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131发布日期:2019-01-08 21:2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榨机高压区域的对压辊结构,特别是一种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



背景技术:

压榨机的高压区域主要作用是将进入高压区域的物料通过两根辊的挤压对物料进行压缩来排出物料中的水,来达到降低物料水分的功能。但是现有的高压对压辊在包胶后均为平辊,即辊体的半径不变,在加压过程中,两根辊从中间到两端均为贴合无缝隙状态,如此,在挤压较为润滑的物料时,例如豆腐渣、香菇渣等,受到压力挤压的物料就会从辊筒的两边流出,倘若物料越多,则物料受到的压力越大,那么溢出的物料越多,使得在出料口回收的物料减少,出料率降低。倘若减小物料挤压的压力,则出料的含水率会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使压榨机在压榨较为润滑的物料时,避免物料从两端溢出,使得物料流失率降低,压榨效果更好,获得的物料含水率更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包括两根辊,其中一根所述辊的圆周外表面布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在两根所述辊贴合后形成物料由两端向中间移动的缝隙,所述缝隙的最大间距位于对压辊组的中间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根所述辊分别为定辊以及动辊,所述定辊包括定辊内辊以及包裹在所述定辊内辊外表面的定辊胶体,所述动辊包括动辊内辊以及包裹在所述动辊内辊外表面的动辊胶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布置在定辊胶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布置在动辊胶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截面为等腰梯形状,所述凹腔的腰部形成引导物料从两端向中间移动的导向面,所述凹腔的顶部与另一所述辊形成物料聚合空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腔的腰部形成引导物料从两端向中间移动的导向面,所述凹腔的顶部与另一所述辊形成物料聚合空间,所述凹腔的腰部设置为圆弧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辊胶体以及所述动辊胶体为可弹性变形的硬质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即利用对压辊组在进行挤压时,两根辊的两端贴合而中部形成较小的缝隙,使物料在受到挤压时往中部移动,避免物料从辊组两端溢出,如此可以使得物料流失率降低,压榨效果更好,获得的物料含水率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定辊1以及动辊2,定辊1包括定辊内辊11以及包裹在定辊内辊11外表面的定辊胶体12,动辊2包括动辊内辊21以及包裹在动辊内辊21外表面的动辊胶体22,其中定辊胶体12以及动辊胶体22均为可弹性变形的硬质胶。定辊1的圆周外表面布置有凹腔,即布置在定辊胶体12上,凹腔在定辊1和动辊2贴合后形成物料由两端向中间移动的缝隙,缝隙的最大间距位于对压辊组的中间位置。进一步的,凹腔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凹腔的腰部形成引导物料从两端向中间移动的导向面,凹腔的顶部与动辊2形成物料聚合空间。进一步的,凹腔的腰部形成引导物料从两端向中间移动的导向面,所述凹腔的顶部与另一所述辊形成物料聚合空间,此时将凹腔的腰部设置为圆弧段。进一步的,定辊中间的外圆周半径与两端的外圆周半径相差1mm至50mm,优选为30mm。进一步的,由于定辊1外表面设置有凹腔,因此在定辊胶体12增大厚度后,再加工凹腔,那么定辊胶体12的最大圆周半径大于动辊胶体22的圆周半径。在高压辊组进行挤压时,动辊2的中部和定辊1的中部之间形成缝隙,当物料随网带进入高压区域时,由于受到挤压,且两端的压力高于中部的压力,那么物料便会往中部移动,当动辊2施加的压力加大时,两辊之间的中部间隙逐渐减小,这样物料便会受到更大的压力,不会从两端溢出,并能更好地排出物料中的水分。

参照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对辊压榨机内凹式对压辊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是动辊2外表面上同样布置有凹腔,即布置在动辊胶体22上,凹腔的结构与定辊1上的凹腔相同。定辊1与动辊2均布置有凹腔,使得对压辊组能压榨更多的物料,同时满足不同物料的压榨需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