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3682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加工铰孔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装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在空间狭小区域对连接件进行安装的情况,并且连接件安装的的孔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逐级铰孔以保证精度。在操作空间狭小区域,凭借手工难以保证铰孔的垂直度,因此通常情况下使用引孔衬套保证孔的垂直度,但是在铰孔直径比较大的情况下,一个人难以操作,需要两个人配合,这在空间不宽敞区域无法操作,并且时常会遇到气钻无法摆正的情况,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带有导向的刀具进行铰孔,在气钻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棘轮扳手配合铰刀在零件上进行铰孔,但是这种方法受初孔的垂直度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初孔不垂直,则后续铰孔的垂直度不易保证,同时也受人工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操作者技术水平不一样,因此铰孔质量也不一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通过设置铰刀、旋进螺母和限位锁紧螺母,通过首先将铰刀连接前段限位杆的中段连接杆一端穿过零件的初孔,然后安装旋进螺母和限位锁紧螺母,旋转装置,通过轴向和径向的旋转实现在操作空间不宽敞区域且无法使用气钻夹持铰刀的情况下,对孔进行简易快速的铰孔加工。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用于在狭小空间区域内对零件进行垂直铰孔,所述装置包括铰刀、旋进螺母、限位锁紧螺母;

所述旋进螺母为多边形螺母,旋进螺母内螺纹孔分为位于前段的多边形螺纹孔和位于后段的圆筒形螺母孔;

所述铰刀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限位杆、中段连接杆和后段铰刀件;

所述前段限位杆包括位于前段的限位螺杆和位于后段与中段连接杆相连接的限位多边形杆;

所述前段限位杆的限位螺杆从旋进螺母的圆筒形螺母孔中穿过,且从旋进螺母的多边形螺纹孔中穿出;所述前段限位杆的限位多边形杆的外侧形状与所述多边形螺纹孔的内孔形状契合,且限位多边形杆限位固定在多边形螺纹孔中;所述中段连接杆从圆筒形螺母孔中穿出,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

所述限位锁紧螺母安装在限位螺杆上,用于对安装在旋进螺母上的铰刀进行限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旋进螺母的圆筒形螺母孔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支撑筒体部分筒体螺纹固定安装在圆筒形螺母孔内,所述支撑筒体的内孔半径大于中段连接杆的外形半径,所述中段连接杆在旋进螺母中穿过支撑筒体,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体远离旋进螺母的一端,所述垫片中心设置圆孔,所述中段连接杆在旋进螺母中穿过支撑筒体和垫片的圆孔,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旋进螺母的外形为六边形螺母。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螺纹孔和限位多边形杆为五边形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支撑筒体、垫片、旋进螺母、限位锁紧螺母同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操作空间不宽敞区域且无法使用气钻夹持铰刀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简便快速的铰孔;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筒体和垫片,降低了操作空间不宽敞、初孔的垂直度、以及操作者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铰孔垂直度的影响,提高了交点孔的铰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铰刀的等轴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筒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进螺母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的剖面侧视图。

其中:1、铰刀,2、支撑筒体,3、垫片,4、旋进螺母,41、多边形螺纹孔,42、圆筒形螺母孔,5、限位锁紧螺母,6、零件,9、前段限位杆,91、限位螺杆,92、限位多边形杆,10、中段连接杆,11、后段铰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交点孔铰孔的装置,用于在狭小空间区域内对零件6进行垂直铰孔,所述装置包括铰刀1、旋进螺母4、限位锁紧螺母5;

所述旋进螺母4为多边形螺母,旋进螺母4内螺纹孔分为位于前段的多边形螺纹孔41和位于后段的圆筒形螺纹孔42;

所述铰刀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限位杆9、中段连接杆10和后段铰刀件11;

所述前段限位杆9包括位于前段的限位螺杆91和位于后段与中段连接杆10相连接的限位多边形杆92;

