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连铸坯宏观偏析的二次冷却配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9663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连铸坯宏观偏析的二次冷却配水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是液态钢水随着热量的向外传输逐渐冷却为固态铸坯的过程,由于液态钢水中的碳、锰、磷、硫等偏析元素在凝固过程中存在选分结晶的现象,即偏析元素在液态钢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固态钢坯中的溶解度大,导致偏析元素在未凝固的液态钢水中聚集,后凝固的钢水比先凝固的钢水偏析元素含量增加,从而产生宏观偏析。宏观偏析将影响后续轧材探伤的合格率、轧材的力学性能。因此,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的意义重大。

对于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洁净钢冶炼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偏析元素。该方法是控制偏析元素的有效方法,但是减少偏析元素的程度往往是有限度的,并且在炼钢阶段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2)低过热度浇铸技术,扩大等轴晶区。该方法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容易造成水口的堵塞,夹杂物上浮困难等问题;

(3)轻压下技术,在凝固末端,通过调解扇形段的辊缝,达到打碎凝固过程产生的柱状晶、将富集溶质元素的钢液回溯并再次混匀以消除板坯中心偏析,同时形成的压缩量可以弥补铸坯的凝固收缩量,改善中心偏析的效果。该方法是常用的技术,但也存在生产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铸坯偏析的配水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连铸坯宏观偏析的二次冷却配水方法,在于增大二次冷却区弧形段与矫直段的外弧侧水量。

进一步,所述弧形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1.4~1:3之间;所述矫直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2~1:3.5之间。

进一步,所述弧形段内弧侧与外弧侧的水量比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进一步,还包括减小水平段的外弧侧水量。

进一步,所述水平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1~1:1.3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增大弧形段与矫直段的外弧侧水量,在没有改变弯曲段铸坯外弧温度和矫直段铸坯内弧温度的同时,加快了钢水凝固,减少了偏析元素进行选分结晶时间,从而达到改善偏析情况的效果;同时,通过减小水平段的外弧侧水量,提高了铸坯内、外弧温度的均匀性,有效避免了因热应力所造成的铸坯出扇形段后弯曲现象。总的来说,该方法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铸坯偏析情况,且便于实施控制,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连铸机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的改善连铸坯宏观偏析的二次冷却配水方法,在于增大二次冷却区弧形段、矫直段的外弧侧水量。具体的,增大弧形段与矫直段的外弧侧水量,可在没有改变弯曲段铸坯外弧温度和矫直段铸坯内弧温度的同时,加快钢水凝固,减少偏析元素进行选分结晶时间,从而达到改善偏析情况的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弧形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1.4~1:3之间,且弧形段内弧侧与外弧侧的水量比由前至后逐渐增加;将矫直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2~1:3.5之间,通过控制水量比例,可使铸坯偏析改善情况达到最优。

本发明中的二次冷却配水方法还包括减小水平段的外弧侧水量。具体的,减小水平段的外弧侧水量有利于提高铸坯内、外弧温度的均匀性,从而避免由于热应力造成铸坯出扇形段后弯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水平段内弧侧与外弧侧水量比控制在1:1~1:1.3之间,可使铸坯内、外弧温度的均匀性达到最优。

下面以某一连铸机为例说明:

生产断面为230mm×2300mm铸坯,生产钢种为普碳钢Q345,原内、外弧侧水量比例见表1,调整后内、外弧侧水量比例见表2。

表1(原内、外弧侧水量比例)

表2(调整后内、外弧侧水量比例)

以原工艺生产该钢种的偏析评级为C25,采用本二次冷却配水方法后所生产钢种的偏析评级为C15~C20。由此可见,本二次冷却配水方法可使铸坯偏析情况得到改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