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309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拉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拉棒,用于在对船体相邻两钢板对焊的过程中,将两钢板进行对位。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船舶行业的不断发展,实际生产中对船体各部分的焊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船体上相邻两钢板之间的对焊,需操作者用拉棒将两钢板进行对位,且对位要求较尚ο
[0003]拉棒有量程限制,超量程使用会造成拉棒损坏,同时也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而由于现有拉棒自身无法限制使用者超量程使用,实际工作中,操作者经常超量程使用,造成拉棒大量损坏,同时也威胁到操作者的安全,这就对拉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使用时加载力无法超过自身量程的拉棒,解决实际使用中超量程使用而造成拉棒损坏,及威胁操作者人身安全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时加载力无法超过自身量程的拉棒,解决实际使用中超量程使用而造成拉棒损坏,及威胁操作者人身安全的难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拉棒,包括主壳体、设置于主壳体上端的输入端、纵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输入轴、横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拉拽螺杆、设置于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拉拽螺杆的动力输入端之间的齿轮机构、套设于拉拽螺杆上的从主壳体内向外侧伸出的拉伸棒及分别设置于主壳体左右两端的拉拽环和固定环,所述输入端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轴套、棘轮、棘爪和平面轴承,所述输入轴向上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外圆周面上,所述轴套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套设于所述轴套的外圆周面上,所述轴套的下端部设置有摩擦沿,所述棘轮的下端面与所述摩擦沿触接,所述棘爪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所述轴套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一个螺母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处,该螺母与所述轴套螺接,轴套在所述螺母与所述棘轮之间套设有平面轴承,所述拉拽环与所述拉伸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与所述主壳体固定连接。
[0007]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的小锥齿轮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拽螺杆的动力输入端的大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
[0008]还包括一字型的加力棒,所述输入端的外壳上设置有供加力棒穿入的输入端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使用过程中当加载力达到拉棒量程,超出棘轮的下端面与轴套下端的摩擦沿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时,棘轮与轴套之间就会发生打滑现象,保证了操作者无法超量程使用,避免超量程使用损坏拉棒,也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轻巧、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性更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端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在图中:1_输入端;2-外壳;3_输入端孔;4-棘爪;5-棘轮;6-轴套;7_平面轴承;8_螺母;9_输入轴;10_主壳体;11_小锥齿轮;12_大锥齿轮;13_拉拽螺杆;14_拉伸棒;15_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14]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拉棒,包括主壳体10、设置于主壳体10上端的输入端1、纵向设置于主壳体10内的输入轴9、横向设置于主壳体10内的拉拽螺杆13、设置于输入轴9的动力输出端与拉拽螺杆13的动力输入端1之间的齿轮机构、套设于拉拽螺杆13上的从主壳体10内向外侧伸出的拉伸棒14及分别设置于主壳体10左右两端的拉拽环(图中未画出)和固定环15,输入端1包括外壳2及设置于外壳2内的轴套6、棘轮5、棘爪4和平面轴承7,输入轴9向上伸入外壳2内,轴套6套设于输入轴9的外圆周面上,轴套6与输入轴9固定连接,棘轮5套设于轴套6的外圆周面上,轴套6的下端部设置有摩擦沿,棘轮5的下端面与摩擦沿触接,棘爪4固定连接于外壳2的内侧,棘爪4与棘轮5啮合,外壳2的上端开口,轴套6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一个螺母8盖设于外壳2的上端开口处,该螺母8与轴套6螺接,轴套6在螺母8与棘轮5之间套设有平面轴承7,拉拽环与拉伸棒14固定连接,固定环15与主壳体10固定连接。
[0015]参见图2,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输入轴9的动力输出端的小锥齿轮11及固定连接于拉拽螺杆13的动力输入端的大锥齿轮12,小锥齿轮11与大锥齿轮12啮合。
[001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字型的加力棒,输入端1的外壳2上设置有供加力棒穿入的输入端孔3。
[0017]使用时,先将拉拽环、固定环15分别与两钢板连接,手动旋转输入端1,将拉棒加载至带负载状态,后将加力棒穿入输入端孔3内,继续手动加载,直至工位所要求的状态为止。完成后,相反方向旋转输入端1进行卸载,即可进行下一工位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轻巧、易于操作的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最大能达到30t的承受强度,当加载力达到拉棒量程时,超出棘轮5的下端面与轴套6下端的摩擦沿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时,棘轮5与轴套6之间就会发生打滑现象,使其无法超量程使用,避免超量程使用损坏拉棒,也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0019]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端1的结构更为合理,即使工位附近有障碍物,也可轻松使用,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应用范围。
[002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棒包括主壳体、设置于主壳体上端的输入端、纵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输入轴、横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拉拽螺杆、设置于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拉拽螺杆的动力输入端之间的齿轮机构、套设于拉拽螺杆上的从主壳体内向外侧伸出的拉伸棒及分别设置于主壳体左右两端的拉拽环和固定环,所述输入端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轴套、棘轮、棘爪和平面轴承,所述输入轴向上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外圆周面上,所述轴套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套设于所述轴套的外圆周面上,所述轴套的下端部设置有摩擦沿,所述棘轮的下端面与所述摩擦沿触接,所述棘爪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所述轴套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一个螺母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处,该螺母与所述轴套螺接,轴套在所述螺母与所述棘轮之间套设有平面轴承,所述拉拽环与所述拉伸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与所述主壳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出端的小锥齿轮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拽螺杆的动力输入端的大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字型的加力棒,所述输入端的外壳上设置有供加力棒穿入的输入端孔。
【专利摘要】一种拉棒,包括主壳体、设置于主壳体上端的输入端、纵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输入轴、横向设置于主壳体内的拉拽螺杆、设置于输入轴与拉拽螺杆之间的齿轮机构、套设于拉拽螺杆上的从主壳体内向外侧伸出的拉伸棒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拉伸棒与主壳体上的拉拽环和固定环,输入端包括外壳,输入轴向上伸入外壳内,一轴套套设于输入轴的外圆周面上,轴套与输入轴固定连接,一棘轮套设于轴套的外圆周面上,棘轮的下端面与轴套的下端部的摩擦沿触接,一棘爪固定连接于外壳的内侧,棘爪与棘轮啮合,一个螺母盖设于外壳的上端开口处,螺母与轴套螺接,轴套在螺母与棘轮之间套设有平面轴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超量程使用造成的拉棒损坏及给操作者带来人身安全的问题。
【IPC分类】B23K37/04
【公开号】CN205043382
【申请号】CN201520607960
【发明人】李雪珺, 曾治达
【申请人】上海诺霸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