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2977发布日期:2019-01-08 22: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电动汽车VCU(Vehicle Control Unit,整车控制器)的防水性能,需要在VCU上下壳体接触部位涂抹密封胶,以保证VCU壳体内部的密封性,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整车控制器10的外壳周缘的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第三区域13以及第四区域14处涂抹密封胶。

由于密封胶粘性较大,通过人工进行整车控制器开壳的工作难度较大、耗时较长,而且人工强行开壳容易对壳体及壳体内部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及其元器件造成损坏,影响壳体拆开后,对PCB板的分析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整体控制器进行开壳时,难度大、耗时长以及容易对壳体内部器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具有一开口;整车控制器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突出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的边缘与所述开口的相对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相抵接;

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与所述底座平行的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及

压板结构和控制所述压板结构运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和所述压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执行部件和所述压板结构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执行部件、所述压板结构以及所述底座由上至下依次排列;

其中,所述执行部件控制所述压板结构运动,使得所述压板结构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上的定位孔对位配合,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突出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与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的连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动力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执行部件的传动部件。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件上设置一压缩手柄,所述执行部件内设置有活塞,通过所述压缩手柄的运动为所述执行部件提供动力、控制所述活塞的运动,通过所述活塞的运动带动所述压板结构运动;

其中所述动力部件上设置有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执行部件为液压缸,所述动力部件为液压泵,所述传动部件为油管。

优选的,所述压板结构包括:与所述支架通过连接弹簧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体连接的第二支撑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的、相互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压板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同,且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连线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下壳体第一侧的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下壳体第二侧的定位孔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柱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柱;

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柱、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柱均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相垂直;

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连线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一端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且与所述支架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一体连接,且与所述支架一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处均形成凹陷部;

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通过所述凹陷部与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定位孔配合;

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的连线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所述容纳空间在高度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下壳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整车控制器设置于底座的容纳空间内,使得整车控制器上壳体的边缘与容纳空间开口的第一和第二边沿相抵接,利用传动装置控制压板结构运动,使得压板结构与位于下壳体相对两侧且突出于上壳体的定位孔配合并对定位孔进行挤压,其中下壳体相对两侧连线与开口第一和第二边沿的连线垂直,通过定位孔的逐渐受力使得上下壳体分离,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整车控制器壳体的拆卸,保证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的完整性,并提高拆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表示现有技术中整体控制器示意图;

图1b表示现有技术中整车控制器的壳体周缘区域涂抹密封胶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执行部件与压板结构配合示意图。

其中图中:1、底座;111、容纳空间;112、卡接槽;2、支架;3、连接结构;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4、传动装置;41、执行部件;411、活塞;42、动力部件;421、压缩手柄;422、泄压阀;43、传动部件;5、压板结构;5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第一压板;54、第二压板;6、连接弹簧;71、第一支撑柱;72、第二支撑柱;10、整车控制器;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第四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底座1,底座1包括有一容纳空间111,容纳空间111具有一开口;整车控制器在放置于底座1上时,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通过开口进入容纳空间111,突出于下壳体的上壳体的边缘与开口的相对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相抵接;

位于底座1上方的、与底座1平行的支架2,支架2通过连接结构3与底座1连接;以及

压板结构5和控制压板结构5运动的传动装置4,传动装置4包括执行部件41,执行部件41和压板结构5设置于底座1与支架2之间,执行部件41和压板结构5与支架2连接,支架2、执行部件41、压板结构5以及底座1由上至下依次排列;

其中,执行部件41控制压板结构5运动,使得压板结构5与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上的定位孔对位配合,定位孔设置于下壳体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突出于上壳体,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与开口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的连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包括一个底座1,在底座1上形成有一个设置开口的用于对整车控制器进行容置的容纳空间111,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可通过设置的开口进入容纳空间111内,整车控制器上壳体的周缘突出于下壳体的边缘部分可以与开口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相抵接,进而可以实现整车控制器与底座1的配合。

在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一个与底座1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的支架2,支架2通过连接结构3与底座1连接,具体为连接结构3分别与底座1和支架2垂直连接,且设置于两者之间。其中连接结构3与底座1和支架2均一体连接,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

