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盘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371发布日期:2019-01-18 20:1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新型盘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盘拉机,其主要用于有色金属管材拉拔,属于金属拉拔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倒立式盘拉机,能用于铜铝盘管的拉拔。现有这类盘拉机,基本参考英国MRB公司盘拉机产品,其基本结构如图7所示,盘拉机包括有拉拔大盘101、放卷装置108、收卷装置103和料筐循环运输线112,电机和减速箱分别给各运动部件提供动力;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位于料筐循环运输线112上,且放卷装置108与收卷装置103相邻布置,收卷装置103和放卷装置108呈90°布置;拉拔大盘101下面装有收卷装置103,收卷装置103固定在现有技术收卷支撑腿2上,放卷装置108固定在现有技术放卷支撑腿6上;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之间设有模坐装置104,该模坐装置104用于放置外拉拔模;放卷装置108处还设有放卷调速装置109,该放卷调速装置109用来进行放卷速度的调节,保证在整个拉拔过程中作到完全的速度同步。现有料筐循环运输线112呈环形,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112内侧是备料台110和现有技术操作平台5,该现有技术操作平台5是固定操作平台,操作工的盘拉工作位置M位于现有技术操作平台5上,且位于所述放卷装置108、收卷装置103和模坐装置104包围的区域;料筐循环运输线112通过链条114带动料框113循环移动。为保证料筐的准确的定位,放卷装置中心、收卷装置中心和循环运输线中心线Z重合。

工作时,放卷料筐和收卷料筐置于料筐循环运输线112上,放卷装置108连续将被拉拔的管材从放卷料筐中放出,收卷装置103连续不断的将拉拔完后的管材收于收卷料筐中。当一盘管材拉拔完后,料筐循环运输线112驱动盘拉机上的每个料筐按料筐运转方向A移动一个工位。

另外,盘拉机还装有打头机111,操作工在备料台110,操作工在工作位置M处进行盘管的拉拔和拉拔故障处理工作。

现有技术不足:

现有技术操作平台5在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112的内侧,操作工工作时被料筐包围在操作平台中间的区域内。因此,现有的盘拉机不能做到1人2机或多机生产。举例说明:操作工的工作位置M限定在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112内侧,当需要操作另一台盘拉机时,必须穿越料筐循环运输线112,而上述穿越不宜实现且易产生工伤。故,现有盘拉机很难实现1人2机乃至多机的操作,人力利用效率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484423U,公开一种盘拉机,其通过在一条物料循环机构上设置二套拉拔主机,即:第一拉拔主机和第二拉拔主机,实现一个人操作两个拉拔主机的工作模式。但是,该方案不是两台独立的盘拉机且操作工人的工作位置依然被限定在环形的物料循环机构内部,该方案依然存在不足。

中国专利CN107185982公开一种多机位盘拉机,两台独立的盘拉机面对面布置,操作员在环形运输线的外侧操作,一人操作两台盘拉机。但该专利的问题是由于结构原因它不能采用封闭式链条传动的环形运输线,只能采用多组辊式运输机组成一个完整的料筐运输线,这种运输线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占地面积大,30米×25米左右的面积又长又宽。其对跨度为24米以内的标准厂房来说,无法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盘拉机,其要实现的目的:突破现有盘拉机的限制,能方便实现一个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盘拉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盘拉机,其包括有拉拔大盘、放卷装置、收卷装置和料筐循环运输线;所述的放卷装置固定在放卷支撑腿上;所述的拉拔大盘下面装有所述的收卷装置,所述的收卷装置固定在收卷支承腿上;所述的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位于所述的料筐循环运输线上;所述的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设有模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筐循环运输线是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且所述的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外侧设有操作平台;所述的操作平台由固定操作平台和移动操作平台组成;所述移动操作平台的工作位置为其伸出所述固定操作平台且位于所述放卷装置、收卷装置和模坐装置包围的区域;所述移动操作平台的回退位置为其退回到所述固定操作平台且位于远离所述料筐的移动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是封闭式链条传动的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且所述封闭式链条布置在所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内侧,且所述放卷支撑腿和收卷支撑腿布置在所述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放卷支撑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操作平台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是“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所述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位于所述“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是“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所述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位于所述“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转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随着盘拉机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盘拉机操作工现场操作区域主要集中在放卷装置,模坐装置和收卷装置包围的区域。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且操作平台设置在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外侧。好处:操作工工作时,不会被料筐包围在操作平台中间的区域内。操作工能在盘拉机外部区域进行操作,方便实现1个操作工同时控制2台盘拉机乃至多台盘拉机,人力利用效率高。操作平台由固定操作平台和移动操作平台组成,移动操作平台有两个工位,工作位置和回退位置。工作位置为其伸出固定操作平台,位置在与放卷装置收卷装置和模坐装置包围的区域。回退位置为其退回到所述固定操作平台且位于远离料筐的移动区域,这个区域是不影响料筐在料筐循环运输线上移动的区域。如此,可方便将操作员送入或送出至操作位置。

