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7709发布日期:2021-07-23 21:1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压力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热轧棒材生产线的纵向输送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棒材在轧制过程的运输辊道装置。



背景技术:

辊道是轧钢生产线纵向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轧件进出加热炉,经过各架轧机轧制后输送到后部收集精整等工序,均是由辊道来完成的,辊道长度贯穿整个轧制生产线,因此,辊道设备重量较大,约占轧钢设备的40%。由于其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辊道的耐磨性、抗冲击性、使用寿命等质量好坏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目前,冶金行业中使用的辊道一种是实辊,一种是空芯辊,其采用的冷却方式大多是空冷,辊道易于磨损损坏和断裂,尤其是高温作业区的辊道同时受到高温、载荷冲击等,作业工况恶劣,辊道更易于损坏,引起停机停产等不应有的损失,并且磨损严重的辊道面容易导致棒材表面划伤、压痕等质量问题。因此,对辊道进行适应性改进,提高其耐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尤为必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794384u公开了一种运输辊道装置,包括辊子、带座轴承、第一连接螺栓组件、底座、联轴器、驱动电机、第二连接螺栓组件。辊子由辊环、辊轴、隔板、辊身组成,辊环焊接在辊身两侧,辊身通过隔板支撑在辊轴上,隔板上下分别与辊轴与辊身焊接固定。但该专利由于辊道面为平面形状,其冷却方式为风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损坏,当磨损严重时辊道面容易导致棒材表面划伤、压痕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本发明运输辊道的辊面呈内陷的弧形,由于辊子各点线速度不同,迫使轧件向辊子中间移动,起对中导向作用,使棒材在运输过程中自动移动于辊道面中心区域,即避免了棒材碰触辊道两侧,又降低了对辊道面的不均匀磨损。辊道轴中心设有水流通道,可通过调整水流量大小对辊道进行降温,降低辊道磨损、提高其抗热变形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所述运输辊道包括进水管、进水箱、固定端轴承座、辊道、辊道轴、冷却管路、出水箱密封圈、出水箱、排水孔、传动端轴承座、排水管、固定端底座、传动端底座、进水箱密封圈;

进水箱和固定端轴承座设置在固定端底座上,出水箱和传动端轴承座设置在传动端底座上;

所述辊道的表面为呈凹陷的弧形面,辊道轴穿设辊道的中心,辊道轴的内部设有冷却管路;辊道轴的一端穿过固定端轴承座,并与进水箱的连接,冷却管道与进水箱的内部连通,辊道轴与进水箱之间设置进水箱密封圈,进水箱上还设置进水管;

辊道轴的另一端穿过出水箱并固定在传动端轴承座上,出水箱与辊道轴之间设置出水箱密封圈,冷却管道设置若干排水孔,排水孔连通冷却管道与出水箱内部;出水箱上还设置排水管。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道在辊道轴内部呈梭形。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在辊道轴上沿圆周均匀布置。

本发明的辊道的表面为呈凹陷的弧形面,也可为v型面。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棒材的大小进行调整,比如5-45°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箱、水箱密封圈、固定端轴承座、辊道、出水箱、排水管、传动轴承座、冷却管路、排水孔、底座。进水箱和固定端轴承座安装于辊道非传动端,并固定在底座上,进水箱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箱与辊道端密封装配。

辊道面设计为向内凹陷。出水箱和传动端轴承座安装于辊道传动端,并固定在底座上,出水箱上安装有排水管,v型辊道传动端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密闭于出水箱内。带压力水流经过辊道后,由排水孔流入出水箱,最后经排水管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将辊道面设计为存在倾斜角度,棒材在运输过程中自动对中于辊道面中心区域,即避免了棒材碰触辊道两侧,又降低了对辊道面的不均匀磨损。同时采用轴内冷却水冷却的方法,降低辊道面以及棒材的温度,延长辊道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磨损,提高棒材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棒材热轧运输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进水管;2-进水箱;3-固定端轴承座;4-辊道;5-辊道轴;6-冷却管路;7-出水箱密封圈;8-出水箱;9-排水孔;10-传动端轴承座;11-排水管;12-固定端底座;13-传动端底座;14-进水箱密封圈;15-棒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所述运输辊道包括进水管1、进水箱2、固定端轴承座3、辊道4、辊道轴5、冷却管路6、出水箱密封圈7、出水箱8、排水孔9、传动端轴承座10、排水管11、固定端底座12、传动端底座13、进水箱密封圈14;

