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

文档序号:25668722发布日期:2021-06-29 23: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车辆侧门c柱位于车辆侧后方,对于车辆后侧面的防碰撞性能具有重要作用,c柱内板作为c柱分总成的重要部分,其加工质量及精度也同样的重要,c柱内板包括拉延成型的工序,现有的c柱内板拉延模具在拉延过程中通常出现零件开裂或零件的移位的情况,提高了次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合理、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

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破口槽、限位块、定位柱;所述的拉延凸模设于下模座的中部,所述的拉延凸模呈梯形设置;所述的破口槽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中部,所述的限位块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所述的定位柱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左侧,关于破口槽的中心线对称;

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破口刀、限位槽、定位孔;所述的拉延凹模设于上模座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相对应;所述的破口刀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凹模中部,位置与破口槽相对应,所述的限位槽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上,位于拉延凹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相对应;所述的定位孔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上模座左侧,位置分别与定位孔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块靠近的拉延凸模的一侧上部设有弧边。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柱,所述的弹性柱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模内,延竖直方向设置;当上模下压时,弹性柱挤压零件回缩,当上模向上复位时,弹性柱复位伸出。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柱ⅰ、限位柱ⅱ,所述的限位柱ⅰ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侧的四周,其中拉延凸模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柱ⅰ;

所述的限位柱ⅱ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上模座上,分别与各限位柱ⅰ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还包括导槽、导块,所述的导槽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下模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块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槽相对应;当上模下压时,导块嵌入对应的导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方案采用限位块的结构,对零件边缘进行限位,避免出现拉延成型过程中出现零件移位的情况,同时结合破口刀对零件进行破口,避免出现零件撕裂的情况;限位块的弧边结构使得放置零件时更为顺畅,提高工作效率;

拉延凸模的梯形结构设计,使得模具的内板刚度更高,更节省材料,同时提高模具成型的质量;

定位柱结构通过对零件的安装孔进行定位,提高拉延成型过程的稳定性及成型精度;

弹性柱结构在拉延成型时对零件进行压紧,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稳定性,保证拉延成型的质量;

限位柱结构对上模下压的行程进行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导块和导槽结构提供上模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1为下模,2为上模,3为限位柱ⅰ,4为导槽,5为导块,6为限位柱ⅱ;

11为下模座,12为拉延凸模,13为破口槽,14为限位块,15为定位柱;

21为下模座,22为拉延凸模,23为破口槽,24为限位槽,25为定位孔,26为弹性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所述的下模1包括下模座11、拉延凸模12、破口槽13、限位块14、定位柱15;所述的拉延凸模12设于下模座11的中部,所述的拉延凸模12呈梯形设置;所述的破口槽13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12中部,所述的限位块14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11上,位于拉延凸模12外围的矩形边界上,所述的定位柱15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11左侧,关于破口槽13的中心线对称;

所述的上模2包括上模座21、拉延凹模22、破口刀23、限位槽24、定位孔25;所述的拉延凹模22设于上模座21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12相对应;所述的破口刀23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凹模22中部,位置与破口槽13相对应,所述的限位槽24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21上,位于拉延凹模22外围的矩形边界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14相对应;所述的定位孔25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上模座21左侧,位置分别与定位孔25相对应;

所述的限位块14靠近的拉延凸模12的一侧上部设有弧边;

还包括弹性柱26,所述的弹性柱26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模22内,延竖直方向设置;当上模2下压时,弹性柱26挤压零件回缩,当上模2向上复位时,弹性柱26复位伸出;

还包括限位柱ⅰ3、限位柱ⅱ6,所述的限位柱ⅰ3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下模座11上,位于拉延凸模12外侧的四周,其中拉延凸模12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柱ⅰ3;

所述的限位柱ⅱ6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上模座21上,分别与各限位柱ⅰ3的位置相对应;

还包括导槽4、导块5,所述的导槽4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下模座1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块5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上模座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槽4相对应;当上模2下压时,导块5嵌入对应的导槽4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左侧”、“右侧”分别对应于图1中相对于下模座的左侧、右侧,即分别对应于x轴的负向及正向,“前侧”、“后侧”分别对应于下模座靠近纸面外的一侧以及下模座靠近纸面内的一侧,即分别对应于y轴的负向及正向。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模(1)包括下模座(11)、拉延凸模(12)、破口槽(13)、限位块(14)、定位柱(15);所述的拉延凸模(12)设于下模座(11)的中部,所述的拉延凸模(12)呈梯形设置;所述的破口槽(13)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12)中部,所述的限位块(14)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11)上,位于拉延凸模(12)外围的矩形边界上,所述的定位柱(15)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11)左侧,关于破口槽(13)的中心线对称;

所述的上模(2)包括上模座(21)、拉延凹模(22)、破口刀(23)、限位槽(24)、定位孔(25);所述的拉延凹模(22)设于上模座(21)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12)相对应;所述的破口刀(23)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凹模(22)中部,位置与破口槽(13)相对应,所述的限位槽(24)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21)上,位于拉延凹模(22)外围的矩形边界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14)相对应;所述的定位孔(25)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上模座(21)左侧,位置分别与定位孔(25)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限位块(14)靠近的拉延凸模(12)的一侧上部设有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柱(26),所述的弹性柱(26)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模(22)内,延竖直方向设置;当上模(2)下压时,弹性柱(26)挤压零件回缩,当上模(2)向上复位时,弹性柱(26)复位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限位柱ⅰ(3)、限位柱ⅱ(6),所述的限位柱ⅰ(3)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下模座(11)上,位于拉延凸模(12)外侧的四周,其中拉延凸模(12)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柱ⅰ(3);

所述的限位柱ⅱ(6)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上模座(21)上,分别与各限位柱ⅰ(3)的位置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槽(4)、导块(5),所述的导槽(4)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下模座(1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块(5)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上模座(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槽(4)相对应;当上模(2)下压时,导块(5)嵌入对应的导槽(4)内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破口槽、限位块、定位柱;拉延凸模设于下模座的中部;破口槽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中部,限位块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定位柱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左侧;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破口刀、限位槽、定位孔;拉延凹模设于上模座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相对应;破口刀呈条状,位置与破口槽相对应,限位槽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相对应;定位孔设有三个,位置分别与定位孔相对应。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合理、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蒋玉秀;彭迪;李雪娇;邓德鹏;赵超;梁丽云;赵平;黄冬菊;欧华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京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