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热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62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热芯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微型热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铸造行业中,许多企业在做砂芯的时候都会采用热芯机。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零件,例如内蒙古力克公司的底座零件模具,该零件内部型腔有厚度2*74mm的筋条2根、4*78凹槽4处、4*20方孔2个,零件图纸要求的这些几何尺寸都是翻砂造型极难做出的几何形状,针对该零件的实际特征只能采用覆膜砂射芯工艺利用热芯机完成。然而现有的热芯机尺寸很大,而模具尺寸太小,不能与现有的热芯机匹配,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一种热芯机加工尺寸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热芯机,该热芯机具备自加热功能,适合加工各种尺寸的模具,快速制备零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热芯机,包括机架、加热件、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与下模具藕合且上模具和下模具设置在机架内,加热件包括加热室、加热元件和控制按钮,加热室活动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室内,控制按钮与加热元件电连接。

优选地,机架包括四个支柱和一间隔板,加热室活动设置在四个支柱的顶端部,间隔板固定在四个支柱之间,间隔板有安装开口,下模具安放在间隔板上。

优选地,微型热芯机进一步包括控制件,控制件包括控制杆和支座,支座设置在间隔板的底部,控制杆通过螺栓与支座活动连接。

更优选地,控制杆包括第一控制端部、第二控制端部和杆体,第一控制端部和第二控制端部分别与杆体的两端部连接,杆体通过螺栓与支座活动连接,第一控制端部处于下模具的下方,根据杠杆原理,工作人员向下施力给第二控制端部,第一控制端部翘起,使下模具上移至加热室内,上模具在下模具上方与下模具耦合,这样上下模具都处于加热室内加热。

更优选地,第一控制端部上设有滚轮,这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更优选地,下模具的底部设有固定座,固定座自间隔板的安装开口伸出,滚轮与固定座接触。

优选地,加热室设有四个安装角,加热室通过四个安装角活动安装在四个支柱上。

更优选地,加热室具有加热室开口,便于工作人员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热芯机,该热芯机具备自加热功能,人工控制模具加热,适合加工各种尺寸的模具,快速制备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型热芯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型热芯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微型热芯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该微型热芯机包括机架10、加热件20、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藕合且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设置在机架10内,加热件20设置在机架10的上方,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在加热件20内加热成型零件。

如图1所示,机架10包括四个支柱11和一间隔板12,加热件20活动设置在四个支柱11的顶端部,间隔板12固定在四个支柱11之间,间隔板12有安装开口121,下模具40安放在间隔板12上。下模具40的底部设有固定座41,固定座41自间隔板12的安装开口121伸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件20包括加热室21、加热元件22和控制按钮23,加热室21活动设置在机架10中四个支柱11的顶部,加热元件22设置在加热室21内,控制按钮23与加热元件22电连接,通过控制按钮23控制加热元件22在加热室21内加热。加热室21设有四个安装角211,加热室21通过四个安装角211活动安装在四个支柱11上。加热室21具有加热室开口212,便于工作人员观察。

如图1所示,微型热芯机进一步包括控制件50,控制件50包括控制杆51和支座52,支座52设置在间隔板12的底部,控制杆51通过螺栓与支座52活动连接,通过控制杆51将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移动进入加热件20的加热室21内加热。

控制杆51包括第一控制端部511、第二控制端部512和杆体513,第一控制端部511和第二控制端部512分别与杆体513的两端部连接,杆体513通过螺栓与支座52活动连接,第一控制端部511处于下模具40的下方,根据杠杆原理,工作人员向下施力给第二控制端部512,第一控制端部511翘起,使下模具40上移至加热室内,上模具30在下模具40上方与下模具40耦合,这样上下模具30、40都处于加热室21内加热,成型零件。

第一控制端部511上设有滚轮5111,滚轮5111与下模具40的固定座41接触,不与下模具40直接接触,这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发明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