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组织钢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24380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细组织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细组织钢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以高生产率生产用作焊接用钢的超细组织钢的方法。迄今为止,受控的轧制-加速冷却技术一直是在低合金钢中获得细铁素体的有效方法。即,通过控制在奥氏体非重结晶区中累积接合的百分比及此后的冷却速度来获得细的组织。但,作为限度,在Si-Mn钢中所获得的铁素体晶粒最大为10μm,而在Nb钢中最大为5μm。此外,如于日本专利公开No39228/1987和7247/1987中所述,通过在包括α相范围的Ar1-Ar3+100℃的温度范围内,增加总面积收缩比为75%或更高的压缩,然后以至少20K/秒的冷却速度冷却,就获得粒径约3-4μm的铁素体晶粒。但,如上所述,比如,日本专利公开No.65564/1993所述,为获得粒径小于3μm的铁素体晶粒,需要非常大的压缩量和冷却速度(至少40K/秒)。冷却速度为至少20K/秒的淬火是仅在薄的钢厚度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的手段,而对通常作焊接结构的,广泛而实际上已被应用的钢的生产方法而言,该手段是不能奏效的。还有,就强加工本身而言,在轧制时,在奥氏体低温范围内通常难以进行超过50%的大的压缩,因为变形阻力和长辊时的收缩程度很大。还有,为在非重结晶区累积压缩,一般需要至少70%,由于钢板温度低这也难作到。控制轧制的钢在转变后的铁素体相通常形成聚集的组织,而且所得到的该铁素体组织由于强压缩的结果,变得具有倾斜角小的晶界是已知的。也就是说,通过简单的强力加工,形成聚集的组织,因而不能获得由大的倾斜角晶界构成的铁素体晶粒。因此,即使实施高于日本专利公开No.39228/1987和7247/1987中所示的强加工时,也难以得到由大的倾斜角晶界构成的细铁素体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预先开发了获得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为基本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方法,该法在通过将熔体加热到至少为Ac3点的温度使熔融的原料奥氏体化后,在至少为Ar3点的温度下,施加压缩比至少为50%的压力加工,然后冷却(日本专利公开No.256682/1997,256802/1997及52545/1998)。用这种新的生产方法,就可能生产出一种超细组织钢,该钢由作为基本相的,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构成,该换素体晶粒的周围被方位错位角至少为15°的,大的倾斜角晶界包围。但,实际上对这种新方法还希望有进一步的改进。这是因为希望得到更细的组织,而且出于工业化的观点,希望热加工时的变形阻力尽可能小。实际上,在奥氏体低温区以一个道次进行至少50%的加工时,变形阻力很大,因而希望尽可能低地降低变形阻力。即,通过在奥氏体低温范围进行加工,然后控制冷却来获得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实际是不大于2μm的铁素体作主相的组织而言,可以说需要一种能在较低的变形阻力下以较小的压缩量和特别低的冷却速度能生产由作为主相的铁素体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新方法,所述的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更好是不大于2μm。本发明已在上述情况下完成,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较低的变形阻力下,以较小的压缩量和特别慢的冷却速度生产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更好是不大于2μm的铁素体作主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新方法。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方法,所述的铁素体是在使原料成锭后,通过将该锭加热到至少为Ac3的温度使该锭奥氏体化,然后在从Ae3点或更低至Ar3点-150℃的温度下,或在至少为550℃的温度下进行压缩比至少为50%的压力加工,此后再进行冷却而得到的,其中压力加工时的变形速度为0.001-10/秒。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上述方法生产的,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更好是不大于2μm的铁素体作主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提供了目标1的生产方法,其中的变形速率在0.01-1/秒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提供了目的1的生产方法,其中加工后的冷却速度不高于10K/秒。