2、封闭式链条传动的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链条能布置在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内侧,放卷支撑腿和收卷支撑腿布置在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外侧。这种布置即可以保证料筐循环运输线长期稳定的运行又可以尽量少的增加盘拉机的占地面积;避免拉拔时收放卷的上升和下降与链条的干涉,提高安全可靠性。当放卷支撑腿的高度不高于固定操作平台的高度时,能方便操作工进行操作。

3、本实用新型采用“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且操作平台设置在料筐循环运输线的外侧。方便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当采用单排布置多台盘拉机时,能减少对厂房跨度的要求;当采用并列布置盘拉机时,亦能减少对厂房跨度的要求。

4、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置于“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一侧,方便单排布置多台盘拉机,有利于实现1个操作工同时控制至少2台盘拉机。

5、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置于“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转角处,方便并列布置盘拉机,有利于实现1个操作工同时控制至少2台盘拉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操作平台部件在回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操作平台部件在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布置示意图;

图7为现有盘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移动操作平台第一种移动方式在回退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侧视图;

图10为移动操作平台第一种移动方式在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侧视图;

图12为移动操作平台第二种移动方式在回退位置的示意图;

图13移动操作平台第二种移动方式在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

2、现有技术收卷支撑腿,5、现有技术操作平台,

6、现有技术放卷支撑腿;

101、拉拔大盘,102、收卷支撑腿,103、收卷装置,104、模坐装置,

105、移动操作平台,106、固定操作平台,107、放卷支撑腿,

108、放卷装置,109、放卷调速装置,110、备料台,111、打头机,

112、料筐循环运输线,113、料筐,114、链条;

121、气缸,122、导轨,123、移动操作平台本体,124、转轴。

A、料筐运转方向,

B、移动操作平台运动的方向,

B1、移动操作平台进入工作位置,B2、移动操作平台退出到回退位置

Z、循环运输线中心线,M、现有盘拉机的工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新型盘拉机,其包括有拉拔大盘101、放卷装置108、收卷装置103和料筐循环运输线112,其中:

前述放卷装置108固定在放卷支撑腿107上;

前述拉拔大盘101下面装有前述收卷装置103,前述收卷装置103固定在收卷支撑腿102上;

前述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位于前述料筐循环运输线112上;

前述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之间设有模坐装置104;

前述料筐循环运输线112是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且前述料筐循环运输线112的外侧设有操作平台;

前述操作平台由固定操作平台106和移动操作平台105组成;前述移动操作平台105的工作位置为其伸出所述固定操作平台106且位于所述放卷装置108、收卷装置103和模坐装置104包围的区域;所述移动操作平台105的回退位置为其退回到所述固定操作平台106且位于远离所述料筐113的移动区域。

