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1354发布日期:2021-12-17 23:1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五金零件的折弯在零件的加工过程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方式,折弯零件大多是将零件放置模具之间,模具之间的上下模座、上下夹板、脱背板之间相互组合工作,对模具进行冲压折弯来将零件折弯成不同形状以此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3.但对零件进行折弯时,经常会因折弯度的因素,导致折弯零件的折弯处易断裂,同时,当对模具中的零件进行冲压折弯时,会出现折弯后的零件勾进下模底部,导致无法取出产品,严重影响零件的折弯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对零件进行折弯时,零件的折弯处易断裂、折弯件易卡接在下模座内而提出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若干个下模活动脱料滑块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上夹板,所述上模反顶入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上,脱背板铰接于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上还设置有折弯块,零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反顶入块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之间,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下夹板,下垫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上,下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上,且与所述下夹板侧壁形成放置槽,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的一侧贴合所述零件,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上。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零件上设置有折弯线,所述折弯线底部设置有避空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上模反顶入块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相互对称地位于所述避空槽的两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折弯块底部为弧形形状,所述折弯块的底部与所述折弯线位于同一水平直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与所述下垫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倾斜布置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固定杆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垫板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上。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上模反顶入块呈线性排列在所述上模座上。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上模座上设置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零件上设置有避空槽,上模反顶入块和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相互对称地位于避空槽的两侧,利用下模活动脱料滑块和下模座形成脱料时间差,避免零件折弯端卡接在下模座里。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折弯线底部设置避空槽,保证零件折弯处折弯受力减少,避免零件折弯处因受力过大导致断裂。
19.3、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反顶入块呈线性排列在上模座上,保证零件折弯线底部受力平衡,保证零件折弯成形,提高折弯零件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22.图2为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中零件折弯后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中零件折弯后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的零件折弯前主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上模座;2、上模反顶入块;3、下模活动脱料滑块;4、下模座;5、上夹板;6、脱背板;7、折弯块;8、零件;9、下夹板;10、下垫板;11、下模板;12、放置槽;13、折弯线;14、避空槽;15、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2、若干个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和下模座4,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上夹板5,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1上,脱背板6铰接与所述上模座1上,所述上模座1上还设置有折弯块7,零件8设置在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之间,所述下模座4上设置有下夹板9,下垫板10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下模板11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且与所述下夹板9侧壁形成放置槽12,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位于所述放置槽12内,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的一侧贴合所述零件8,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通过在上模座上设置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零件上设置有避空槽,上模反顶入块和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相互对称地位于所述避空槽的两侧,利用下模活动脱料滑块和下模座形成脱料时间差,避免零件折弯端卡接在下模座里。
29.所述零件8上设置有折弯线13,所述折弯线13底部设置有避空槽14。保证零件折弯处折弯受力减少,避免零件折弯处因受力过大导致断裂。
30.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相互对称地位于所述避空槽14的两侧。对零件需折弯处进行精准地定位,保证零件折弯成形。
31.所述折弯块7底部为弧形形状,所述折弯块7的底部与所述折弯线13位于同一水平直线。弧形形状的底部能够平滑地对折弯处进行平滑的过渡,避免折弯处因受力过大,导致断裂。
32.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与所述下垫板1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倾斜布置在所述放置槽12内,所述固定杆15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垫板10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杆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上。通过滑动固定杆调整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的位置,使其可以满足零件不同高度的折弯需求,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33.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呈线性排列在所述上模座1上。保证零件折弯线底部受力平衡,保证零件折弯成形,提高折弯零件的良品率。
34.工作原理:通过在上模座上设置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零件上设置有避空槽,上模反顶入块和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相互对称地位于所述避空槽的两侧,利用下模活动脱料滑块和下模座形成脱料时间差,避免零件折弯端卡接在下模座里。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2)、若干个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和下模座(4),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上夹板(5),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1)上,脱背板(6)铰接于所述上模座(1)上,所述上模座(1)上还设置有折弯块(7),零件(8)设置在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之间,所述下模座(4)上设置有下夹板(9),下垫板(10)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下模板(11)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且与所述下夹板(9)侧壁形成放置槽(12),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位于所述放置槽(12)内,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的一侧贴合所述零件(8),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板(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8)上设置有折弯线(13),所述折弯线(13)底部设置有避空槽(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和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相互对称地位于所述避空槽(14)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块(7)底部为弧形形状,所述折弯块(7)的底部与所述折弯线(13)位于同一水平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与所述下垫板(1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倾斜布置在所述放置槽(12)内,所述固定杆(15)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垫板(10)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杆(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活动脱料滑块(3)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反顶入块(2)呈线性排列在所述上模座(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顶滑块模具结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座、若干个上模反顶入块、若干个下模活动脱料滑块和下模座,上模反顶入块固定连接上模座上,上模座上还设置有折弯块,零件设置在上模反顶入块和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之间,下模座上设置有下夹板,下垫板固定连接在下夹板上,下模板固定连接在下夹板上,且与下夹板侧壁形成放置槽,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位于放置槽内,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的一侧贴合零件,下模活动脱料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下夹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座上设置上模反顶入块,零件设置在上模反顶入块和下模活动脱料滑块之间,采用了反顶模具结构,避免零件的折弯处卡在下模座内。的折弯处卡在下模座内。的折弯处卡在下模座内。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吉 占先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