图1是展示锻造压力加工和变形时的主要部份的截面图;图2是展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钢的截面的SEM照片;图3是展示对比例钢的截面的SEM照片;图4是展示铁素体粒径和维氏硬度间关系的图。下面详细陈述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各种探索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控制压力加工时的温度和变形速率对于使所形成的钢组织的细化及降低变形阻力是非常有效的,而尤其是通过在不高于Ae3点的温度下进行大于50%的压力加工和控制冷却而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时,得到了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更好不大于2μm的细铁素体晶粒,从而在这种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了本发明。因此,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lt;A&gt;通过将原料锭加热到至少为Ac3点的温度使该锭奥氏体化;&lt;B&gt;以从Ae3点或更低至Ar3点-150℃的温度或至少550℃的温度,至少50%的压缩比的压力加工;及&lt;C&gt;此后的冷却是基本的工艺要求。在此情况下,Ae3点是铁素体(排除δ-铁素体)可在相图上在奥氏体-铁素体平衡转变点存在的最高温度。Ar3表示了奥氏体的起始温度,未加工时的铁素体转变的起始温度。按本发明的方法,在压力加工&lt;B&gt;时,变形速度被限定于0.001-10/秒的范围内。比如,于图1所示(该图表示通过使砧子上、下移动而进行的平面压力加工),若进行压力加工的工件(试样)的厚度在t秒的时间内从Ⅰ。变到I,则变形(ε)用ε=ln(lo/l)表示,变形速率因而为ε/t,即表示为ln=(lo/l)/t。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变形速率为0.001-10/秒,较好是0.01-1/秒。当变形速率大于10/秒时,则变形阻力大,而铁素体的细化效果小。而变形速率小于0.001/秒时,则需很长的加工时间。因此,上述每种情况都是工业上不可取的。按本发明,对于压力加工而言,最好采用图1所示的锻造加工。比如,上述的锻造压力加工的情况是一种能以1个道次超过90%的压缩比进行的强压力加工的方法,而在此情况下,通过控制置于上方的和工件下方的砧子的驱动速度,就可以控制压力加工时的变形速率。按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在冷却步骤&lt;c&gt;中,将冷却速度降至10K/秒或更低也是有效的。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可生产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而更好是不大于2.5μm的,并被方位错位角至少为15°的大的倾斜角晶界包围铁素体为主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在该铁素体-铁素体晶界中,该大的倾斜角晶界的比率至少为80%。因此,可能经济地得到高强度的可焊接钢。对于该钢的化学成份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该钢最好由含不大于0.3%(重量)的C及Si、Mn、P、S、N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Fe构成。更好是,含有不大于2%(重量)的Si、不大于3%(重量)的Mn、不大于0.1%(重量)的P、不大于0.02%(重量)的S及不大于0.005%(重量)的N。另一方面,构成该钢的Fe还含Cr、Ni、Mo和Cu,它们每种都不大于3%(重量),该Fe还含0.003-0.1%(重量)的Ti、0.003-0.05%(重量)的Nb及0.005-0.2%(重量)的V。但按本发明,不用昂贵的元素Ni、Cr、Mo、Cu等也能得到该超细组织钢,以及可以低成本生产此高强度钢。就制造该锭的原料而言,根据上述化学成份适当确定每种元素的添加比。下面用实施例详述本发明。通过将化学成份示于下表1中的钢(1)加热到900℃,使之完全奥氏体化之后,将该钢冷至下表2所示的加工温度,然后使之立即经受图1所示的,压缩比为75%的平面变形压力加工。Ae3点为817℃,而用formaster测得的Ar3点为670℃。变形速率及压力加工后所用的冷却速率示于表2。就获得的组织而言,铁素体的平均粒径、第2相的类型、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大的倾斜角晶界(方位错位角≥15°)的比例、及加工时的平均变形阻力均示于表2中。每个铁素体晶粒的方位错位角是用电子反向扫描(EBSD)法测得的。平均粒径是用直线切割法测得的。第2相主要是珠光体和碳化物。