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7652发布日期:2019-05-16 00:0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钉扣是一种利用将公扣和母扣进行过盈配合的方式,使两个物件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因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所以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目前工业用途的钉扣由于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因此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将这种钉扣的公扣和母扣连接;目前在生产领域,多数由工人借助锤头对公扣或母扣进行敲击,不仅容易造成钉扣变形,而且还使得安装钉扣的工人要承受很大的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本技术方案为当线圈不通电时,电磁阀的阀芯由弹簧弹力定位,使电磁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线圈通电时,线圈将电磁阀的阀芯推向弹簧,使电磁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将钉扣的公扣和母扣放置在压合座内,操作电磁阀使电磁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工人的双手同时按动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使第一气体开关阀和第二气体开关阀开启,气缸的进气口将充入压力气体,气缸的排气口将与大气连通;此时,活塞杆将朝向压合座移动,并对公扣和母扣施加压力,使公扣和母扣压合为一整体钉扣;

操作电磁阀使电磁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工人的双手同时按动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使第一气体开关阀和第二气体开关阀开启,气缸的排气口将充入压力气体,气缸的进气口将与大气连通;此时,活塞杆将背向压合座移动,使活塞杆与压合座分离,以便于取出压合后的钉扣,并放入下一公扣和母扣;

本技术方案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压合效率高、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疲劳强度;并且,由于活塞杆可对钉扣均匀施压,因此避免了钉扣受到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本技术方案需要工人将双手分别放置在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上,才可使气缸工作,因此,避免了工人的手部在压合座上时,工人因误操作使气缸工作,导致活塞杆对工人造成伤害的情况的发生,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本质安全特征,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受伤的风险,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包括机架、机台、开关件、气缸、活塞杆和压合座;

所述压合座固定在所述机台上,所述机架包括支架和固定座,所述支架固定在机台上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压合座的上方;

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压合座对齐;所述开关件分别与气源和所述气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源与气缸之间的通断。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分与机台平行,所述支架的竖直部分与机台垂直,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支架的竖直部分固定在所述机台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还具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分和支架的竖直部分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开关件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分别与所述气缸和气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源和气缸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所述气缸和气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缸与气源之间的通断。

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缸为双作用气缸,所述气源包括电磁阀和气泵,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气体开关阀、第一扳机、第一壳体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为常闭阀;

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的阀杆穿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扳机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扳机的另一端覆盖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的阀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气体开关阀、第二扳机、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为常闭阀;

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的阀杆穿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扳机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扳机的另一端覆盖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的阀杆;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气缸的排气口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压合效率高、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疲劳强度;并且,由于活塞杆可对钉扣均匀施压,因此避免了钉扣受到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本技术方案需要工人将双手分别放置在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上,才可使气缸工作,因此,避免了工人的手部在压合座上时,工人因误操作使气缸工作,导致活塞杆对工人造成伤害的情况的发生,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本质安全特征,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受伤的风险,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中气源的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1、机架 2、机台 3、开关件 4、气缸

5、活塞杆 6、压合座 7、气源 11、支架

12、固定座 13、加强板 31、第一开关 32、第二开关

311、第一气体开关阀 312、第一扳机

313、第一壳体 314、第一支撑杆

321、第二气体开关阀 322、第二扳机

323、第二壳体 324、第二支撑杆

71、电磁阀 72、气泵 73、线圈 7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本安型高效压合机构,包括机架1、机台2、开关件3、气缸4、活塞杆5和压合座6;

所述压合座6固定在所述机台2上,所述机架1包括支架11和固定座12,所述支架11固定在机台2上并与所述固定座12连接,所述固定座12位于所述压合座6的上方;

所述气缸4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2内,所述活塞杆5的一端插入所述气缸4内,所述活塞杆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座12并与所述压合座6对齐;所述开关件3分别与气源7和所述气缸4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源7与气缸4之间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支架11为L型结构,所述支架11的水平部分与机台2平行,所述支架11的竖直部分与机台2垂直,所述支架11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固定座12连接,所述支架11的竖直部分固定在所述机台2上。

优选的,所述支架11还具有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11的水平部分和支架11的竖直部分连接。

具体的,所述开关件3包括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所述第一开关31分别与所述气缸4和气源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源7和气缸4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32分别与所述气缸4和气源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缸4与气源7之间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气缸4为双作用气缸4,所述气源7包括电磁阀71和气泵72,所述电磁阀71与所述气泵72连接,所述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分别与所述电磁阀7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31包括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第一扳机312、第一壳体313和第一支撑杆314,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为常闭阀;

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313内部,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的阀杆穿出所述第一壳体313,所述第一扳机31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313上,所述第一扳机312的另一端覆盖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的阀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3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1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1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1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的进气口与所述电磁阀71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的出气口与所述气缸4的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32包括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第二扳机322、第二壳体323和第二支撑杆324,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为常闭阀;

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23内部,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的阀杆穿出所述第二壳体323,所述第二扳机32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323上,所述第二扳机322的另一端覆盖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的阀杆;

所述第二支撑杆3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2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2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1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的进气口与所述电磁阀71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的出气口与所述气缸4的排气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71为二位四通电磁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电磁阀71具有线圈73、弹簧74以及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

端口A与第一气体开关阀311的进气口连接,端口B与第二气体开关阀321的进气口连接,端口C与气泵72连接,端口D与大气连接,电磁阀71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端口A与端口C连接,端口B与端口D连接,电磁阀71的第二工作状态为端口A与端口D连接,端口B与端口C连接;

当线圈73不通电时,电磁阀71的阀芯由弹簧74弹力定位,使电磁阀7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线圈73通电时,线圈73将电磁阀71的阀芯推向弹簧74,使电磁阀7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将钉扣的公扣和母扣放置在压合座6内,操作电磁阀71使电磁阀7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工人的双手同时按动第一扳机312和第二扳机322,使第一气体开关阀311和第二气体开关阀321开启,气缸4的进气口将充入压力气体,气缸4的排气口将与大气连通;此时,活塞杆5将朝向压合座6移动,并对公扣和母扣施加压力,使公扣和母扣压合为一整体钉扣;

操作电磁阀71使电磁阀7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工人的双手同时按动第一扳机312和第二扳机322,使第一气体开关阀311和第二气体开关阀321开启,气缸4的排气口将充入压力气体,气缸4的进气口将与大气连通;此时,活塞杆5将背向压合座6移动,使活塞杆5与压合座6分离,以便于取出压合后的钉扣,并放入下一公扣和母扣;

本技术方案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压合效率高、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疲劳强度;并且,由于活塞杆5可对钉扣均匀施压,因此避免了钉扣受到损坏的情况;同时,由于本技术方案需要工人将双手分别放置在第一扳机312和第二扳机322上,才可使气缸4工作,因此,避免了工人的手部在压合座6上时,工人因误操作使气缸4工作,导致活塞杆5对工人造成伤害的情况的发生,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本质安全特征,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受伤的风险,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