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折边折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1579发布日期:2020-06-12 13:5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P型折边折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涉及到p型折边折弯机构。



背景技术:

一些冲压件中会设计有如图1中所示的p型折边,包括折边一a、折边二b、折边三c和底边d,折边三与底边之间呈角度为45°左右的负角。目前,对于图1中这种小负角的折弯方式是,先将折边三向下折弯成型,使折边三与底边之间的夹角为140°,再将折边三继续向下折弯成型,使折边三与底边之间的夹角为90°,最后将折边三继续向下折弯成型,使折边三与底边之间的夹角为负角。

在第三步中所采用的折弯成型机构与传统的折弯机构不同,它在下模板中安装一个可平移的侧推块,从侧面将折弯边推成负角。但是,底边在折弯时没有支撑,其侧面受力容易变形,为消除形变,会再增加一个整形工序对底边整形,但是增加一道工序会增加一副工程模或者增加连续模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p型折边折弯机构,其一目的是在不增加整形工序的前提下,解决折负角时造成的材料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p型折边折弯机构,包括侧推折弯机构,所述侧推折弯机构包括折弯刀、侧推成型块、固定块一、垫块和侧抽机构,所述侧推成型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一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所述侧推成型块的顶部对应所述固定块一的一侧设置有成型斜面,所述折弯刀位于所述侧推成型块的上方,所述折弯刀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侧推成型块的另一侧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一活动连接;

所述垫块位于所述侧推成型块与所述固定块一之间;所述侧抽机构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固定块二,所述下滑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二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二活动连接,所述上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滑块的顶部,两者通过斜面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上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二之间通过弹簧三活动连接;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上滑块中,所述上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一,所述推刀一与所述上滑块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二活动连接,所述下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二,所述推刀二与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三活动连接;

所述折弯刀、推刀一与所述推刀二同时下行,所述推刀二先与所述下滑块接触,所述推刀一再与所述上滑块接触,所述折弯刀最后与所述侧推成型块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合模时,在斜面结构三的作用下,推刀二将上滑块和下滑块向远离固定块二的方向推动,然后在斜面结构二的作用下,推刀一将上滑块沿下滑块的斜面向上推动一个距离,最后,在斜面结构一的作用下,折弯刀将侧推成型块向固定块一的方向推动实现负角的最后成型;开模时,折弯刀先与侧推成型块分离,侧推成型块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复位,然后,推刀一与上滑块分离,上滑块在弹簧三的作用下沿下滑动一个距离,垫块与底板和折弯边分离,最后,推刀二与下滑块分离,下滑块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复位,垫块彻底从p型折边中抽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时间差,实现了折弯、垫块与材料分离以及垫块完全抽离的先后运行顺序,如此,在负角折弯时垫块给予底边支撑,在开模时垫块及时从p型折边中抽离,因此便解决了折负角时造成的材料变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背景技术中公开的p型折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侧推折弯机构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侧推折弯机构在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侧抽机构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侧抽机构在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阅图2和3所示的侧推折弯机构,其包括折弯刀10、侧推成型块20、固定块一30、垫块40和侧抽机构,侧推成型块位于固定块一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一50连接,侧推成型块的顶部对应固定块一的一侧设置有成型斜面21,另一侧设置有倾斜面一22,折弯刀位于侧推成型块的上方,折弯刀的底部设置有与倾斜面一配合的倾斜面二,倾斜面一与倾斜面二构成一组斜面结构一。垫块位于侧推成型块与固定块一之间。参见图4和5,侧抽机构包括上滑块60、下滑块70和固定块二90,下滑块位于固定块二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二100活动连接,上滑块安装于下滑块的顶部,两者通过斜面导向结构活动连接,上滑块与固定块二之间通过弹簧三110活动连接;垫块固定于上滑块中,上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一120,推刀一的底部设置有倾斜面三121,上滑块的顶部设置有与倾斜面三配合的倾斜面四71,倾斜面三与倾斜面四构成一组斜面结构二;下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二130,推刀二的底部设置有倾斜面五131,下滑块的顶部设置有与倾斜面五配合的倾斜面六61,倾斜面五与倾斜面六构成一组斜面结构三。

