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5646发布日期:2021-08-31 14:1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厚度不大于2mm的薄壁类铝材质的机械加工类零件,零件厚度薄、面积大,再加上铝材质本身比较软,在加工时易使零件变形,且导致零件装夹困难,无法在进行加工,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解决了现有的加工工装存在的易使零件变形,导致零件装夹困难,无法在进行加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包括工装结构、工件结构、压紧螺钉和定位销,所述工装结构包括工装本体、工装凸台、工装凹槽、螺纹孔、排屑槽和加强板,所述工装结构侧壁设置有所述工件结构,所述工件结构包括工件本体、工艺柄、定位孔和安装孔,所述工装结构与工件结构连接有所述压紧螺钉和定位销,且所述压紧螺钉和定位销均呈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均贯穿定位孔,且所述定位销均内嵌于工装凸台,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和工装凸台均互相连接匹配。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均位于压紧螺钉远离定位孔和工装凸台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销均与压紧螺钉互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工装本体两侧均安装有工装凸台,所述工装凸台以工装本体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所述工装凹槽位于两个所述工装凸台互相靠近的一侧,所述螺纹孔呈均匀设置在工装本体和工装凸台上。

优选的,所述工装本体和工装凸台的两侧壁均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以工装本体和工装凸台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加强板与工装凸台远离工装本体一侧的侧壁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和排屑槽均位于工装本体上,且所述螺纹孔和排屑槽均呈均匀设置,所述排屑槽均贯穿工装本体。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呈均匀设置在工件本体上,所述工件本体两侧均设置有工艺柄,所述工件本体和工艺柄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工件本体和工艺柄上的定位孔均互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工件结构位于工装结构内侧,所述工装结构与工件结构支撑匹配,且所述工件结构与工装结构互相靠近的一侧完全互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为产品零件添加工艺柄,且对工装夹具根据添加工艺柄后的零件进行设计,保证加工工装全部支撑零件,同时为零件的加工提供定位和装夹装置,让其可以定位装夹,保证零件的顺利加工,为零件设计通用化的工装夹具,为薄壁零件提供支撑,防止零件加工时受轴向力和侧向力产生变形,保证零件加工的质量,且适合多种薄壁类零件的加工,同时也适合非薄壁类装夹困难的零件、不规则零件以及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零件加工,变形小,尺寸稳定,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该加工工装不但解决了零件装夹的困难,同时最大化的减少零件的变形,保证零件的尺寸,消除了震刀纹提高了表面粗糙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工装结构;101、工装本体;102、工装凸台;103、工装凹槽;104、螺纹孔;105、排屑槽;106、加强板;2、工件结构;201、工件本体;202、工艺柄;203、定位孔;204、安装孔;3、压紧螺钉;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3,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包括工装结构1、工件结构2、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所述工装结构1包括工装本体101、工装凸台102、工装凹槽103、螺纹孔104、排屑槽105和加强板106,所述工装结构1侧壁设置有所述工件结构2,所述工件结构2包括工件本体201、工艺柄202、定位孔203和安装孔204,所述工装结构1与工件结构2连接有所述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且所述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均呈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销4均贯穿定位孔203,且所述定位销4均内嵌于工装凸台102,所述定位销4与定位孔203和工装凸台102均互相连接匹配,所述定位销4均位于压紧螺钉3远离定位孔203和工装凸台102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销4均与压紧螺钉3互相匹配,所述工装本体101两侧均安装有工装凸台102,所述工装凸台102以工装本体10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所述工装凹槽103位于两个所述工装凸台102互相靠近的一侧,所述螺纹孔104呈均匀设置在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上,所述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的两侧壁均安装有加强板106,所述加强板106以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加强板106与工装凸台102远离工装本体101一侧的侧壁结构一致,所述螺纹孔104和排屑槽105均位于工装本体101上,且所述螺纹孔104和排屑槽105均呈均匀设置,所述排屑槽105均贯穿工装本体101,所述安装孔204呈均匀设置在工件本体201上,所述工件本体201两侧均设置有工艺柄202,所述工件本体201和工艺柄202均设置有定位孔203,所述定位孔203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工件本体201和工艺柄202上的定位孔203均互相匹配,所述工件结构2位于工装结构1内侧,所述工装结构1与工件结构2支撑匹配,且所述工件结构2与工装结构1互相靠近的一侧完全互相贴合。

工作原理:该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工艺柄202和工件本体201与工装本体101匹配,然后使定位销4和压紧螺钉3与工装本体101和工艺柄202匹配,通过定位销4对工装本体101和工艺柄202进行定位,随即通过压紧螺钉3将工装本体101和工艺柄202压紧,从而使具有工艺柄202的工件本体201固定在工装本体101上,固定后即可在工装本体101上对工件本体201进行加工,加工时工艺柄202和工件本体201作为一个整体加工,待零件加工完成后将工艺柄202切除,加工时通过排屑槽105将加工废屑排出,使用结束后,与夹持和固定顺序相反操作,进行拆分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包括工装结构(1)、工件结构(2)、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结构(1)包括工装本体(101)、工装凸台(102)、工装凹槽(103)、螺纹孔(104)、排屑槽(105)和加强板(106),所述工装结构(1)侧壁设置有所述工件结构(2),所述工件结构(2)包括工件本体(201)、工艺柄(202)、定位孔(203)和安装孔(204),所述工装结构(1)与工件结构(2)连接有所述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且所述压紧螺钉(3)和定位销(4)均呈均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4)均贯穿定位孔(203),且所述定位销(4)均内嵌于工装凸台(102),所述定位销(4)与定位孔(203)和工装凸台(102)均互相连接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4)均位于压紧螺钉(3)远离定位孔(203)和工装凸台(102)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销(4)均与压紧螺钉(3)互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01)两侧均安装有工装凸台(102),所述工装凸台(102)以工装本体(10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所述工装凹槽(103)位于两个所述工装凸台(102)互相靠近的一侧,所述螺纹孔(104)呈均匀设置在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的两侧壁均安装有加强板(106),所述加强板(106)以工装本体(101)和工装凸台(102)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且所述加强板(106)与工装凸台(102)远离工装本体(101)一侧的侧壁结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04)和排屑槽(105)均位于工装本体(101)上,且所述螺纹孔(104)和排屑槽(105)均呈均匀设置,所述排屑槽(105)均贯穿工装本体(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04)呈均匀设置在工件本体(201)上,所述工件本体(201)两侧均设置有工艺柄(202),所述工件本体(201)和工艺柄(202)均设置有定位孔(203),所述定位孔(203)呈均匀设置,且所述工件本体(201)和工艺柄(202)上的定位孔(203)均互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结构(2)位于工装结构(1)内侧,所述工装结构(1)与工件结构(2)支撑匹配,且所述工件结构(2)与工装结构(1)互相靠近的一侧完全互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类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装,涉及机械加工领域,针对现有的加工工装存在的易使零件变形,导致零件装夹困难,无法在进行加工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工装结构、工件结构、压紧螺钉和定位销,所述工装结构包括工装本体、工装凸台、工装凹槽、螺纹孔、排屑槽和加强板,所述工装结构侧壁设置有所述工件结构,所述工件结构包括工件本体、工艺柄、定位孔和安装孔,所述工装结构与工件结构连接有所述压紧螺钉和定位销,且所述压紧螺钉和定位销均呈均匀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不但解决了零件装夹的困难,同时最大化的减少零件的变形,保证零件的尺寸,消除了震刀纹提高了表面粗糙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文;牛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伟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