表1[钢的成份]表2E为实施例,CE为对比例从上表所示的实施例1-5与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当变形速率为0.01-1/秒时,得到了最细的铁素体晶粒,而当变形速率降低时,可以肯定变形阻力明显下降。从实施例2和5还可知,当冷却速率很快时,铁素体晶粒得以细化。实施例6~18以与实施例1-5相同的程序进行表3所示条件下的压力加工。所得的结果示于表3。从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以0.001-10/秒的变形速率得到了细的铁素体晶粒。还可知,降低加工温度对细化该钢的组织是有效的。表3<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加工温度(℃)变形速率(l/s)冷却速率(K/s)平均变形阻力(kg/cm2)铁素体晶粒尺寸(μm)大的倾斜晶界的比例(%)E67001010571.595E7700110491.095E77000.110391.695E87000.0110291.795E97000.00110172.095E96501010650.893E10650110580.693E116500.110490.893E126500.0110401.493E136500.00110301.993E146001010860.895E15600110740.581E166000.110640.690E176000.0110530.991E186000.00110431.190</table></tables>E实施例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以750℃的加工温度,75%的压缩比、0.1/秒的变形速率和10K/秒的冷却速率对其中的奥氏体粒径为17μm的材料施以压力加工时,观察所得钢的截面SEM图象。该照片示于图2。图3是当变形速率为10/秒时所得的该钢截面的SEM照片。从图2和3可知,通过放慢变形速率,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得以进行。就类似地生产出来的细组织钢的铁素体组织而言,得到了展示铁素体粒径和维氏硬度(Hv)间关系的Hollbetch型线性关系。图中的温度表示加工温度。以平均粒径为2.3μm的铁素体晶粒构成的该细组织钢的维氏硬度为203,而按照TS=3.435Hv的关系,这相当于约700MPa的抗拉强度。为了参照,当制备精细的拉伸试样(3.5mm的平行部位长度×2mm的宽度×0.5mm的厚度)和以0.13mm/分的十字头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时,测得675MPa的抗拉强度。在表4中,展示了加工温度为大于Ae3点(817℃)的850℃时的情况下的对比例。可见到在每种情况下,铁素体晶粒大于5μm。表4<tablesid="table4"num="004"><table>加工温度(℃)变形速率(l/s)冷却速率(K/s)平均变形抗力(kg/cm2)铁素体晶粒尺寸(μm)大的倾斜晶界的比例(%)CE28501010325.3-CE3850110275.2-CE48500.110225.4-CE58500.0110156-CE68500.0011086-</table></tables>CE对比例如上所述,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在较低的变形阻力的条件下,以较低的压缩比及特别慢的冷却速率生产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为主相而构成细组织钢的新方法。权利要求1.生产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为基本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方法,它包括在使原料成锭之后,通过将此锭加热到至少为Ac3点的温度使之奥氏体化,然后在Ae3点或更低至Ar3点-150℃的温度或至少550℃的温度下,施以压缩比至少为50%的压力加工,此后进行冷却,其中压力加工时的变形速率在0.001-10/秒的范围内。2.权利要求1的生产超细组织钢的方法,其中在压力加工后的冷却速率不高于10K/秒。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生产的以平均粒径不大于2μm的铁素体构成的超细组织钢。4.权利要求3的超细组织钢,其中,在生产该钢时,压力加工后的冷却速率不大于10K/秒。全文摘要生产以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的铁素体为基本相而构成的超细组织钢的方法,该法包括在使原料成锭后,通过将其加热到至少为Ac3点的温度使之奥氏体化,在Ae3点或更低至Ar3点—150℃的温度下,或在至少550℃的温度下施以压力加工,然后冷却,其中压力加工时的变形速率在0.001—10/秒的范围内。文档编号C21D8/00GK1297062SQ0010266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申请日期2000年2月25日优先权日1999年2月26日发明者鸟冢史郎,梅泽修,津崎兼彰,长井寿申请人: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长代表的日本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