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静压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191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静压导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加工机床、重型数控机床的液体静压导轨。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精度、减少功率消耗、消除爬行现象,很多机床特别是重型机床都采用了液体静压导轨,液体静压导轨的静摩擦系数很小,在运动方向几乎没有任何阻尼,液体静压导轨作为一种在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中广泛应用的导轨形式,其工作原理为: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经油孔输入到导轨面上的油腔,使浮动导轨微微抬起,在导轨面间充满润滑油形成承载油膜,从而使导轨处于纯液体摩擦状态。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89410A,公开日为2011年9月21日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 “一种精密加工机床用T型液体静压导轨”,该发明专利采用流量控制器组,保证各静压油腔油膜厚度的稳定和均匀,但未解决静压油腔中油压不稳定而产生的震动问题。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549460A,公开日为2009年10月7日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 “无飘移的高精度开式静压导轨”,该发明提高了油膜刚度,并可通过真空泵对油膜厚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受“漂移”问题限制的中小型低载荷精密机床开式静压导轨的问题,但未解决静压导轨油腔中油压不稳定而出现的压力脉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震、保压的高精度静压导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压不稳定而出现的压力脉动。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系统、浮动导轨、支承导轨及耐磨导轨板;所述的浮动导轨放置在所述的支承导轨上,所述的耐磨导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浮动导轨的底部。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泵、电机、单向阀、多点分油器、压力继电器、压力表、精滤油器、粗滤油器;所述的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的油泵工作,所述的油箱、油泵、单向阀、精滤油器、粗滤油器、压力表、压力继电器、多点分油器通过油路顺序连接将润滑油分配给所述的耐磨导轨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泵、单向阀之间安装有溢流阀。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粗滤油器之间安装有蓄能器,用于吸收和减小压力脉动峰值,起减震稳压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耐磨导轨板与支承导轨的结合面处,耐磨导轨板上加工有“王”字形的静压油腔。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耐磨导轨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浮动导轨的底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螺钉安装孔使用环氧树脂填平。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耐磨导轨板由多块铸造青铜板无缝拼装而成。
[0014]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系统通过多点分油器联通静压油腔,因在供油系统中安装了蓄能器,可以吸收和减小压力脉动峰值,防止震动;当供油系统压力达到所需的调定值时,通过压力继电器使液压泵卸荷,或通过卸荷溢流阀使液压泵卸荷;当液压泵突然停止供油时,蓄能器便将其储存的压力油放出,使液压系统压力缓慢降低,静压油腔中油液渐渐释放,使系统继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压力油,能充分提高了静压油膜刚度和导轨的运行精度,减少震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静压导轨之中。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I)由于导轨面间是纯液体摩擦,其摩擦系数极小,约为0.0005,大大降低了驱动功率,导轨运动速度的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很小;
[0017]2)由于是纯液体摩擦,故导轨不会磨损,寿命长,能长期保持制造精度,减少维修工作量;
[0018]3)油膜厚度受导轨运动速度影响小,即使在极低速时也不会产生爬行现象;
[0019]4)油膜具有误差均化作用,可提高导轨运动精度;
[0020]5)油膜承载能力大,刚度高,自身具有一定的吸震性,导轨运动平稳,在供油系统中安装了蓄能器后能进一步提高静压导轨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2]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耐磨导轨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请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静压导轨,包括供油系统、浮动导轨14、支承导轨12及耐磨导轨板13 ;浮动导轨14放置在支承导轨12上,耐磨导轨板1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浮动导轨14的底部;为防止铁肩进入螺钉安装孔,螺钉安装孔使用环氧树脂填平。
