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955发布日期:2020-06-20 14:3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丝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栓的生产步骤通常包括退火、酸洗、拉丝、成型、碾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在拉丝过程中,人们通过拉丝机将较粗的金属线材在酸洗后冷拉至所需线径。金属线材在通过拉丝模具时,其摩擦力会使拉丝模具的接口温度快速升高,因此在金属拉丝过程中需要利用润滑液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液的添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高处往低处对拉丝模具、金属线材进行喷淋,而另一种则是直接将高压高速的润滑液经喷嘴射入模孔,强制润滑液进入接口区域。但是,流回润滑液槽内的润滑液,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减弱对金属线材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结构简单,润滑液冷却快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包括槽体、喷淋冷却器和控制器,所述喷淋冷却器包括泵、液管、喷头以及挡片,所述挡片螺旋盘绕在槽体的内壁上,所述喷头位于挡片之上且喷出口朝向槽体的内壁,所述泵固定在槽体的外壁上,所述泵的进液口通过液管与槽体的内腔底端相连通,所述泵的出液口通过伸入槽体内腔顶端的液管与喷头相连通,所述喷淋冷却器与固定在槽体外壁上的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的截面为靠近槽体的中央的一端高于靠近槽体的槽壁的一端的倾斜状。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的截面的中段向下凹沉形成兜状。

作为优选,还包括风冷冷却器,所述风冷冷却器包括第一风机、盘管和第一风管,所述风冷冷却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槽体内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从而将槽体的内腔分隔成从上至下的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喷头和挡片均位于上腔体内,与泵的进液口相连通的所述液管伸入下腔体内,所述盘管位于中腔体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上所设有的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固定在槽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与中腔体相连通,所述槽体位于中腔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风孔与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位于盘管的不同侧。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的总高度大于挡片的底端至第一横隔板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槽体靠近顶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线材进出槽体内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槽体内分别水平设置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从而将槽体的内腔从上至下分隔形成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利用第一风机不断向中腔体内送风,并配合设置在中腔体内的盘管延长润滑液在中腔体内的流动时间,通过与空气换热实现润滑液温度的降低;通过泵不断将位于槽体底端的润滑液输入至位于槽体上端的喷头处喷出,配合盘绕在槽体内壁上的挡片延长润滑液的流回液面的路程,实现润滑液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的主视剖视图。

图中:1-槽体、11-第一横隔板、12-第二横隔板、13-第一风孔、4-喷淋冷却器、41-泵、42-液管、43-喷头、44-挡片、5-风冷冷却器、51-第一风机、52-盘管、53-第一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包括槽体1、喷淋冷却器4和控制器,所述喷淋冷却器4包括泵41、液管42、喷头43以及挡片44,所述挡片44螺旋盘绕在槽体1的内壁上,所述喷头43位于挡片44之上且喷出口朝向槽体1的内壁,所述泵41固定在槽体1的外壁上,所述泵41的进液口通过液管42与槽体1的内腔底端相连通,所述泵41的出液口通过伸入槽体1内腔顶端的液管42与喷头43相连通,所述喷淋冷却器4与固定在槽体1外壁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挡片44的截面为靠近槽体1的中央的一端高于靠近槽体1的槽壁的一端的倾斜状,所述挡片44的截面的中段向下凹沉形成兜状,还包括风冷冷却器5,所述风冷冷却器5包括第一风机51、盘管52和第一风管53,所述风冷冷却器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槽体1内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横隔板11和第二横隔板12从而将槽体1的内腔分隔成从上至下的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喷头43和挡片44均位于上腔体内,与泵41的进液口相连通的所述液管42伸入下腔体内,所述盘管52位于中腔体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横隔板11和第二横隔板12上所设有的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51固定在槽体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风机51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51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53与中腔体相连通,所述槽体1位于中腔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孔13,所述第一风孔13与第一风机51的出风口位于盘管52的不同侧,所述挡片44的总高度大于挡片44的底端至第一横隔板11的间距,所述槽体1靠近顶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线材进出槽体1内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在工作过程中,位于上腔体内的润滑液通过第一横隔板11上的通孔从上腔体流入位于中腔体内的盘管52中,再经过盘管52从中腔体流入下腔体内。期间,第一风机51启动,不断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风管53吹入中腔体内,再使空气从位于另一侧的若干个第一风孔13流出,利用流动的空气使得盘管52内的润滑液降温。同时,泵41通过液管42将位于下腔体内的进行初步风冷后的润滑液输送至喷头43处。经喷头43喷入挡片44内的润滑液,逐渐沿着挡片44盘绕槽体1的内壁向下运动,并在过程中与上腔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最终再流回上腔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槽体内分别水平设置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从而将槽体的内腔从上至下分隔形成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利用第一风机不断向中腔体内送风,并配合设置在中腔体内的盘管延长润滑液在中腔体内的流动时间,通过与空气换热实现润滑液温度的降低;通过泵不断将位于槽体底端的润滑液输入至位于槽体上端的喷头处喷出,配合盘绕在槽体内壁上的挡片延长润滑液的流回液面的路程,实现润滑液的冷却。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喷淋冷却器(4)和控制器,所述喷淋冷却器(4)包括泵(41)、液管(42)、喷头(43)以及挡片(44),所述挡片(44)螺旋盘绕在槽体(1)的内壁上,所述喷头(43)位于挡片(44)之上且喷出口朝向槽体(1)的内壁,所述泵(41)固定在槽体(1)的外壁上,所述泵(41)的进液口通过液管(42)与槽体(1)的内腔底端相连通,所述泵(41)的出液口通过伸入槽体(1)内腔顶端的液管(42)与喷头(43)相连通,所述喷淋冷却器(4)与固定在槽体(1)外壁上的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44)的截面为靠近槽体(1)的中央的一端高于靠近槽体(1)的槽壁的一端的倾斜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44)的截面的中段向下凹沉形成兜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冷却器(5),所述风冷冷却器(5)包括第一风机(51)、盘管(52)和第一风管(53),所述风冷冷却器(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槽体(1)内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横隔板(11)和第二横隔板(12)从而将槽体(1)的内腔分隔成从上至下的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喷头(43)和挡片(44)均位于上腔体内,与泵(41)的进液口相连通的所述液管(42)伸入下腔体内,所述盘管(52)位于中腔体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横隔板(11)和第二横隔板(12)上所设有的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51)固定在槽体(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风机(51)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51)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53)与中腔体相连通,所述槽体(1)位于中腔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孔(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孔(13)与第一风机(51)的出风口位于盘管(52)的不同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44)的总高度大于挡片(44)的底端至第一横隔板(11)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靠近顶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线材进出槽体(1)内的通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型拉丝润滑液槽,包括槽体、喷淋冷却器和控制器,所述喷淋冷却器包括泵、液管、喷头以及挡片,所述挡片螺旋盘绕在槽体的内壁上,所述喷头位于挡片之上且喷出口朝向槽体的内壁,所述泵固定在槽体的外壁上,所述泵的进液口通过液管与槽体的内腔底端相连通,所述泵的出液口通过伸入槽体内腔顶端的液管与喷头相连通,所述喷淋冷却器与固定在槽体外壁上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泵不断将位于槽体底端的润滑液输入至位于槽体上端的喷头处喷出,配合盘绕在槽体内壁上的挡片延长润滑液的流回液面的路程,实现润滑液的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周哲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盐建浩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