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接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426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线材接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工具,且特别涉及一种线材接合工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的进步,制造业发展了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能很迅速的将设计原始构想制造出来。立体打印即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立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建造材料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立体物体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熔融沉积法(Fused Deposit1n Modeling,简称FDM)。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意味着“立体打印”这项技术的普及。
[0003]目前的立体打印装置通常是利用由建造材料所构成的固态线材经过加热后,使建造材料呈现熔融状态,再通过立体打印装置的打印头挤出,以将熔融的建造材料逐层由下往上堆叠于立体打印装置的基座上而形成立体物体。然而,若在立体打印的过程中,固态线材使用完毕,则会造成打印的终止,而须换上新的固态线材再重新打印。因此,目前的立体打印设备在使用上仍旧十分地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接合工具,其可将线材与另一线材进行熔接以形成新的接合线材。
[0005]本发明的线材接合工具用以接合独立的两线材。线材接合工具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导热件、第二本体及第二导热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配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线槽。第一导热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一导热件具有第一衔接槽及第一溢流槽。第一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一线槽,且第一衔接槽的轴侧连通第一溢流槽。两线材适于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衔接槽内。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表面以及配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线槽。第二本体枢接第一本体以相对第一本体旋转。第二导热件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第二导热件具有第二衔接槽及第二溢流槽。第二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二线槽,且第二衔接槽的轴侧连通第二溢流槽。第二溢流槽对应第一溢流槽而设置于第二导热件上。第二本体适于旋转至与第一本体接触,以使第二导热件接触第一导热件。加热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并接触对应的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以加热熔接两线材而熔接成接合线材。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溢流槽以及第二溢流槽的数量皆为多个。第一溢流槽分别连接第一线槽的相对两侧,且第二溢流槽分别连接第二线槽的相对两侧。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连通第一线槽。第二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与第四端。第三端连通第二线槽。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小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小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等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等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大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大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线材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第一线槽内。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本体旋转至与第一本体接触时,第一线槽及第一溢流槽分别与第二线槽以及第二溢流槽对接而共同定义出彼此连通的线材容置槽以及熔材溢流槽。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线材接合装置还包括一加热控制界面,耦接加热单元,用以控制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的开关切换及温度调整。
[0014]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线材接合装置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使第二本体适于相对第一本体旋转,其中,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各具有对应的线槽。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上,并各具有衔接槽及溢流槽,且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线槽,而溢流槽则连通对应的衔接槽。如此,使用者可将待熔接的两线材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本体的衔接槽内,并将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旋转至闭合状态而对两线材的重叠区进行加热熔融,以将两线材熔接成一新的接合线材。
[0015]并且,由于两线材是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衔接槽内再进行熔接,故两线材的接合面积较大,因而使熔接后的接合线材的结合力较强而不易断裂,也因为两线材是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熔接,因此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后会有多余的熔融线材溢流的情形,故多余的熔融线材即可溢流至熔材溢流槽而固化形成接合线材的溢流毛边部。此溢流毛边部可轻易被剥离。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线材接合工具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不仅可具有较强的接合强度,且也可维持流利的线状外型。
[0016]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对两线材进行熔接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将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0021]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0023]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0024]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0025]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0027]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0028]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局部构件分解示意图;
[0029]图1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30]图1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0031]图15是图14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32]图16及图17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之间维持间距的示意图;
[0033]图18及图19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1、12:线材;
[0036]20:接合线材;
[0037]21:溢流毛边部;
[0038]22:线材本体;
[0039]100、100a、10b:线材接合工具;
[0040]110:第一本体;
[0041]112:第一线槽;
[0042]113:第一压切面;
[0043]114:第一溢流槽;
[0044]114a:第一端;
[0045]114b:第二端;
[0046]116:第一表面;
[0047]118:第一导热件;
[0048]118a:第一衔接槽;
[0049]119:承靠部;
[0050]120:第二本体;
[005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