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993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材连续挤压成型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技术是挤压成型技术中的一种,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是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技术中的核心设备组件,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主要包括安装支撑外壳和挤压模内芯,现有技术中的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存在挤压模内芯更换作业效率低的不足,需要首先将安装支撑外壳拆卸后再分解开才能从安装支撑外壳中取出挤压模内芯进行更换。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其成型挤出口通常为为平直的通孔,成型挤出口的两端边缘倒圆角,对于具有较大截面积的铜材,上述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在进行挤压作业时容易出现撕边、不饱和等不良缺陷,影响了加工铜材的质量。为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既能够提高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的内芯更换便捷度,又能够避免铜材在挤压成型作业时出现撕边、不饱和等不良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包括安装支撑外壳和挤压模内芯;所述安装支撑外壳包括圆饼形的安装支撑底面和圆管形的安装支撑侧面,所述安装支撑底面设置有成型料挤出通孔;所述挤压模内芯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和所述安装支撑底面所围成的半包围空槽中,所述挤压模内芯为圆柱形且所述挤压模内芯的轴心处设置有挤压成型通道,所述挤压成型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挤压成型出口和挤压成型入口,所述挤压成型出口和所述挤压成型入口之间的连线沿所述挤压模内芯的轴向设置,所述挤压成型通道的所述挤压成型出口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外壳的所述安装支撑底面;所述安装支撑侧面的内侧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槽,每个所述限位卡块槽中设置有一个内芯限位卡块,所述内芯限位卡块与所述限位卡块槽的底壁之间通过限位安装弹簧连接,所述挤压模内芯的滚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内芯限位卡块的内芯限位卡槽。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挤压成型出口为矩形,所述挤压成型入口为椭圆形,且所述挤压成型入口和所述挤压成型出口与所述挤压模内芯的轴向两端面之间的拐角为倒圆角结构,所述挤压成型通道在所述挤压成型入口与所述挤压成型出口之间平滑过渡。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模内芯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的一侧轴向端面还设置有径向凸起盖板,所述径向凸起盖板的外径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的外径相同。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芯限位卡块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的一侧侧壁为楔形斜面结构,所述挤压模内芯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的一侧端面的外侧边缘也为楔形斜面结构。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芯限位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旋钮楔形斜面一,所述内芯限位卡块设置有配合所述旋钮楔形斜面一的旋钮楔形斜面二。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既能够提高铜材连续挤压成型模具的内芯更换便捷度;通过设置较为平滑的椭圆形所述挤压成型入口,在加工具有较大截面积的带状铜材时,又能够避免铜材在挤压成型作业时出现撕边、不饱和等不良缺陷;从而提尚铜材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垂直于轴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沿轴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包括安装支撑外壳I和挤压模内芯2;所述安装支撑外壳I包括圆饼形的安装支撑底面11和圆管形的安装支撑侧面12,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设置有成型料挤出通孔13;所述挤压模内芯2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和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所围成的半包围空槽中,所述挤压模内芯2为圆柱形且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心处设置有挤压成型通道21,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的两端分别为挤压成型出口 211和挤压成型入口 212,所述挤压成型出口 211和所述挤压成型入口 212之间的连线沿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向设置,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的所述挤压成型出口 211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外壳I的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的内侧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槽14,每个所述限位卡块槽14中设置有一个内芯限位卡块3,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与所述限位卡块槽14的底壁之间通过限位安装弹簧4连接,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滚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的内芯限位卡槽22。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为矩形,所述挤压成型入口212为椭圆形,且所述挤压成型入口 212和所述挤压成型出口 211与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向两端面之间的拐角为倒圆角结构,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在所述挤压成型入口 212与所述挤压成型出口 211之间平滑过渡。作为优选的,所述挤压模内芯2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轴向端面还设置有径向凸起盖板23,所述径向凸起盖板23的外径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的外径相同。作为优选的,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侧壁为楔形斜面结构,所述挤压模内芯2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端面的外侧边缘也为楔形斜面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内芯限位卡槽22的侧壁上设置有旋钮楔形斜面一221,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设置有配合所述旋钮楔形斜面一 221的旋钮楔形斜面二 31。
[0018]组装时,直接将所述挤压模内芯2压入到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和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所围成的半包围空槽中,然后旋转所述挤压模内芯2使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进入所述内芯限位卡槽22中;需要拆出所述挤压模内芯2时,如图1所示顺时针旋转所述挤压模内芯2然后使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脱离所述内芯限位卡槽22,拔出所述挤压模内芯2即可。
[00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撑外壳(I)和挤压模内芯(2);所述安装支撑外壳(I)包括圆饼形的安装支撑底面(11)和圆管形的安装支撑侧面(12),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设置有成型料挤出通孔(13);所述挤压模内芯(2)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和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所围成的半包围空槽中,所述挤压模内芯(2)为圆柱形且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心处设置有挤压成型通道(21),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的两端分别为挤压成型出口(211)和挤压成型入口(212),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和所述挤压成型入口(212)之间的连线沿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向设置,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的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外壳(I)的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的内侧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槽(14),每个所述限位卡块槽(14)中设置有一个内芯限位卡块(3),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与所述限位卡块槽(14)的底壁之间通过限位安装弹簧(4)连接,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滚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的内芯限位卡槽(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为矩形,所述挤压成型入口(212)为椭圆形,且所述挤压成型入口(212)和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与所述挤压模内芯(2)的轴向两端面之间的拐角为倒圆角结构,所述挤压成型通道(21)在所述挤压成型入口(212)与所述挤压成型出口(211)之间平滑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内芯(2)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轴向端面还设置有径向凸起盖板(23),所述径向凸起盖板(23)的外径与所述安装支撑侧面(12)的外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背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侧壁为楔形斜面结构,所述挤压模内芯(2)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底面(11)的一侧端面的外侧边缘也为楔形斜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限位卡槽(22)的侧壁上设置有旋钮楔形斜面一 (221),所述内芯限位卡块(3)设置有配合所述旋钮楔形斜面一(221)的旋钮楔形斜面二(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更换内芯的铜材挤压模具,包括安装支撑外壳和挤压模内芯;所述安装支撑外壳包括安装支撑底面和安装支撑侧面,所述安装支撑底面设置有成型料挤出通孔;所述挤压模内芯为圆柱形且所述挤压模内芯的轴心处设置有挤压成型通道,所述挤压成型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挤压成型出口和挤压成型入口,所述挤压成型通道的所述挤压成型出口朝向所述安装支撑外壳的所述安装支撑底面;所述安装支撑侧面的内侧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块槽,每个所述限位卡块槽中设置有一个内芯限位卡块,所述内芯限位卡块与所述限位卡块槽的底壁之间通过限位安装弹簧连接,所述挤压模内芯的滚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内芯限位卡块的内芯限位卡槽。
【IPC分类】B21C25/02, B21C23/06
【公开号】CN205362264
【申请号】CN201620173552
【发明人】马国红, 程金春, 许荣
【申请人】安徽鑫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