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8161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铰链,驱动装置带动主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铰链设置在各导向槽块之间;主动导向槽块通过铰链带动被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各导向槽块的槽用于接纳细长工件;铰链包括以一定角度可枢转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连接两个导向槽块;所述角度适于通过铰链的张开和闭合将各导向槽块的行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通过铰链式行程限制方式准确控制铜管接料导向槽块之间的间距,使长U铜管可以以预定的方向和顺序进入导向槽块。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从弯管机接收长U形弯管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长U弯管的取料方式尚未实现自动化生产,铜管经弯管机折弯成长U弯管后,直接从弯管机的模具口掉落到滑板上,然后通过滑板导向滑落到铜管转运车,再运送到穿管工作区。因为长U弯管是自然掉落到滑板上和滑落到铜管转运车,原有在弯管机模具中的整齐排布的状态被打破,不利于后续工序的自动化。此外,在掉落时,长U弯管与滑板互相碰撞,加之长U弯管的乱序摆放,更容易造成长U弯管的变形,长U弯管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自动接料是长U弯管机自动取料技术研究的难题,也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从弯管机自动接取长U弯管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以解决长U弯管无序排放不利于后续工序自动化及因自然掉落或滑落容易造成长U弯管变形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铰链,其中,
[0005]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主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
[0006]所述铰链设置在所述主动导向槽块与所述被动导向槽块之间以及两个被动导向槽块之间;
[0007]所述主动导向槽块通过铰链带动所述被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
[0008]所述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的槽用于接纳细长工件;
[0009]所述铰链包括以一定角度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导向槽块;所述角度适于通过所述铰链的张开和闭合将各导向槽块的行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提供被动导向槽块横向移动的动力。
[0011]优选地,所述铰链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0012]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通过活动销相对应地耦接在一起;
[0013]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活动销连接至相应的导向槽块。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均包括凹进部和凸出部,其中,
[0015]所述第一臂第一端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
[0016]所述第二臂第一端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
[0017]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固定导向槽块,在所述固定导向槽块与所述被动导向槽块之间也设置有铰链。
[0018]优选地,在任意两个导向槽块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铰链。
[0019]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导向槽块靠近出弯管机出料口一端的夹具。
[0020]优选地,所述夹具具有圆形槽,其在细长工件从弯管机中出料期间夹持住所述细长工件,但并不夹紧所述细长工件。
[0021 ]更优选地,所述夹具由气缸驱动。
[0022]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感测导向槽块的到位位置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
[0023]优选地,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角度。
[0024]优选地,所述细长工件为长U形铜管工件。
[0025]使用上述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自动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主动导向槽块被带动向外拉伸;
[0027]步骤2:主动导向槽块向外拉伸的同时,通过铰链带动被动导向槽块张开,主动导向槽块和被动导向槽块相互分离;
[0028]步骤3:当铰链的张开角度达到最大时,驱动装置停止驱动,等待接料;
[0029]步骤4:细长工件自弯管机中出料,每一根管对应进入各导向槽块中;
[0030]步骤5:驱动装置驱动各导向槽块靠紧,铰链恢复靠紧状态,接料完成。
[0031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接料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6:完成上述步骤后,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将铜管送至穿管工作区;
[0033]步骤7: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返回弯管机出料口,进行下一次接料过程。
[0034]优选地,在上述自动接料方法中,在所述步骤I中,所述驱动装置提供横向移动动力,进而带动主动导向槽块向外拉伸;在所述步骤5中,由驱动装置驱动各导向槽块靠近,铰链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往回合并,恢复靠紧状态。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通过铰链式行程限制方式,即通过铰链的方式,能够准确控制铜管接料导向槽块之间的间距,保证每一个铜管导向槽块在张开时都能与长U弯管机的出料口相对应,使长U铜管可以以预定的方向和顺序进入铜管接料导向槽块。
【附图说明】
[003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004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铰链的立体示意图。
[004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铰链在另一方向中的铰链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整体上如图1至图3中所示,包括支架8、作为驱动装置的电机1、主动导向槽块3、被动导向槽块4、固定导向槽块
5、铰链7。
[0044]如图1中所示,电机I固定在支架8的一端;电机I带动丝杆2转动,进而带动主动导向槽块3平行移动。丝杆2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丝母座(未示出)与主动导向槽块3连接,通过丝母座带动主动导向槽块3移动。固定导向槽块5固定在支架8的相对于电机的另一端。
[0045]如图2中所示,在任意两个导向槽块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铰链7。换言之,在主动导向槽块3和与其相邻的被动导向槽块4之间设置有铰链7,在任意两个被动导向槽块4之间也设置有铰链7,在固定导向槽块5与与之相邻的被动导向槽块4之间也设置有铰链7。铰链7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中结合图4及图5具体说明。因此,主动导向槽块3能够通过铰链7带动多个被动导向槽块4沿丝杆2平行移动。
[0046]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导向槽块(S卩,主动导向槽块、多个被动导向槽块和固定导向槽块)靠近出弯管机出料口一端的夹具6。夹具6具有容纳细长工件的圆形槽,其在细长工件从弯管机中出料期间夹持住细长工件,但并不夹紧细长工件,以防对细长工件造成损害。优选地,夹具6由气缸(未示出)驱动。