上述侧推折弯机构的运行原理是:

合模时,折弯刀、推刀一与推刀二同时下行,推刀二先与下滑块接触,推刀一再与上滑块接触,折弯刀最后与侧推成型块接触。在斜面结构三的作用下,推刀二将上滑块和下滑块向远离固定块二的方向推动,然后在斜面结构二的作用下,推刀一将上滑块沿下滑块的斜面向上推动一个距离,最后,在斜面结构一的作用下,折弯刀将侧推成型块向固定块一的方向推动实现负角的最后成型;

开模时,折弯刀先与侧推成型块分离,侧推成型块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复位,然后,推刀一与上滑块分离,上滑块在弹簧三的作用下沿下滑动一个距离,垫块与底板和折弯边分离,最后,推刀二与下滑块分离,下滑块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复位,垫块彻底从p型折边中抽出。

侧推折弯机构利用时间差,实现了折弯、垫块与材料分离以及垫块完全抽离的先后运行顺序,如此,在负角折弯时垫块给予底边支撑,在开模时垫块及时从p型折边中抽离,因此便解决了折负角时造成的材料变形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将推刀一与推刀二设置为一个整体,可以简化侧推机构的结构。

优选地,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活动连接可以提高上滑块沿斜面滑行的运行稳定性。在上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凸块,在上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燕尾型凹槽,凸块插在凹槽中实现活动连接,或者,在上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凹槽,在下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凸块,凸块插在凹槽中实现活动连接。也可以将燕尾型设置成t型,无论是哪种形状,只要保证上滑块与下滑块在纵向上不分离即可。

图1中所示的p型折边的每一步折弯成型,均需在模具中设置对应的折弯机构,除侧推折弯机构之外,其余的折弯机构较常规且均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在此便不再赘述。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动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p型折边折弯机构,包括侧推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折弯机构包括折弯刀、侧推成型块、固定块一、垫块和侧抽机构,所述侧推成型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一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所述侧推成型块的顶部对应所述固定块一的一侧设置有成型斜面,所述折弯刀位于所述侧推成型块的上方,所述折弯刀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侧推成型块的另一侧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一活动连接;

所述垫块位于所述侧推成型块与所述固定块一之间;所述侧抽机构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固定块二,所述下滑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二的旁侧,两者之间通过弹簧二活动连接,所述上滑块安装于所述下滑块的顶部,两者通过斜面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上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二之间通过弹簧三活动连接;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上滑块中,所述上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一,所述推刀一与所述上滑块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二活动连接,所述下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二,所述推刀二与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斜面结构三活动连接;

所述折弯刀、推刀一与所述推刀二同时下行,所述推刀二先与所述下滑块接触,所述推刀一再与所述上滑块接触,所述折弯刀最后与所述侧推成型块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折边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刀一与推刀二为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折边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通过凹凸结构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型折边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凸块,所述上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燕尾型凹槽,所述凸块插在所述凹槽中实现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型折边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凹槽,所述下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燕尾型凸块,所述凸块插在所述凹槽中实现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型折边折弯机构,包括侧推折弯机构,侧推折弯机构包括折弯刀、侧推成型块、固定块一、垫块和侧抽机构,侧抽机构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固定块二,滑块安装于下滑块的顶部,两者通过斜面导向结构活动连接,垫块固定于上滑块中,上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一,下滑块的上方设置有推刀二,折弯刀、推刀一与推刀二同时下行,推刀二先与下滑块接触,推刀一再与上滑块接触,折弯刀最后与侧推成型块接触,利用时间差实现了折弯、垫块与材料分离以及垫块完全抽离的先后运行顺序,在负角折弯时垫块给予底边支撑,在开模时垫块及时从P型折边中抽离,因此便解决了折负角时造成的材料变形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嘉丰盛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