[0025]本实施例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1、油泵2、电机3、单向阀4、多点分油器5、压力继电器6、压力表7、精滤油器8、粗滤油器9、蓄能器10、溢流阀11 ;电机3用于驱动油泵2工作,油箱1、油泵2、单向阀4、精滤油器8、粗滤油器9、压力表7、压力继电器6、多点分油器5通过油路顺序连接将润滑油分配给耐磨导轨板13 ;油泵2、单向阀4之间安装有溢流阀11 ;单向阀4、粗滤油器9之间安装有蓄能器10,用于吸收和减小压力脉动峰值,起减震稳压的作用。
[0026]本实施例的耐磨导轨板13由多块铸造青铜板无缝拼装而成,耐磨导轨板13与支承导轨12的结合面处,耐磨导轨板13上加工有“王”字形的静压油腔。
[0027]请见图2,本实施例在耐磨导轨板13与支承导轨12的结合面加工有“王”字形的静压油腔,供油系统工作时,提供的润滑油经多点分油器5分配给多块耐磨导轨板13的静压油腔,此时油腔中的润滑油所形成的浮力将浮动导轨14浮起,在浮动导轨14和支承导轨12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液体承载油膜,当油腔中液体压力超过调定的压力值时,蓄能器10把油泵2输出的压力油储存起来,达到设定压力后,卸荷阀打开,泵卸荷。
[0028]当供油系统工作时,由于泵或电源的故障,油泵2突然停止供油,为防止浮动导轨急停出现震动,就用适当容量的蓄能器10作为应急动力源,当油泵2突然停止供油时,蓄能器10便将其储存的压力油放出,使系统继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压力油,能使静压油腔压力缓慢降低,避免震动。
[0029]在供油系统中安装蓄能器10,可以吸收和减小压力脉动峰值,这是防止震动与噪声的措施之一,还能使液体的流速变化减小,冲击压力得到缓冲,消除系统中管路和工作元件遭受损坏的危险。
[0030]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油箱1、油泵2、电机3、单向阀4、多点分油器5、压力继电器6、压力表7、精滤油器8、粗滤油器9、蓄能器10、溢流阀11、支承导轨12、耐磨导轨板13、浮动导轨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0031]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0032]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系统、浮动导轨(14)、支承导轨(12)及耐磨导轨板(13);所述的浮动导轨(14)放置在所述的支承导轨(12)上,所述的耐磨导轨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浮动导轨(14)的底部; 所述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I)、油泵(2)、电机(3)、单向阀(4)、多点分油器(5)、压力继电器(6)、压力表(7)、精滤油器(8)、粗滤油器(9);所述的电机(3)用于驱动所述的油泵(2)工作,所述的油箱(I)、油泵(2)、单向阀(4)、精滤油器(8)、粗滤油器(9)、压力表(7)、压力继电器(6)、多点分油器(5)通过油路顺序连接将润滑油分配给所述的耐磨导轨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2)、单向阀(4)之间安装有溢流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4)、粗滤油器(9)之间安装有蓄能器(10),用于吸收和减小压力脉动峰值,起减震稳压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导轨板(13)与支承导轨(12)的结合面处,耐磨导轨板(13)上加工有“王”字形的静压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导轨板(1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浮动导轨(14)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钉安装孔使用环氧树脂填平。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减震静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导轨板(13)由多块铸造青铜板无缝拼装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静压导轨,包括供油系统、浮动导轨、支承导轨及耐磨导轨板;所述的浮动导轨放置在所述的支承导轨上,所述的耐磨导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浮动导轨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导轨面间是纯液体摩擦,其摩擦系数极小,约为0.0005,大大降低了驱动功率,导轨运动速度的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很小;由于是纯液体摩擦,故导轨不会磨损,寿命长,能长期保持制造精度,减少维修工作量;油膜厚度受导轨运动速度影响小,即使在极低速时也不会产生爬行现象;油膜具有误差均化作用,可提高导轨运动精度;油膜承载能力大,刚度高,自身具有一定的吸震性,导轨运动平稳,在供油系统中安装了蓄能器后能进一步提高静压导轨的抗震性能。
【IPC分类】B23Q1-01, B23Q1-38, B23Q11-00
【公开号】CN204470986
【申请号】CN201520105745
【发明人】吴晓明, 海燕
【申请人】湖北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