利于第一图像的图像处理,保证准确获取到第一定位槽的影像,进而确定第一定位边及第一定位点的影像。优选的,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的表面可以做高光处理。当然,此种设计并非是必需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的组装设备,用于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对壳体组件进行组装。

如图8所示,所述组装设备30可以包括拍摄装置301、存储装置303、处理装置302及执行装置304。其中,拍摄装置301为适合工业上使用的任意相机,包括但不限于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拍摄装置301用于对第一壳体10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一图像,以及对第二壳体20进行拍摄以获取第二图像。存储装置303为具有存储功能的器件或装置,包括但不限为存储芯片、硬盘等。存储装置303预存有该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第二预设位置关系及第三预设位置关系。处理装置302包括但不限于为处理器、单片机等,用于对拍摄装置301获取的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存储装置303预存的第一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基准点,以及根据第二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基准点。处理装置302还用于根据存储装置303预存的第三预设位置关系,控制执行装置304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对位并组装。执行装置304用于对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进行装夹、传送、对位及组装等操作,其是由一系列组件构成的机构,用于最终完成壳体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的组装设备30能够准确组装壳体组件,解决了壳体装配偏位的问题,并且采用自动化装配的方式提升了组装效率及良率。

本实施例中,组装设备30的各个模块或部件,分别对应于组装方法的各个执行主体,且组装设备30的各个模块或部件分别用于实现组装方法的相应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