使用时,料筐113置于前述料筐循环运输线112上,前述放卷装置108上安装有放卷调速装置109,前述放卷装置108前设有备料台110,打头机111置于固定操作平台106上。

正常工作时,外部的动力装置分别驱动拉拔大盘101、放卷装置108、收卷装置103和料筐循环运输线112运动,且料筐循环运输线112沿料筐运转方向A运动。

管材正常的拉拔工作时,拉拔大盘101,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高速旋转,现有的外部自动控制系统能保证整机的速度同步,操作工一般无需在操作工位对盘拉机进行控制,此时移动操作平台105回退到图2中所示的位置,操作员可以方便的离开本机的移动操作平台105,并通过固定操作平台106到达其它盘拉机处进行操作。

当一盘管子拉拔完毕,移动操作平台105将操作工送入工作位置,图3中B1表示移动操作平台进入工作位置。此时,操作工可在更接近拉拔大盘101,模坐装置104和放卷装置108的位置进行手动的拉拔操作和故障的处理。

当操作工完成拉拔准备并进行拉拔时,移动操作平台105与操作工回退,移动操作平台105退出工作位置,图2中B2表示移动操作平台退出到回退位置,盘拉机进行正常的拉拔。一盘管子拉拔完成后,盘拉机循环运输线112将每个料筐移动一个工位。在料筐移动时,移动操作台105处于远离料筐移动区域的退出位置,移动操作平台105不会阻挡料筐的移动。每一盘管子的每一道次的拉拔或每次出现断管等故障时,移动操作平台105将操作工送入或送出一次,使操作工可以安全便利的完成所需操作。

如图8~13所示,移动操作平台可以是不同型式的结构,可以是平动,转动或以翻转的方式进入或离开操作工位。

例1:如图8~11所示,移动操作平台含移动操作平台本体123和导轨122等,在气缸121的作用下,移动操作平台本体123沿导轨122直进直出,图4和8-11中B表示移动操作平台运动的方向,图8中移动操作平台处在回退位置,图10中移动操作平台在伸出的工作位置。

例2:如图12~13所示,移动操作平台本体123在外部动力作用下绕转轴124转动,图12~13中B表示移动操作平台运动的方向,图12中移动操作平台处在回退位置,图13中移动操作平台在伸出的工作位置。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采用封闭式链条料筐循环运输线112沿料筐运转方向A运动。循环运输线中心线Z位于循环运输线的中心位置;前述封闭式链条114布置在循环运输线中心线Z的内侧;前述的放卷支撑腿107和收卷支撑腿102均布置在循环运输线中心线Z的外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前述放卷支撑腿10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前述固定操作平台的高度。

工作时,封闭的循环链条114放在内侧,收放卷的支撑腿放在外侧,拉拔时收放卷的上升和下降不会与链条114干涉,盘拉机运行安全可靠。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前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是“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前述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位于前述“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一侧。

如图5所示,公开一种多台盘拉机的布置方式,如3台盘拉机呈单排布置。其中每台盘拉机都有自己的移动操作平台105,一个总的固定操作平台106将3台盘拉机连接在一起,三台设备总长约50米,宽约10米。操作工可以方便的从一台盘拉机走到另一台,这种布置一名操作工可以控制3台盘拉机。如果在固定操作平台106上设计可由操作工操控的类似于平移扶梯的装置使操作工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这样能大大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有可能一个操作工可以操作更多台设备。

实施例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前述环形料筐循环运输线是“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前述放卷装置108和收卷装置103位于所述“0”形料筐循环运输线转角处。

如图6所示,公开一种多台盘拉机的布置方式,如2台盘拉机呈并列布置。此时两台设备的长×宽为19米×16米,这个面积在24米跨的标准厂房很好布置。避免现有多台盘拉机对厂房的特殊要求,减少基建成本和要求,且方便实现1个操作工同时控制多台盘拉机,人力利用效率高。

多台盘拉机实际布置时,还可以将实施例三和四进行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