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142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的液压拉伸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大部分液压拉伸机械都采用正向拉伸工艺,如图1所示,现有拉伸机一般包 括机架11、安装在机架上方且带动凹模12向下移动的拉伸油缸13、安装在机架下方且带有 压边圈14的压边油缸15、液压驱动系统和控制器,在拉伸油缸13的带动下,压边圈14能沿 着凸模芯16相对于工作台17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凸模芯16不动,而压边圈14相对凸 模芯16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拉伸效果。在这种模式下,主缸提供的总压力F, &由拉伸力Fn 压边力匕和过大的背压力F 3等三部分组成,g卩:F = F1 + F2 + F3;
[0003] 相应的,液压拉伸机械消耗的电能W,&转化为拉伸功W1、压边功W 2、背压损耗功W3 和机械损耗W4四部分,即:W总=W1 + W2 + W3 + W4;
[0004] 上式中,拉伸功W1和压边功^恒定不变,该部分能量为用给定材料生产给定产品 实际需要消耗的能量;机械损耗W4由液压拉伸机械本身决定,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生产产品 不得不耗费的能量;而背压损耗功W 3则由过大的背压力F 3和压边圈移动距离L决定:W 3 = F3* L ;
[0005] 现有的液压设备基本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6] 1、在产品拉伸过程中,实际需要的总压力仅为拉伸力匕和压边力?2这两部分,且 Fn F2在产品拉伸过程中是实时变化的;但是在正向拉伸模式下,液压拉伸机械压边油缸提 供的总压力F, &在产品拉伸过程中不可实时调节。为了解决产品拉伸过程中F,&不可实时调 节而匕、匕需要实时调节这一矛盾,现在的液压拉伸机械通过溢流阀来实现对F nF2的实时 调节:液压拉伸机械压边油缸给予的总压力F,&比实际所需的拉伸力F 1、压边力匕之和大得 多,溢流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把过大的背压力F3泄走。溢流阀的使用实现了对F n F2的开 环控制,解决了产品拉伸过程中F,&不可调节而FnF 2需要实时调节的矛盾,但过大的背压力 F3产生的背压损耗功W 3造成了更高的能耗,同时使得液压油的温度容易升高,也增加了机 器配件的损坏机率。
[0007] 2、完成整个拉伸过程,凹模的运动行程比较长,这对油缸的要求较高,增加成本; 实际生产时,也由于行程长,压边油缸移动耗时长,导致生产效率低。
[0008] 3、由于背压力不可调节导致生产时产品次品率较高:拉伸过程中,压力小了,产品 容易起皱和扭曲;压力大了,产品容易开裂。
[0009] 4、由于拉伸力、压边力调节比较麻烦,调节拉伸力、压边力对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求较高,拉伸力、压边力调节不当又会大幅提高产品的次品率,为避免频繁调节拉伸力、 压边力这一技术难题,现有的拉伸技术采用正向拉伸方法,通过溢流阀把过大的背压力F 3 泄走,从而实现对拉伸力F1、压边力F2的开环实时调节。

【发明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生产效率高的 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 机,包括机架、凹模、压边油缸、压边圈、拉伸油缸、凸模芯、设置在机架中部的工作台和伺服 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凹模、凸模芯分别安装 在所述压边油缸、拉伸油缸的活塞杆上,压边油缸安装在机架上部且能带动凹模上下移动, 拉伸油缸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且能带动凸模芯相对压边圈上下移动;所述伺服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微机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交流伺服电动机、压边油 缸、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和拉伸油缸,微机控制 器接收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第一、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第 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动作,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分别驱动压边油缸、拉伸油缸动作。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压边油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一凹模安装板,所述凹模安装在凹模 安装板上。
[0013] 进一步地,在所述机架上位于工作台的一侧上还设有操作屏。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 1、节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采用反向拉伸模式,拉伸力Fl由拉伸油缸提供,压边 油缸只需提供压边力F2,且伺服液压闭环控制系统能根据生产需要对F1、F2进行调节。本 发明中的压边圈由于是固定不动的,不产生过大的背压力F3和背压损耗功W3,显著节约能 量且避免了液压油升温而出现的问题。
[0016] 2、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整个拉伸过程,与传统工艺相比,凹模的运动行程 可以减少一个拉伸深度的距离。而且,出料时,凸模芯和凹模是同时动作,分离后产品直接 裸露放置在压边圈上,不需顶杆顶出,拉伸及取料快,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0017] 3、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后,拉伸力F1、压边力F2根据生产 需要实时线性调节,不需要溢流阀泄走,液压油的温度不容易升高,机器配件的损坏机率也 大幅降低,从而有效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
[0018] 4、降低产品次品率。伺服液压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拉伸力、压边力的实时线性调 节,故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提供最合适的拉伸力、压边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
