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导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4369发布日期:2019-09-13 23: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导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导柱。



背景技术:

导柱是用于模具中与组件配合使用确保模具以精准的定位进行活动引导模具行程的导向元件。在模具使用过程中,模具导柱的端部通常会受到较大的轴向冲击力,在较长时间的受到冲击后,容易使模具导柱发生形变,严重影响模具的活动精度,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缓轴向冲击力的模具导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具导柱,包括呈同轴设置的上导柱与下导柱,所述上导柱靠近下导柱的端面垂直延伸有连接柱,所述下导柱靠近上导柱的端面垂直开设有供连接柱滑移穿设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连接槽的底部保持有距离;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并于靠近其开口的位置环设有固定限位环,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并于其活动端位置环设有活动限位环,所述固定限位环的下端面用于抵接活动限位环的上端面;所述上导柱的下端面与下导柱的上端面之间支撑有套设于连接柱的弹性密封环。

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柱与连接槽之间的插接配合,既能将上导柱与下导柱同轴连接在一起,以组成完整的模具导柱,又能使上导柱与下导柱保持相对滑移状态,以使模具导柱实现伸缩;固定限位环与活动限位环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柱脱离连接槽,以使上导柱能够与下导柱保持连接状态;弹性密封环既能填充上导柱与下导柱之间的空隙,增加模具导柱的一体性,又能有效起缓冲作用;当模具导柱受到轴向冲击后,上导柱与下导柱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模具导柱收缩,同时弹性密封环受到两者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以将轴向冲击力转移至弹性密封环上,从而降低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当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消失后,上导柱与下导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又能在弹性密封环的弹力支撑下复位,以使模具导柱复原。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外周面呈圆弧状并与上导柱及下导柱的外周面平齐。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模具导柱的外周面能够更加平滑,以保证模具能够正常开合;同时弹性密封环上的圆弧面能够与模具导柱的外周面形成一定空隙,使得润滑剂能够填充于该空隙内;当模具轴套经过该空隙时,空隙内的润滑剂能够随轴套移动自动进行补偿,以使模具导柱的外表面更加润滑,进一步提升模具开合过程中的顺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的底部设置有抵压于连接柱的活动端以使连接柱具有远离连接槽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弹性件能够对连接槽内的连接柱进行弹性支撑,以使模具导柱受到轴向冲击后,第一弹性件能够承担作用于弹性密封环上的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延长弹性密封环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模具导柱的防轴向冲击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下导柱的侧壁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开设于连接槽内侧壁的润滑孔和填充于润滑孔内的石墨块,所述润滑孔位于固定限位环的位置,所述石墨块抵接于连接柱的外侧壁。

采用上述方案,石墨具有片状晶体结构,润滑性能良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磨、耐压、耐温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故石墨在机械工业中能够用来制造润滑剂;润滑孔能够将石墨块限位于固定限位环内,连接柱于连接槽内的滑移运动能够不断摩擦石墨块表面,以将石墨块表面的石墨颗粒带入连接柱的外侧壁和连接槽的内侧壁之间,从而降低连接柱与连接槽之间的摩擦,既能增加模具导柱伸缩时的顺畅性,又能延长连接柱及连接槽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孔贯穿连接槽的侧壁,所述润滑孔远离连接柱的位置卡嵌有限位块,所述润滑孔的内侧壁并于远离连接柱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限位块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

采用上述方案,当石墨块损耗完后,通过润滑孔远离连接柱的端口能够快速补充石墨块,以保证润滑孔的润滑作用;限位块能够起限位作用,避免石墨块脱离润滑孔;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的配合,能够使限位块在润滑孔内的周向转动转变成轴向移动,便于限位块在润滑孔内进行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远离连接柱的端面与润滑孔远离连接柱的端口保持有间隙且在两者间隙当中填充有填充块。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填充块补充限位块与润滑孔之间的间隙,能够使下导柱的外壁更加光滑,以提升模具导柱运行时的顺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块的外侧面与下导柱的外侧壁平齐。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下导柱表面的平滑性,使得模具导柱的运行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块远离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硬质垫片,所述限位块的端面设置有抵压于硬质垫片的端面以使硬质垫片具有远离限位块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弹性件能够将石墨块推向连接柱并保持该状态,以使石墨块能够始终对连接柱的外侧壁进行润滑剂补偿,从而保证连接柱运行时的顺畅性;硬质垫片能够避免第二弹性件直接接触石墨块,从而防止石墨块磨损;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的配合,能够调整限位块在润滑孔内的轴向位置,以调节第二弹性件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石墨块的润滑性能及其损耗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润滑机构环设于下导柱的侧壁。

