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5876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车床,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动车床是一种高性能,高精度,低噪音的走刀式自动车床,是通过凸轮来控制加工程序的自动加工机床,其基本核心是可以经过一定设置与调教后可以长时间自动加工同一种产品,适合成批加工小零件,特别是较为复杂的零件。在零部件车床加工过程中,零部件原材料通过凸轮控制刀具走向进行加工,达到要求的尺寸与形状后,使用切断刀进行切断。此时,当材料较硬时,刀具震动,会发生切断面不平整、不光滑,甚至尾巴切不掉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切断精度的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
[000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包括以车床主轴为轴线延伸的圆柱体阻料柱,所述阻料柱面向零件的端头是纵截面为半圆的柱体,且在柱体的上表面平面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凹槽,所述阻料柱沿径向平移。
[0005]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比所加工零件的外径大100~200um,可供零件插入,但不要求完全卡住零件,完全卡住一方面会破坏零件表面光洁度,另一方面只能适用于一个尺寸的零件,限制阻料柱的使用范围。
[0006]进一步,所述阻料柱由与其另一端头连接的传动杆带动平移,所述传动杆具有两个弯折部,最终由控制切断刀的夹具夹住并带动。
[0007]有益效果:零件通过主轴运动到阻料柱端并通过凹槽顶靠在阻料柱中,到达阻料柱的固定位置,更加准确地控制工件在主轴方向上的尺寸,阻料柱与切断刀配合将未切断部分快速拉断,减少刀片切断时的不稳定性,提高了切断面的表面质量,增加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0]实施例: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以车床主轴I为轴线延伸的圆柱体阻料柱2,阻料柱2面向零件的端头仅保留圆柱体的下半部分,即纵截面为半圆的半个柱体21,且在柱体21的上表面平面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凹槽22,凹槽22的宽度比所加工零件的外径大150um。阻料柱2由与其另一端头轴向连接的传动杆3带动平移,由于传动杆3由切断刀的控制系统带动,且阻料柱2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传动杆3具有两个弯折部,最终由控制切断刀的夹具4夹住并带动运动,使阻料柱2沿圆柱体端面的径向横向平移。
[0011]工件原材料通过车床的主轴I行进到切断装置后,在凹槽22里沿轴线方向继续向前运行直至顶到阻料柱2的圆柱体截面,刀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加工到指定的尺寸和形状,这样保证了工件原材料轴向的尺寸,提高了加工精度。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原材料顶端依旧顶住阻料柱2顶端且部分原材料在凹槽22内,使得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更加稳固,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切断刀将原材料的尾端切断到一半,即尾端纵截面的一半,夹具4控制传动杆3带动阻料柱2平移,将工件未拉断部分拉断,工件落入出料口,原材料继续行进至阻料柱2的圆柱体截面端,如此往复运动。减少了直接一刀切断由于刀片震动对尾端表面质量的影响,提高了尾端精度。
[0012]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车床主轴为轴线延伸的圆柱体阻料柱,所述阻料柱面向零件的端头是纵截面为半圆的柱体,且在柱体的上表面平面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凹槽,所述阻料柱沿径向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比所加工零件的外径大100~20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柱由与其另一端头连接的传动杆带动平移,所述传动杆具有两个弯折部,最终由控制切断刀的夹具夹住并带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动车床的切断装置,包括以车床主轴为轴线延伸的圆柱体阻料柱,所述阻料柱面向零件的端头是纵截面为半圆的柱体,且在柱体的上表面平面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凹槽,所述阻料柱沿径向平移。零件通过主轴运动到阻料柱端并通过凹槽顶靠在阻料柱中,到达阻料柱的固定位置,更加准确地控制工件在主轴方向上的尺寸,阻料柱与切断刀配合将未切断部分快速拉断,减少刀片切断时的不稳定性,提高了切断面的表面质量,增加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IPC分类】B23B25/00
【公开号】CN204867456
【申请号】CN201520499742
【发明人】李银生, 殷蕤
【申请人】和才精密部件(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