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1896发布日期:2019-07-24 12:1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



背景技术:

锭子是纺织机械的关键零件,它的年需求量大,是细长杆件,精度要求高,直线度误差为0.01mm,传统的校直方法有人工锤击法校直,人工敲击时锭杆上表面为压应力,下表面为拉应力,敲击力取消后锭杆内部呈暂时平衡应力状态,经过一次磨削后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重新产生弯曲变形,校直质量差,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应力;每个零件需5次校直,生产效率低,一个熟练校直工人每班的班产为400~500支;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大,容易得职业病;由于操作工人仅能够敲击某些检测点,锭杆整体的直线度无法较好保证,经过在纺纱机上高速运转的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会产生消除内应力后的弹性恢复,重新产生一定的弯曲度。传统的校直方法还有采用搓丝机校直,利用搓丝机的搓丝板进行校直,曾在发动机进、排气门杆部的校直上作过实验,可以进行校直,但因工件变形时间短,消除的残余应力不够,效果不理想而被否决。现在市面上有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校直机械装置,该装置和人工锤击法校直类似,因此,校直效果不理想。

为此,锭子校直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其生产过程中较难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锭子校直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表面上一端设置固定座,支撑板表面上另一端通过滑道设置滑动座,滑道与滑动座相配合,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滑动座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通过轴安装定滚轮,第二凹槽内通过轴安装动滚轮,定滚轮外表面设置第一圆弧形螺旋牙,动滚轮外表面设置第二圆弧形螺旋牙,第一圆弧形螺旋牙与第二圆弧形螺旋牙相配合。

定滚轮和动滚轮沿外径轴线方向有锥度。

定滚轮和动滚轮的长度应与锭子的长度相同。

第一圆弧形螺旋牙的凸点与第二圆弧形螺旋牙的凹点相对应。

定滚轮和动滚轮的长度为210mm。

圆弧形螺旋牙之间的螺距30mm,半径为8mm。

定滚轮与动滚轮的外径为18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显著提高效率

人工校直班产1000只,自动化校直班产4000~5000只。

(2)减少校直次数

人工校直5次,自动化校直2~3次。

(3)提高校直质量

人工校直会产生残余应力加工时重新产生弯曲变形,自动化校直消除了残余应力,后续加工较为容易,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4)减轻工人体力劳动

传统的校直方法,生产工人每班次敲击2000~3000次,体力劳动强度大,易得职业病,不符合绿色制造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校直,工人仅需放下锭子即可进行自动化校直,待后续配备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时,工人则没有体力劳动,仅监视机床的正常运转。

(5)生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采用螺旋滚压轮进行锭子校直时,滚丝机连续自动运转可自动进行校直,为纺织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降低了成本

人工校直对年产600万只锭子的企业需要10~12人的班组进行锭子的校直工作,自动化校直仅需2名生产工人,从劳动力成本考虑已为企业减少了10名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同时,由于校直次数也使其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固定座,3.滑动座,4.滑道,5.定滚轮,6.动滚轮,7.第一圆弧形螺旋牙,8.第二圆弧形螺旋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表面上一端设置固定座2,支撑板1表面上另一端通过滑道4设置滑动座3,滑道4与滑动座3相配合,固定座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滑动座3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通过轴安装定滚轮5,第二凹槽内通过轴安装动滚轮6,定滚轮5外表面设置第一圆弧形螺旋牙7,动滚轮6外表面设置第二圆弧形螺旋牙8,第一圆弧形螺旋牙7与第二圆弧形螺旋牙8相配合。

定滚轮5和动滚轮6沿外径轴线方向有锥度,锥度与被校直锭子外径的锥度相同。

定滚轮5和动滚轮6的长度应与锭子8的长度相同,所选用的滚丝机允许的安装长度仅为220mm,为此,选用定滚轮5和动滚轮6的长度为210mm,由于锭子的弯曲变形通常在中间位置,故采用210mm长的滚轮,虽然锭子两端仍悬伸50~60mm,但仍可达到良好的校直效果。

第一圆弧形螺旋牙7的凸点与第二圆弧形螺旋牙8的凹点相对应,使得锭子沿轴向方向产生一定的反复变形,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和校直的目的。

圆弧形螺旋牙7之间的螺距30mm,半径为8mm;通过滚轮的转动带动锭子转动,使锭子外径连续受到滚压的校直力,从而使锭子能够充分的反复变形。

定滚轮5与所述动滚轮6的外径为180mm,其外径是根据滚压轮允许的最大滚轮外径尺寸外径为200mm确定的,该直径尺寸对滚压力和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经试验选定外径为180mm比较合理,可以满足对锭子直线度校直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锭子校直螺旋滚压轮的工作原理,滚压之前将定滚轮和动滚轮安装在滚丝机的固定座与滑动座上,校直时先将锭子放置在支撑板上,将锭子的中心高度调整到与定滚轮和动滚轮的中心在一条水平线上,定滚轮和动滚轮之间的距离比锭子的直径小0.5mm,这样可起到校直作用;滚压力为3~4kN/mm2,滚压时间为3~6秒,滚压轮转速36r/min,将这些工作参数调整好后才能进行校直工作。其工作过程为开动机床,定滚轮和动滚轮转动,放置锭子,动滚轮沿径向快速移动,滚压校直锭子,快速退回,停止工作,这是单个锭子的校直过程,为提高生产率,这个工作过程可以连续自动进行,即开车,快进,滚压校直,退回,再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滚压校直时锭子在螺旋滚轮圆弧形螺旋牙的压力下,沿轴向产生反复弯曲变形,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和校直的作用。

传统的校直方法多为滚轮校直用于直径相同的棒料、钢筋、管料,校直材料在多个轮子的压力下反复变形达到校直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直径相同的材料,此种校直方法称为贯穿法已广泛应用。而锭子校直的难度在于其外径由各种不同圆锥和圆柱面组成,无法采用贯穿法进行校直。本实用新型采用切入法设计制作了与锭子外径圆锥面、圆柱面相一致的校直螺旋滚压轮,沿锭子轴向各点连续进行校直,其效果较为理想解决了这一关键难题,为我国纺织机械生产自动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显著提高效率

人工校直班产1000只,自动化校直班产4000~5000只。

(2)减少校直次数

人工校直5次,自动化校直2~3次。

(3)提高校直质量

人工校直会产生残余应力加工时重新产生弯曲变形,自动化校直消除了残余应力,后续加工较为容易,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4)减轻工人体力劳动

传统的校直方法,生产工人每班次敲击2000~3000次,体力劳动强度大,易得职业病,不符合绿色制造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校直,工人仅需放下锭子即可进行自动化校直,待后续配备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时,工人则没有体力劳动,仅监视机床的正常运转。

(5)生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采用螺旋滚压轮进行锭子校直时,滚丝机连续自动运转可自动进行校直,为纺织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降低了成本

人工校直对年产600万只锭子的企业需要10~12人的班组进行锭子的校直工作,自动化校直仅需2名生产工人,从劳动力成本考虑已为企业减少了10名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同时,由于校直次数也使其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