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23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应用于切纸机、剪板机、冲床等设备上的红外线保护器结构的改进。
目前生产的四位红外线保护器,是应用于切纸机、剪板机、冲床等设备上的保护人身安全的设施。这种红外线保护器,采用单一频率的脉冲红外线,接收检测点没有鉴频功能,抗干扰能力弱,灵敏度低。这种结构的红外线保护器已不能满足目前切纸机、剪板机、冲床等设备应具备的安全要求。由于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生产安装中极易出现红外线发射点不在凸透镜的内焦点上,存在误差,使得通过凸透镜的红外线呈某种发散状态。一又因为所有发射点均使用同一频率的脉冲红外线,与之对应的红外线接收点又没有鉴频功能,所以容易产生误检、漏检的问题,而且随着位与位间距离减小而越显突出。(一个红外线的发射点和一个接收点为一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红外线保护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结构的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壳体1和壳体2相对应的一侧开有镶红色有机玻璃的窗口。窗口3内安有发射点4,窗口5内安有接收点6。壳体内均安有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接电阻R,电阻R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T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及二极管D的阳极;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为集成电路CC4D68;壳体1内的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壳体2内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
壳体1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
壳体2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
发射电路电源Vcc+12与电阻R4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4脚及第八脚、电阻R1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输入端和集成电路NE555电路第7脚相连;电阻R2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6脚及第2脚相连;电容C1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1脚及电容C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接地0V;电容C2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NE555的第3脚与电阻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3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阳极与电阻R4的输出端相连。
接收电路电源Vcc+12V与电阻R7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2的第4脚,电阻R5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1的第8脚,电阻R4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容C2的输入端,红外线接收二极管PH的阳极相连。PH的阴极与电阻R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容C4的输出端,电容C5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第4脚,电容C6的输出端,电容C8的输出端,电容C9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2的第7脚,电容C10的输出端,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接地。电容C1的输出端接地。电容C2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出端,电阻R2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4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容C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3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1的第1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2脚与电位器VR1的输入端相连。电位器VR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输入端,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C5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6脚与电容C6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5的输出端与电位器VR2的输入端和电位器VR2的滑动端相连。电位器VR2的输出端与U1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7脚与电容C7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7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2的第3脚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1脚与电容C8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2脚与电容C9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6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出端和电位器VR3的滑动端,电容C10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8脚与电阻R6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5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输出端,电阻R8的输入端,信号处理电路CC4068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8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红外线发射点向外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红外线,然后由与之对应的红外线接收检测点检测;当发射点与接收检测点之同的红外线没有被物体遮住时,接收检测点检测到红外线,随即产生一个识别信号。否贝,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红外线被物体遮住时,接收点检测不到红外线,于是产生另一个识别信号,最后将识别信号送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发射f1频率的发射点发出红外线经凸透镜,红色有机玻璃发出,由接收f1频率的接收点接收,输出信号i1送信号到处理电路处理。以此类推。发射f2频率的发射点产生的红外线由与之对应的接收f2频率的接收点接收,输出i2信号。i1~i12共十二个输出信号分别送入信号处理电路。每个发射点接收点前加装凸透镜和红色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频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保护面内红外线的密度。一个红外线发射点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红外线,只能被与之对应的接收点所接收,而不应干扰其他接收检测点,从而实现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成为一对一的关系。采用多频点技术,使红外线发射点发射具有不同频率的脉冲红外线,使与之对应的接收点又具有鉴频功能,消除了因使用现有技术而产生的调试困难,位数低,灵敏度低,保护安全系数低,保护面积小,易产生误差、漏检的缺点,提高了红外线保护器的灵敏度、密度和安全性能。


附图1是外观示意图;附图2是电路简图;附图3是发射电路图;
附图4是接收电路图;附图5是信号处理图。
1壳体、2壳体、3窗口、4发射电、5窗口、6接收点。
实施侧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包括有壳体1和壳体2,两个壳体上相对应的一侧开有镶红色有机玻璃窗口,窗口3内安有发射点4,窗口5内安有接收点6 。壳体内安有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接电阻R,电阻R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T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及二极管D的阳极;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为集成电路CC4068;壳体1内的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壳体2内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
壳体1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壳体2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
发射电路电源Vcc+12与电阻R4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4脚及第八脚、电阻R1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输入端和集成电路NE555电路第7脚相连;电阻R2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6脚及第2脚相连;电容C1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1脚及电容C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接地0V;电容C2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NE555的第3脚与电阻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3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阳极与电阻R4的输出端相连。发射电路f1的发射频率为20KHz,发射电路f2的发射频率为30KHz,发射电路f3的发射频率为40KHz。
