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弯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5069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弯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弯边机构,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和上模,直线驱动机构与上模固定连接,驱动上模上下直线移动;上模的底部设置有条状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柱状旋转件,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件连接,驱动旋转件在凹槽内旋转;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180度的扇形。本旋转弯边机构在加工板料过程中,使板料在第一侧边处发生塑性变形,板料在成形过程中也没有材料的流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缺陷的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旋转弯边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弯边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图1表示“几”字型高强板梁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几”字型高强板梁的成形方法有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拉延形式成形,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拉延形式成形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具体成形过程为:压边圈24在弹簧或者机床顶杆的作用下,上升到与凸模22的高度相当的位置,金属板料I放到压边圈,机床闭合带动凹模23下行,与压边圈24闭合压紧板料I,凹模23与压边圈24继续下移,直到到达下死点,成形完毕;方案二,采用压料形式成形,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压料形式成形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成形过程为:板料I放到凸模22上,机床上滑块带动模具凹模25及压料芯26下行,压料芯26先压住板料I,机床继续下行带动凹模25成形,直到下死点成形完毕。
[0003]以上两种技术方案在成形高强板时,均存在如下缺陷,图4表示采用拉延或压料形式成形的零件的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零件的回弹大,实际零件形状为板梁3,需要增加工序进行整形,而且不容易控制,增加了冲压工序,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弯边机构,用以消除现有技术中高强板“几”字型梁成形过程中,由于凹模圆角划过板料造成的侧壁卷曲、表面划痕等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弯边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和上模,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驱动所述上模上下直线移动;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条状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柱状旋转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件连接,驱动所述旋转件在所述凹槽内旋转;所述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180度的扇形。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旋转弯边机构还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一与所述条状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模与所述第一侧边对应的两表面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待加工板料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对应的一个表面上。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模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导向件。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向件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所述旋转件的旋转过程中,所述旋转件的弧面与所述导向件的梯形斜面接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旋转件的截面圆心角为270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设角度小于等于90度。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下模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凹槽的轴线位置对应。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弯边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和上模,直线驱动机构与上模固定连接,驱动上模上下直线移动;上模的底部设置有条状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柱状旋转件,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件连接,驱动旋转件在凹槽内旋转;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180度的扇形。相对传统的拉延成形或者压料成形造成零件回弹较大、侧壁卷曲、表面划痕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加工板料过程中,使板料在第一侧边处发生塑性变形,板料在成形过程中也没有材料的流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缺陷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表示“几”字型高强板梁结构示意图;
[0016]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拉延形式成形的示意图;
[0017]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压料形式成形的示意图;
[0018]图4表示采用拉延或压料形式成形的零件的示意图;
[0019]图5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弯边过程示意图;
[0021 ]图7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
[0022 ]图8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模具打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图5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弯边过程示意图,图7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8表示图5中旋转弯边机构的模具打开示意图。
[0025]结合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弯边机构,用于对待加工板料进行弯折。所述旋转弯边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1、旋转驱动机构和上模2,直线驱动机构I与上模2固定连接,驱动上模2上下直线移动。上模2的底部设置有条状凹槽(凹槽在附图中未标注),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具体可以为半圆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柱状旋转件3,旋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与旋转件连接,驱动旋转件在凹槽内旋转。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180度的扇形。
[0026]其中,直线驱动机构I可以通过液压动力、电动、内燃机等为动力。上模2可以通过固定螺钉、卡槽等与直线驱动机构I的动力输出端实现固定连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要便于上模2的拆卸替换。条状凹槽与旋转件3之间可以通过设置在条状凹槽内部的滑槽与设置在旋转件3上的滑块连接,实现旋转件3相对条状凹槽的转动。
[0027]旋转弯边机构还包括下模4,下模4包括一与条状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一侧边,下模4与第一侧边对应的两表面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待加工板料6放置在第一侧边对应的一个表面上。旋转件3的圆心角角度根据实际加工板料弯折角度来确定,例如加工直角形,则旋转件3横截面的扇形圆心角角度优选为270度,如加工60度的板料,则优选的旋转件3横截面的扇形圆心角角度为300度。下模4用于对待加工板料提供支撑,并与旋转件3横截面的扇形相配合实现对待加工板料6的弯折,具体角度如待加工角度为90度,则该下模4与第一侧边对应的两表面的夹角小于90度,实现负角度的几型梁加工。
[0028]在弯折过程中,旋转件3的一端通过旋转而带动待加工板料6发生弯折,而另一端及对应的端面可以在弯折过程中压紧待加工板料6。当然,为了防止出现因旋转件3的另一端及端面脱离待加工板料6,导致弯折工艺无法完成的问题,还可以单独设置压紧结构,对待加工板料6进行压紧,下具体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此不再详述。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0030]在直线驱动机构I驱动上模2下行的过程中,首先是旋转件3接触待加工板料6。直线驱动机构I驱动上模2继续下行,旋转件3开始在上模2的条状凹槽中旋转,带动待加工板料6弯曲变形,到直线驱动机构I下行死点时成形完毕。随后,直线驱动机构I开始上行,旋转件3在条状凹槽中开始反方向转动,直到恢复原位。
[0031]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成形高强板“几”字型梁,相对传统的拉延成形或者压料成形造成零件回弹较大、侧壁卷曲、表面划痕等缺陷,待加工板料6仅在第一侧边处发生塑性变形,待加工板料6在成形过程中也没有材料的流动,零件侧壁不会产生卷曲、表面划痕等现象,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缺陷的发生。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模2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导向件5,用于对旋转件3的旋转进行导向。导向件5用于限制旋转件3的转动,为其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
[00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导向件5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旋转件3的旋转过程中,旋转件3的弧面与导向件5的梯形斜面接触。
[00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旋转件3的截面圆心角为270度。此圆心角角度尤其适用加工直角板料。旋转件3的扇形截面圆心角度可以根据零件的实际情况以及零件的回弹情况等来设置,以加工不同角度的几型梁,最大弯曲角度可以达到135度,能够实现负角生产。该旋转弯边机构不仅可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工序。
[003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下模4的第一侧边对应的两个表面的夹角为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小于等于90度,以实现负角生产。
[00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下模4的第一侧边与凹槽的轴线位置对应,从而与旋转件3的轴线位置对应,旋转件3的转动角度与待加工板料6的弯曲角度对应,有利于控制加工角度。
[0037]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相对与现有技术中“几”字型梁的加工成形存在以下两点优势:
[0038]1、零件的成形原理不同:传统的拉延成形或者压料成形都是通过使整个板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且板料在模具圆角处会有材料的流动,造成零件回弹较大、侧壁卷曲、表面划痕等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弯边机构只是使零件在下模的第一侧边处发生塑性变形,板料在成形过程中也没有材料的流动,从而避免了以上缺陷的发生。
[0039]2、旋转弯边机构的旋转件其旋转角度范围较大,最大可以达到135度,从而可以实现负角生产,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采用传统的工艺,需要增加工序,多步实现,成本较尚O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旋转弯边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和上模,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驱动所述上模上下直线移动;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条状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柱状旋转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件连接,驱动所述旋转件在所述凹槽内旋转;所述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180度的扇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弯边机构还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一与所述条状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模与所述第一侧边对应的两表面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待加工板料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对应的一个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导向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所述旋转件的旋转过程中,所述旋转件的弧面与所述导向件的梯形斜面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的截面圆心角为270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小于等于90度。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弯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凹槽的轴线位置对应。
【文档编号】B21D5/06GK205571066SQ201521108408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发明人】袁立峰, 马铁利, 刘兆喆, 崔月静, 康平平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