传动装置4包括执行部件41,执行部件41以及压板结构5设置于底座1与支架2之间,其中执行部件41和压板结构5均与支架2连接,且形成支架2、执行部件41、压板结构5以及底座1依次排列的形式。执行部件41与压板结构5依次排列的结构形式,可以通过传动装置4对压板结构5进行控制,使得压板结构5向底座1方向运动,与整车控制器下壳体上的定位孔对位配合,进而实现压板结构5对定位孔的挤压,定位孔通过逐渐受力可以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实现方便、快捷的对整车控制器壳体的拆卸,保证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的完整性,并提高拆卸的安全性。

整车控制器下壳体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形成有突出的连接件,这里的连接件部分突出于上壳体,且连接件与下壳体一体连接,在连接件突出于上壳体的部分形成定位孔,通过压板结构5对定位孔的挤压,使得下壳体受力,进而使得上下壳体分离。其中整车控制器下壳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与上壳体与开口相抵接的两边缘的连线垂直,使得定位孔突出于上壳体位于容纳空间111内,压板结构5可以对定位孔进行挤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传动装置4还包括动力部件42,以及连接动力部件42和执行部件41的传动部件43。在工作时动力部件42通过传动部件43为执行部件41提供动力,使得执行部件41控制压板结构5运动。

动力部件42上设置一压缩手柄421,执行部件41内设置有活塞411,通过压缩手柄421的运动为执行部件41提供动力、控制活塞411的运动,通过活塞411的运动带动压板结构5运动;其中动力部件42上设置有泄压阀422。

在工作时通过压缩手柄421的运动使得压缩手柄421产生动力,并通过传动部件43为执行部件41提供动力,此时执行部件41内的活塞411运动。

压板结构5位于活塞411下方,通过控制活塞411缓慢运行,并逐渐用力,使得活塞411带动压板结构5的运动,进而使得压板结构5向底座1方向运动,与整车控制器下壳体上的定位孔对位配合,保证压板结构5对定位孔的挤压,定位孔通过逐渐受力可以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其中活塞411的缓慢运行,可以防止压板结构5突然碰撞整车控制器。

在通过活塞411的运动使得压板结构5对定位孔挤压,通过定位孔逐渐受力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之后,可以拧动泄压阀422进行泄压,此时活塞411回位,再将整车控制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取出即可。

其中传动装置4为液压千斤顶,执行部件41为液压缸,动力部件42为液压泵,传动部件43为油管。

当传动装置4为液压千斤顶时,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泵、液压缸以及油管,其中液压泵可以为手动液压泵,油管连通液压泵以及液压缸,通过液压泵上压缩手柄421的运动,可以通过油管向液压缸内输送油液,在输送油液之后,液压缸可以控制活塞411运动,通过活塞411的运动可以控制压板结构5运动。

具体为当整车控制器在底座1上的容纳空间111内安装之后,通过压缩手柄421的运动向液压缸内输送油液,进而控制活塞411运行,使活塞411缓慢下降,并逐渐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压板结构5包括:与支架2通过连接弹簧6连接的第一支撑板51,与第一支撑板51一体连接的第二支撑板52,以及与第二支撑板52一体连接的、相互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第一压板53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相同,且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压板结构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以及第一压板53,还包括第二压板54,其中第二支撑板52与第一支撑板51一体连接,同时在活塞411运动时,第一支撑板51与活塞411接触。第一压板53与第二压板54在同一高度上,两者结构形式、尺寸均相同,且均与第二支撑板52一体连接,第一压板53、第二压板54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52的相对两侧,第一压板53与第二压板54之间互相平行且间隔预定距离。同时第一压板53与第二压板54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其中,第一压板53与下壳体第一侧的定位孔配合,第二压板54与下壳体第二侧的定位孔配合。

第一压板53向底座1方向运动时,与下壳体第一侧的定位孔配合,第二压板54向底座1方向运动时,与下壳体第二侧的定位孔配合,其中下壳体的第一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孔,下壳体的第二侧同样设置有两个定位孔。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向底座1方向运动与整车控制器的下壳体接触时,可以向下压住整车控制器下壳体上的四个定位孔,不使用锥形圆柱而用压板是为了增大与定位孔的接触面积,避免因工装变形或位置未对准,导致四个定位孔的受力不均,使得四个定位孔因受力异常引起损坏。

