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钢矫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430发布日期:2019-01-18 20:1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工字钢矫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工字钢矫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对工字钢的翼缘板进行矫直的工字钢矫直机,包括四个竖直的工字形限位辊,限位辊的高度与工字钢的腹板的高度相等;限位辊的腰部与机架转动连接,其中两个限位辊连接在机架远离输送台的一侧,另外两个限位辊连接在机架靠近输送台的一侧,位于机架同一侧的两个限位辊之间留有与工字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的夹缝,机架两侧的限位辊组成的两个夹缝位于同一平面内;矫直机还包括位于四个限位辊之间的矫直机构,矫直机构包括位于机架两侧的限位辊之间的两个轴线水平的压紧辊,两个压紧辊之间也设置有夹缝,该夹缝与相互靠近的两个限位辊之间组成的夹缝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个压紧辊均连接有水平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压紧辊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竖直的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轴通过液压缸与机架在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两个压紧辊之间的夹缝的正下方设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水平的转动辊,转动辊的轴线与压紧辊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辊的上端面与限位辊的下端面平齐,转动辊还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机架上。

使用时,将工字钢的一端插入其中一个矫直机中,使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分别放置在限位辊的上下两端,使工字钢的腹板从两个限位辊之间的空隙中穿过,然后继续向前推动工字钢,这时工字钢位于下侧的翼缘板运动到压紧辊和转动辊之间,这时液压缸带动压紧辊向下运动,将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压紧在转动辊上,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被压直,然后转动辊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带动工字钢向前运动,从机架另一侧的限位辊中滑出。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工字钢矫直机,只能对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进行矫直,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进行矫直后需要重新拿回到矫直机的进料口,并将工字钢上侧的翼缘板翻转到下侧后再次投入到矫直机中进行矫直,才能实现工字钢两个翼缘板的矫直;这种矫直方法操作繁琐,导致现有的工字钢矫直机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字钢矫直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字钢矫直机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字钢矫直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两个矫直机,两个矫直机之间连接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连接有翻转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翻转齿轮和与翻转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翻转齿轮的轴心处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齿条与机架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设备时,将工字钢送入其中一个矫直机中,该矫直机将工字钢的下翼缘板矫直后,工字钢继续向前运动进入翻转齿轮的容置槽中,当工字钢完全进入到输送台中时,齿条驱动翻转齿轮旋转180度,这时工字钢随着翻转齿轮旋转180度,使工字钢未矫直的翼缘板翻转到下侧,输送机构再将工字钢送入到另一个矫直机中,对工字钢位于下侧的翼缘板进行矫直;从该设备加工出的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均被矫直,提高了现有的工字钢矫直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转动的驱动轮,两个输送带之间留有竖直的夹缝,该夹缝与容置槽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进入输送机构后,工字钢的腹板位于两个输送带的夹缝中,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上下两侧,工字钢的腹板在两侧的输送带的摩擦作用下向前运动,该输送机机构实现了工字钢的传输过程中的精确导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有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可以进一步限定齿轮的旋转角度,使齿轮的旋转角度更加精确,从而使工字钢的翻转角度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齿轮上的限位板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位于限位板的两个极限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限位组件的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轮连接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输送机构可实现自动旋转,节省了人力劳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连接有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翻转机构可实现自动翻转,节省了人力劳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现有的工字钢矫直设备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工字钢的自动翻转,节省了人力劳动;

3.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输送工字钢时可对工字钢进行精确的导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的轴侧图;

图2为实施例的矫直机的轴侧图;

图3是为显示矫直机构而做的矫直机的轴侧图;

图4为实施例的输送台和翻转机构的轴侧图;

图5为实施例的输送台和输送机构的轴侧图;

图6为实施例的输送台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矫直机;21、限位辊;22、矫直机构;221、压紧辊;2211、转动轴;2212、液压缸;222、转动辊;2221、驱动电机;3、输送台;31、翻转机构;311、翻转齿轮;3111、容置槽;312、齿条;3121、驱动气缸;313、限位组件;3131、限位板;3132、挡板;32、输送机构;321、驱动轮;3211、电机;322、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工字钢矫直设备,如附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两个工字钢矫直机2和连接在两个矫直机2之间的输送台3。

