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8550发布日期:2021-07-23 21:1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成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一般多使用支架固定。常用的支架有角钢支架和装配式支架。电缆沟内使用的角钢支架,有7种不同的型号规格。支架层间垂直距离为300mm的是安装35kv电缆用;120mm是安装控制电缆用。

目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中的切割装置多数安装固定于底座的上端左侧,在切割时由于没有遮挡限位装置固定限位,导致切割后的材料容易发生斜边的现象,从而对制作和使用都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切割后的废料不易收集,对周边环境容易带来污染,而且细小的颗粒还容易被工作人员吸收到口腔,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通过支撑架、转杆与转轴的连接,方便对左挡板与右挡板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材料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切割时材料板发生滑动而导致切割边沿处发生倾斜的现象,同时通过前压板、后压板、定位杆、前缓冲板、后缓冲板、弹簧、t形轴、限位杆与横杆的设置,分别对板材的前后进行限位,避免切割时与底座的上端表面脱离开,方便切割工作,而且通过收集箱的设置,方便对加工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和通过人工收集带来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包括底座和卡套,所述底座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卡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左右两侧通过螺纹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左挡板与右挡板,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前压板与后压板,所述前压板与后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所述定位杆滑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前压板与后压板分别转动连接有t形轴,所述t形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通过支撑架、转杆与转轴的连接,方便对左挡板与右挡板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材料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切割时材料板发生滑动而导致切割边沿处发生倾斜的现象,同时通过前压板、后压板、定位杆、前缓冲板、后缓冲板、弹簧、t形轴、限位杆与横杆的设置,分别对板材的前后进行限位,避免切割时与底座的上端表面脱离开,方便切割工作,而且通过收集箱的设置,方便对加工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和通过人工收集带来的弊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通过螺栓固定卡接有卡套,通过卡块与卡套的连接,方便装卸切割刀,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更换切割刀。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压板与后压板的下端表面,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的上端表面,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的上端分别存在缓冲性能,避免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下压时用力过大而使得板材移动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上端左右两侧,通过横杆的设置,对限位杆进行限位,从而通过限位杆对前压板与后压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暗槽,所述收集箱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门,通过暗槽的设置,避免切割时切割刀与底座发生碰撞,对切割刀与底座分别起到防护作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支撑架、转杆与转轴的连接,方便对左挡板与右挡板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材料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切割时材料板发生滑动而导致切割边沿处发生倾斜的现象,同时通过前压板、后压板、定位杆、前缓冲板、后缓冲板、弹簧、t形轴、限位杆与横杆的设置,分别对板材的前后进行限位,避免切割时与底座的上端表面脱离开,方便切割工作,而且通过收集箱的设置,方便对加工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和通过人工收集带来的弊端。

(2)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通过螺栓固定卡接有卡套,通过卡块与卡套的连接,方便装卸切割刀,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更换切割刀。

(3)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压板与后压板的下端表面,弹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的上端表面,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的上端分别存在缓冲性能,避免前缓冲板与后缓冲板下压时用力过大而使得板材移动困难。

(4)限位杆转动连接有横杆,横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上端左右两侧,通过横杆的设置,对限位杆进行限位,从而通过限位杆对前压板与后压板进行限位。

(5)底座的前侧设有暗槽,收集箱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门,通过暗槽的设置,避免切割时切割刀与底座发生碰撞,对切割刀与底座分别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架、左挡板、右挡板、前压板与后压板连接处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前压板与前缓冲板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后压板与后缓冲板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座、2支撑架、3气缸、4气缸杆、5卡块、51卡套、6切割刀、7转杆、8转轴、9左挡板、10右挡板、11滑槽、12前压板、13后压板、14定位杆、15前缓冲板、16后缓冲板、17弹簧、18t形轴、19限位杆、20横杆、21暗槽、22收集箱、23挡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全自动电缆支架成型设备,包括底座1和卡套51,请参阅图2-5,底座1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3,气缸3为sc系列标准气缸,气缸3配备有控制开关,型号为4h210-08,且设置有启动开关和复位开关,控制开关和气缸3通过导线与室内电源串联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卡套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刀6,支撑架2的下端左右两侧通过螺纹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杆7,转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转动连接有左挡板9与右挡板10,支撑架2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定位杆14滑动套接有弹簧17,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分别转动连接有t形轴18,t形轴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底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22,通过支撑架2、转杆7与转轴8的连接,方便对左挡板9与右挡板10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材料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切割时材料板发生滑动而导致切割边沿处发生倾斜的现象,同时通过前压板12、后压板13、定位杆14、前缓冲板15、后缓冲板16、弹簧17、t形轴18、限位杆19与横杆20的设置,分别对板材的前后进行限位,避免切割时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脱离开,方便切割工作,而且通过收集箱22的设置,方便对加工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和通过人工收集带来的弊端,左挡板9与右挡板10的下端表面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滑动接触。

请参阅图1-2,气缸3的气缸杆4固定连接有卡块5,卡块5通过螺栓固定卡接有卡套51,通过卡块5与卡套51的连接,方便装卸切割刀6,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更换切割刀6,弹簧17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的下端表面,弹簧17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的上端表面,通过弹簧17的设置,使得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的上端分别存在缓冲性能,避免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下压时用力过大而使得板材移动困难。

请参阅图1-2,限位杆19转动连接有横杆20,横杆20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的上端左右两侧,通过横杆20的设置,对限位杆19进行限位,从而通过限位杆19对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进行限位,底座1的前侧设有暗槽21,收集箱22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门23,通过暗槽21的设置,避免切割时切割刀6与底座1发生碰撞,对切割刀6与底座1分别起到防护作用。

首先把需要切割的板材滑动移动到底座1的上端前侧,然后使得板材分别滑动穿过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的下端,然后分别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分别和左挡板9与右挡板10转动连接,然后当转杆7分别对左挡板9与右挡板10限位,使得左挡板9与右挡板10分别接触于板材的左右两侧表面,然后转动限位杆19,使得限位杆19分别带动t形轴18转动,当限位杆19分别把前压板12与后压板13分别限位固定于适宜的位置,然后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分别挤压于板材的上端表面,同时通过弹簧17的弹性作用,使得板材能够顺利的从前缓冲板15与后缓冲板16的下端滑动,通过支撑架2、转杆7与转轴8的连接,方便对左挡板9与右挡板10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材料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切割时材料板发生滑动而导致切割边沿处发生倾斜的现象,同时通过前压板12、后压板13、定位杆14、前缓冲板15、后缓冲板16、弹簧17、t形轴18、限位杆19与横杆20的设置,分别对板材的前后进行限位,避免切割时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脱离开,方便切割工作,而且通过收集箱22的设置,方便对加工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和通过人工收集带来的弊端,左挡板9与右挡板10的下端表面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滑动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