采用上述方案,多个润滑机构能够同时对连接柱的多个周向位置进行润滑剂补偿,进一步提升润滑机构的润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连接柱与连接槽之间的插接配合,既能将上导柱与下导柱同轴连接在一起,以组成完整的模具导柱,又能使上导柱与下导柱保持相对滑移状态,以使模具导柱实现伸缩;固定限位环与活动限位环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柱脱离连接槽,以使上导柱能够与下导柱保持连接状态;弹性密封环既能填充上导柱与下导柱之间的空隙,增加模具导柱的一体性,又能有效起缓冲作用;当模具导柱受到轴向冲击后,上导柱与下导柱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模具导柱收缩,同时弹性密封环受到两者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以将轴向冲击力转移至弹性密封环上,从而降低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当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消失后,上导柱与下导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又能在弹性密封环的弹力支撑下复位,以使模具导柱复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润滑机构的爆炸图。

图中:1、上导柱;2、下导柱;3、连接柱;4、连接槽;5、固定限位环;6、活动限位环;7、弹性密封环;8、第一弹性件;9、润滑机构;10、润滑孔;11、石墨块;12、限位块;13、第一螺纹;14、第二螺纹;15、填充块;16、硬质垫片;17、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模具导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同轴设置的上导柱1与下导柱2,上导柱1与下导柱2均呈圆柱状,并且两者的外径保持一致。上导柱1靠近下导柱2的端面垂直延伸有连接柱3,该连接柱3优选设置于上导柱1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并优选呈圆柱状;下导柱2靠近上导柱1的端面垂直开设有供连接柱3滑移穿设的连接槽4,该连接槽4优选设置于下导柱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并且连接槽4优选呈圆柱状,以与连接柱3的形状相适应。连接柱3的端部与连接槽4的底部保持有距离,即连接柱3的轴向长度小于连接槽4的轴向深度,以为连接柱3提供能够于连接槽4内进行轴向滑移的空间。

更进一步的,连接槽4的内壁并于靠近其开口的位置环设有固定限位环5,固定限位环5的内径优选等于连接柱3的外径,同时固定限位环5的轴向高度大于或等于连接柱3的轴向长度的一半并且小于连接柱3的轴向总长度,从而保证连接柱3能够在固定限位环5内稳定滑移。连接柱3的外壁并于其活动端位置环设有活动限位环6,活动限位环6的外壁紧贴于连接槽4的内壁,固定限位环5的下端面用于抵接活动限位环6的上端面,避免连接柱3脱离连接槽4。上导柱1的下端面与下导柱2的上端面之间支撑有套设于连接柱3的弹性密封环7,该弹性密封环7优选由橡胶制成,因此具有较佳的弹性以及密封性,能够有效减缓上导柱1与下导柱2之间的轴向冲击力。更具体的,弹性密封环7的外周面呈圆弧状并与上导柱1及下导柱2的外周面平齐,以使模具导柱的外周面能够更加平滑。更具体的,连接槽4的底部设置有抵压于连接柱3的活动端以使连接柱3具有远离连接槽4趋势的第一弹性件8,该第一弹性件8优选为压簧,压簧的一端抵压于连接柱3的活动端面,另一端抵压于连接槽4的底部,且压簧的外径略小于连接槽4的内径,使得压簧既能在连接槽4内稳定伸缩,又不易发生弯折,以保持压簧对连接柱3的推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下导柱2的侧壁设置有润滑机构9,润滑机构9设有多个,多个润滑机构9环设于下导柱2的侧壁。更具体的,每个润滑机构9包括开设于连接槽4内侧壁的润滑孔10和填充于润滑孔10内的石墨块11,润滑孔10设有多个,多个润滑孔10等间隔周向排列于下导柱2的外周面,且每个润滑孔10呈圆柱状;石墨块11的数量与润滑孔10一致,并一一设置于对应的润滑孔10内,且每个石墨块11呈圆柱状,以适应润滑孔10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润滑孔10位于固定限位环5的位置,同时石墨块11抵接于连接柱3的外侧壁。

