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8339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碳含量≤0.30%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球化退火工艺。



背景技术:

当今,制造行业对制造精度、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目前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冷锻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冷锻用钢的使用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冷锻用钢在进行冷锻变形之前都要进行球化退火,以获得良好的塑性和合适的硬度。

常用的传统球化退火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1,如图1所示,在稍低于Ac1的温度长时间保温使片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片层逐渐球化,该方法对于低碳贝氏体钢进行球化退火后发现时间很长、球化效果较差;

方法2:如图2所示,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的联合球化退火方法,钢材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然后通过高温回火使碳化物球化,该方法操作工序较多,能源消耗大,成本较高,并且还会出现淬火开裂和变形大的问题;

方法3:如图3所示,为等温球化退火,在等温球化退火方法中,先要将钢加热到Ac1至Ac3之间的温度(T1)进行较短时间保温,然后再快冷到较低的温度(T2)进行保温,球化是在T2的温度保温过程中形成的。要求从高温段(T1)冷到要进行保温的低温段(T2)时要快冷,由于钢材装炉量大,这在生产中很难实现。采用该方法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球化效果差;

方法4:如图4所示的循环球化退火方法,该方法是在Ac1至Ar1附近的温度区间加热、冷却往复地进行三至四个周期,促使片状珠光体经历几次溶解-析出的往复过程,使碳化物球化。该方法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在狭窄的温度区间往复调整炉温,生产操作不方便,难控制。

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先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使片状珠光体先部分溶解,然后再在较低的温度进行保温后缓慢冷却。

从实际生产结果来看,采用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球化退火时,控制困难,退火后质量不稳定,球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转变规律,通过试验和研究开发出一种简便、稳定、高效且便于操作的球化退火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先参考钢的TTT曲线将钢加热到较低的温度(T3)进行保温,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然后再加热到较高的温度T4进行保温,使碳化物颗粒析出并逐渐长大成球状,最终得到球状碳化物+铁素体的球化组织,然后空冷或缓冷到室温。以上温度T3为350℃~550℃或者570℃~660℃,低温段保温时间为3-8小时;T4为670℃~770℃,高温段保温时间为8-20小时,T3与T4之间的升温速度不限,钢中碳含量≤0.3wt%。

退火后钢中的球状珠光体含量≥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针对碳含量≤0.3wt%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特性,经过研究和试验,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应的退火工艺,能够稳定退火后的质量,提高球化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低碳贝氏体钢退火过程控制困难的缺点。采用本发明的退火工艺,低碳贝氏体钢退火后的球状珠光体含量在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球化退火方式之一;

图2为传统球化退火方式之二;

图3为传统球化退火方式之三;

图4为传统球化退火方式之四;

图5为本发明低碳贝氏体钢的退火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图9为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实施例1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图10为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实施例1钢进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钢种1成分为:C:0.18%,Si:0.12%,Mn:0.76%,P:0.013%,S:0.032%,Cr:0.82%,Ni:1.59%,Cu:0.01%,Mo:0.30%,Al:0.03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种1按该发明的方法,先加热到350℃-500℃保温3-6小时后,再加热到670℃-750℃保温10-20小时,然后空冷,得到的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含量约为96%(如图6所示)。

实施例2:钢种2成分为:C:0.17%,Si:0.08%,Mn:0.81%,P:0.018%,S:0.027%,Cr:0.87%,Ni:1.61%,Cu:0.01%,Mo:0.35%,Al:0.029%,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种2按该发明的方法,先加热到590℃-660℃保温4-8小时后,再加热到680℃-750℃保温10-20小时,然后空冷,得到的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含量约为93%(如图7所示)。

实施例3:钢种3成分为:C:0.23%,Si:0.23%,Mn:1.26%,P:0.015%,S:0.003%,Cr:0.52%,Ni:0.98%,Cu:0.10%,Mo:0.55%,Al:0.03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种3按该发明的方法,先加热到380℃-520℃保温3-6小时后,再加热到670℃-750℃,保温12-20小时,然后空冷,得到的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含量为100%(如图8所示)。

实施例4: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实施例。钢种1成分为:C:0.18%,Si:0.12%,Mn:0.76%,P:0.013%,S:0.032%,Cr:0.82%,Ni:1.59%,Cu:0.01%,Mo:0.30%,Al:0.03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种1按照传统球化退火方法中的“等温球化退火”方法(如图3)进行退火,T1=760℃,t1=4小时;T2=640℃,t2=11小时,保温后炉冷到610℃,然后出炉空冷到室温。得到的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含量约60%(如图9所示)。

实施例5:传统的球化退火方法实施例。钢种1成分为:C:0.18%,Si:0.12%,Mn:0.76%,P:0.013%,S:0.032%,Cr:0.82%,Ni:1.59%,Cu:0.01%,Mo:0.30%,Al:0.03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种1按传统球化退火方法中的“等温球化退火”方法(如图3)进行退火,T1=740℃,t1=4小时;T2=690℃,t2=5小时,保温后炉冷到530℃,然后出炉空冷到室温。得到的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含量约20%(如图10所示)。

综上,针对碳含量小于0.24wt%的低碳贝氏体钢,采用本发明进行球化退火,提高了退火工艺的可控性和质量,退火后珠光体含量在90%以上,最高达到了100%。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