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7438发布日期:2021-07-06 19:1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边模具。


背景技术:

2.叠边是钣金零件成型的常见工序,传统叠边是先将产品折弯一定角度(常见45
°
、90
°
),然后使用模具上的叠边结构进行叠边。如图1所示,压料板压住料片,叠边冲头向下运动,完成叠边。但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如图2所示产品特征的叠边,如产品z折之后的叠边,传统叠边结构无法满足成型要求,为此需要采取侧推滑块等辅助成型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边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不使用辅助机构时无法完成多段折弯产品进行叠边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边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能对多段折弯的待叠边产品进行叠边的斜叠边结构。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叠边结构包括斜滑块,所述斜滑块通过第一伸缩组件与所述上模组件活动连接;当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合模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能带动所述斜滑块相对于所述上模组件进行斜向的伸缩运动以进行叠边成型。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滑块正对待叠边产品一侧设置有与多段折弯结构相适配的冲头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叠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上模组件连接的滑块座和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的第一下垫板;所述滑块座与所述斜滑块并排设置,二者之间通过斜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垫板位于所述斜滑块下方,用以控制所述斜滑块下滑的行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所述上垫板和所述上模板并排设置,均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滑块座与所述上垫板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一端与所述上模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滑块连接;当所述斜滑块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所述冲头结构与所述上模板角部抵接以形成叠边部;
11.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下方的下模座、第二下垫板、下止挡板、下脱板和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下垫板和所述第一下垫板并排设置,均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下止挡板和所述下脱板一下一上层叠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下垫板上方,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下垫板后与所述下止挡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伸缩组件能带动所述下止挡板和所述下脱板相对于所述下模座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头结构为自所述斜滑块侧壁向外延伸形成
的三角形凸块,所述冲头结构顶部为平面,底部为斜面;所述冲头结构顶部与所述斜滑块顶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冲头结构端部夹角不大于待叠边产品折弯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冲头结构端部与所述斜滑块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待叠边产品的叠边长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均为弹性件;当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斜滑块位于下极限位置,所述下脱板位于上极限位置;
14.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脱板之间的距离、所述下止挡板与所述第二下垫板之间的距离总和等于所述斜滑块与所述上垫板之间的距离、所述斜滑块与所述第一下垫板之间的距离总和。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下止挡板与所述第二下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斜滑块与所述上垫板之间的距离。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所述斜滑块位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冲头结构最右端与压设在所述下脱板上的待叠边产品最左端之间在水平方向具有间隔.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叠边结构数量为两套,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两侧。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边模具,通过设置斜叠边结构,在不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机构就解决了传统叠边结构无法完成的多段折弯之后叠边问题,在满足产品零件成型要求的前提下,简化了模具设计、加工、组装,解决了复杂零件叠边的脱料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叠边示意图;