其中,第一支撑板51通过连接弹簧6与支架2连接,实现利用支架2来对第一支撑板51进行安装。其中连接弹簧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执行部件41的两侧,与支架2和第一支撑板51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底座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柱71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柱72;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柱71、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柱72均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相垂直;第一支撑柱71与第二支撑柱72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在底座1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其中第一支撑柱7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互之间平行,第二支撑柱7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互之间平行。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与底座1一体连接。

其中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柱71在同一直线上沿第一方向排列,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柱72在同一直线上沿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这里所说的第一方向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相垂直。第一支撑柱71与第二支撑柱72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第一支撑柱71与第二支撑柱72平行,两者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

第一支撑柱71设置于容纳空间111的一侧,第二支撑柱72设置于容纳空间111的另一侧;第二支撑板52与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连接,且可沿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上下移动。

第一支撑柱71、第二支撑柱72分别设置在底座1上,且位于容纳空间111的相对两侧。第二支撑板52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柱71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72配合,实现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对第二支撑板52的支撑,保证压板结构5的固定牢固性。

同时第二支撑板52上可以设置开孔,与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配合,进而可以沿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移动,在活塞411向第一支撑板51施加压力时,第一支撑板51可以在活塞411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使得第二支撑板52沿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运动,进而使得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与下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其中在第一支撑板5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连接弹簧6持续拉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结构3包括位于支架2一端的第一连接板31以及位于支架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平行,且与支架2垂直;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与底座1一体连接,且与支架2一体连接。

设置于支架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结构3包括位于支架2一端的第一连接板31以及位于支架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板32,其中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的形状与尺寸均相同,且相对于支架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这里所说的支架2的竖直中心线即为平分支架2且沿支架2、执行部件41、压板结构5以及底座1排列方向延伸的直线。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平行,且均与支架2和底座1垂直,同时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与底座1一体连接,同时与支架2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支架2以及底座1可配合形成对执行部件41和压板结构5进行容置的空间。

其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连接板31、第一支撑柱71、第二支撑柱72以及第二连接板3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这里的第二方向为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口相对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处均形成凹陷部;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通过凹陷部与位于容纳空间111内的定位孔配合;开口相对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容纳空间111在高度方向的距离大于下壳体的高度。

在开口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的中部可形成彼此远离的凹陷部,凹陷部分别向底座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方向延伸,其中底座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与下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线平行。通过形成凹陷部,可以使得第一压板53、第二压板54通过凹陷部分别与下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进而对定位孔挤压,使得上下壳体分离。

整车控制器的上壳体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与开口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边沿抵接。容纳空间111底部的尺寸大于开口位置的尺寸,且容纳空间111在高度方向的距离大于下壳体的高度,当整车控制器安装在底座1上时,上壳体的周缘突出于下壳体的边缘部分可以与开口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相抵接,下壳体位于容纳空间111内,且与容纳空间111的底部间隔预定距离,即下壳体处于悬空状态,在通过压板结构5实现上下壳体的分离之后,下壳体会落进容纳空间111内,而上壳体则会卡接在开口处,此时拧动泄压阀,活塞向上运动,在连接弹簧6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51向上运动,第二支撑板52在第一支撑板51的带动下沿第一支撑柱71和第二支撑柱72向上移动,同时使得第一压板53和第二压板54向上移动,然后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取出。

上壳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与第一侧交界处形成一突出于第一侧的突出部,同时上壳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与第二侧交界处形成一突出于第二侧的突出部。相应的在开口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的端部可形成一与突出部配合的凹陷的卡接槽112。其中卡接槽112与凹陷部之间不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工装,通过将整车控制器设置于底座的容纳空间内,使得整车控制器上壳体的边缘与容纳空间开口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相抵接,利用传动装置控制压板结构运动,使得压板结构与整车控制器下壳体上突出于上壳体的定位孔对位配合并对定位孔进行挤压,通过定位孔的逐渐受力使得上下壳体分离,可以在不损坏整车控制器壳体及内部器件的前提下,省力、便捷、安全的进行开壳工作,相较于人工拆卸可进一步提高效率,保证整车控制器壳体拆卸的完整性,并提高拆卸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