[0047]如图3中所示,电机I固定在支架8的一端。支架8上设置有滑轨,导向槽块下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对应的凹槽。借由凹槽与滑轨的配合,导向槽块可以在支架上平行移动,避免出现前后摆动。
[0048]如图4及图5中所示,铰链7包括以一定角度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导向槽块;所述角度优选适于通过所述铰链7的张开和闭合将各导向槽块(S卩,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和固定导向槽块)的行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优选地,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角度。换言之,当铰链7张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之间的夹角为150度,当所述铰链7闭合时,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平行,即其之间的夹角为O度。
[0049]优选地,第一臂71和第二臂72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臂的第一端711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721通过活动销91相对应地耦接在一起;第一臂的第二端712和第二臂的第二端722分别通过活动销92、93连接至相应的导向槽块(即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或固定导向槽块)。
[0050]优选地,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形成一种角度限位结构。具体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均包括凹进部和凸出部,其中,第一臂的第一端711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第二臂的第一端721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第二臂的第一端721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第一臂的第一端711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当铰链被拉伸张开到极限状态时,角度限位结构可以限制铰链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仍然具有一定的角度,避免产生死角使铰链无法往固定方向翻转。
[0051]如图所示,各导向槽(S卩,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和固定导向槽)的槽用于接纳细长元件。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中,所述细长工件为长U形弯管,优选由铜制成,也称为长U形铜管工件。
[005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未示出),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感测导向槽块的到位位置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
[0053]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中,所述电机为异步电机。
[0054]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的自动接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步骤I: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主动导向槽块被带动向外拉伸;具体地,在电机的驱动下,通过丝杆带动主动导向槽块向外拉伸;
[0056]步骤2:主动导向槽块向外拉伸的同时,通过铰链带动被动导向槽块张开,主动导向槽块和被动导向槽块相互分离;具体地,由于每个导向槽块之间都是以铰链式结构连接,主动导向槽块向外拉伸的同时带动被动导向槽块张开而相互分离;
[0057]步骤3:当铰链的张开角度达到最大时,驱动装置停止驱动,等待接料;具体的,当铰链的角度达到最大时,角度限位结构将限制铰链继续打开,铰链将限制两侧的导向槽块继续张开,此时,限位传感器将检测到导向槽块的到位位置,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控制系统控制停止异步电机的供电,等待接料;
[0058]步骤4:长U弯管自弯管机中出料,每一根管对应进入各导向槽块中;
[0059]步骤5:驱动装置驱动各导向槽块靠紧,铰链恢复靠紧状态,接料完成;具体地,导向槽块在电机驱动下靠紧,铰链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往回合并,恢复靠紧状态。
[0060]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0061 ]步骤6:完成上述步骤后,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将铜管送至排管工作区域;
[0062]步骤7: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返回弯管机出料口,进行下一次接料过程。
[0063]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提供了一种铰链式行程限制装置,其利用铰链的角度限制作用对各导向槽块的直线移动的行程进行控制,从而使对串联式导向槽块的直线行程限制更准确更可靠,减少了累积误差,进而实现了对长U弯管的自动接料。
[006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驱动装置、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铰链,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主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 所述铰链设置在所述主动导向槽块与所述被动导向槽块之间以及两个被动导向槽块之间; 所述主动导向槽块通过铰链带动所述被动导向槽块平行移动; 所述主动导向槽块、被动导向槽块的槽用于接纳细长工件; 所述铰链包括以一定角度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导向槽块;所述角度适于通过所述铰链的张开和闭合将各导向槽块的行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提供被动导向槽块横向移动的动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通过活动销相对应地耦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活动销连接至相应的导向槽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端均包括凹进部和凸出部,其中, 所述第一臂第一端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 所述第二臂第一端的凸出部的端面形成对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的凹进部的端面的阻挡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固定导向槽块,在所述固定导向槽块与所述被动导向槽块之间也设置有铰链。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两个导向槽块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铰链。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导向槽块靠近出弯管机出料口 一端的夹具。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具有圆形槽,其在细长工件从弯管机中出料期间夹持住所述细长工件,但并不夹紧所述细长工件。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由气缸驱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感测导向槽块的到位位置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角度。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工件为长U形铜管工件。
【文档编号】B21D43/12GK205464027SQ20162007768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邱雄胜, 尹显椿, 朱岳刚, 陈龙云, 张保全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