22.图2是多次折弯和叠边后的成品示意图;
23.图3是图2中产品成型局部工艺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a局部放大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处于闭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处于闭模状态时b局部放大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中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中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中斜滑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中斜滑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中1、上模座;2、上垫板;3、球头顶料销;4、第一弹簧;5、螺塞;6、上模板;7、滑块
座;8、斜滑块;81、冲头结构;9、待叠边产品;10、下脱板;11、下止挡板;12、第一下垫板;13、下模座;14、第二下垫板;15、内导柱;16、第二弹簧;17、等高套筒;100、上模组件;200、下模组件;300、斜叠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边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00、下模组件200以及设置在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之间能对多段折弯的待叠边产品进行叠边的斜叠边结构300。
35.通过设置斜叠边结构,在不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机构就解决了传统叠边结构无法完成的多段折弯之后叠边问题,在满足产品零件成型要求的前提下,简化了模具设计、加工、组装,解决了复杂零件叠边的脱料问题。
36.具体的,斜叠边结构300包括斜滑块8,斜滑块8通过第一伸缩组件与上模组件100活动连接;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合模时,第一伸缩组件能带动斜滑块8相对于上模组件100进行斜向的伸缩运动以进行叠边成型。
3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斜滑块8的斜向伸缩运动是斜向外的下滑和斜向内的上移运动;
38.为了保证叠边质量和叠边的顺利进行,斜滑块8正对待叠边产品9一侧设置有与多段折弯结构相适配的冲头结构81。
3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待叠边产品9叠边后的成品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三道加工过程如图3所示,第一道是在待叠边产品9也就是料片边部进行90度折弯成型,然后再进行第二道反向90度折弯成型,从而在料片边部形成l型两道折弯结构,第三道需要对第二道折弯成型的边进行叠边操作,在放入本实用新型的叠边模具之前,对待叠边产品9进行45度折弯,然后放入到本实用新型的叠边模具内进行叠边操作后形成最终的如图2中的成品。
40.由于经过45度折弯后的产品上l型两道折弯结构不能被压,需要保持折弯位置不动,所以在斜滑块8边部设置结构与折弯结构相适配的冲头结构81,冲头结构81要能伸入到两道折弯结构内并能将需要叠边的斜边压住向料片方向叠压成型。
41.斜叠边结构300还包括与上模组件100连接的滑块座7和与下模组件200连接的第一下垫板12;滑块座7与斜滑块8并排设置,二者之间通过斜导向组件滑动连接,第一下垫板12位于斜滑块8下方,用以控制斜滑块8下滑的行程。
42.如图8

图11所示,进一步的,斜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滑块座7上的滑槽和设置在斜滑块8上的凸块,凸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斜滑块8在滑块座7上沿滑槽移动,为叠边成型的工作部分。滑块座7用于斜滑块8的固定及导向作用。第一下垫板12用于控制斜滑块8下滑的行程,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闭模在一起时,第一下垫板12能顶住斜滑块8使其斜向上运动。
43.上模组件100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和上模板6,上垫板2和上模板6并排设置,均与上模座1连接,滑块座7与上垫板2连接,第一伸缩组件一端与上模座1连接,另一端与斜滑块8连接;当斜滑块8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冲头结构81与上模板6角部抵接以形成叠边部;
44.进一步的,上模座1用于承受压力及上模组件100中各零件的连接安装;上垫板2用于滑块座7、上模组件100中各镶件的固定及承力作用;上模板6用于压住料片也就是待叠边产品9,是成型的工作部分;
45.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球头顶料销3和第一弹簧4;球头顶料销3竖直设置在上模座1内,末端与斜滑块8连接,第一弹簧4倾斜设置在上模座1上,末端与斜滑块8连接,为了固定第一弹簧4以及调节第一弹簧4的弹力大小,在第一弹簧4顶端设置有螺塞5。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闭模时,斜滑块8下端面与第一下垫板12接触连接,上端面与上垫板2接触连接,此时球头顶料销3和第一弹簧4均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开模时,斜滑块8在球头顶料销3以及第一弹簧4推动作用下,顶面与上垫板2底部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为h4。
46.再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垫板12的规格与斜滑块8的规格相适配。
47.下模组件200包括设置在上模板6下方的下模座13、第二下垫板14、下止挡板11、下脱板10和第二伸缩组件,第二下垫板14和第一下垫板12并排设置,均与下模座13连接;下止挡板11和下脱板10一下一上层叠设置二者之间固定连接,且设置在第二下垫板14上方,第二伸缩组件一端与下模座13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下垫板14后与下止挡板11连接,通过第二伸缩组件能带动下止挡板11和下脱板10相对于下模座13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