所述前段限位杆9的限位螺杆91从旋进螺母4的圆筒形螺纹孔42中穿过,且从旋进螺母4的多边形螺纹孔41中穿出;所述前段限位杆9的限位多边形杆92的外侧形状与所述多边形螺纹孔41的内孔形状契合,且限位多边形杆92限位固定在多边形螺纹孔41中;所述中段连接杆10从圆筒形螺纹孔42中穿出,连接用于对零件6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11;

所述限位锁紧螺母5安装在限位螺杆91上,用于对安装在旋进螺母4上的铰刀1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首先将铰刀1连接前段限位杆9的中段连接杆10一端穿过零件6的初孔,然后安装旋进螺母4和限位锁紧螺母5,旋转装置,通过轴向和径向的旋转实现在操作空间不宽敞区域且无法使用气钻夹持现有技术的普通铰刀的情况下,对初孔进行简易快速的铰孔加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筒体2;所述支撑筒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旋进螺母4的圆筒形螺纹孔42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支撑筒体2部分筒体螺纹固定安装在圆筒形螺纹孔42内,所述支撑筒体2的内孔半径大于中段连接杆10的外形半径,所述中段连接杆10在旋进螺母4中穿过支撑筒体2,连接用于对零件6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11。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3,所述垫片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体2远离旋进螺母4的一端,所述垫片3中心设置圆孔,所述中段连接杆10在旋进螺母4中穿过支撑筒体2和垫片3的圆孔,连接用于对零件6进行铰孔的后段铰刀件11。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旋进螺母4的外形为六边形螺母。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螺纹孔41和限位多边形杆92为五边形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铰刀1、支撑筒体2、垫片3、旋进螺母4、限位锁紧螺母5同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的基础上,给出本装置的一种具体应用示例,如图5、图6所示,以在操作空间不宽敞区域,厚度为15mm的零件6上铰孔径为φ12h8mm的交点孔为例,交点孔的初孔为φ11.5h9mm,在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其限位螺杆91尺寸为m8×1.25mm,长度为8mm,限位多边形杆92尺寸为8×6mm,中段连接杆10部分的直径为φ11.5g6mm,长度为45mm,后段铰刀件11的部分长度为30mm;支撑筒体2为带有外螺纹的圆筒结构,其内径为φ15mm,外螺纹尺寸为m20×1.5mm,长度为25mm;垫片3用在支撑筒体2和零件6之间,以免在铰孔过程中支撑筒体2直接磨损零件6表面,垫片3尺寸为φ30mm×φ16mm×3mm;旋进螺母4与支撑筒体2通过圆筒形螺纹孔42配合,圆筒形螺纹孔42尺寸为m20×1.5mm,同时与铰刀1的限位螺杆91通过多边形螺纹孔41配合,多边形螺纹孔41尺寸为8×6mm;限位锁紧螺母5安装在铰刀1的限位螺杆91上,用于对旋进螺母4的限位,以及将旋进螺母4产生的轴向力传递给铰刀1使其向前进给,限位锁紧螺母5螺纹方向右旋与旋进螺母4的螺纹方向左旋相反,避免限位锁紧螺母5在旋进螺母4旋进过程中因相互作用力而脱落,保证限位锁紧螺母5对铰刀1的锁紧功能。

在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首先将铰刀1放入零件6交点孔的初孔中,然后按照垫片3、支撑筒体2、旋进螺母4和限位锁紧螺母5的先后顺序将工艺装置安装组合,紧接着使用普通开口扳手拧转旋进螺母4,旋进螺母4在旋进的过程中带动铰刀1转动,使铰刀1产生切削力,同时旋进螺母4在旋进的过程产生的轴向力通过限位锁紧螺母5作用到铰刀1上使铰刀1向前进给,从而实现铰孔功能;在铰孔过程中,由于铰刀1与垫片3、支撑筒体2以及旋进螺母4同轴,同时支撑筒体2与旋进螺母4的相互作用力,传递到垫片3上使其紧贴零件6表面,因此保证了铰刀1与零件6表面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交点孔铰孔的垂直度要求。在进行连续铰孔时,只需要更换同类型的铰刀1规格,即可将交点孔制为终孔。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