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413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



背景技术:

铝压铸后的无轴转子内孔无法保证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度要求,需要通过推刀或拉刀来扩径。实际验证发现推刀推孔还是无法满足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度,而且还会造成无轴转子内孔边缘单边凸起。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内孔辊光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4397529U],包括电机、变速箱和打磨机构;电机与变速箱连接,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设有打磨机构,打磨机构由多个中空的圆柱形壳体和多根顶针组成,在圆柱形壳体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分别通过移动块设有一根顶针,凹槽的长度长于顶针的长度;设置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多个圆柱形壳体的外径逐渐缩小。其工作过程为:变速箱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运转,人工将需要打磨的转子套在圆柱形壳体外,在顶针的作用下对该转子的内孔进行辊光处理。

由于上述转子内孔辊光装置采用人工将转子套在圆柱形壳体外,在工作时需要用手握持,存在安全性差、工作时转子两端受力不均、无法保证转子与圆柱形壳体同轴度的问题;而且其由多个中空的圆柱形壳体和多根顶针组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时转子两端受力均匀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设有呈筒状的下模,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用于定位转子下端的定位结构,所述下模的上方设有用于定位转子上端的上模套,所述的上模套呈筒状且与下模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内穿设有与下模同轴设置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放置有与转子内孔间隙配合的球体,所述的下模内还设有用于驱动顶杆轴向向上运动的驱动结构。

无轴转子包括转子和设于转子两端的上端环、下端环,转子的中部具有中心孔(转子内孔),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转子与下模同轴。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顶杆轴向向上运动,推动球体进入到转子内孔,对转子内孔进行精整,使转子内孔达到图纸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上模套的下端具有伸入至转子上端环内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可防止转子相对于上模套径向运动。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下模上端的用于伸入至转子下端环内的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与下模同轴设置,所述定位凸起的中部具有通孔,上述的顶杆穿设在通孔内,初始状态下上述的球体整体或部分位于该通孔内,所述的球体与通孔间隙配合。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下模的上端具有与下模同轴设置的定位台阶,所述的定位台阶上定位有与下模同轴设置的定位圈,转子的下端伸入至该定位圈内。

本工装中,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圈对转子进行径向定位,定位好后转子始终与下模和顶杆同轴。其中顶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球体的外径。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设于下模的与下模滑动配合的顶座,初始状态下所述的顶座抵靠在工作台上,上述顶杆的下端固定在顶座上,所述的下模上端与顶座之间设有当顶座上升后用于驱动顶座轴向向下复位的弹性件。初始状态下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顶座抵靠在工作台上。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侧,在顶座上设有用于定位弹簧的限位凸起。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的驱动结构还包括竖直穿设于工作台内的下液压杆,所述下液压杆的上端位于上述顶座的下方,所述的下液压杆与顶杆同轴设置。

下液压杆由液压机或者液压缸驱动其上下运动,上升时将顶座顶起,推动顶杆向上运动,顶杆推动球体,使球体进入到转子内孔内,此时弹簧压缩。由于球体与转子内孔间隙配合,球体将转子内孔内的毛刺、粗糙部分磨掉,当球体完全通过转子内孔后进入到上模套内,下液压杆复位,在自身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顶座复位。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上模套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上模套上下运动的上液压杆,所述上液压杆的下端固连有上模座,所述的上模套固定在该上模座上。上液压杆与上模套同轴设置,将转子定位到下模上后,启动上液压杆将转子压住,使转子两端面受力均匀。随后下液压杆才工作,驱动球体运动。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的球体为硬质合金钢球。

在上述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中,所述的工作台上具有T型槽,所述下模的两侧具有连接法兰,所述的连接法兰通过T型螺钉固定在T型槽内。将工作台和下模采用分体式设计,各自成型后再组装到一起,组装好后结构稳定性好,同时又方便运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硬质合金钢球对转子内孔进行毛刺和粗糙部分进行打磨,使转子内孔达到图纸设计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结构设计合理,可随意对钢球进行更换,使用成本低,通过改变钢球的直径可对不同内径的转子进行加工,适用范围广;通过下模和上模套对转子两端定位,转子两端受力均匀,工作过程稳定,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的初始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I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下模;3、上模套;4、顶杆;5、球体;6、定位凸起;7、通孔;8、定位台阶;9、定位圈;10、顶座;11、弹性件;12、下液压杆;13、上液压杆;14、上模座;15、T型槽;16、连接法兰;17、T型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无轴转子内孔精整工装,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有呈筒状的下模2,下模2上设有用于定位转子下端的定位结构,下模2的上方设有用于定位转子上端的上模套3,上模套3呈筒状且与下模2同轴设置,下模2内穿设有与下模2同轴设置的顶杆4,顶杆4的上端放置有与转子内孔间隙配合的球体5,下模2内还设有用于驱动顶杆4轴向向上运动的驱动结构。

无轴转子包括转子和设于转子两端的上端环、下端环,转子的中部具有中心孔(转子内孔),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转子与下模2同轴。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顶杆4轴向向上运动,推动球体5进入到转子内孔,对转子内孔进行精整,使转子内孔达到图纸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上模套3的下端具有伸入至转子上端环内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可防止转子相对于上模套3径向运动。

如图3所示,定位结构包括设于下模2上端的用于伸入至转子下端环内的定位凸起6,定位凸起6与下模2同轴设置,定位凸起6的中部具有通孔7,顶杆4穿设在通孔7内,初始状态下球体5整体或部分位于该通孔7内,球体5与通孔7间隙配合。

如图3所示,下模2的上端具有与下模2同轴设置的定位台阶8,定位台阶8上定位有与下模2同轴设置的定位圈9,转子的下端伸入至该定位圈9内。本工装中,通过定位凸起6和定位圈9对转子进行径向定位,定位好后转子始终与下模2和顶杆4同轴。其中顶杆4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球体5的外径。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结构包括设于下模2的与下模2滑动配合的顶座10,初始状态下顶座10抵靠在工作台1上,顶杆4的下端固定在顶座10上,下模2上端与顶座10之间设有当顶座10上升后用于驱动顶座10轴向向下复位的弹性件11。初始状态下在自身重力和弹性件11弹力的作用下,顶座10抵靠在工作台1上。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为弹簧。弹簧套设在顶杆4的外侧,在顶座10上设有用于定位弹簧的限位凸起。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结构还包括竖直穿设于工作台1内的下液压杆12,下液压杆12的上端位于上述顶座10的下方,下液压杆12与顶杆4同轴设置。

下液压杆12由液压机或者液压缸驱动其上下运动,上升时将顶座10顶起,推动顶杆4向上运动,顶杆4推动球体5,使球体5进入到转子内孔内,此时弹簧压缩。由于球体5与转子内孔间隙配合,球体5将转子内孔内的毛刺、粗糙部分磨掉,当球体5完全通过转子内孔后进入到上模套3内,下液压杆12复位,在自身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顶座10复位。

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套3的上方设有用于驱动上模套3上下运动的上液压杆13,上液压杆13的下端固连有上模座14,上模套3固定在该上模座14上。上液压杆13与上模套3同轴设置,将转子定位到下模2上后,启动上液压杆13将转子压住,使转子两端面受力均匀。随后下液压杆12才工作,驱动球体5运动。

本实施例中,球体5为硬质合金钢球。

如图1所示,工作台1上具有T型槽15,下模2的两侧具有连接法兰16,连接法兰16通过T型螺钉17固定在T型槽15内。将工作台1和下模2采用分体式设计,各自成型后再组装到一起,组装好后结构稳定性好,同时又方便运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