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手转轴多面孔位一次成型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211发布日期:2019-06-12 00:5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械手转轴多面孔位一次成型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模具,尤其是机械手转轴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机械手转轴是机械手装置中的关键部件,承担着传递机械扭矩、保证操作动作精确到位的职责。机械手转轴的一端是与机械手转轴连为一体的法兰盘,法兰盘的圆周面上分布着若干相互轴线构成一定角度的螺孔。现有机械手转轴中法兰盘螺孔的制作需要通过钻床加工完成,期间需依次经过划线打点、装夹定位、钻孔攻丝等步骤,不但步骤较多,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多次装夹容易出错导致次品产生;因而往往成为生产瓶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机械手转轴多面孔位一次成型的加工模具,该模具应能在确保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次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机械手转轴多面孔位一次成型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磨具包括前后两个平面相互平行、上下左右对称布置的本体,本体的前侧平面上制作有与机械手转轴的法兰盘相适合的定位槽,定位槽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的前侧平面;所述本体上下左右的周边为平行于定位槽轴线且依次衔接的八个平面,其中上下两个平面相互平行,左右两个平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上下两个平面;其余四个平面分别制作有轴线过定位槽轴线的孔,其中两个平面相互平行且平面上的孔为供固定螺栓旋入的螺孔,另外两个平面也相互平行且平面上的孔为钻套孔以用于制作法兰盘上的螺孔。

所述其余四个平面中,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相互平行,右上角的平面与左下角的平面也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

上侧平面与左右两侧的两个平面之间分别由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上角的平面衔接;下侧平面与左右两侧的两个平面之间分别由左下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衔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预先把模具装夹固定在(上侧平面和下侧平面可作为安装模具的装夹面)组合机床上并调定位置;而后在加工机械手转轴时,只需把机械手转轴的法兰盘一端插入模具的定位槽,而后旋紧插入在模具螺孔中的两个固定螺栓(图中省略),将机械手转轴固定在模具中;随后可启动对向布置的两个动力头,通过模具上的导套孔进行钻孔和攻丝,即可一次性完成不同表面的螺孔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该模具,加工机械手转轴的多面孔位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不但确保可加工质量,保证了零件的互换性,大幅度提高(提高了5倍以上)了生产效率,而且基本杜绝了次品,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手转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械手转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工时,机械手转轴与本实用新型嵌入配合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3、图4所示的机械手转轴10,其一端是与机械手转轴连为一体的法兰盘10-1,法兰盘的圆周面上分布着若干螺孔10-11(图中显示了两个螺孔的轴线),两个螺孔轴线之间构成一定角度(图中可见角度为180度)。为确保螺孔的位置准确,机械加工就需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保证。

本实用新型由此设计的用于机械手转轴多面孔位一次成型的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前后两个平面(前侧平面1-1、后侧平面1-2)相互平行、上下左右对称布置的本体1(参见图1);本体的前侧平面上制作有与机械手转轴10的法兰盘10-1及相应一侧轴端相适合的定位槽2(图中显示为阶梯型凹槽,其中较小的凹槽与机械手转轴左侧轴端的形状相适合),定位槽的轴线与所述的前侧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本体上下左右的周边为平行于定位槽轴线且依次衔接的八个平面,其中上下两个平面(上侧平面1-3、下侧平面1-4)相互平行,左右两个平面(左侧平面1-5、右侧平面1-6)相互平行并且与上下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其余的四个平面分别制作有一孔,孔的轴线径向布置于定位槽并且过定位槽的轴线;其中两个平面相互平行且平面上的孔为供固定螺栓旋入配合的螺孔,另外两个平面也相互平行且平面上的孔为利于钻头定位导向的导套孔,可用于制作法兰盘上的螺孔。显然,所述其余四个平面中,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相互平行,右上角的平面与左下角的平面也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

上侧平面与左右两个平面之间、下侧平面与左右两个平面之间分别通过一制作有孔的平面衔接,即上侧平面与左右两侧的两个平面之间分别由左上角的平面与右上角的平面衔接;下侧平面与左右两侧的两个平面之间分别由左下角的平面与右下角的平面衔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