进水箱2和固定端轴承座3设置在固定端底座12上,出水箱8和传动端轴承座10设置在传动端底座13上;

所述辊道4的表面为呈凹陷的弧形面,辊道轴5穿设辊道4的中心,辊道轴5的内部设有冷却管路6;辊道轴5的一端穿过固定端轴承座3,并与进水箱2的连接,冷却管道6与进水箱2的内部连通,辊道轴5与进水箱2之间设置进水箱密封圈14,进水箱2上还设置进水管1;

辊道轴5的另一端穿过出水箱8并固定在传动端轴承座10上,出水箱8与辊道轴5之间设置出水箱密封圈7,冷却管道6设置若干排水孔9,排水孔9连通冷却管道6与出水箱8内部;出水箱8上还设置排水管11。

所述冷却管道6在辊道轴5内部呈梭形,所述排水孔9在辊道轴5上沿圆周均匀布置,优选呈90°布置。

本发明进水箱2和固定端轴承座3安装在底座12上,进水管1安装在进水箱2上,可通带压力水流。进水箱2和辊道4端部通过水箱密封圈14密闭连接,辊道4内部设有冷却管路6,出水箱8和传动端轴承座10安装于底座13上,出水箱8设有排水管11,辊道4的传动端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区域通过出水箱密封圈7密闭于出水箱8内。带压力水流经进水管1流入进水箱2,通过辊道内部冷却管路6和排水孔9流出到出水箱8,然后经排水管11流出,同时带走热量和水汽,起到对辊道降温的作用,流入水量可根据辊道受热强度进行水流量大小的适应性调整。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辊道包括进水管(1)、进水箱(2)、固定端轴承座(3)、辊道(4)、辊道轴(5)、冷却管路(6)、出水箱密封圈(7)、出水箱(8)、排水孔(9)、传动端轴承座(10)、排水管(11)、固定端底座(12)、传动端底座(13)、进水箱密封圈(14);

进水箱(2)和固定端轴承座(3)设置在固定端底座(12)上,出水箱(8)和传动端轴承座(10)设置在传动端底座(13)上;

所述辊道(4)的表面为呈凹陷的弧形面,辊道轴(5)穿设辊道(4)的中心,辊道轴(5)的内部设有冷却管路(6);辊道轴(5)的一端穿过固定端轴承座(3),并与进水箱(2)的连接,冷却管道(6)与进水箱(2)的内部连通,辊道轴(5)与进水箱(2)之间设置进水箱密封圈(14),进水箱(2)上还设置进水管(1);

辊道轴(5)的另一端穿过出水箱(8)并固定在传动端轴承座(10)上,出水箱(8)与辊道轴(5)之间设置出水箱密封圈(7),冷却管道(6)设置若干排水孔(9),排水孔(9)连通冷却管道(6)与出水箱(8)内部;出水箱(8)上还设置排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6)在辊道轴(5)内部呈梭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9)在辊道轴(5)上沿圆周均匀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金属压力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控温自定位棒材热轧运输辊道,包括进水管、进水箱、水箱密封圈、固定端轴承座、V型辊道、出水箱、排水管、传动轴承座、冷却管路、排水孔和底座。进水箱和固定端轴承座安装于辊道非传动端,并固定在底座上,进水箱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箱与辊道端密封装配。辊道面呈内陷。出水箱和传动端轴承座安装于辊道传动端,并固定在底座上,出水箱上安装有排水管,辊道传动端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密闭于出水箱内。由于辊道面存在倾斜角度,棒材在运输过程中自动对中于辊道面中心区域,即避免了棒材碰触辊道两侧,又降低了对辊道面的不均匀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斌;梁娜;陈良;李浩秋;许京铭;尹崇丽;马丙涛;石军强;王允;郭磊;李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1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