如附图2所示,矫直机2包括四个竖直的工字形限位辊21,限位辊21的高度与工字钢的腹板的高度相等;限位辊21的腰部与机架1转动连接,其中两个限位辊21连接在机架1远离输送台3的一侧,另外两个限位辊21连接在机架1靠近输送台3的一侧,位于机架1同一侧的两个限位辊21之间留有与工字钢的腹板的厚度相等的夹缝,机架1两侧的限位辊21组成的两个夹缝位于同一平面内。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矫直机2还包括位于四个限位辊21之间的矫直机2构,矫直机2构包括位于机架1两侧的限位辊21之间的两个轴线水平的压紧辊221,两个压紧辊221之间也设置有夹缝,该夹缝与相互靠近的两个限位辊21之间组成的夹缝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个压紧辊221均连接有水平的转动轴2211,转动轴2211的一端与压紧辊221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竖直的液压缸2212,液压缸2212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转动轴2211通过液压缸2212与机架1在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两个压紧辊221之间的夹缝的正下方设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水平的转动辊222,转动辊222的轴线与压紧辊221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辊222的上端面与限位辊21的下端面平齐,转动辊222还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电机2221,驱动电机2221固定在机架1上。

如附图4所示,输送台3的两端连接有翻转机构31;翻转机构31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翻转齿轮311和与翻转齿轮311啮合的齿条312;输送台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翻转齿轮311上;齿条312与机架1滑移连接,且齿条31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气缸3121,驱动气缸3121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翻转齿轮311的轴线与输送台3的长度方向平行,翻转齿轮311的轴心处开设有工字形的容置槽3111,翻转齿轮311靠近输送机构32的一端连接有限位组件313,限位组件313包括固定在翻转齿轮311一端的周面上的限位板3131和固定在与翻转齿轮311转动连接的机架1上的两个挡板3132,两个挡板3132分别位于限位板3131的两个极限位置处。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输送台3包括关于其中轴线对称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留有缝隙,缝隙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台3的长度方向平行,缝隙的宽度与工字钢腹板的厚度相等,该缝隙与翻转齿轮311的工字型的容置槽3111的腰部相接;输送台3的每部分均连接有输送机构32,输送机构32包括位于输送台3两端的轴线竖直的驱动轮321,驱动轮321为齿轮,驱动轮321与输送台3转动连接,两个驱动轮321之间连接有输送带322,输送带322为齿轮带,输送带322的一个侧面位于输送台3的缝隙中,且贴合在缝隙的侧面上,其中一个驱动轮321上连接有电机3211。

该工字钢矫直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工字钢的一端插入其中一个矫直机2中,使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分别放置在限位辊21的上下两端,使工字钢的腹板从两个限位辊21之间的空隙中穿过,然后继续向前推动工字钢,这时工字钢位于下侧的翼缘板运动到压紧辊221和转动辊222之间,这时液压缸2212带动压紧辊221向下运动,将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压紧在转动辊222上,工字钢下侧的翼缘板被压直,然后转动辊222在驱动电机2221的带动下旋转,带动工字钢向前运动,从机架1靠近输送台3一侧的限位辊21中滑出。

然后下侧的翼缘板被压直的工字钢继续向前运动进入到翻转齿轮311的工字型的容置槽3111内,然后继续向前运动进入到输送台3中,这时工字钢的腹板位于缝隙中,上下两个翼缘板分别位于输送台3的上下两端;输送台3的缝隙的两个侧面上的输送带322带动工字钢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工字钢完全位于输送台3内后,驱动气缸3121带动齿条312滑动,齿条312带动翻转齿轮311旋转180度,这时与翻转齿轮311连接的输送台3翻转180度,输送台3内的工字钢也翻转了180度,完后了工字钢的换向动作;此时工字钢在输送带322的带动下继续向前运动,进入到另外一个矫直机2中,对另一个翼缘板进行压直。

该工字钢矫直设备实现了对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的矫直,解决了现有的工字钢矫直机2一次只能对工字钢的一个翼缘板进行矫直的问题,提高了现有的工字钢矫直机2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