接收电路电源Vcc+12V与电阻R7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2的第4脚,电阻R5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1的第8脚,电阻R4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容C2的输入端,红外线接收二极管PH的阳极相连。PH的阴极与电阻R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容C4的输出端,电容C5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第4脚,电容C6的输出端,电容C8的输出端,电容C9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2的第7脚,电容C10的输出端,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接地。电容C1的输出端接地。电容C2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出端,电阻R2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4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容C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3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1的第1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2脚与电位器VR1的输入端相连。电位器VR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输入端,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C5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6脚与电容C6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5的输出端与电位器VR2的输入端和电位器VR2的滑动端相连。电位器VR2的输出端与U1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7脚与电容C7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7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2的第3脚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1脚与电容C8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2脚与电容C9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6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出端和电位器VR3的滑动端,电容C10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8脚与电阻R6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5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输出端,电阻R8的输入端,信号处理电路CC4068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8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相连。接收电路f1的接收频率为20KHz,接收电路f2的接收频率为30KHz,接收电路f3的接收频率为40KHz。U1为CX20106,U2为LM567。
权利要求1.一种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包括有亮体1和壳体2,两个壳体上相对应的一侧开有镶红色有机玻璃窗口,窗口3内安有发射点4,窗口5内安有接收点6,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安有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接电阻R,电阻R的输出端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T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及二极管D的阳极;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为集成电路CC4068;壳体1内的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壳体2内集成电路CC4068的输入端C、D、E、F、G、H分别接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接收电路f1、接收电路f3、接收电路f2;壳体1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壳体2内的发射、接收电路排列顺序为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接收电路f1、发射电路f2、接收电路f3、发射电路f1、接收电路f2、发射电路f3;发射电路电源Vcc+12与电阻R4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4脚及第八脚、电阻R1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输入端和集成电路NE555电路第7脚相连;电阻R2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输入端、集成电路NE555的第6脚及第2脚相连;电容C1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1脚及电容C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连接地0V;电容C2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NE555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NE555的第3脚与电阻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3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红外线二极管LED的阳极与电阻R4的输出端相连。接收电路电源Vcc+12V与电阻R7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2的第4脚,电阻R5的输入端,集成电路U1的第8脚,电阻R4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容C2的输入端,红外线接收二极管PH的阳极相连;PH的阴极与电阻R2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容C4的输出端,电容C5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第4脚,电容C6的输出端,电容C8的输出端,电容C9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2的第7脚,电容C10的输出端,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相连接地;电容C1的输出端接地;电容C2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出端,电阻R2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电阻R4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容C3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3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1的第1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2脚与电位器VR1的输入端相连。电位器VR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输入端,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3脚与电容C5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6脚与电容C6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5的输出端与电位器VR2的输入端和电位器VR2的滑动端相连;电位器VR2的输出端与U1的第5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第7脚与电容C7的输入端相连;电容C7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U2的第3脚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1脚与电容C8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2脚与电容C9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6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出端和电位器VR3的滑动端,电容C10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8脚与电阻R6的输入端相连;集成电路U2的第5脚与电位器VR3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输出端,电阻R8的输入端,信号处理电路CC4068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8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相连。
专利摘要高密度多频点红外线保护器,是应用于切纸机、剪板机、冲床等设备上的红外线保护器结构的改进,两个壳体相对应的一侧开有镶红色有机玻璃的窗口,窗口内分别安有发射点和接收点。壳体内均安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相对应的接收电路及发射电路。采用多频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保护面内红外线的密度。消除了因使用现有技术而产生的调试困难,位数低,灵敏度低,保护安全系数低,保护面积小,易产生误差、漏检的缺点。
文档编号B21D55/00GK2311327SQ9722418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5日
发明者周启元 申请人:周启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