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

文档序号:8308138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金属成形的冲压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轿车门内板的成型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冲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白车身中的许多覆盖件和内部板件都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冲压而成。轿车门内板是轿车覆盖件中很关键和重要的零件。其外形尺寸大,装配关系多,形状复杂,成型难度大,尺寸精度要求高。通常轿车门内板的成型主要通过拉延、整形,修边冲孔、冲孔斜楔冲孔等工艺方法实现。
[0003]对于轿车门内板下部区域位置一一安装后竖直方向的下部,由于产品外形深度比较深,在拉延时无法一次拉伸到位,工艺上先拉延出一定的深度,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将其整形至产品形状,由于在整形时,板料边缘属于自由流动状态,材料流入较多,车门内板侧部外延边存较大的回弹和起皱缺陷,尤其是在门内板下部左右两个角部法兰面,回弹和起皱缺陷最严重。
[0004]中国专利“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公开号CN 101633017A,公开了一种工艺简单的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冲压方法,其采用的是: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增加工艺凸筋补充,所述工艺凸筋为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角部外围的弧形凸筋,所述弧形凸筋以所述车门内板角部为中心布置。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车门内板角部起皱,在第一次拉延时,同时成形产品的顶面、侧壁和侧部外延,并且,同时在角部设计向上凸起反槛(向上凸起的筋)一一工艺凸筋,以尽量保证第一次拉延时,零件角部成形更充分,然后将补充的造型切掉,得到产品。
[0005]上述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门内板角部起皱的问题,但是并不彻底,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并且未能解决轿车门内板下部其他区域位置的回弹和起皱缺陷;同时现有方法,在整形工序时,仅靠凹模内侧的压料板,仍然存在板料边缘的材料向产品侧流动,车门内板侧部外延边存较大的回弹和起皱缺陷。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车门内板一一尤其车门内板在整形时,车门内板下部一一尤其是车门内板侧部外延成形不充分,起皱和回弹严重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延工序,拉延成形出车门内板顶面和侧壁的产品形状以及在车门内板侧部外延外侧的拉延凹筋,此时侧壁与拉延凹筋之间为平面;在整形工序,再在上述平面成形出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产品形状,并同时在侧部外延边缘的外侧成形出凹筋,所述凹筋的开口朝向顶面所在的面。
[0008]这样,将产品的形状通过两次拉延成形,并在侧部外延边缘的外侧设置向下(凹筋的开口朝向顶面所在的面)的凹筋工艺造型,减轻了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回弹和起皱。
[0009]作为优选方案,在整形工序时,在凹筋外侧设置外压料装置。这样,在保留整形工序原由的压料板,通过增设外压料装置配合整形凸模压住板料,减少材料向产品内侧的流入量,然后利用整形凹模和整形凸模成形出侧部外延的产品形状和向下的凹筋;然而,向下的凹筋成形需要材料的流入,但是,凹筋外侧的材料因为被外压料装置和整形凸模压住,流入量不足,从而使产品侧壁和侧部外延区域的材料朝凹筋方向流入从而使产品侧壁和侧部外延区域塑性变形更充分,从而消除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回弹和起皱。
[0010]优选的,所述凹筋距离侧部外延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至10毫米。
[0011]优选的,所述凹筋的深度为整形量的1.5至2倍。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向下的凹筋工艺造型和凹筋外侧的外压料装置,使得板料成形均匀充分,减轻和消除了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起皱和回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车门内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车门内板下部整形工序平面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的A-A断面示意图
[0016]图中:顶面1、侧壁2、侧部外延3、拉延工序件的边界4、侧部外延边缘5、凹筋6、外压料装置7、压料板8、整形凸模9、整形凹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车门内板可以看成一个盒状件,其包括顶面I (或者底面)、侧壁2、以及侧部外延3,侧部外延3亦可称之为法兰面。
[001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设计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料板在拉延工序,通过拉延凹模和拉延凸模一次拉延成形出车门内板顶面I和车门内板侧壁2的形状以及拉延凹筋11,拉延凹筋11位于侧壁外侧,此时侧壁2与拉延凹筋11之间的料板为平面,也就是说在拉延工序并不对车门内板侧部外延3—一或者称为车门内板法兰面进行拉延成形;再次详细说明的是,拉延凹模和拉延凸模在车门内板侧部外延3是有边界的,且经拉延工序后侧壁2与拉延凹筋11之间的侧部外延3仍然是平面,并未成形,拉延工序件的边界4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整形工序,再在上述平面成形出车门内板侧部外延3的形状和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向下的凹筋6,所述向下的凹筋6位于侧部外延边缘5和拉延凹筋11之间,也就是说凹筋6的开口是朝向顶面I所在的面。这样,车门内板形状通过两次拉延成形的同时,在车门内板侧部外延边缘5的外侧成形了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凹筋6工艺造型,减轻了车门内板侧部外延3的回弹和起皱。
[0019]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在整形工序时,在凹筋6外侧设置外压料装置7。这样,在保留整形工序原由的压料板8,通过增设外压料装置8配合整形凸模9压住板料,减少材料向产品内侧的流入量,然后利用整形凹模10和整形凸模9成形出侧部外延3的产品形状和向下的凹筋6 ;然而,向下的凹筋6成形需要材料的流入,但是,凹筋6外侧的材料因为被外压料装置7和整形凸模9压住,流入量不足,从而使产品侧壁2和侧部外延3区域的材料朝凹筋6方向流入从而使产品侧壁2和侧部外延3区域塑性变形更充分,从而消除车门内板侧部外延3的回弹和起皱。
[0020]再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凹筋6距离侧部外延边缘5的最小距离a为5至10毫米,即 5mm < a < 10mm。
[0021]优选的,所述凹筋6的深度为整形量的1.5至2倍。
[0022]这样,板料在拉延工序成形出车门内板的顶面I和侧壁2,在整形工序继续成形出侧部外延3,并在整形工序同时增加凹筋6工艺造型和外压料装置7减轻和消除了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起皱和回弹;整形工序完成后,在修边工序按车门内板轮廓切除包括凹筋6在内的工艺模型;随后冲孔等工艺得到最终的产品。
【主权项】
1.一种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延工序,拉延成形出车门内板的形状以及拉延凹筋(11),上述形状包括车门内板顶面(I)和侧壁(2)的形状,上述拉延凹筋(11)位于车门内板侧壁⑵外侧,并且侧壁⑵与拉延凹筋(11)之间为平面;在整形工序,再在上述平面成形出带有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凹筋(6)的车门内板侧部外延⑶的形状,所述凹筋(6)位于侧部外延边缘(5)和拉延凹筋(11)之间,所述凹筋(6)的开口朝向顶面⑴所在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形工序时,在凹筋外侧设置外压料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距离侧部外延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至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的深度为整形量的1.5至2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的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延工序,拉延成形出车门内板的形状以及拉延凹筋,上述形状包括车门内壁顶面和侧壁的形状,上述拉延凹筋位于车门内板侧壁外侧,并且侧壁与拉延凹筋之间为平面;在整形工序,再在上述平面成形出带有避免车门内板下部回弹和起皱的凹筋的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形状,所述凹筋位于侧部外延边缘和拉延凹筋之间,所述凹筋的开口朝向顶面所在的面。通过增加向下的凹筋工艺造型和凹筋外侧的外压料装置,使得板料成形均匀充分,减轻和消除了车门内板侧部外延的起皱和回弹。
【IPC分类】B21D37-08, B21D53-88, B21D1-12, B21D22-20, B21D43-00, B21D35-00
【公开号】CN104624855
【申请号】CN201410844763
【发明人】陈中春, 张文涛, 崔晓东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