48.需要说明的是,下模组件200还包括内导柱15和等高套筒17。此部分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本申请并未做改进,故不再赘述。
49.下模座13用于承受冲压力以及下模组件200中各零件的连接安装;第二下垫板14用于固定内导柱15,通过第二下垫板14的高度,调节第二弹簧16和等高套筒17的行程,为承力部件。下止挡板11对下脱板10的镶件起固定及承力作用,还能起到对内导柱15的固定作用;下脱板10在合模时起压料作用,在闭模时起卸料作用。内导柱15起到导向作用;等高套筒17用于控制下脱板10的运动行程。
50.再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二弹簧16。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闭模时,下止挡板11和第二下垫板14接触连接,第二弹簧16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开模时,下止挡板11在第二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升起,与第二下垫板14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为h2。
51.冲头结构81为自斜滑块8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三角形凸块,冲头结构81顶部为平面,底部为斜面;冲头结构81顶部与斜滑块8顶面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用于与上模板6角部侧壁形成定位,并对料片进行定位;冲头结构81端部夹角不大于待叠边产品9折弯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冲头结构81端部与斜滑块8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待叠边产品9的叠边长度。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待叠边产品9叠边时,其l形折弯部的第一边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冲头结构81端部三角形夹角为45度。
52.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均为弹性件;当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斜滑块8位于下极限位置,下脱板10位于上极限位置;
53.如图4和图5所示,上模板6与下脱板10之间的距离h1、下止挡板11与第二下垫板14
之间的距离h2总和等于斜滑块8与上垫板2之间的距离h4、斜滑块8与第一下垫板12之间的距离h3总和,也就是说h1+h2=h3+h4。
54.当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下止挡板11与第二下垫板14之间的距离h2大于斜滑块8与上垫板2之间的距离h4,同时也就说明,上模板6与下脱板10之间的距离h1小于斜滑块8与第一下垫板12之间的距离h3。
55.如图7所示,当第一伸缩组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斜滑块8位于下极限位置时,冲头结构81最右端与压设在下脱板10上的待叠边产品9最左端之间在水平方向具有间隔。
56.斜叠边结构300数量为两套,对称设置在上模座1两侧,可同时处理两个产品进行叠边。
57.实施例1:
58.上垫板2和上模板6通过螺丝和销钉固定在上模座1上,滑块座7锁在上垫板2上,斜滑块8与滑块座7相互配合,可沿滑槽斜向滑动。第一下垫板12和第二下垫板14通过螺丝和销钉固定在下模座13上,下脱板10和下止挡板11通过螺丝和销钉锁在一起,下脱板10和下止挡板11可在弹簧和冲床的作用下沿着导柱上下运动。
59.工作流程:
60.1.开模时(如图4所示)斜滑块8在第一弹簧4和球头顶料销3的作用下沿滑块座7的滑槽斜向下滑到图示状态;待叠边产品9、下脱板10及下止挡板11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上浮起到图示状态。此时待叠边产品9、下脱板10及下止挡板11一起浮起的高度h2和上模板6下表面到待叠边产品9上表面的高度h2之和等于斜滑块8下滑的高度h4和斜滑块8下表面到第一下垫板12上表面的高度h3之和;上模板6下表面到待叠边产品9上表面的高度h1小于斜滑块8下表面到第一下垫板12上表面的高度h3,既第二弹簧16的浮起行程h2大于斜滑块8的下滑的高度h4。如局部图5所示,斜滑块8最右点与待叠边产品9最左点存在一段距离,保证闭模时,斜滑块8可以顺畅向下而不与待叠边产品9干涉。
61.2.合模(成型过程)时(如图6所示)上模向下运动,上模板6先接触到待叠边产品9将第二弹簧16向下压缩一段距离,随后斜滑块8下表面接触到第一下垫板12上表面。上模继续向下,此时第一弹簧4和球头顶料销3开始压缩,斜滑块8在第一下垫板12的作用下沿滑块座7的滑槽斜向上运动,如图7所示,斜滑块8逐渐接触到待叠边产品9,最后随着上模的继续向下,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16压缩至最短处,此时斜滑块8与滑块座7齐平,下止挡板11下表面到第二下垫板14上表面高度最低,斜滑块8将待叠边产品9推到图7所示状态,完成叠边成型。
62.3.合模—开模(脱料过程)时,上模向上运动,斜滑块8在第一弹簧4和球头顶料销3的作用下沿滑块座7的滑槽斜向下滑动,待叠边产品9、下脱板10及下止挡板1)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逐渐向上浮起,最后斜滑块8和待叠边产品9完全分离,模具回到开模状态。
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边磨具,不仅适用于图2中所示的多段折弯产品,还适用于其他多段折弯之后的复杂叠边产品。
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边模具,通过设置斜叠边结构,在不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机构就解决了传统叠边结构无法完成的多段折弯之后叠边问题,在满足产品零件成型要求的前提下,简化了模具设计、加工、组装,解决了复杂零件叠边的脱料问题。
65.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
空间中央的方向。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