[0019] 5、由于设置了凹模安装板,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对凹模的更换比较方便,降低工人 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压拉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模和凸模的安装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伺服液压控制系统的系统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包括机架21、凹模22、 压边油缸23、压边圈24、拉伸油缸25、凸模芯26、设置在机架中部的工作台27和伺服液压 控制系统。
[0026] 其中,上述压边圈4固定设置在工作台27上;凹模22、凸模芯26分别安装在压边 油缸23、拉伸油缸25的活塞杆上。压边油缸23安装在机架上部且能带动凹模22上下移 动;拉伸油缸25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且能带动凸模芯26相对压边圈24上下移动。
[0027] 上述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微机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一压力传感 器、第一交流伺服电动机、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交流伺服电动 机,微机控制器接收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第一、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分别 控制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动作,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分别驱动压边油缸、拉 伸油缸动作。在产品成型过程中,不需变压时,伺服液压闭环控制系统控制输出恒定的压边 力和拉伸力;需要变压时,由微机控制器通过第一、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第二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动作,提供所需压边力和拉伸力,实现对压边力和拉伸力的线性调节。
[0028] 进一步地,在上述压边油缸23的活塞杆上安装有一凹模安装板28,所述凹模22安 装在凹模安装板28上。通过设置凹模安装板28,在生产不同产品,需要更换凹模时,能方便 快速的更换,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29] 进一步地,在上述机架21上位于工作台27的一侧上还设有操作屏29。方便在使 用时的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0030] 通过使用传统的与本使用新型的液压拉伸机分别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应的做功对 比及说明如下表:传统与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拉伸机做功对比。
[0031]
【主权项】
1. 一种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包括机架、凹模、压边油缸、压边圈、拉伸油缸、凸模 芯、设置在机架中部的工作台和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固定设置在工 作台上,所述凹模、凸模芯分别安装在所述压边油缸、拉伸油缸的活塞杆上,压边油缸安装 在机架上部且能带动凹模上下移动,拉伸油缸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且能带动凸模芯相对压边 圈上下移动;所述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微机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一压力传 感器、第一交流伺服电动机、压边油缸、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交流 伺服电动机和拉伸油缸,微机控制器接收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第一、第二伺 服驱动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动作,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分 别驱动压边油缸、拉伸油缸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油缸的活 塞杆上安装有一凹模安装板,所述凹模安装在凹模安装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 位于工作台的一侧上还设有操作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伺服反拉型液压拉伸机,包括机架、凹模、压边油缸、压边圈、拉伸油缸、凸模芯、设置在机架中部的工作台和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压边圈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凹模、凸模芯分别安装在所述压边油缸、拉伸油缸的活塞杆上,压边油缸安装在机架上部且能带动凹模上下移动,拉伸油缸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且能带动凸模芯相对压边圈上下移动;所述伺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微机控制器、第一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交流伺服电动机、压边油缸、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和拉伸油缸,微机控制器接收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第一、第二伺服驱动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第一、第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动作。
【IPC分类】B21D22-22, B30B15-22, B21D24-14
【公开号】CN204429947
【申请号】CN201520044004
【发明人】刘思贤, 张进高, 程炀, 刘庆贤, 陈壮发, 刘俊辰
【申请人】刘思贤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