更进一步的,润滑孔10贯穿连接槽4的侧壁,润滑孔10远离连接柱3的位置卡嵌有限位块12,该限位块12优选呈圆盘状,润滑孔10的内侧壁并于远离连接柱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13,限位块12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13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14,使得限位块12在润滑孔10内的周向转动能够转变为轴向直线运动,从而打开或者封住润滑孔10。为了便于转动限位块12,于限位块12远离连接柱3的端面开设有“一”字槽或者“十”字槽,从而能够借助“一”字或者“十”字螺丝刀来驱动限位块12周向转动,增加操作便利性,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因此在附图中未示出。当限位块12完全安装于润滑孔10内时,限位块12远离连接柱3的端面与润滑孔10远离连接柱3的端口保持有间隙且在两者间隙当中填充有填充块15,该填充块15优选由橡胶制成,并能够与润滑孔10过盈配合,通过第一螺纹13能够有效增加填充块15与润滑孔1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使得填充块15不易松脱。同时填充块15的外侧面与下导柱2的外侧壁平齐,即填充块15远离连接柱3的端面为适应于下导柱2外周面的弧面,以使模具导柱的外侧壁能够更加平滑,从而使模具导柱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顺畅。

更进一步的,石墨块11远离连接柱3的一侧设置有硬质垫片16,该硬质垫片16优选为不锈钢片,并优选呈圆盘状,其直径略小于润滑孔10的内径。限位块12的端面设置有抵压于硬质垫片16的端面以使硬质垫片16具有远离限位块12趋势的第二弹性件17,该第二弹性件17优选为压簧,压簧的一端抵压于硬质垫片16,另一端抵压于限位块12靠近连接柱3的端面,并且压簧靠近硬质垫片16的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硬质垫片16固定,便于两者同时从润滑孔10内取出。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连接柱3能够在连接槽4内稳定滑移,当模具导柱受到轴向冲击后,上导柱1与下导柱2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模具导柱收缩;此时弹性密封环7受到上导柱1与下导柱2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同时第一弹性件8在连接柱3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轴向冲击力转移至弹性密封环7及第一弹性件8上,从而降低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当作用于模具导柱上的轴向冲击力消失后,上导柱1与下导柱2之间的相对位置又能在弹性密封环7及第一弹性件8的弹力支撑下复位,以使模具导柱复原。

当模具导柱受到轴向冲击后,连接柱3能够在连接槽4内进行轴向滑移,从而摩擦石墨块11的侧面,以将石墨块11表面的石墨润滑剂带入连接柱3与连接槽4的间隙当中,从而起到润滑作用。当石墨块11因为发生磨损而变薄,在第二弹性件17的弹力作用下,硬质垫片16能够推动石墨块11持续抵压于连接柱3的外周面,以保持润滑机构9的润滑效果。

当石墨块11耗尽后,先取下润滑孔10内的填充块15,然后借助螺丝刀等外部工具将限位块12从润滑孔10内旋出,再将第二弹性件17连同硬质垫片16从润滑孔10内取出,便能重新添加石墨块11;当石墨块11添加完成后,将硬质垫片16和第二弹性件17重新安装于润滑孔10内,并将限位块12重新旋接于第一螺纹13并且拧紧;当限位块12被拧紧后,其能不断压紧第二弹性件17,以调节第二弹性件17的弹力;当调整到合适的弹力后,将填充块15重新填充于润滑孔10和限位块12之间的空隙内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