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整圆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0265发布日期:2021-04-09 13:0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整圆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圆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整圆模具。



背景技术:

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在汽车行业大量使用圆形壳类零件,由于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该种零件的径向尺寸常常无法得到保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整圆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整圆模具,该整圆模具由整形下模与整形上模构成,所述整形下模的下方安装有底板,且芯棒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正上方安装有一个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托板与整形下模套设在所述芯棒上,且可沿着芯棒上下移动;

待整形零件套设于所述整形下模上,且整形上模压在待整形零件的上表面;

弹性立柱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孔内,在自然状态下撑住所述托板,使托板和所述固定板间留有间隙l。

优选的,所述整形下模为一种十字形切开结构。

优选的,所述整形下模的中心孔与芯棒头部均带有锥角为a°的锥度。

优选的,所述托板与所述整形下模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性立柱的数量有四个,且该四个弹性立柱分别穿过所述固定板内并延伸至所述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螺钉依次穿过底板、固定板的中心并延伸至所述托板的内部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整圆模具适用于汽车行业大量使用圆形壳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中,利用本整圆模具,可以使得零件的径向尺寸常常得到保证,且可将径向尺寸不合格的零件重新恢复到合理的公差范围内,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圆模具的各个拆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圆模具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圆模具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整圆模具在下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待整形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整形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钉;2、底板;3、芯棒;4、固定板;5、弹性立柱;6、托板;7、复位弹簧;8、整形下模;9、待整形零件;10、整形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整圆模具,该整圆模具由整形下模8与整形上模10构成,所述整形下模8的下方安装有底板2,且芯棒3通过螺钉1固定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底板2的正上方安装有一个固定板4;

所述固定板4、托板6与整形下模8套设在所述芯棒3上,且可沿着芯棒3上下移动;

待整形零件9套设于所述整形下模8上,且整形上模压在待整形零件9的上表面;

弹性立柱5安装在所述固定板4的孔内,在自然状态下撑住所述托板6,使托板6和所述固定板4间留有间隙l。

整形下模8为一种十字形切开结构。

整形下模8的中心孔与芯棒3头部均带有锥角为a°的锥度。

托板6与所述整形下模8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

弹性立柱5的数量有四个,且该四个弹性立柱5分别穿过所述固定板4内并延伸至所述底板2上。

螺钉1依次穿过底板2、固定板4的中心并延伸至所述托板6的内部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新型整圆模具在使用时,对整形上模10施加下压力,间隙从l变为0,由于受芯棒3上锥度的影响,整形下模8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其径向尺寸会从d1逐渐增大至d2,在待整形零件9的内侧施加向外的径向作用力,使偏小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到要求的尺寸范围,从而起到整形目的。在下压状态保持一段时间后释放下压力,在弹性立柱5和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整形下模8向上和沿径向向内回复至自然状态;

一般对圆形壳类零件使用圆形的整形下模,若是待整形零件圆周上的变形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圆形的整形下模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起初使用圆形的整形下模进行整形,对整形结果测量统计发现,bd点周边的尺寸可以达到要求,但是ac点附近的尺寸普遍偏小,无法达到尺寸要求,考虑应为ac和bd处结构存在差异(图上a点无加强筋),导致ac与bd处的变形量不一致。由于ac处整形后尺寸偏小,说明ac处需要更大的变形量,因此整形下模需单独增加ac尺寸,使ac>bd;

决定使用非圆形的整形下模,再次对整形结果测量统计发现,ac处尺寸也达到了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整圆模具,该整圆模具由整形下模(8)与整形上模(1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下模(8)的下方安装有底板(2),且芯棒(3)通过螺钉(1)固定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底板(2)的正上方安装有一个固定板(4);

所述固定板(4)、托板(6)与整形下模(8)套设在所述芯棒(3)上,且可沿着芯棒(3)上下移动;

待整形零件(9)套设于所述整形下模(8)上,且整形上模压在待整形零件(9)的上表面;

弹性立柱(5)安装在所述固定板(4)的孔内,在自然状态下撑住所述托板(6),使托板(6)和所述固定板(4)间留有间隙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下模(8)为一种十字形切开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下模(8)的中心孔与芯棒(3)头部均带有锥角为a°的锥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与所述整形下模(8)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立柱(5)的数量有四个,且该四个弹性立柱(5)分别穿过所述固定板(4)内并延伸至所述底板(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整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1)依次穿过底板(2)、固定板(4)的中心并延伸至所述托板(6)的内部中心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整圆模具,该整圆模具由整形下模与整形上模构成,所述整形下模的下方安装有底板,且芯棒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正上方安装有一个固定板,固定板、托板与整形下模套设在所述芯棒上,且可沿着芯棒上下移动,待整形零件套设于所述整形下模上,且整形上模压在待整形零件的上表面,弹性立柱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孔内,在自然状态下撑住所述托板,使托板和所述固定板间留有间隙L;该整圆模具适用于汽车行业大量使用圆形壳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中,利用本整圆模具,可以使得零件的径向尺寸常常得到保证,且可将径向尺寸不合格的零件重新恢复到合理的公差范围内,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博闻;周文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锐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